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gabodies助力單粒子冷凍電鏡揭示蛋白質結構

2021-01-09 科學網

Megabodies助力單粒子冷凍電鏡揭示蛋白質結構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1/1/7 14:42:23

比利時 VIB-VUB結構生物學中心Jan Steyaert和英國劍橋大學MRC分子生物學實驗室A. Radu Aricescu研究團隊合作的最新研究表明,由納米抗體衍生的Megabodies工具包有助於通過單粒子冷凍電鏡確定蛋白質結構。2021年1月6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方法學》發表了這一成果。

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工程化的納米抗體還可以幫助克服影響單粒子冷凍電鏡重構解析度的兩個主要的障礙:粒徑和在水-空氣界面處的優先取向。研究人員通過將納米抗體嫁接到選定的蛋白質支架上以增加其分子量,同時保留完整的抗原結合特異性和親和力,從而開發並表徵為megabody構建體。研究表明,megabody設計原則適用於不同的支架蛋白和兼容的幾何結構識別域,並適合從酵母展示庫中進行有效選擇。

此外,研究還證明了megabody可用於膜蛋白的三維重構,這些膜蛋白具有強烈的優先取向或因分子量太小而無法進行精確的顆粒排列。

據悉,納米抗體是結構生物學流行且通用的工具。它們具有緊湊的單個免疫球蛋白結構域,並以高親和力結合靶蛋白,同時減少構象異質性並穩定多蛋白複合物。

附:英文原文

Title: Megabodies expand the nanobody toolkit for protein structure determination by single-particle cryo-EM

Author: Tomasz Uchaski, Simonas Masiulis, Baptiste Fischer, Valentina Kalichuk, Uriel Lpez-Snchez, Eleftherios Zarkadas, Miriam Weckener, Andrija Sente, Philip Ward, Alexandre Wohlknig, Thomas Zgg, Han Remaut, James H. Naismith, Hugues Nury, Wim Vranken, A. Radu Aricescu, Els Pardon, Jan Steyaert

Issue&Volume: 2021-01-06

Abstract: Nanobodies are popular and versatile tools for structural biology. They have a compact single immunoglobulin domain organization, bind target proteins with high affinities while reducing their conformational heterogeneity and stabilize multi-protein complexes. Here we demonstrate that engineered nanobodies can also help overcome two major obstacles that limit the resolution of single-particle cryo-electron microscopy reconstructions: particle size and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at the water–air interfaces. We have developed and characterized constructs, termed megabodies, by grafting nanobodies onto selected protein scaffolds to increase their molecular weight while retaining the full antigen-binding specificity and affinity. We show that the megabody design principles are applicable to different scaffold proteins and recognition domains of compatible geometries and are amenable for efficient selection from yeast display libraries. Moreover, we demonstrate that megabodies can be used to obtain three-dimensional reconstructions for membrane proteins that suffer from severe preferential orientation or are otherwise too small to allow accurate particle alignment.

DOI: 10.1038/s41592-020-01001-6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20-01001-6

