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系恆星多達千億,那行星有多少?竟無法估量!只因這兩種情況

2020-11-30 科普大世界

銀河系是一個龐然大物,直徑10萬光年左右,中心的厚度2萬光年左右,科學家估計這裡面有恆星1500億顆左右,那麼銀河系有多少行星呢?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是否銀河系的行星數量也會是恆星的八倍呢?如果是這樣的話,將會達到萬億顆以上,但是大多數科學家認為,銀河系的行星數量並沒有這麼多,而是要遠遠小於這個數字。

迄今為止,人類觀測到的系外行星不超兩千顆,因為行星不發光,所以很難觀測到,因此也很難預測銀河系中有多少行星?但是不可能所有的恆星都像我們的太陽系這樣有八大行星,而且有很多的矮行星和小行星,在已觀察到的一些恆星系統中,甚至不少都是沒有行星的。

為什麼我們的太陽系有八大行星,但是有的恆星卻沒有行星呢?這裡面當然也是有它的原因的,並非每顆恆星都像太陽這樣周圍有行星環繞,其實想區別有行星環繞和沒行星環繞的恆星也很簡單,一般情況下只需看兩點,第一是這顆恆星是不是有其它恆星距離比較近的多星系統,再就是這個恆星系統中有沒有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有這兩個情況的往往就沒有行星,沒有的話一般都會有行星。

比如我們的太陽,它是個單一恆星系統,不會受到其它恆星引力的影響,因此當行星大小的星球來到它附近的時候,容易被它的引力捕獲並圍繞它運轉,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個穩定的軌道,從而成為它的行星,或者在它附近生成,之後一直圍繞著它運轉,當然,大部分行星本來都是在恆星附近形成的,屬於一定距離上的物質團凝聚而成的。

通常距離比較近的多星恆星就不會再有行星了,這是因為恆星相互間的引力太大,如果行星來到這樣的恆星身邊的時候,就不容易形成穩定的行星軌道,因為它會受到另外的恆星引力的影響,所以行星的軌道會變來變去的很不穩定,這樣最終就會因為引力的波動而導致被兩顆恆星的引力甩出這個恆星系統,或者撞到距離較近的恆星上面。

其實我們的地球和月亮就是一個這樣的例子,地球只有月亮一個衛星就是一樣的原因,因為月亮離地球很近,而且它的質量很大,和多星系統中的恆星距離相近的情況差不多,如果說我們的地球是一顆質量大一點的恆星,我們的月亮是一顆質量小一點的恆星(月球的質量相當於地球的1/81),它們之間當然會有很大的引力波動,所以各自也就不容易形成穩定的行星系統了。

夜空中最明亮的天狼星也沒有行星,它的情況就和我們的地球和月亮很相似,因為在離它大約到海王星的距離上還有一顆質量很大的白矮星,因此如果有行星在它們各自附近環繞的話,就會受到它們兩個的引力影響,也就不容易穩定地長期存在,所以它們有可能能短時間內有行星環繞,但時間一長,行星就會被恆星吃掉或者甩掉了。另外還有個原因就是,即便這兩個恆星曾經都有行星,但是在天狼星b形成白矮星的時候,其吹出的強烈的恆星風也很可能會改變兩者行星的軌道,從而使得原本擁有的行星也沒有了。而如果是中子星和黑洞的話,在他們爆發成超新星的一刻,很容易把行星氣化掉,即使距離較遠,剩下的殘骸也會被吹跑。

但是我們太陽系最近的鄰居南門二這樣的多星系統卻可以有行星,比如距離它們最遠的比鄰星就已經被發現至少有一顆行星,因為比鄰星距離南門二雙星實在太遠了,比太陽到海王星的距離要遠上很多倍,這樣南門二雙星的引力是很難影響到比鄰星附近的行星的,所以比鄰星附近也就會有行星了。另外南門二b據說也發現有一顆行星,但是它距離主星非常近,只有600萬公裡,比水星距離太陽(5800萬公裡)都近得多,只有其1/10左右,這麼近的距離上是不可能有生命生存的,而且科學家認為這顆行星的軌道也不會太穩定,時間長了很可能會消失掉。

