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星際移民的目標,十大最宜居星球。

2020-08-28 評彈小劉

最近,亞馬遜雨林已經連續燃燒了三個星期,每分鐘就燒掉兩個足球場那麼大的森林,這只是地球環境的一個縮影,地球病了,用人類的話說,癌症晚期。只能暫緩地球環境惡化而不可逆轉,當然,最後自食其果的只是人類自己,地球並不會消失,人類必須要自救。於是乎,各國心有靈犀的開始了史無前例的造火箭運動,中國的長徵九號,俄羅斯的安加拉火箭,nasa的sls火箭,spacex的bfr重型火箭,這些火箭的推力足以把人類送往火星乃至於更遙遠的深空。

很多人覺得光年不可跨越,太陽系移民2030年代就將上演,但是太陽系外是出不去的,我不這麼認為。1814年,人類發明了火車,速度比步行快了要十幾倍,150年後,火車已經變成了新幹線,天上也飛滿了速度更快的飛機,土星5號更是達到了第二宇宙速度,把人類送上了月亮,又過了50年,人類的探測器已經飛出了太陽系,飛進了前往比鄰星的奧爾特雲中....我們是智慧的人類,雖然力量比恐龍小了千萬倍,但是我們現在的武器足以輕鬆滅殺恐龍,在不遠的將來,人類一定能走出太陽系的。

目前科學家們在宇宙中發現了為數眾多的宜居行星,但是真正能夠作為人類下一個家園的星球,將會是這其中的哪一顆呢?

1、克卜勒—186f

這顆行星是其所處恆星「宜居帶」發現的首顆與地球大小相似的「兄弟」,距離地球490光年,比地球重10%,由巖石構成。

2、格利澤581g

這顆行星據信距離太陽大約20光年距離,質量約為地球的兩到三倍,公轉周期30天。

3、格利澤667Cc

位於天蠍座,距離地球22光年,質量至少比地球大4.5倍,公轉周期28天。這顆行星的母星質量是太陽的三分之一。

4、克卜勒—22b

位於天鵝座,距離太陽600光年,大小是地球的2.4倍。如果具有與地球類似的溫室效應,則其表面溫度約為22攝氏度。

5、HD40307g

位於繪架座,距離地球42光年。距離其母星9000萬公裡,這個距離比地球到太陽距離的一半稍長。

6、HD85512b

位於船帆座,距離太陽35光年,質量是地球的4.6倍,發現於2011年。研究人員希望有朝一日能夠確認這顆行星表面是否有水。

7、Tau Ceti e

2012年發現,距離地球11.9光年,質量至少是地球的4.3倍。它的溫度可能微熱,適宜簡單生物的存活,或者炙熱如同金星。

8、格利澤163c

質量是地球的7倍,可能由巖石構成,也可能由氣體構成。公轉周期26天,距離地球50光年。母星位於劍魚座。

9、格利澤581d

質量是地球的8倍多,圍繞一顆紅矮星運行,距離太陽20光年。這顆行星或有較厚的二氧化碳大氣層。

10、最能實現目標的 比鄰星b

比鄰星b,它的質量為地球的1.3倍,距離比鄰星700萬公裡(0.047個天文單位)公轉周期為11.2天。該行星位於比鄰星的宜居帶以內,目前不排除該行星表面有液態水的存在,離地球僅有4.2光年,距離最近,亞光速甚至百分之20的光速足矣到達。

