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患者不理睬父母,甚至痛恨父母,可能是父母犯了這三個錯誤

2021-01-15 心理諮詢師阿秋

文/阿秋(心理諮詢師、中西醫結合治療師)

抑鬱症:家屬們有沒有想過一個患抑鬱症的孩子,他們之所以不理你們的真正深層次的原因?

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給予家屬們一些真正的點悟。

前幾天有位媽媽向我諮詢時,問到了一個這樣的問題,她說:「她孩子自從患上抑鬱症之後,性格大變,最主要還是心境低落,且容易因為家裡人話語的不當,而易怒,甚至對父母們的關心愛理不理和拋下狠話:說,再打擾我,我就去死!」

孩子的性情大變,把這位媽媽著實嚇壞了。

這位媽媽面對這種情況,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繼續關心呢?又怕刺激到孩子。不關心呢,不問呢,自己又擔心孩子因為抑鬱症,而做什麼傻事!

總之,心裡是心亂如麻、忐忑不安的。

這位媽媽,一時陷入到非常痛苦和無助的境遇之中。

找到我之後,我經過了解的事情經過和緣由之後,從中發現了很多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最主要還是孩子的父母們在不知不覺之中所觸犯到的,因為他們不理解一個抑鬱症患者的心境、不懂這個病的難受,那麼也就無從站在一個患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尊重患者的自尊心。他們以為只要是自己做到了積極的關心,給予無私的奉獻和愛,滿足孩子的需求等等,那麼就是及格和到位的陪伴了。

可是,他們殊不知,一個抑鬱症患者,可能並不需要這樣,他們需要的僅僅就是:「家屬們對他們的尊重和理解與支持。」

而這位媽媽就是因為在陪伴中,沒有遵循以下這三點,且這三點錯誤她都犯了,導致孩子最開始還能跟她進行溝通與交流,但是隨著父母們的自作主張和盲目的關愛,導致彼此之間的關係越來越糟糕、越來越惡化了,以至於孩子都不願意接聽他們的電話了,信息就更不願意回復了。