由此來看,我們真應該感謝我們的太陽系啊,它的存在真的很難得,因為像它這樣的運行情況並不多見,雖然銀河系中也有不少單一恆星系統,但往往不是太大就是太小,太大的恆星活動太劇烈,太小的紅矮星則行星距離非常近,容易受到恆星風的影響,而我們的太陽給我們提供了恰到好處的一切,所以才造就了我們地球上的生態系統,並且由於太陽長期穩定的發光發熱,於是地球上也才有了生命的出現和演化。我們常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真應該也向我們的太陽也說一句這樣的話

相關焦點

  • 宇宙中有多少個太陽系?人類的技術沒法估量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邊緣,銀河系第三旋臂——獵戶旋臂上。太陽系的中心是太陽,雖然它只是一顆中小型的恆星,但它的質量已經佔據了整個太陽系總質量的99.85%。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顆恆星,宇宙中大約有多達10兆這樣的星系—這是他們基於對部分天空的監測以及外推法的運用得出的結論。這意味著有一萬億顆恆星存在。其中7.6%是像太陽那樣的G類恆星。銀河系裡的叫太陽的天體只有一個,它是最靠近地球的恆星,它不斷給地球提供光和熱。
  • 為什麼科學家知道銀河系有多少恆星,卻不知道太陽系有多少行星?
    太陽系位於銀河系,銀河系又是眾多星系中的其中一個。當我們望向夜空中,眾多的星星,或許我們就特別好奇了,為什麼太陽系中只有八大行星呢?我們看到的這些星星不也非常明亮,非常耀眼嗎?它們難道就不被納入其中,所謂的八大行星我們到底能否用肉眼看得到呢?其實我們看到的這些天體,除了八大行星和一些天體以外,基本上都是恆星,因為恆星發光發亮,更容易被我們看到。
  • 銀河系中存在多少個「太陽」?
    銀河系裡的叫太陽的天體只有一個,它是最靠近地球的恆星,它不斷給地球提供光和熱。而如果要說銀河系中有多少個像太陽這樣的天體,那就有多達千億個。天文學家把能夠通過核聚變反應(剛開始是氫核聚變)長期向外輸出能量的天體稱之為恆星,在太陽系中,只有太陽是恆星。與大部分非恆星天體(比如行星、小行星、彗星)相比,恆星的質量要大得多。要知道,如果把太陽系中除了太陽之外的所有天體加起來,它們的總質量也只有太陽的0.15%。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科學家們認為可能有同樣多甚至更多的系外行星或者圍繞著那些遙遠的恆星的行星存在。這令人難以置信,但卻引人深思。
  • 在我們的銀河系中,離群的行星比恆星更多
    一項研究顯示,與我們所在銀河系的恆星相比,有更多的不受約束自由飄蕩的行星存在,它們與任何恆星都沒有聯繫。美國宇航局即將推出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計劃預計將發現大量的此類行星。流氓行星的藝術概念圖。研究者認為在我們所在的銀河系中,這樣遊蕩的行星比恆星還要多。在我們的銀河系中大約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銀河系中應該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Clarke)克卜勒衛星是人類首顆探測系外類地行星的探測器,於2009年發射升空,2018年結束生命,其一生對銀河系內近15萬顆恆星進行了探測,隨後一項新的NASA任務,苔絲2018年發射,接替克卜勒正在繼續尋找系外行星。今天我們回顧下克卜勒服役9年的成就,並且估計下我們銀河系內有多少顆宜居行星?
  • 宇宙中有多少行星?
    圖源:NASA克卜勒望遠鏡只尋找足夠大、環繞軌道距離恆星足夠近、並且碰巧處於我們視線所在的直線上的行星。在銀河系中至少有一兩千億顆行星,況且這還只是下限。如果真的要估算行星的數量,你會得到一個至少擴大一個(如果你還要推斷行星系外層行星的數量,那就更可能是兩個)數量級的結果:在我們這一個星系中就有接近十萬億!
  • 宇宙中有多少顆行星
    所有這些都只限於我們太陽系這個小家庭,而我們小時候熟知的九大行星,在2006年IAU重新定義了行星之後,冥王星就被貶為了矮行星,所以我們這個小家庭目前只剩下了八大行星。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知識的豐富,我們發現原來太陽只是銀河系中2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中的一顆,仰望星空,我們不禁會想,銀河系中這麼多恆星它們會有多少顆行星啊?我們的宇宙中會有多少行星呢?
