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教科書理論:父母給你的染色體數量,可能根本不一樣

2020-11-25 虎嗅APP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按照減數分裂和受精過程,新生胎兒的染色體應該一半來自父親,另一半來自母親。如果這一規則出現差錯,就可能導致某些遺傳疾病。但最近發表在《美國人類遺傳學雜誌》的研究從基因大數據的分析結果中意外發現,許多健康人群染色體的親本來源組成也不是1:1的。


圖片來源:冷泉港實驗室


意外的染色體組成


早在Natalie Nakles出生前,甚至是來自她母親的卵子成熟之前,奇怪的事情就發生了。那顆卵子本應只攜帶一條16號染色體,結果最後卻多出了一條。而隨後的一系列細胞過程,讓Nakles的受精卵發育時移除了來自精子的16號染色體。因此,現今24歲的Nakles並不像大多數人一樣從父母身上各繼承了一組染色體,她的兩條16號染色體全部來自母親。


這種現象被稱為「單親二體性」,即23對染色體中某一對的兩條染色體都來自父親或母親一方。在文獻中,單親二體性與自然流產有著密切關係。即便胎兒存活,它也有可能患有骨骼異常、癲癇、智力障礙和兒童癌症等疾病。Nakles就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這是一種自閉症譜系疾病,但不會有自閉症患者的語言和智力障礙。除此之外她很健康,沒有什麼嚴重的健康問題。她是將唾液樣本送到23andMe公司進行DNA檢測後才發現自己有單親二體的問題。


如今,一項研究對大約483萬人的DNA進行了檢測,其中440萬來自23andMe基因檢測公司,43萬來自英國生物樣本庫。結果顯示,許多像Nakles這樣的健康人身上都存在單親二體性。該研究共找到了675個單親二體的樣本,且沒有發現其與任何有害特徵存在顯著相關。這表明,單親二體性現象比過去文獻中的結果更普遍,且危害性更低。


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遺傳學家Wendy Robinson沒有參與這一研究,但她對研究結果感到十分興奮。她之前就懷疑健康人群中單親二體性的發生率比文獻中報導的要高,但一直沒有DNA樣本數據支持。因為直到最近,自願進行DNA檢測的健康人士才多了起來。一般來說,醫生可能是發現某些病人患了罕見疾病,才讓他們進行DNA檢測,結果就發現了單親二體性,然後發表了相關文章。這就像是只在路燈下面尋找花盆,就得出結論所有花盆都在路燈下面一樣。


圖片來源:pixabay


但是,23andMe公司和英國生物樣本庫的檢測對象更多是身體健康的人,結果表明即使是健康人群也可能帶有看似嚴重的遺傳異常。Robinson認為這種異常其實是一種正常現象。現有的科學研究本質上就是把所有可能導致有害結果的因素列舉出來,因此人們誤以為遺傳異常只會發生在有嚴重疾病的人身上。而產前檢查有時會發現並列出單親二體,這一結果會讓準父母感到十分焦慮。不過,這項新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他們的焦慮。「你有單親二體性,並不代表你的孩子一定會出問題。」


錯誤的開始


減數分裂是形成卵子和精子的過程,而單親二體性則是這一過程出錯所導致的結果。科學家們也提出了各種不同的機制假說,但最常見的情況可能是這樣的:減數分裂的錯誤導致卵子或精子獲得了兩條相同編號的染色體,因此胚胎最終得到了三條同源染色體。這些胚胎有時會自然流產,但有時卻可以進行「三染色體自救」,即某些細胞會丟失額外的第三條染色體,並最終戰勝非正常細胞。如此一來,胎兒最終能夠得到正確數量的染色體,但由於丟掉的那條染色體是隨機的,因此胎兒的染色體組不一定剛好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



儘管這不是精子與卵子結合的標準過程,但結果最終還是誕生了健康的嬰兒。波士頓兒童醫院的博士後、23andMe公司曾經的實習生Priyanka Nakka 也參與了這項研究,他說:「這一現象與我們在學校學到的生物學定律不一樣。」不過,科學家早已提出了相關理論,後來也確實發現了其他非正常受孕、但仍能誕下健康後代的方式,例如半同卵雙胞胎,即一個卵子同時被兩個精子受精,就會混合出三組染色體,1組來自母親,2組來自父親。


