彈性碰撞的公式推導

2021-01-20 高中物理每日一題

動碰靜

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m1的小球,以速度v1與原來靜止的質量為m2的小球發生對心彈性碰撞,試求碰撞後它們各自的速度?

設碰撞後各自的速度為V1′和V2′,則由機械能守恆和動量守恆可得:

m1V1=m1V1′+m2V2′➡m1(V1-V1′)=m2V2′

m1V12/2=m1V1′2/2+m2V2′2/2➨

m1(V12-V1′2)=m2V2′2

上面兩個推導式子相比(關鍵),可以得到:

V1+V1′=V2′

這個推導式和m1V1=m1V1′+m2V2′聯立就可以比較容易的得出:

V1′=V1(m1-m2)/(m1+m2)

V2′=2m1V1/(m1+m2)

動碰動

如圖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m1、m2的兩球發生對心彈性碰撞,碰撞前速度分別為v1和v2,求兩球碰撞後各自的速度?

等效法:我們可以把兩個運動的物體碰撞等效為m2靜止m1運動去碰和m1靜止m2運動去碰,這樣就等效為兩個動碰靜模型了。

設碰撞後m1的速度為V1′,m2的速度為V2′,則由等效我們知道:

V11′=V1(m1-m2)/(m1+m2)

V12′=2m2V2/(m1+m2)

V1′=V11′+V12′=[2V2m2+V1(m1-m2)]/(m1+m2)

同理可得:

V2′=[2V1m1+V2(m2-m1)]/(m1+m2)

1.用輕彈簧相連的質量均為m=2㎏的A、B兩物體都以v=6m/s的速度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運動,彈簧處於原長,質量M = 4㎏的物體C靜止在前方,如圖所示。B與C碰撞後二者粘在一起運動,在以後的運動中,求: 

(1)當彈簧的彈性勢能最大時物體A的速度。

(2)彈性勢能的最大值是多大?

1.如圖所示,在長約100cm一端封閉的玻璃管中注滿清水,水中放一個用紅蠟做成的小圓柱體(小圓柱體恰能在管中勻速上浮),將玻璃管的開口端用膠塞塞緊.然後將玻璃管豎直倒置,在紅蠟塊勻速上浮的同時使玻璃管緊貼黑板面水平向右勻加速移動,你正對黑板面將看到紅蠟塊相對於黑板面的移動軌跡不可能是下面的 (         )

這是一道速度的合成問題,我們看到的紅蠟燭相對黑板的運動可以看成是蠟塊延豎直方向的勻速運動和玻璃管延水平方向加速運動的和運動,那麼曲線應該是AC裡面選擇了,又由於初始速度豎直向上,即運動軌跡開始的切線方向應該是豎直向上的,所以正確地軌跡應該是C。答案是ABD。


2.如圖,汽車通用跨過定滑輪的輕繩提升物塊A。汽車勻速向右運動,在物塊A到達滑輪之前,關於物塊A,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將豎直向上做勻速運動    

B.將處於超重狀態 

C.將處於失重狀態     

D.將豎直向上先加速後減速

這種連接體的運動合成分解問題關鍵在於找到合速度,比如此題繩上的速度大小是相同的,A物塊速度就是豎直向上,大小隨繩變化,(注意思考車拉物體和物體拉車的區別)。對於車來說,速度V水平向右,勻速,也就是繩連接車處的速度V也是水平向右(合速度),分解為延繩收縮方向的速度V1和垂直繩方向的速度V2,設繩於水平方向夾角為θ,(θ取0到90度)則由矢量運算,易得:V1=Vcosθ,隨著車向右運動,θ變小,V1變大,即物塊A向上加速運動。答案為B。


3.已知河水的流速為v1,小船在靜水中的速度為v2,且v2>v1,圖中用小箭頭表示小船及船頭的指向,則能正確反映小船在最短時間內渡河、最短位移渡河的情景圖示依次是( )

