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一篇《Nature》!仿果蠅眼睛的抗反射塗層有望實現大規模製造

2020-09-20 高分子科學前沿

包括果蠅在內的許多昆蟲能在夜間飛行自如,這是因為它們的眼睛都被一層薄而透明的塗層覆蓋。該塗層由微小的突起組成,具有減少光反射的作用,從而使昆蟲能在黑暗條件下捕捉到微弱的光。這是由於角膜表面上的納米結構在空氣的折射率與塗層的折射率之間形成了折射率梯度。此外,該塗層還具備出色的抗粘性能,能為昆蟲的眼睛提供物理保護,以防止空氣中微小的灰塵顆粒。然而,想人工實現這樣的塗層則相當困難。當前的表面納米成像技術只能產生有限的圖案,而在節肢動物中,角膜納米塗層的形態非常多樣,其微凸狀結構可以組織成陣列或脊狀等結構。最關鍵的是,這種仿生塗層的形成機理尚不明確。

瑞士日內瓦大學的Vladimir L. Katanaev教授等人經過十年的研究,揭開了形成這種納米塗層的秘密,證明了果蠅角膜上納米塗層的形態和功能之間的明確聯繫。研究發現,由單個突起組成的納米塗層具有更好的抗反射性能,而部分合併的結構則具有更好的抗粘附性能。此外,作者利用轉基因細菌,低成本地製造出了視網膜蛋白,並將這種合成蛋白與角膜蠟混合,以對各種具有昆蟲樣形態、抗粘連或抗反射功能的人造納米塗層進行前瞻性設計。作者提供了一種通過可生物降解的材料來低成本地生產功能納米結構塗層的方法。該研究以題為「Reverse and forward engineering of Drosophila corneal nanocoatings」的論文發表在《Nature》上。

【十年磨一劍】

早在1960年代末期,科學家就在飛蛾中發現了覆蓋在眼睛表面的納米塗層。它由密集的網絡組成,這些網絡由直徑約200納米,高度幾十納米的小突起組成,具有減少光反射的作用。通常昆蟲的角膜能反射約4%的入射光,而有塗層的角膜能實現零反射。這樣的功能性塗層引起了Katanaev教授的興趣。十年前,他就投身於這一研究領域。2011年,他和他的團隊率先在果蠅的眼睛上發現了納米塗層。這種昆蟲比飛蛾更適合科學研究,尤其是因為它的基因組已被完全測序。於是,一系列的研究便圍繞果蠅展開。

十年後的今天,作者用一篇《Nature》揭示了這種塗層的秘密。該塗層僅包含兩種成分:一種是叫視黃素的視網膜蛋白,另一種是角膜蠟。這兩種成分分別發揮激活劑和抑制劑的作用視網膜蛋白與蠟接觸後,會形成球狀結構和納米級的排布;蠟在過程衝起抑制劑的作用。兩者互相作用,最終形成納米抗反射層。科學家利用轉基因細菌,低成本地製造出了視網膜蛋白,並將其純化後與商業用蠟混合,塗覆在玻璃和塑料表面,獲得了具有抗反射和抗黏合性能的仿生納米塗層。該方法成本非常低,並且是基於可生物降解的材料。獲得仿生納米塗層具有抗粘著和抗反射功能,在隱形眼鏡、醫用植入物等物體表面領域具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

圖1 果蠅角膜納米塗層的結構,功能和組成

【阿蘭圖靈的助攻】

對於塗層結構的形成機理,Katanaev教授及其同事在2015年提出,納米塗層的形成與英國數學家Alan Turing在1950年代提出的形態發生機制模型有關。該模型認為,兩個分子會自動結合,以產生規則的斑塊或條狀圖案。第一個用作激活器,啟動一個過程,在此過程中出現特殊的模式並自我放大。但是它也同時刺激了第二個分子,後者起著抑制劑的作用,並且擴散得更快。該模型使得可以在宏觀尺度上解釋自然現象,例如在豹子上的斑點或斑馬上的條紋,而在微觀尺度上卻從未得到驗證

通過生化分析和基因工程的應用,Katanaev教授及其同事成功地確定了由圖靈開發的反應擴散模型涉及的兩個組成部分,即視黃素和角膜蠟。視黃素起著活化劑的作用:由於其最初是無結構的形狀,當與角膜蠟接觸時便呈球狀結構並開始產生圖案。另一方面,角膜蠟起抑制劑的作用。兩者之間的強大作用導致了納米塗層的出現。