喜歡浩渺宇宙的請關注我,因為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相關焦點

  • 銀河系內或遍布宜居行星,人類能否實現星際移民?沒這麼容易!
    會加快消耗地球上的資源,這樣一來會讓地球上的資源面臨枯竭的情況,一旦地球的資源枯竭後,會威脅地球上人類文明,這時候霍金想到了,銀河系內很有可能存在像地球一樣的星球,所以星際移民成為了人類主要目標。    科學家們朝著一個方向共同努力,目的就是為了找到適宜人類生存新家園,可是人類目前還沒有掌握星際移民本領,我們現在所做的努力,只是為了星際移民鋪墊,不過在星際移民之前還有一個問題等待著人類
  • 這個星球比地球大三倍,在宜居帶,人類的下一個「目標」是它嗎?
    這個星球比地球大三倍,在宜居帶,人類的下一個「目標」是它嗎?你是否暢想過一個問題,有朝一日我們能「移民」?當然,筆者這裡的移民加了雙引號,指的可不是我們在地球所說的國家之間的移民,而是星際移民,簡單來說,你想去其他星球生活嗎?
  • 24顆更宜居星球被發現,如果星際移民實現,你會選擇離開嗎?
    近日,有研究團隊在《天體生物學》雜誌發表文章,稱發現了24顆距離地球超過100光年的「超宜居」星球。其中一些甚至比地球更古老、更溼潤。生命體因而可能更容易在這些星球生長。那麼怎麼才算是「超宜居」呢?科學家也給出了評判標準,包括行星的質量、體積、表面溫度、年齡、是否含水、與恆星距離等,在一系列嚴格的標準篩選下,24顆「超宜居」星球脫穎而出。那麼是否意味著人類真的要完成「星際移民」的夢想了?
  • 星際移民有希望了!「第二地球」氣候條件符合人類
    因此,人類正在尋找適合這種情況的其他行星。近年來,世界上許多科學家將目光投向了火星,並希望將火星培育成另一個宜居的星球。但畢竟火星仍然相對貧瘠。但是最近,一些科學家說他們已經發現了「第二地球」,而且氣候條件與人類相符,只要技術不斷發展,就有可能實現星際遷移!
  • 科研機構激情澎湃,諾獎得主:人類無法實現星際移民,白費功夫
    在2020年,在宇宙探索方面技術更加成熟的人類,向火星發射了多顆探測器,這也預示著人類星際探索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如果未來人類的科技成熟,有機會星際移民,那麼火星作為最有可能移民的首個星球,能否在2020年的探測任務中給人類驚喜呢?
  • NASA宣布發現宜居星球!星際移民是否有希望?
    宜居行星構想圖我們人類出現至今將近一二百萬年間,地球一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家園。,尋找一顆星球作為新家園。(當然像流浪地球樣子的計劃也是一個可能的選項)可能到那個時候,人類所發現的像TOI-700d、克卜勒-22b、格利澤-581g等初步被確定的宜居行星就是我們新的家園。
  • 氣候條件符合人類,星際移民有希望了
    世界科技的發展越來越快,但是另一方面,地球的生態也已經太不如前了,相比以前,現在地球真的已經岌岌可危了,所以人類都在尋找其他的宜居的星球,就光是近幾年,世界上很多的科學家就已經將目光瞄準了火星,想將火星培養成另一個宜居星球。
  • 科學家發現24顆宜居星球,星際移民將成為現實
    近日,天文學家發現24顆行星,完全有能力維持人類的生命根據華盛頓州立大學地球生物學家Dirk Schulze-Makuch發表在《天體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證明,這些超級宜居的世界比地球更古老,更大,更溫暖,有更多的水分。
  • 假如地球「毀滅」以後,人類進行星際移民,可以移民到哪裡?
    因為地球處於太陽系的「宜居帶」,所以地球數億年前就出現了生命,並且繁衍至今。地球是一顆近乎完美的天體,如果在太空上看地球的話,就會發現地球其實是一顆藍色星球。如果真的到了地球「毀滅」的時候,人類可以移民到哪個星球呢?如果想要進行星際移民,太陽系可以說是首選。但是太陽系的八大行星除了地球以外,其他行星根本不具備生存的條件。金星被厚重的大氣層包裹著,表面溫度有465度,根本不適合人類居住。水星距離太陽5790萬公裡,而且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所以水星白天的溫度很高,達到了427℃,晚上的時候會下降到-173℃,這種溫度環境也不適合人類居住。
  • 星際移民的可能性有多大?醒醒吧人類
