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改良催化劑 科學家製成長達14釐米的碳納米管束

2020-11-05 cnBeta

早稻田大學的一支研究團隊,剛剛展示了他們最新的碳納米管(CNT)簇生長技術。新方案能夠生成長達 14 釐米(5.5 英寸)的碳納米管束,或有助於簡化未來的量產過程。據悉,碳納米管的直徑只有數納米,在輕巧堅固材料、光學 / 濾水 / 電池 / 電晶體等領域均表現出了讓人矚目的前景。

(來自:Waseda University)

此前橫亙在碳納米管應用面前的一大阻礙,就是難以批量生產。雖然此前已有研究團隊設法讓單個碳納米管生長到 50 釐米(19.7 英寸),但實用性仍相當有限。

在將目光瞄向碳納米管(CNT)簇之後,相關研究團隊也一直都在努力突破 2 釐米(0.8 英寸)的限制,直到我們突然見到來自早稻田大學的 14 釐米(5.5 釐米)。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研究團隊首先需要解決管道內的催化劑劣化問題。研究作者 Hisashi Sugime 指出:

「常規技術下,催化劑的結構會逐漸變化,最終導致 CNT 停止生長。為此我們將精力放在了如何抑制這種結構變化,以支持 CNT 長期生長的新技術上」。

具體說來是,研究人員在塗覆了鐵鋁氧化物的矽基材之上,添加了一層新的物質,從而減緩了催化劑的降解速率。但若僅藉助這一種方案,也只能將 CNT 管束生長到 5 釐米(2 英寸)左右。

其次,研究團隊想到了將催化器放入化學氣相沉積室。在將催化劑加熱到 750℃(1382℉)之後,又於室溫下加入少量鐵鋁蒸汽,最終將催化劑效用延長到了 26 個小時。

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新形成的碳納米管束進行分析,可知其性能和純淨度與其它方法幾乎沒有差別。有關這項研究的詳情,已經發表在近日出版的《Carbon》期刊上。

原標題為《Ultra-long carbon nanotube forest via in situ supplements of iron and aluminum vapor sources》。