圖2 果蠅納米塗層的結構和功能是由於對活化劑和抑制劑進行基因操作而產生

圖3 直接結合角膜蠟引起的視黃素摺疊

【人工納米塗層的實現與應用】

在揭示了塗層的形成機理之後,作者又進一步提出了以極低的成本生產視黃素的方法。作者將其與玻璃和塑料表面上的不同商業角膜蠟混合,能夠非常輕鬆地重現納米塗層。它的外觀與昆蟲中發現的塗層相似,並且具有抗反射和抗粘著性。而且,該研究可以在幾乎任何類型的表面上沉積這種納米塗層。初步測試表明,該塗層可以在水中浸泡20小時。它的防反射性能已經引起了隱形眼鏡製造商的密切關注,而其防粘性能也可能會吸引醫療植入物的生產商。除了成本低之外,該塗層還具有完全可生物降解的優勢。

圖4製備仿昆蟲的納米塗層

總結:作者實現了視黃素的低成本生產方法,將其與蠟混合後,可在人造表面上形成昆蟲樣形態的納米塗層。通過改變視黃素和蠟的成分、比例和覆蓋面積,可生成具有多種特性的、通用性強的、穩定且環保的表面納米圖案。該工作揭示了在自然界中如何創建多功能納米塗層,並將這些知識轉化為技術應用。作者通過數學模擬、遺傳學、生物化學和正向工程相結合來實現了這一目標。

原文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707-9

來源:高分子科學前沿

投稿模板:

單篇報導:上海交通大學周涵、範同祥《PNAS》:薄膜一貼,從此降溫不用電!