發生在哪一條染色體很關鍵


如果單親二體性確實造成了健康問題,原因主要有以下兩種。第一種,一個孩子可能從父母一方繼承了兩條相同的、帶有罕見隱性突變的染色體。第二種,某些基因的表達與否取決於它們來源於父母哪一方,這種現象稱為「基因印跡」。這意味著,從父母一方繼承兩條相同的染色體會導致各種健康問題。


例如,如果兩條15號染色體都來自母親,就會導致普拉德-威利症候群,根據相關病症也被稱做低肌張力-低智力-性腺發育低下-肥胖症候群;而如果15號染色體都來自父親,則會導致天使人症候群,患兒會產生發育遲緩,智力殘疾,嚴重的言語障礙以及運動和平衡問題。它們都是具有明顯症狀的特殊遺傳疾病。


基因印記並非在所有染色體上均勻分布,因此某些染色體的單親二體會比另一些導致更嚴重的後果。Nakka和她的合作者們發現,目前大多數文獻中單親二體性相關疾病的報導主要集中在6、7、11、14、15號染色體上。但是在23andMe公司和英國生物樣本庫中,健康人群的單親二體性更多是與1、4、16、21、22和X染色體有關。


隨著DNA檢測技術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在家進行DNA檢測,從而發現了自己可能具有單親二體性。著名的遺傳譜系學家CeCe Moore表示,已經有不少人發現自己的DNA檢測結果存在異常,並向她進行了諮詢。23andMe公司沒有在檢測結果中標註單親二體性,事實上他們也不打算這麼做。但是只要用戶仔細分析結果,就能推斷出單親二體的存在。


和母親一起進行23andMe公司的DNA檢測後,Nakles才發現了自己身上存在單親二體。她注意到,她與母親的16號染色體的重合度比正常情況要高得多。她讓父親也接受了檢測,並確認了她與父親沒有共享16號染色體的任何片段。Nakles是一名醫學生,她很快就搞清了這件事是怎麼在細胞中發生的。當我們交談時,她向我解釋了減數分裂過程中一開始出現的錯誤,以及用於「修復」它的三染色體自救。她發現自己曾經很可能根本無法出生,但現在卻活得好好的,不禁對這一切驚嘆不已。


原文連結:


https://www.theatlantic.com/science/archive/2019/10/when-you-have-more-dna-one-parent-other/599812/


原始論文:


Characterization of Prevalence and Health Consequences of Uniparental Disomy in Four Million Individuals from the General Population