相關焦點

  • 冷凍電鏡技術揭示生物分子細節(科技大觀)
    在現代透射電子顯微鏡下,人們可以看到非常精細的原子結構和細胞內部結構。如今,科學家在透射電子顯微鏡之上發明了冷凍電鏡,實現了生物分子「近原子級」的解析度,讓人類終於可以一窺究竟生物分子是如何執行其功能。在過去幾年裡,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逐漸成為結構生物學的重要研究工具。
  • 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助力我國學者率先破解光合作用超分子結構之謎
    章新政、李梅、柳振峰(由左至右)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實驗室內合影    近日,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柳振峰研究組、章新政研究組與常文瑞/李梅研究組通力合作,聯合攻關,通過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章新政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的實驗室內展示冷凍電鏡  光合作用為地球上幾乎所有生命體提供賴以生存的物質和能量,基於結構的光合作用機理研究不僅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 浙大教授解讀諾貝爾化學獎 通過冷凍電鏡解析生命奧秘
    如何理解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它的應用情況如何?今日,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院士、浙江大學醫學部主任段樹民和浙江大學冷凍電鏡中心主任、浙江大學教授張興。張興在2010年首次使用單顆粒冷凍電鏡解析出生物大分子複合體的原子結構。他介紹,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包括冷凍技術和電子顯微鏡技術。冷凍技術是指將生物分子通過快速冷凍的方法,冷凍到玻璃態中。
  • 顏寧團隊利用單粒子冷凍顯微鏡成功揭示嵌入到脂質體中的膜蛋白的...
    2020年7月29日 訊 /生物谷BIOON/ --離子通道蛋白和膜轉運蛋白的作用是在細胞膜上移動離子和小分子,其對於細胞代謝和穩態的維持非常必要,同時還能作為機體多種生物性的信號通路,研究人員認為,這兩類蛋白對於機體健康極其重要,這些蛋白的缺陷往往與多種疾病發生直接相關;為了理解特殊蛋白的缺陷為何會引發疾病,我們不僅要知道這種蛋白的作用,而且還要知道其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深入研究蛋白質的結構就能讓科學家們更好地掌握其作用機制
  • 【深度學習】從冷凍電鏡電子密度圖識別蛋白質二級結構
    ——背景——冷凍電鏡被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解析大分子結構上,但在2016至2018年期間上傳到電子顯微鏡資料庫(EMDB)的大分子結構中,有超過50%的結構的解析度是在5到10埃甚至更低,這些中等解析度的冷凍電鏡譜(EMmap)很難用於結構的從頭模建,比如對於蛋白質,5-8埃解析度的冷凍電鏡譜只能看到部分的二級結構,而難以知曉完整的主鏈。
  • 結構生物學重要進展:兩個新工具助力冷凍電鏡結構解析
    德國歐洲生物學實驗室 Julia Mahamid 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出優化多顆粒冷凍電鏡結果的軟體工具
  • 牛X的冷凍電鏡!背靠背2篇Nature,首次看見單個原子!
    至今,冷凍電子顯微鏡(Cryo-EM)已在結構生物學、化學、納米科技等領域大放異彩,取得一系列突破性科研成果。冷凍電鏡作為一種能幫助我們探尋生命微觀奧秘的有力技術,在激蕩中,已然走過 40 年時光,如今步入了看清原子的時代。
  • 冷凍電鏡的解析度革命
    精確認識細胞當中的大分子結構對於理解它們的功能至關重要。Amunts等人利用冷凍電鏡獲得線粒體核糖體大亞基3.2埃的解析度結構,還有最近利用冷凍電鏡獲取的其他一些高解析度結構,這些成就預示著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新時代,獲取近原子解析度的大分子結構將不再是X射線晶體學和核磁共振的特權。
  • 冷凍電鏡技術「接管」結構生物學—新聞—科學網
  • 冷凍電鏡助力施一公發表諾獎級別研究成果
    第一篇文章報導了通過單顆粒冷凍電子顯微技術(冷凍電鏡)解析的酵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的三維結構,第二篇文章在此結構的基礎上進行了詳細分析,闡述了剪接體對前體信使RNA執行剪接的基本工作機理。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閆創業博士、醫學院博士研究生杭婧和萬蕊雪為兩篇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
  • 生物物理所解析90S核糖體組裝前體的冷凍電鏡結構