系統報導:加拿大最年輕的兩院院士陳忠偉團隊能源領域成果集錦

相關焦點

  • 果蠅角膜納米塗層的逆向和正向工程
    果蠅角膜納米塗層的逆向和正向工程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18 13:55:57 瑞士日內瓦大學Vladimir L. Katanaev團隊取得一項新突破。
  • 科學家研製出具有抗菌和抗反射性能的可生物降解納米塗層
    赴美看病服務機構和生元國際了解到,來自俄羅斯和瑞士的科學家研究了覆蓋在小果蠅眼角膜上的納米結構。通過對它們的研究,該團隊學會了如何以一種經濟和環保的方式生產具有抗菌、抗反射和自清潔特性的安全的可生物降解納米塗層。該保護塗層可能在不同的經濟領域得到應用,包括醫藥、納米電子、汽車工業和紡織工業。描述這些發現的文章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俄羅斯學者開展具有抗反射和自潔特性的可生物降解納米塗層研究
    全國產經信息不錯過】近日,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官網發布消息,該校學者與瑞士專家合作研究了果蠅眼角膜覆蓋層的納米結構研究成果經進一步開發可生產具有抗菌、抗反射、安全和自清潔特性的可生物降解納米塗層,以用於醫學、納米電子、汽車工業和紡織工業等幾乎所有人類活動領域。有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自然》雜誌上。 據研究團隊負責人遠東聯邦大學生物醫學學院天然化合物藥理學實驗室卡塔納耶夫教授介紹,研究人員通過逆向和正向生物工程方法對果蠅角膜塗層進行了人工重組。
  • 俄成功複製果蠅角膜納米結構層
    俄羅斯遠東聯邦大學專家與日內瓦大學、洛桑大學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合作,研究了覆蓋果蠅眼角膜的納米結構,並成功複製出果蠅眼角膜。有關專家認為,這一成果可在電腦面板、鏡片和隱形眼鏡等領域獲得廣泛應用。相關論文發表在近期的《自然》雜誌上。
  • Nature:142億美元市場!這類材料還得繼續向大自然學習
    作者通過實驗證明了果蠅眼角膜納米塗層的形態和功能之間的明確聯繫。單個突起組成的納米塗層具有更好的抗反射性能,而部分融合結構具有更好的抗粘連性能。2. 本文使用了生物化學分析和基因改造技術來反向設計視網膜蛋白(Retinin)和角膜蠟作為納米結構的構造基礎,在圖靈模式中,兩者分別扮演了活化劑和抑制劑的角色。
  • 十年磨一劍,基礎科研的不易,浙江大學連續發表多篇SCI頂刊論文
    基礎科研的重大突破在科技部不唯SCI論文的大潮流下,2020年3月5日,浙江大學再次在世界頂級科技期刊《nature》發表論文,這是2020年浙江大學收穫的第五篇頂級NS主刊論文,一月份兩篇《Science》,2月份一篇《nature》一篇《
  • 萊斯大學李琪琳等《Nature Nanotech》:納米塗層助力高鹽度海水的...
    為了避免由每個hBN層(尤其是大面積區域)中的潛在缺陷引起的「弱點」,必須有足夠的塗層厚度。原子解析度TEM(圖1e)揭示了hBN的層狀結構,層間間距約為3.6,晶格常數約為2.3。SSWC上高質量hBN層的直接生長可在電熱SHMD的獨特環境中實現出色的絕緣和防腐性能。
  • 果蠅的眼睛,控制飛行的法寶
    近日,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高速攝像機記錄了果蠅在虛擬實境飛行模擬器中的運動,發現了果蠅利用眼球運動快速加強飛行控制的機制,並在機器人技術中模擬這種能力。相關論文於當地時間9月1日發表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十年磨一劍 護航「嫦娥奔月」
    該項目負責人、中國科學院瀋陽分院院長、國家金屬腐蝕控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金屬所韓恩厚研究員帶領的這支科研團隊攻克了傳統鎂合金防護塗層無法同時滿足防腐和導電的難題,研製出鎂合金表面防腐導電功能一體化塗層,應用於2010年「嫦娥三號」,並致力於技術的不斷改進,十年磨一劍,為我國的探月工程保駕護航。
  • 噴塗透明塗層:製造更便宜的智能窗戶
    、光滑、均勻的塗層。前體溶液的霧化是採用已商用的技術來實現的,這種技術會創造出一種細膩噴霧,進而形成超小且尺寸均勻的液滴。該溶液噴塗在加熱的支撐層例如玻璃上。當溶液碰到熱層時,會觸發一個化學反應,將前體分解成一種固體殘渣,以超薄塗層的形式沉積下來。這個反應的所有副產品都以蒸汽的形式消失,留下具有所需成分的純淨塗層。
  • 研究發現果蠅求愛機制 有望提高家畜繁殖效率
    新華網東京2月10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10日在美國《神經元》雜誌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果蠅的求愛機制。如果能證實脊椎動物也有類似的機制,就有可能以此提高家畜等的繁殖效率。  雄性果蠅和雌性果蠅的腦神經細胞種類不同。
  • 低溫等離子降解VOCs 新型技術有望大規模應用
    總體而言,等離子技術有望克服眼前的缺陷,在不久的將來投入大規模應用。低溫等離子降解VOCs 新型技術有望大規模應用   VOCs,也稱揮發性有機化合物,已知的有300多種,包括非甲烷總烴、苯系物、揮發性滷代烴、醇類、醚類、脂類、酚類、脂肪酸(醛、酮)、小分子聚合物、可聚合物、硫醇類、胺類等。
  • Nature子刊:每天暴露於藍光,果蠅壽命縮短 | 人長時間看手機,或會折壽!
    Nature》的子刊、衰老與疾病機理期刊《Aging and Mechanisms》發表的論文《Daily blue-light exposure shortens lifespan and causes brain neurodegeneration in Drosophila》指出,暴露在現在常見於手機、計算機屏幕的藍光下,不僅傷害視網膜,也會影響大腦,導致短命,而且即使藍光未照射眼睛
  • 為什麼果蠅的一個精子和你手指頭一樣長?
    本周《自然》上發表的一篇論文How sexual selection can drive the evolution of costly
  • 新工具可實現果蠅神經元迴路的逆行示蹤
    新工具可實現果蠅神經元迴路的逆行示蹤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1/5 13:12:23 2020年11月2日,英國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Gregory S. X. E.
  • Nature梳理衰老研究歷史,指出人類最終有望實現健康衰老
    這導致一些群體遺傳學家和進化生物學家培養出具有高度遺傳多樣性的大型蒼蠅種群(通常是果蠅物種),以便選擇性地培育較晚繁殖和較早繁殖的果蠅並測試它們的遺傳組成。這些研究表明,較晚繁殖的果蠅的壽命幾乎是較早繁殖的果蠅的兩倍,而且這些差異是可遺傳的,這支持了基因決定壽命的觀點。
  • 百洋製藥零缺陷通過美國FDAcGMP檢查,劍指中國仿製藥尖端製造
    新聞提示—— 我國的部分仿製藥療效與原研藥存在一定差異,進入21世紀後才統一由國家審批,此前獲批的許多仿製藥限於當時的條件沒有與原研藥進行科學的嚴格的療效比對。隨著多個原研藥物專利到期,原研藥和仿製藥市場將被重塑,經過仿製藥質量和療效一致性評價的製藥企業有望逐步獲得市場。
  • Nature雜誌11月24日精選文章一覽
    封面:XVIVO Scientific Animation【1】封面故事: 使用電鏡在原子級別創造材料doi: 10.1038/539485a隨著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 (STEM) 技術的進步,人們即將實現在原子級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