https://www.cell.com/ajhg/fulltext/S0002-9297(19)30356-8



相關焦點

  • 染色體長什麼樣?與你想像的不一樣
    他們使用了46條染色體的廣角鏡頭圖像和一條染色體的一個部分的特寫鏡頭圖像。據研究人員介紹,在以往的研究中,能夠被成像並被識別的位點數量受到所能成像的顏色數量制約,而這個顏色數量的極限為3個。很顯然,僅使用3個點是不能勾勒一幅全面的圖景的。
  • 為什麼當代的父母不重視孩子《染色體疾病基因檢測》?
    父母對染色體疾病基因檢測的知識匱乏近日,開封市某某醫院接診了一位患有染色體疾病「愛德華氏症候群」患兒,孩子的父母感到深深的自責和痛苦,其實這樣的悲劇本來是可以避免的。只是因為他們的覺得我們的身體都是完全正常健康的,我們的孩子一定也是健康的。
  • 可能是Y染色體害了你
    目前,Y染色體是這一現象的頭號嫌疑犯。不論是科學界還是民間,一批判起Y染色體,理論要多少有多少,「石錘」倒是至今拿不出幾個。終於,一支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團隊帶著實驗數據站了出來,他們宣稱,就是Y染色體「害」了你!不過,它「害」你的方式倒是和多數人此前所想的不太一樣[3]。
  • 染色體長得像X形?90%時間內看起來可能跟書上教的不同
    在教科書中,X形染色體看起來就像一把園藝剪刀,不過科學家表示,染色體在90%時間裡都不是長這樣。觀察染色質結構很難,但化學生物學家Jun-Han Su團隊還是開發出新方法搭建出染色體的高解析3D成像,確認每個DNA鏈的連接點如何相互影響以維持正常功能或引起疾病,畢竟複製或重新纏繞遺傳物質過程只要發生一個失誤,都可能導致基因突變或功能失常。
  • 同一家族的男子,Y染色體是不是都是同一條,就像姓氏一樣?
    Y染色體是人類一對性染色體中的一條,另一條是X染色體。人類有23對染色體,其中22對常染色體男女都一樣,而性染色體決定性別,女性是XX,男性是XY。Y染色體是祖傳父、父傳子、子傳孫的,因此順著Y染色體,能找出一個家族的整個父系鏈條。理論上說,同一個姓的男子,Y染色體都應該是相同的。
  • 【光明日報】中國「創造」世界首例單條染色體真核細胞
    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也可以通過「人造」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該成果於北京時間8月2日在國際頂尖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是「人造生命」領域具有裡程碑意義的重大科技突破。  生物學教科書中將自然界存在的生命體分為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
  • 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打破了教科書上太陽系的觀點!
    近日,一張華麗的《太空地圖集》登上科學界頭條,這張史無前例的星圖一經曝光立刻引起了全球關注,原因無它,它的詳細程度令人髮指,並且打破了教科書上關於太陽系的觀點!當科學家們看到這一幅佳作時完全被震撼,是的,從來沒有人能夠畫出如此詳細的人類家園,僅憑語言根本無法表達這張星圖所包含的廣袤和精彩!下圖立刻奉上!這張太陽系地圖顯示了18000個天體的精確軌道模式,在太陽系的大部分地圖上,你可以看到八顆標準行星(加上冥王星目前的位置)像可愛的小鴨子一樣跟在熾熱的橙色太陽後面。
  • 家裡的小霸王根本說不得?溝通不順暢的背後,父母要掌握視窗理論
    生活中父母常常會「自作主張」,根據自己的想法替孩子做決定,缺乏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並不能了解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導致和孩子爆發了矛盾。一些父母看到孩子玩手機覺得很生氣,其實沒有意識到孩子已經學習了很長時間,只是剛拿出來手機準備放鬆一下。隱藏區: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許多父母常常喜歡說這麼一句話:你還小,等你長大就清楚了。
  • Cancer Cell:染色體數量異常將導致癌症
    近日,美國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證明了整個染色體數量的改變,也就是非整倍性能夠導致癌症這一理論。事實上,所有的人類癌症都有異常的染色體數量。因此,存在這樣的一個長期猜測,基因變異導致細胞分裂過程中錯誤的染色體分離,這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原因。然而,由於試驗限制使得這一理論很難被證實。這項研究的負責人Jan van Deursen博士介紹說,他們的實驗室使用一種新建立的人類腫瘤老鼠模型,對非整倍性導致癌症這一理論進行證實,並詳細解釋了該機制。
  • 父母染色體正常,胎兒咋就染色體異常流產了呢?