    90S前體是個巨大的複合物,除了含有核糖體RNA和蛋白質組分,還含有約50個非核糖體蛋白質和U3 snoRNA,分子量高達5百萬道爾頓。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葉克窮實驗室利用冷凍電鏡和單顆粒重構技術獲得了出芽酵母90S核糖體前體的3個電子密度圖,其中最好的密度圖的整體解析度達到4.5埃。研究人員利用已知的晶體結構、從頭建模和化學交聯質譜數據構建了接近完整的90S結構模型。
  • 冷凍電鏡:新時代蛋白質科學和藥物研發的利器
    冷凍電鏡新技術的不斷湧現將為蛋白質科學、生物醫學及細胞生物學的發展提供更大的機遇。在國家大力倡導新基建的背景下,建設電鏡中心等先進產業創新基礎設施必將有效推動上海及張江生物蛋白質科學和生物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
  • mTORC1和mTORC2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他是冷凍電子顯微鏡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的專家,解析了mTORC1蛋白質複合物、mTORC2蛋白質複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作為第一作者,發表於Science、eLife等國際著名期刊上。mTOR信號通路感受營養物質(如胺基酸)和生長因子(如胰島素),通過一系列複雜的信號轉導步驟,調節各種代謝過程如蛋白質翻譯、脂類合成、細胞自噬等,與癌症、糖尿病等疾病密切相關。mTOR在細胞中主要以一種稱為mTORC1複合物的形式存在。mTORC1複合物包括三個亞基:mTOR、Raptor、mLST8。
  • 冷凍電鏡捕捉蛋白質的瞬間動態過程
    Nature Methods | 「唯快不破」,冷凍電鏡捕捉蛋白質的瞬間動態過程撰文 | Leon責編 | 雪月有了冷凍電鏡(cryo-EM)技術,科學家們可以在溶液中觀察生物大分子的各種構象狀態。蛋白質構象的變化發生於多種生物反應的過程中,如酶遇到了底物、蛋白分子機器的各種成分組裝在一起、以ATP或GTP的形式為蛋白分子機器提供能量等。結合精確控制的噴霧-混合系統,冷凍電鏡可以捕捉到蛋白質樣品非常迅速的(毫秒級)構象變化,這種方法也叫time-resolved cryo-EM【1】。
  • 中國科學家解析朊病毒蛋白澱粉樣纖維冷凍電鏡結構
    研究人員首次在原子水平上解析了全長朊病毒蛋白纖維的高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揭示了細胞型朊蛋白向病理型朊病毒蛋白結構轉變的分子機制,為發展新的基於朊病毒蛋白纖維結構的prion疾病治療藥物奠定了基礎。全長人朊病毒蛋白纖維的冷凍電鏡結構傳染性海綿狀腦病(TSE)或prion疾病是一類致死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由朊病毒蛋白(PrP)在體內發生錯誤摺疊而引起,影響包括人在內的多種哺乳動物。
  • 冷凍電鏡技術突破原子解析度障礙
    作者:文樂樂冷凍電鏡揭示了去鐵鐵蛋白的原子細節圖片來源:PAUL EMSLEY如果想繪製出蛋白質最微小的部分,科學家通常選擇不多:使數百萬個單個蛋白質分子排列成晶體,然後用X射線晶體學分析它們;或者快速冷凍蛋白質的副本,然後用電子轟擊它們,這是一種低解析度的方法,叫做冷凍電鏡技術
  • 冷凍電鏡助力破譯大腦的分子密碼
    更進一步,冷凍電鏡技術使得我們可以直接觀察被快速冷凍固定(零下180°左右)在近生理狀態下的樣品。冷凍電鏡(CryoEM)技術的快速發展,一方面使得眾多通過分離純化後的蛋白質等生物大分子近原子分辨三維結構得以解析,正因為如此2017年諾貝爾化學獎頒發給三位冷凍電鏡技術的開拓者。
  •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清華大學高寧研究組報導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清華新聞網6月1日電 核糖體是一種廣泛存在於細胞中的分子機器。所有生物,包括微小的細菌直至人類個體,都依賴核糖體對各種各樣的蛋白質進行生物合成。作為一個分子量巨大的複合物,核糖體本身是如何在細胞中由多條RNA鏈及超過70種蛋白分子裝配而成?
  • 蔣華良:冷凍電鏡結構測定發現G蛋白偶聯受體信號傳導新化學修飾
    GPR97感知糖皮質激素並激活Go的結構基礎),同時還對冷凍電鏡在揭示蛋白質修飾方面進行了展望。,這項研究解析了黏附類G-蛋白偶聯受體 (GPCR) GPR97在糖皮質激素激活狀態下與G蛋白複合物的三維結構,並揭示了內源性配體糖皮質激素氫化可的松和抗炎藥物倍氯米松的作用機制。
  • 清華大學重大成果:酵母核糖體組裝前體的高分辨冷凍電鏡結構
    200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即授予了首次解析出細菌核糖體原子解析度的三位結構生物學家。  真核細胞核糖體裝配過程是個高度複雜的動態過程,有超過300種不同功能的輔助裝配因子(蛋白質或者RNA)參與其中。然而絕大多數裝配因子的結構及其行使功能的分子機理完全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