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下午,蘇彪坐在辦公桌前,聚精會神地盯著計算機屏幕。蘇彪是山東魯能軟體技術有限公司電網信息事業部工程師,近期負責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班組移動終端試驗管理應用軟體的開發。7月29日,作為魯能軟體首批18名崗位分紅激勵機制的激勵對象之一,他拿到了首筆崗位分紅。
近年來,國網山東電力面向所屬的魯能軟體等市場化科技企業,探索建立崗位分紅等中長期激勵機制,大力推進知識、技術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薪酬分配,激發重點領域技術人員的創新創效活力,不斷增強科技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為骨幹人才爭取更多福利
既留人又留心
魯能軟體能源信息技術事業部項目經理任成賓一直記得收到首筆崗位分紅那天的情形:7月29日,正在秦山核電站設計工業網際網路賦能平臺架構的任成賓,收到了崗位分紅到帳的信息,金額超出預期。他發微信告知愛人後,對方回了兩個「贊」的表情。
7月20~21日,魯能軟體人資部主任孫淑娟分別與這一批18名崗位分紅激勵對象交流,預告了這個喜訊,並勉勵大家繼續努力,當好「領頭羊」。
2019年8月,國家電網有限公司正式通知開展崗位分紅激勵。魯能軟體當月就成立了分紅激勵方案管理領導小組,設分紅激勵方案管理辦公室,並組織人員到國網信產集團等單位調研學習有關經驗和做法。
2018年年初,國網山東電力就將「市場化單位薪酬激勵機制研究」作為企業年度十大課題之一,組織魯能軟體等市場化企業共同研究。崗位分紅機制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2019年下半年,魯能軟體充分應用前期研究成果,完成了崗位分紅實施方案編制、黨委會和職代會決策程序、方案和人員名單公示等流程,並將方案上報公司總部。
魯能軟體電網信息事業部主任張俊嶺參與了實施方案討論和修改的全過程:「我們的激勵對象突出一線員工,部門主要負責人及以上管理人員不在分紅對象之列。這樣一來,關鍵核心技術研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一下子就調動起來了。」
根據綜合排名選對象
想多拿先多幹
魯能軟體在編制崗位分紅激勵對象選拔方案時,將核心科研、技術人員和科研管理骨幹納入其中,通過兩輪選拔工作最終確定激勵對象。選拔對象的關鍵指標是員工近三年綜合積分排名。綜合積分排名統籌考慮員工崗位價值、實際貢獻和工作年限等因素,在基本條件外設置價值貢獻和個人業績條件評價指標。其中,價值貢獻條件主要包括科技成果、發明專利、技術標準3個方面;個人業績條件主要包括人才稱號、論文專著、專業競賽考試、個人榮譽、績效考核成績5個方面。
首批享受崗位分紅激勵機制的18人,都是魯能軟體近三年來綜合積分排名靠前的技術骨幹。
魯能軟體能源綜合信息事業部解決方案工程師、系統集成項目經理趙俊,有6項參與研發的成果獲得發明專利授權,還在技術期刊發表論文2篇。2018年以來,他主持了魯能軟體中標的浙能集團安全生產及應急指揮平臺諮詢項目發電領域業務應用策劃,以及浙能集團智慧電廠諮詢項目方案總體策劃、頂層設計、業務應用策劃。
與趙俊一樣,蘇彪也是單位裡出名的「拼命三郎」。2016年至今,他參與了國網山東電力移動作業終端的研發工作,完成了25個移動應用的研發與推廣,在今年被評為國網山東電力「電網工匠」。
魯能軟體跟蹤考核激勵對象的履職盡責情況,同時根據其表現動態調整綜合積分排名。員工綜合積分排名越靠前,拿到的崗位分紅就越多。「拿到分紅有個前提條件,就是企業的經營效益、淨利潤增長率等指標要合格。這就是『只有大家好,才是真的好』。」蘇彪說。
為確保崗位分紅激勵留住核心骨幹人才,魯能軟體按照「當年考核,次年兌現」的原則制訂兌現方案,分年中和年底兩次兌現。其間離職的激勵對象則拿不到剩餘的崗位分紅。
配套措施激發團隊活力
趕有目標學有方向
9月17日下午,在位於深圳大亞灣核電基地專家村的中廣核集團信息技術中心,孟憲鵬對中廣核集團企業資源管理系統工作票模塊進行投運前的檢查。他是魯能軟體能源綜合信息事業部中廣核「8+1」重大設備數據應用平臺項目的現場負責人。除了這個項目,孟憲鵬的團隊還在今年7月份中標了中廣核群廠計量器具電子化項目和群廠大修成本控制系統項目。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1~8月份,他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深圳出差。
孟憲鵬不是魯能軟體首批崗位分紅激勵的對象,但是崗位分紅激勵機制讓他充滿幹勁。綜合積分每年都會更新,只要好好幹、幹得好,就有希望拿到崗位分紅。
首批崗位分紅激勵對象是18人,不超過員工總數的15%——這是制度的硬槓子。那麼,其他科研人員的工作熱情如何激發?
為此,魯能軟體統籌設計配套制度,探索建立「大研發」考核激勵機制,從工資總額中支出專項資金,將更多科研骨幹和技術人員納入激勵範圍,與崗位分紅激勵統一考核評價、兌現獎勵,最大限度平衡內部資源,使崗位分紅得以更穩妥地落地。大家幹事創業的積極性也得到充分激發。
「激勵機制讓不同層面技術人員的幹勁都上來了,給我們下一步拓展新業務提供了很大的助力。」魯能軟體能源綜合信息事業部主任王立峰說。
在崗位分紅和「大研發」考核激勵機制的激勵下,魯能軟體逐漸培育出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實現科技人才隊伍建設和創新成果轉化「雙豐收」。
目前,魯能軟體研發的智能大氣腐蝕監測平臺產品已推廣至遼寧、重慶等9個省(直轄市)。2019年,該公司營業總收入、利潤總額和勞動生產率比2018年分別增長45%、49%和53%,市場開拓成效創歷史最好水平,人才流失率從2017年、2018年的15%下降到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