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初期,望遠鏡剛剛問世不久,偉大的天文學家伽利略通過望遠鏡觀測夜空,第一次發現了土星環的存在,不過,因為當時技術水平有限,伽利略並未看清土星環的本質,不過,他仍然成為了歷史上第一位觀測到土星環的人。
又過了半個世紀,天文學家惠更斯發現了土星環的秘密,認為土星環是由很多細小的環累計組成的,其中的主要物質是水冰和碎石。後來,天文學家又陸續在太陽系其它行星上發現了行星環的存在,如今,太陽系的八大行星中,其中4顆都具有行星環,土星、木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當然,最耀眼壯觀的,還是土星環。
那麼,行星的光環究竟是如何形成的?科學家經過多年的觀測分析後,認為應該是小行星、隕石、彗星一類的與行星撞擊後形成的,因為行星的個頭很大,所以引力將這些碎片都僅僅抓住,就在周圍形成了一條條圓環,同時,由於太陽光的照射,最終明亮動人的行星環就出現在太空之中。
除了太陽系,其它行星是否可以形成光環呢?其實不僅僅是行星,恆星也可以擁有恆星環。前段時間,科學家就相繼在宇宙中發現了2顆帶有恆星環的恆星,它們分別被命名為HR1569和NR4796A。
它們都是年輕的恆星,誕生至今不過千萬年的時間,距離地球大約300光年,體積約為太陽的2倍,在它們的周圍都有著巨大的恆星環,主要組成物質是宇宙塵埃,不過,令科學家驚訝的是,這兩個恆星環的大小都超過了太陽系,光是厚度就超過了25億公裡。
因為它們的周圍都是塵埃雲,所以,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是宇宙中恆星演化的必經過程之一,包括太陽,在太陽誕生初期,它的周圍也具有恆星環,然後行星、衛星等也都是在這個恆星環中出現的。
可以說,恆星環就是孕育一個星系的溫床,它們是原始星系的星核,通過不斷吸收恆星環的物質來壯大自己,就拿太陽系來說,八大行星的誕生都是這個過程,然後星體越來越大,最終星系的雛形產生了,軌道上的矮行星和小行星也都被清除,一個完整的星系就穩定了下來,如果有行星處於宜居帶,生命也會因此而誕生。
HR1569和NR4796A這兩顆恆星的未來,或許也是如此,如果人類可以對它們持續觀測,那麼就可以通過它們,來完整記錄恆星和恆星系的演化史,畢竟後者的形成時間只有800萬年,要更加年輕。
此外,因為它們的恆星環要比太陽系還要大,這就表明它們日後的星系可能比太陽系還要壯觀,或許它們的周圍都會聚集數顆甚至數十顆的行星,如果足夠幸運,它們也會在宇宙中孕育出生命,讓我們拭目以待吧!大家對此有哪些看法?歡迎評論區留言,與我們分享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