    自工業時代的到來,人類的科技在與日俱增,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捷。可在這時代的背後,卻是無休止的開採,排放,把我們的家園地球弄得滿目瘡痍。人們在破壞地球的同時,也在尋找著地球的替代品。希望有朝一日地球在被他們搞壞之後還有生存的地方,於是乎各種星際移民的問題便被提上了行程。
  • 宇宙十大最宜居星球
    宇宙十大最宜居星球 隨著地球資源的日益枯竭,包括美國在內的幾個太空探索強國,早已把目光轉移到浩瀚的宇宙中。尋找除地球之外的宜居星球,已經越來越迫切。而此前曾被科學家們認為根本不存在的一顆宜居星球,日前卻被正式承認確實存在。它就是被稱作「格利澤581d」的行星。
  • 和地球最像的星球,有山有水有大氣層,宜居星球榜榜首!
    可即使再困難也不會阻止人類進步的步伐,目前人類已經有目標星球,那就是火星以及土衛六。相信很多小夥伴對火星都有所了解了,對於土衛六可能不太了解,小編就帶大家來了解土衛六這顆星球吧!土星算是一個「皇帝」,因為它「後宮佳麗三千」。土星擁有很多的衛星,而土衛六則是最大的一顆,應該算是「皇后娘娘」!同時土衛六還是太陽系中衛星大小排名第二大的衛星。
  • 太陽系外的宜居星球,距地球僅有4光年,我們何時才能前往?
    自從人類在科技的幫助下,走出地球開始探索宇宙的時候,向外星球移民的夢想就出現了。可能對於普通人來說,是否能夠向外星球移民並不重要,可是在科學家的心裡,人類的未來在宇宙,人類想要延續發展,成為更強大的文明,走向宇宙,殖民外星球是必然要走的一條路。
  • 人類星際移民最理想的地方,「金鳳花」星系,或是最理想的家園
    人類探索宇宙其中一個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尋找類似地球的星系,為我們找到一個新的家園,居安思危或許有一天太陽系就不適合人類生存了,那麼一個候選目標就變得非常重要了! 「金鳳花」星系一個全新的目標!
  • 「北鬥女神」徐穎:人類移民火星需要以千年為單位計量
    中國首次自主火星探測任務 「天問一號」將於今年 7 月擇機發射,目標是通過一次發射任務,實現火星環繞和著陸巡視,開展火星全球性和綜合性探測,並對火星表面重點地區進行精細巡視勘查。網易新聞在火星探測器發射之際,將策劃重磅系列報導《一起去火星》,為廣大網友呈現完整且新穎的火星科普知識,帶大家一起 「穿越」火星。
  • 太陽系中最適合人類的星球,比火星更適合移民,海洋中或早有生命
    一直以來,人們都將火星看作人類未來飛出地球進行星際移民後的第一個「新家園」,可是因為火星的環境非常糟糕,並且需要改造成宜居環境的時間和成本都太大,因此,很多人對於火星還是心存疑慮的,一些科學家認為,與其花費幾百年甚至更久的時間來改造火星,倒不如加大力度發展科技,讓人類的飛行速度大大提升
  • 「光年」之外,每個宜居星球的發現,都能牽動地球的神經,值得嗎
    而地球人類群體,也害怕人類是宇宙的唯一,一直在尋找,證明人類不孤獨的證據,在這一過程中,人類內心矛盾的,既想證明宇宙有其他文明的存在,又怕一但真的存在,遭受毀滅的打擊如果一個星球被證明適合宜居,那麼只要時間足夠,那個星球上很大概率會誕生生命,以至於進化出高級智慧生命,誕生出文明。
  • 我們能找到第二個宜居星球嗎
    而K型恆星沒有活躍的磁場產生強X射線、紫外線輻射以及高能爆發,因此它們爆發耀斑的頻率很低,其行星受到的致命X射線輻射,大約是那些M型恆星宜居區內行星的百分之一。  然而理論終究是理論,被稱為「金鳳花恆星」的K型恆星是否孕育生命,還需要以後的觀測來驗證。人類能否實現星際移民?
  • 火星曾經也是一顆宜居星球,未來人類能否通過改造將其恢復原樣
    去往外星球,到外星球定居是人類的夢想,也是人類的目標。不過受制於光速的限制,人類要想衝出太陽系還非常的遙遠,所以去往外星球定居的計劃只能夠在太陽系之內進行,不過遺憾的是,在我們的地球附近並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所以就誕生了行星改造計劃。既然沒有特別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那麼我們就自己動手,將周邊的星球改造一下,讓它變成一顆宜居星球不就可以了嗎。
  • 如果發現一顆有低級生命的宜居外星球,人類會不會去滅掉它們?
    筆者-小文如果人類發現了一顆宜居星球,但這顆星球上又存在著低級生命,那麼人類會不會去消滅它們呢?關於這個問題,不少人都會聯想到卡梅隆的電影《阿凡達》。《阿凡達》講述就是人類和外星人之間的矛盾問題,在一顆名為潘多拉的星球上,這裡生活著和原始時期的人類差不多的種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