    點擊查看 臨床上常碰到一些本身沒什麼毛病的夫妻結果胎兒卻因為染色體異常導致孕婦自然流產或胎停了。患者常常會很困惑:「我們夫婦查過染色體是正常的,為什麼孩子的染色體會不正常的呢?」
  • 為什麼人類有23對染色體,多了或少了會怎麼樣呢?
    你可能聽說過137是一個神奇的數字,也可能聽說過金字塔裡帶出了個數字在繁殖的過程中,一部分DNA從父母傳給後代。簡而言之,DNA講述了你獨一無二的生物學故事。 正如你可能想像的那樣,DNA需要很長的時間來保存所有重要的信息。 如果你把一個細胞中的DNA拉伸到它的全長,它的長度大約是2米,如果你把所有細胞中的DNA放在一起,你就會得到一條大約是太陽系直徑兩倍的鏈。
  • 性別決定染色體!Y染色體長度退化為X染色體的1/3
    美國遺傳學家、諾貝爾獎得主Hermann Muller在1914年就指出,性染色體均來自常染色體,因為Y染色體上幾乎所有的基因都可以在X染色體上找到等位基因。X、Y染色體共同決定了人類以及其他哺乳動物的性別。   以人為例,當你的父母都給你X染色體時,後代會表現出女性特徵,當你的父母分別給你Y和X染色體時,後代則會表現出男性特徵。
  • 決定男性性別的Y染色體正在退化,已經逐步萎縮,日後可能消失?
    但是其實真正決定性別的是我們今天要說的主角Y染色體,這個染色體沒啥功能唯一的功能就是決定男性性別的染色體。但是,如今這個男性的朋友狀況卻非常的糟糕,隨著近些年的科學研究發現這個染色體發生了變小的趨勢。Y染色體的變小原因和它本身的特殊性有著非常巨大的關係。
  • 世界首例人造單染色體真核細胞誕生
    此次,以覃重軍研究組為主的研究團隊完成了將單細胞真核生物——釀酒酵母天然的16條染色體人工創建為具有完整功能的單條染色體。該項工作表明,天然複雜的生命體系可以通過人工幹預變簡約,自然生命的界限可以被人為打破,甚至可以人工創造全新的自然界不存在的生命。
  •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 打破生命與非生命界限 原標題:   天津大學元英進教授(前排中)及其科研團隊。  這是繼人工合成酵母染色體打破非生命物質和生命物質界限後,中國科學家在「設計生命、再造生命、重塑生命」進程中的又一重大技術進展,開啟了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基因組重排這一全新的研究領域。  在合成酵母染色體的基礎上,科研人員研究出能夠精準控制基因重排的方法,使作為研究對象的微生物——酵母菌,在有限時間內產生幾何級增長的基因組變異,驅動其快速進化。
  • 在大學物理教科書上怎麼找不到楊振寧的理論?
    可是對於他的偉大,很多人是不知道的。畢竟在絕大多數人所學過的物理教科書中看不到有哪一條物理規律是楊振寧發現的,所以當有人說楊振寧偉大時,總有一些人反駁說不知他做出了什麼。中學階段所學的物理課程涉及到的只是300多年前的牛頓力學及一百年以前的電磁學、光學、熱學、原子物理學等,並且還是非常基礎的知識。
  • 新研究表明:Y染色體正在消失,但結果令人欣慰
    大家有沒有關注過這樣一個問題,現在世界人口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男多女少,但是究竟是什麼打破了這一平衡呢?新研究表明,決定雄性的Y染色體比X染色體的基因要少得多,而且研究表明,Y染色體正在進一步縮小,不過令人慶幸的是,雄性物種不太可能會滅絕。
  • 我國科學家「創造」世界首例單染色體真核細胞
    圖中標出的染色體末端藍色小圓點為端粒,一條染色體有兩個端粒。  日前,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覃重軍研究團隊與合作者,在國際上首次人工創建了單條染色體的真核細胞:把釀酒酵母細胞裡原本天然的16條染色體,人工融合成單條染色體,且仍具有正常的細胞功能。既改變了染色體的結構,又仍保有生命的「活性」,人工蛻變出一個全新細胞。
  • 想逃離父母?這部電影會是你的教科書
    王朔《致女兒書》有段被廣為傳抄的話——我不記得愛過自己的父母。小的時候是怕他們,大一點開始煩他們,再後來是針尖對麥芒,見面就吵;再後來是瞧不上他們,躲著他們,一方面覺得對他們有責任,應該對他們好一點,但就是做不出來、裝都裝不出來;再後來,一想起他們就心裡難過。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幾乎是這個世界上最奇特的關係。附屬又相互獨立,更不可抗拒。
  • 美日韓三國歷史教科書都是如何寫中國的?或許和你想像的不太一樣
    歷史虛無主義的魔障被打破,厚古薄今的詠嘆被擊潰。這麼有力的一個回答!世界潮流浩浩蕩蕩,五千年華夏歷史就是一條長河。這條長河裡的許多故事我們也許記不得了,但留下來的那些,變成了「我們」。就像這句話所說,中國歷史一向就是有質疑和爭議存在的。長達五千多年的文明國家歷史讓我們有過自信,但是也有過失去。曾經中國古代有強漢盛唐的傳說,而到了近代也有了百年屈辱的落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