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很多邊塞詩人,比較著名的如王昌齡、岑參、高適等。除此之外,像李白、杜甫、王維等雖然沒有邊塞從軍的經歷,但也在其詩篇中經常抒寫邊塞將士的豪情,表達詩人對國家繁榮昌盛的祝願。下面介紹晚唐不知名詩人的經典之作,開篇就氣勢磅礴,尾句更是撼人心魄。
出塞詞
唐代:馬戴
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衝雪過臨洮。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兵缺寶刀。
馬戴早年屢試落第,且久滯長安及關中一帶,直至他45歲時才與項斯、趙嘏等同榜登第。馬戴與賈島、姚合為詩友,其詩凝練秀朗,含思蘊藉,尤以五律見長,善於抒寫羈旅之思和失意之慨。這首邊塞詩寫將士冒雪夜襲敵營,場面壯觀,尤其是將士們一往無前、奮勇殺敵的風採,表現得極為生動。
首句就表現出將士們威武的形象,「金帶連環束戰袍」,金帶,指大刀柄上系的紅綢子;連環,一種戰刀。他們紮緊戰袍,繫上紅纓大刀,雪夜裡更顯得極其耀眼奪目。寒風刺骨、大雪紛飛,將軍身上的戰袍也在狂風暴雪中隨風飄舞,彰顯了邊塞將士的無所畏懼和英勇頑強的精神。
王昌齡曾有「黃沙百戰穿金甲」,將士在黃沙中百戰而至穿金甲,更可想見戰鬥之艱苦激烈。而雪夜中的嚴寒和風沙,更無需多言,絲毫不遜色於黃沙百戰。詩人從「戰袍」著眼,用一個「束」字,就體現出詩人觀察的細心與鍊字的工夫。
次句描敘將士冒雪行軍,「馬頭衝雪過臨洮」,將士們打馬前行,雪夜渡過洮水河。臨洮在今甘肅省岷縣,以臨洮水得名,在臨河沿岸。天寒地凍、漫天大雪,「馬頭衝雪」四個字,既反映了將士們冒雪出徵,也展現出其勇往向前的英雄氣概。一個「衝」字,筆力千鈞,傳神地抒寫出他們的高昂鬥志。而一個「過」字,也隱含行軍神速,字簡意豐,描摹了一幅雄壯瑰麗的雪夜行軍圖。
連夜行軍當然不是為了耍著玩,第三句就刻畫了英勇殺敵的情景。「卷旗夜劫單于帳」,夜間劫營,為免風雪吹旗驚動敵人,便將戰旗卷了起來。這一句也立刻令人想到岑參的名句,「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越是條件艱苦,越能體現人的意志品質,也更能描畫出此次勝利的來之不易。冒雪夜行,直搗敵營,既是鬥智鬥勇,也是英勇無畏、氣概高昂。
最後一句更加精彩,「亂斫胡兵缺寶刀」,短短7個字,就濃縮了一個激烈拼殺的戰鬥場面。 「亂斫」兩個字,暗示敵方被這突如其來的夜劫弄得驚慌失措,已經亂作一團;也表明短兵相接時,將士們英勇殺敵,已佔了絕對優勢。一個「缺」字,寶刀已經缺了口子,可見戰鬥的激烈程度,那種凜然正氣、壯懷激越的氣勢都已傳出。
詩人雖然只有幕府的經歷,卻非常希望能建功立業,以身報國。即使沒有親赴沙場,但詩人的想像也不是憑空而來,不僅是藝術加工,也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同時又融入了深厚的思想感情和愛國熱忱,才能精心打造出如此慷慨激昂的詩篇,令後人不得不為之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