A.①②       B.①⑤        C.④⑤        D.②③

這顯然是一道小船過河問題,小船過河有兩種問題:時間最短和位移最短;兩種模型:船速大於水速和船速小於水速。本質是速度的合成,即船速與水速的合速度為實際的運動軌跡。此題V2>V1,最短位移肯定是垂直河岸的,船頭指向上遊側,最短時間不管水速與船速的大小,船頭一定垂直河岸,所以此題答案是B。


高中物理每日一題,做你做好的學習資料,希望大家能夠分享給需要的人,謝謝支持!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分享是一種美德,讚賞是一種肯定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一般彈性碰撞結論的驗證及巧妙推導
    本文先從數學推導驗證該結論是正確的,再利用圖像與質心運動方程進行推導,加深尖子生的理解。一、數學驗證彈性碰撞      發生彈性碰撞的兩個物體碰撞前後動量守恆,動能守恆,若兩物體質量分別為m1和m2,碰前速度為v1,v2,碰後速度分別為v1ˊ,v2ˊ,則有:
  • 彈性碰撞後的速度公式
    二、「一動碰一動」的彈性碰撞公式問題:如圖2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質量為m1、m2的兩球發生對心彈性碰撞,碰撞前速度分別為v1和v2,求兩球碰撞後各自的速度?m1、m2兩球以速度v1和v2發生的對心彈性碰撞,可等效成m1以速度v1去碰靜止的m2球,再同時加上m2球以速度碰靜止的m1球。因此由前面「一動碰一靜」的彈性碰撞公式,可得兩球碰撞後各自的速度+;+,即可得到上面的⑥⑦式。另外,若將上面的⑤式變形可得:,碰撞前兩球相互靠近的相對速度v1- v2等於碰撞後兩球相互分開的相對速度。
  • 彈性碰撞,計算難/不難
    學過動量守恆碰撞類的題目就變的多了起來,然後就開始懷疑物理和數學是否戀愛了。一個彈性碰撞,兩個公式,無限的計算······彈性碰撞我不是沒思路,而是列好了等式不會計算。如果把彈性碰撞的計算放在數學題目中,也不是個事,但放在物理中就變的那麼難,為什麼呢?物理講究的是思路、是模型、是分析過程······而不是計算。
  • 如何巧記彈性碰撞後的速度公式
    兩個物體發生彈性碰撞,我們可以根據動量守恆和機械能守恆列兩個等式,然後把碰撞以後的速度推導出來,但是這個速度公式非常複雜,學生很難記住
  • 阿堯找到更加簡潔的彈性碰撞末速度表達式
    阿堯利用中午的時間,仔細研究了本公號昨日推送的《運用質心參考系速解二球對心彈性正碰問題》一文,受推文的啟發,找到了彈性碰撞末速度公式的另一種表達方法,更加便於速記。一、昨日推文的分析思路利用質心參考系求解彈性碰撞問題,可以避開複雜的數學運算,表達式具有明顯的物理意義,末速度公式可以達到略加思考就直接書寫的程度。
  • 【正說物理】 完全非彈性碰撞
    接下來我們來證明一下為什麼碰撞後共速,系統動能損失的最大!        說明一個科學事物,有三種描述方法,分別是    語言邏輯推理    數學解析推導    幾何圖像證明    今天我們就分別用這三個方法來證明一下完全非彈性碰撞系統損失動能最大!
  • 彈性碰撞與非彈性碰撞
    我們知道,在兩個物體的碰撞時,由於碰撞時間極短,加上碰撞時內力遠大於外力,我們可以認為兩個物體碰撞時,兩個物體組成的系統是滿足動量守恆定律的
  • 教材教法:理想氣體壓強公式的一種簡易推導
    1 理論推導 設一個半徑為R的球形容器中,裝有N個理想氣體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在做無規則運動,且每個分子質量為m。選取任一分子作為研究對象,設其速率為vi,與容器器壁A點發生碰撞,且分子將以如圖所示依次與B,C點發生碰撞。
  • 高三正碰之彈性碰撞
  • 一維完全非彈性碰撞
    一維完全非彈性碰撞作者:李建海質量為m1、初速度為v0的物體與質量為m2、初始靜止的物體碰撞後粘合在一起以速度v共運動
  • 彈性碰撞