相關焦點

  •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超長碳納米管束拉伸強度秒殺所有纖維 2018-05-17 科技日報 劉霞 【字體:大 中 小】   而超長碳納米管的長度可達釐米級甚至分米級且具有完美結構,具有接近理論極限的力學性能,在製備超強纖維方面具有巨大優勢。據魏飛介紹,研究團隊採用氣流聚焦法,製備出了具有確定組成、結構完美且平行排列的釐米級連續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然後另闢蹊徑,將管束的拉伸強度提高到80GPa以上,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的拉伸強度,並證明隨碳納米管根數增加,強度可以保持。
  •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日本研究團隊成功製成14cm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2021-01-12 10:33:33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本金澤工業大學開發出新型碳纖維複合材料——高強度、高彈性且導電性優異。
  • 早稻田大學等成功造成14cm的全球最長碳納米管束
    日本早稻田大學理工學術院綜合研究所的杉目恆志副研究員與日本靜岡大學工學部電子物質科學科的井上研究室共同開發出了碳納米管(CNT)的新生長方法,並成功製成了長度達到以往(最長長度為2cm)7倍的14cm長的碳納米管束(CNT束)。CNT作為一種輕且堅固、同時還具備高導電性和導熱性的材料,有望應用於多種用途。
  • 新材料 | 拉伸強度超過80GPa的超強碳納米纖維問世
    該超長碳納米管管束具有釐米甚至分米長度並且具有完美結構,一致的取向和接近理論極限的力學性能。 研究發現,管束中碳納米管的初始應力分布不均勻,使得其中的碳納米管無法同步均勻受力,進而導致了整體強度的下降,亦即「丹尼爾效應」。
  • 史上最長的碳納米管森林有多長?
    碳納米管(CNTs)具有質量輕、導熱性強等眾多優點,引領了光學、電子、水淨化和藥物輸送等不同領域的技術創新。然而,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工業需求,碳納米管產量還需不斷升級,這也是碳納米管應用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 史上最長的碳納米管森林,是以前的7倍
    碳納米管(CNTs)具有質量輕、導熱性強等眾多優點,引領了光學、電子、水淨化和藥物輸送等不同領域的技術創新。然而,為了滿足不斷增長的工業需求,碳納米管產量還需不斷升級,這也是碳納米管應用面臨的主要挑戰之一。
  •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高性能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薄膜研究取得進展 發表時間:2018/5/16
  • 碳基納米材料研究項目通過評議
    中國石化新聞網訊 近日,「碳基納米材料的研究」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科技部技術評議。與會專家一致認為,該研究成果搭建了中國石化「碳基納米新材料」的知識平臺與技術平臺,應在現有研究基礎上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繼續深入開展相關材料的產業化及應用研究,為中國石化在新興碳複合材料領域提供技術支撐。
  • 世界首次:清華大學成功製備超長碳納米管管束
    在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納米科技」重點專項的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與李喜德教授團隊合作研究,在超強碳納米管纖維領域取得突破,在世界上首次報導了接近單根碳納米管理論強度的超長碳納米管管束的製備。
  • 青島科技大學:碳纖維促進的催化劑活化,可有效生長單壁碳納米管
    在化學氣相沉積(CVD)過程中,在碳纖維和基材表面之間會形成微空間,這會改變CO的Knudsen數並增加其與氧化鈷納米顆粒的有效接觸,從而增強催化劑的還原和單壁碳納米管的成核。用下的碳纖維生長表面生長的單壁碳納米管,而不覆蓋碳纖維,單壁碳納米管相比表現出高得多的催化劑效率,即SWNT密度高達~140的SWNT / μ米2。
  • 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應用
    碳納米管海綿體是由相互交錯的碳納米管組成的三維結構,在複合材料以及環境保護方面具有潛在應用。具有釐米量級尺寸的碳納米管海綿體已經通過化學氣相沉積(CVD)方法成功製備並且研究了碳納米管海綿體的機械壓縮性能。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清華化工系碳納米管團隊重大突破:發現碳納米管驚人的耐疲勞性能
    人類已知力學性能最好的材料—碳納米管,又有新的重大發現。近日,清華大學化工系魏飛教授和張如範副教授聯合團隊,在碳納米管的耐疲勞性能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該團隊在國際上首次以實驗形式,測試出釐米級長度單根碳納米管的超耐疲勞性能。
  • 各種碳納米管的宏量製備方法大合集
    雙壁碳納米管的製備在催化劑體系、反應溫度、氣氛和操作條件等方面更接近單壁碳納米管制備方法。採用石墨電弧或者CVD法均能有效地選擇性製備雙壁碳納米管。相比單壁碳納米管催化劑, 雙壁碳納米管生長所需催化劑粒度更大。提高負載型催化劑活性金屬含量可將單壁碳納米管催化劑改性為雙壁碳納米管催化劑。
  • 碳納米管接連實現重大突破
    近日,在北京市科委支持下,清華大學魏飛教授團隊成功製備出單根長度達半米以上的碳納米管,創造了新世界紀錄,這也是目前所有一維納米材料長度的最高值。與此同時,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開發出一種強度極好且十分輕巧的碳制導線,由許多碳納米管組成,其強度是銅導線的30倍,重量不到銅線的十分之一。
  • 【復材資訊】科學家合成新型碳材料,由類金剛石碳納米纖維組成
    正如最近發表在雜誌上的文章(「類金剛石的碳納米纖維薄膜的合成」)中所述,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新的碳材料具有高濃度的四價鍵合碳(類金剛石的納米纖維具有許多具有4個其他原子鍵合的C原子;這也稱為「 sp3鍵合碳」。研究人云說:「類金剛石碳納米纖維薄膜是通過在乙炔和氫氣中在基板上加熱直徑為幾納米的銅納米顆粒而合成的。」
  • 研究人員制高效催化劑 燃料電池至少穩定運行180小時
    (圖源:greencarcongress)蓋世汽車訊據外媒報導,國際研究小組合成具有鉑皮結構的一維串狀鉑鎳合金納米籠,用作燃料電池中氧還原反應的催化劑。這種納米籠催化劑的質量活性高達每毫克鉑3.52安培,比活性也很高,達到每平方釐米鉑5.16安培,幾乎分別是商用鉑碳催化劑的17倍和14倍。該催化劑經過5萬次循環後,表現出高穩定性,幾乎沒有任何活性衰減。實驗結果和理論計算表明,應變和配體效應導致的強鍵合鉑氧位點較少。在這種催化劑的支持下,燃料電池在0.6V電壓下的電流密度達1.5A/cm2,並能穩定運行至少180小時。
  • 碳納米管晶片概念股龍頭一覽
    在國家的高新技術發展中,晶片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尤為重要,所以相關的企業在這方面也是卯足了馬力,各種技術突破的消息都慢慢被報出來了,那麼碳納米管晶片概念股有哪些?  據報導,北京大學電子系教授彭練矛帶領團隊成功使用新材料碳納米管制造出晶片的核心元器件——電晶體,其工作速度3倍於英特爾最先進的14納米商用矽材料電晶體,能耗只有其四分之一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CVD 工藝流程主要包括催化劑製備、碳納米管粗粉製備、粗粉純化和粉碎四大工序,其中催化劑製備是最核心的環節和技術難點。化學氣相沉積法製備碳納米管的關鍵環節是碳納米管在催化劑表面進行生長的過程。具體的反應過程包括碳源化合物在催化劑表面分解,碳原子通過表面擴散或者體相擴散進入催化劑內部,最後碳納米管從催化劑顆粒中析出。
  • 物理所等基於碳納米管薄膜的柔性儲能器件研究取得進展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發展了傳統的轉移印刷技術,提出了一種基於靜電吸附的減薄碳納米管薄膜的方法——重複轉移印刷法,通過利用離子靜電吸附效應提高低表面能基底的表面能,使得碳納米管薄膜可以從高表面能的基底轉移到原本表面能較低的基底上。結合具有特殊二維網絡結構的碳納米管薄膜與靜電吸附重複轉移印刷法,可在PET襯底上得到不同厚度甚至近於亞單層的超薄碳納米管薄膜,透明度可達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