相關焦點

  • 抑鬱症患者:為入睡服安眠藥喝酒 被父母當成「作」
    許多抑鬱症患者覺得,自己是屬於黑暗的。入夜後的每一個小時裡,這個樹洞都會湧現無數新的悲傷。儘管對於他們來說,黑夜與白晝的界限其實並不分明,很多時候,他們都被裹挾在混沌的痛苦中,「感覺一切都是黑暗」。  戴勝整夜整夜地失眠。去年7天的國慶長假裡,她睡著的時間總共不超過5個小時。在醫生的診室裡,她說自己想睡個覺,說完賴在那哭了半個小時。
  • 這三個表現,證明孩子「沒有安全感」,父母要給他以保護
    父母要及時觀察孩子的這幾種表現,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兒童的這三種表現都表明他們缺乏安全感(一):常怕與人接觸,溝通,對抗陌生環境「社交恐懼症」,我們常說的,最有可能發生在孩子身上。有些小孩不喜歡和別人相處,有些小孩喜歡和同齡人一起玩,但是沒有安全感的小孩總是喜歡單獨相處。
  • 人最大的教養,是原諒父母的不完美,惟願所有父母晚年生活幸福!
    因為父母並不是萬能的,他們不可能事事都讓我們去滿足,作為兒女就要辯證的去看待自己的父母,不能和別人家的父母相比較,別人家的父母永遠是別人家的,我們要做到的是什麼?我們要做的是,尊重自己的父母,珍愛自己的父母,去原諒自己父母的不完美!談到孝順,不知道你是否真的做到了孝順呢?
  • 曾奇峰:父母是什麼人比父母怎麼做更重要
    而人格健康的父母,根本不知道這本書的存在,卻可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什麼人」指的是父母的人格,那麼,具備何種人格的父母才是好父母呢?  有很多說法,比如好玩的人、健康自戀的人、粗心而陽光的人等。我們這裡說個新的:清爽的人。
  • 古法命理論父母,時犯劫煞,有可能克母,時犯羊刃,有可能克父
    《寸珠尺璧》云:「凡時犯劫煞、羊刃,雖非辰戌醜未,亦有克四維母、四正父也。」周易微學堂講解:關於劫煞我們知道,一定是在寅申已亥;羊刃我們也知道,陽日幹的羊刃一定是在子午卯酉,那麼生於寅申已亥時的,如果時犯劫煞,他也有克母的危險。如果是五陽幹,時犯羊刃,他也有克父的危險。
  • 令人無奈的事實:父母若有6種病,可能會一代代的遺傳下去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父母的基因決定了孩子長相、身材甚至是健康狀況,不僅會遺傳到父母好的基因,在胎兒發育過程中,還有可能遺傳到父母基因裡的疾病,但這並不是孩子能選擇的事情。令人無奈的事實:父母若有6種病,可能會一代代的遺傳下去1.
  • 心理健康納入體檢,確診抑鬱症、雙相障礙的孩子很可能會激增!
    若在體檢時識別出抑鬱症、雙相障礙患者,應客觀地向他們解釋疾病特點,切勿向他們傳遞該病無法治癒、遺傳率高等錯誤的、消極的信息。這會增大患者群體壓力,毫不利於康復,勿將早識別、早幹預變成了傳播焦慮甚至恐慌。第二,應注意保護體檢者的疾病和隱私信息,以免給患者求職、求學帶來不便。若心理體檢得以普及,很可能會成為員工、學生體檢中的常規項目。
  • 由於一句話,聰明的孩子被父母逼成抑鬱症
    文:家長慧,一杯菇涼一工作兩個月,我親身經歷了一件事:藝術中心裡曾有位學生叫沐沐,從小她就在這裡學習鋼琴,天賦奇高,所有的老師都說她是個「好苗子」,肯定能出頭。孩子有興趣、有天賦,父母捨得培養,本以為會就如此穩妥的成長,不曾想,老師眼中的音樂才女,卻被父母親逼成了抑鬱症,幾近全毀。
  • 致那些不懂得教育的父母(上部分)
    以後出身社會,孩子會遇到很多坎,而這些坎就是父母一手「修建」的。還有家長在教育孩子時總會說服自己:孩子那麼小,難免會犯錯誤,下次改正不就好了。然而,家長不去懲罰孩子,孩子又如何正確認識自己的錯誤?嚴父慈母的教育方式已經不能順應時代的變化了,孩子在兩種教育方式下成長,每次犯錯都有保護傘,孩子犯了錯誤,爭吵的卻是父母,那孩子自然就不會把家長當回事,怎麼可能會聽話呢?
  • 哈佛大學:父母在家庭教育上犯了4種錯誤
    ,左側顳上回的灰質體積增加,而這兩個區域都會影響到語言智商。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你吼叫時,孩子給出的反應一般都是神情呆滯、眼神發直、不知所措,即使被你臭罵過一頓,孩子依舊不知道應該怎麼辦,甚至越做越錯,越錯越多。 就是因為,面對父母的呵斥,孩子的精神高度緊張,內心充滿恐懼,大腦此時是停止思考的。
  • 單得抑鬱症的我 被父母用一年時間照顧成精神分裂