    進一步研究表明,能夠完全恢復的碰撞,除總動量保持不變之外,碰前的總動能與碰後的總動能相等,這種碰撞我們稱為彈性碰撞,也叫做完全彈性碰撞。另外兩種碰撞情況則有動能損失,即碰後的總動能小於碰前的總動能,稱為非彈性碰撞,其中損失最多的情景,就是完全沒有恢復階段,碰後粘連在一起的碰撞,我們將此類碰撞稱為完全非彈性碰撞。
  • 一維彈性碰撞
    感謝感謝感謝:麻省理工學院Walter lewin教授分享的課程一維彈性碰撞作者:李建海Walter lewin教授的實驗直接證明:不管是彈性碰撞還是非彈性碰撞,mv是守恆的,定義mv為動量,稱為動量守恆;在彈性碰撞中,mv2亦守恆,定義mv2 /2為動能,稱為動能守恆;而非彈性碰撞中動能並不守恆
  • 用非彈性碰撞之簡 化解彈性碰撞之繁
    微主近日講授「碰撞」問題,將學期初對「碰撞」問題的系列研究成果進行了歸納整理,編入授課講義,顛覆了以往的
  • 高中物理彈性碰撞動碰動秒殺:速度增量法
    在高中物理當中動量定理可以說是同學們學習當中的難點,而動量定理當中的動碰動問題更是難上加難,一般老師所講的就是記公式,寫上公式就算不計算也是有公式分的,平常我們一般用的公式是這樣的,比較複雜。那就是使用速度增量法來思考這種問題,首先先放出公式:由於編輯頁面不好添加公式所以截圖替是不是簡單了許多,現在我們再來細細講解。
  • 三角形面積公式推導
    大家都知道長方形的面積=長 * 寬,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是什麼?有的人可能一下子記不起來了,不記得了也沒關係,其實很多規則圖形面積公式都是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的,比如三角形面積公式就可以由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來:因為AB平分長方形EBFA, 所以三角形ABF的面積=長方形EBFA /2AC平分長方形AFCD,所以三角形AFC的面積=長方形AFCD /2所以三角形ABF的面積+三角形AFC的面積=(長方形EBFA
  • 萬有引力公式推導過程(一):比耐方程的推導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我知道你知道萬有引力公式,但是我也知道你不知道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過程。當年牛頓推出萬有引力公式的方法主要是利用歐幾裡得幾何內容以及利用牛頓他自己創立的流數法(即微積分)。而我是採用現代數學知識給大家講萬有引力公式的推導方法,其中會涉及到一個著名的Binet's Equation,這是一個描述物體受中心立場作用下的軌道狀態。
  • 淺析最美數學公式——歐拉公式之推導歸納
    本文是基於作者在高等數學和複變函數這兩門課程教學過程中的一些思考, 整理並總結了有關於大家熟知的歐拉公式在不同數學分支裡的詳細推導方法和推導過程, 以便為相關學者提供參考和借鑑。學習過高等數學的的人都學過歐拉公式, 還知道歐拉公式是指以歐拉命名的諸多公式之一。
  • 傅立葉變換公式的推導
    公式如下        有朋友說,那個科普不錯啦,但是對於這個公式似乎沒啥幫助。畢竟我們不能拿一架鋼琴來分解,而且不少函數也根本沒有相應的鋼琴。        好吧,這一次我們學術點,用數學來推導一下公式。        本文難度很大,對數學推導不感興趣的朋友請拉到最後,點一個「在看」走吧。
  • 高等數學入門——基本導數公式的推導
    二、常數函數的導數。在本節推導基本導數公式時經常用到等價無窮小替換,常用等價無窮小替換的總結見下文:高等數學入門——常見的等價無窮小總結四、三角函數的導數。五、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的導數(注意以e為底的兩個特例)。
  • 關於汙泥回流比計算公式的推導!
    目前關於汙泥回流比計算的公式目前有兩個:   1、基於汙泥濃度(MLSS)的:   R=MLSS/(RSSS-MLSS)   2、基於汙泥沉降比(SV)的:   R=SV/(100-SV)   對於這兩個公式,看著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