    隔壁病床上躺著一個全身被束縛帶捆著的一個阿姨, 我此時頭痛欲裂 ,渾身上下不舒服。 但是我也不知道什麼地方不舒服 ,我就是想哭 ,於是我像個孩子一樣嚎啕大哭起來 。不過好在用不了多久我就回家了。 走的時候醫生囑咐我父母讓我按時吃藥 不要刺激我, 我父母答應了 ,就這樣我正式成為一名抑鬱症患者 。
  • 打破教科書理論:父母給你的染色體數量,可能根本不一樣
    因此,現今24歲的Nakles並不像大多數人一樣從父母身上各繼承了一組染色體,她的兩條16號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這種現象被稱為「單親二體性」,即23對染色體中某一對的兩條染色體都來自父親或母親一方。在文獻中,單親二體性與自然流產有著密切關係。即便胎兒存活,它也有可能患有骨骼異常、癲癇、智力障礙和兒童癌症等疾病。
  • 綜述:「三父母」技術是否放行在美國再引討論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細胞發育生物學助理教授迪特裡希·埃格利在論壇活動上透露,其團隊已使用線粒體替代療法為4位女性患者創造出「三父母」胚胎,但受本國法律限制,目前這4個胚胎都處於冷凍狀態。這4位提供卵子細胞核DNA的女性均攜帶線粒體遺傳缺陷。線粒體變異會導致肌肉無力、腸道功能紊亂或心臟病等遺傳病。埃格利表示,他不準備借道國外進行胚胎植入,希望能藉此推動建立本國的監管框架。
  • 孩子理解能力差,可能是這三個原因,父母早重視孩子更聰明
    這讓同事覺得有一些擔憂。同事覺得自家孩子挺聰明的,不明白為什麼孩子在寫作業上如此的笨拙。經過仔細觀察後同事發現,孩子寫作業的原因是因為理解能力差。一道題目,孩子經常要看好幾遍才能夠明白題目的內容,有些時候甚至都沒有了解清楚題目就胡亂作答。如果同事抽時間幫助孩子理解分析題目,孩子寫的時候就會很快,但如果沒有同事幫忙,孩子就寫得很拖拉。
  • 為什麼孩子喜歡跟父母對著幹?了解海格力斯效應,父母要懂得改變
    不難發現在生活當中有很多孩子都是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的,而且他們特別喜歡跟父母對著幹,這也讓很多父母表示非常無奈。自我意識在不斷崛起其實孩子不願意聽從父母的話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這是因為他們的自我意識不斷崛起,他們發現有些事情可以自己做考慮,完全沒有必要聽從父母的感受。往往在自我意識萌芽期這段時間內,孩子的叛逆心理是非常嚴重的。父母越是管制著孩子,孩子就覺得越是不痛快,所以雙方之間的關係明顯不和。2.
  • 感恩父母200字(作文素材)
    感恩父母200字(作文素材) 2013-09-09 09:56 來源:網際網路資源 作者:
  • 喜歡說這三句話的孩子,往往是個「白眼狼」,父母放任將自食惡果
    父母辛辛苦苦付出,把孩子撫養長大,雖然嘴上可能說「我不圖你回報我什麼」,但實際上肯定還是期待著孩子能夠孝順自己的。然而,有些孩子明明是被家人寵愛著、關心著長大的,卻並沒有心懷感恩,反而是變得囂張跋扈、目無尊長,活生生一匹「白眼狼」。
  • 為什麼孩子不愛聽父母說話?因為一開口,他們就錯了
    當孩子還是一個尚在襁褓中的嬰兒時,許多父母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真是可愛極了,也不太費事。但是孩子長大到能說話、能走路的年紀時,父母們就開始頭疼了,因為孩子開始變得有自己的堅持,即使是錯誤的事情,孩子也不一定能夠將父母的話聽進去。
  • 教育孩子時,父母最毒的一句話竟是……
    「他還是個孩子!」已經成為了眾多父母維護自己孩子犯錯的萬能句。不管所犯之錯是大是小,一句「他還是個孩子」總能讓事情悄悄過去。01 不懂事的是孩子,還是大人呢?「他還是個孩子!你幹嘛呢!」他是孩子,他不懂事,你是大人,難道你也不懂事?2 最後為錯誤買單的是誰?
  • 父母們,不要再給孩子們「無意義的陪伴」!
    下面分享幾點給大家,都是父母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經常犯錯的地方,希望以後看後能夠引起重視。不用心第一,針對孩子的有效陪伴,第一個要說的錯誤,也是父母最容易犯的,就是對孩子的陪伴缺乏用心。這類新聞案件發生在我們身邊,時過境遷,即使已有許多這樣的前車之鑑,但仍有一些父母粗心大意,犯下同樣的錯誤。真正有效地為兒童提供陪伴並不能讓父母在身邊,對孩子來說,他們更需要被父母重視,更需要父母用心去做,讓他們感受到愛和關注,即使陪伴的時間有限,那些無效的陪伴也要強許多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