  • 在銀河系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在銀河系中,存在著數千億顆閃亮的恆星,幾乎每一顆恆星都擁有屬於自己的行星,由此可見銀河系中的行星數量也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那麼在銀河系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呢?天文學家告訴我們,像這樣的行星不但有,而且可能還有很多。
  • 宇宙中的「流氓行星」,比銀河系的恆星還要多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近日刊文稱,《天文學雜誌》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開展的一項探測任務可能會發現,飄浮在太空中、卻不繞恆星運行的「流氓行星」比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還要多。研究人員計算得出,NASA即將發射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NGRST)可能會在銀河系中發現數百顆自由行星。
  • 宇宙中「流氓行星」的數量或超過銀河系的恆星
    據美國「物理學組織」網站近日刊文稱,《天文學雜誌》日前公布的最新研究結果顯示,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即將開展的一項探測任務可能會發現,飄浮在太空中、卻不繞恆星運行的「流氓行星」比銀河系中恆星的數量還要多。研究人員計算得出,NASA即將發射的南希·格雷斯·羅曼太空望遠鏡(NGRST)可能會在銀河系中發現數百顆自由行星。
  • 發現火星大小流浪行星,上面會有生命嗎?銀河系或有1億億顆流浪行星!
    然而,即使是滿目所見的星辰,它們也是極為渺小的,因為它們只是銀河系10萬光年銀盤中,離我們不超過幾千光年的恆星,你能同時看到的,包括最暗弱的恆星,最多不超過1600顆,而整個銀河系可能有1000億到4000億顆恆星。
  • 恆星的冷知識:恆星都有行星嗎?
    它們的不算真正的恆星,但也不能夠被稱為行星,畢竟它的質量仍然比行星大,並且就像任何典型的恆星一樣,為處於其系統的中央。那反過來呢?像木星跟土星這樣,有類似恆星物質所組成的巨型氣態行星,因為它們的質量不夠大,也無法成為恆星。大概要一百顆類似木星的行星,才能夠形成一顆渺小的輕恆星。而據天文學家所知,這類的事件是不可能發生的。那麼恆星是由什麼東西所組成的呢?
  • 41億顆恆星與太陽相似,3億顆宜居星球藏身銀河系,這說明什麼?
    銀河系內有多少顆類似地球的星球呢?人類對這個問題的感受可謂一波三折,起初科學家發現銀河系內存在不計其數的恆星系,即使每個恆星系中只有一兩顆巖質行星,那類地行星存在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然而在對太陽系及其周圍的恆星系進行探索之後,科學家們發現地球很可能是銀河系中的特例,它的存在並不普遍。
  • 41億顆恆星與太陽相似,3億顆宜居星球藏身銀河系,這說明啥?
    這則消息讓許多對地外生命和系外行星感興趣的科學家感覺到「久旱逢甘霖」的感覺,那麼研究人員是如何得出這一結論的?如果該結論符合實際情況,又意味著什麼?由於銀河系內存在不計其數的星球,這些星球的種類也十分繁多,因此科學家在尋找宜居星球的過程中遵循一定的規則。首先要找到和太陽相似的恆星系,因為像太陽這樣的恆星正處於主序階段,它的整體情況比較穩定。如果一個恆星系的規模和太陽系相當,那這意味著該恆星系內部也可能存在宜居帶,而宜居帶的存在意味著可能存在宜居星球。
  • 在銀河系當中,有沒有不圍繞任何恆星公轉的行星?
    天文學估計,在我們銀河系中,至少有十億顆的流浪行星,它們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甚至在我們銀河系之外,也會存在很多不屬於任何星系的行星。觀測數據表明,這顆行星的質量大約是木星的4~7倍,表面溫度430℃,年齡大約只有1000萬年,科學家分析這顆行星的自行運動,發現它不屬於任何恆星系統,而是一顆流浪行星。
  • 銀河系至少有60億顆類地行星,平均每5顆恆星就有1顆
    這些星星在我們普通人眼中似乎只有亮暗、方位差別而已,但事實上它們有恆星、行星、衛星……等不同種類。根據天文學家的推測,整個銀河系裡估計有1000-4000億顆恆星,每個恆星系統又有自己的行星,意味著可能有數萬億個行星。以太陽為例,恆星內的行星大多數是無生命的和貧瘠的。那麼在這萬億顆行星中,有多少顆可能與地球類似呢?
  • 銀河系中心是什麼,銀河系直徑是多少?
    銀河系究竟有多少行星和恆星呢?如果按照文明等級(一級文明(行星文明)、二級文明(恆星文明)、三級文明(星系文明)、四級文明(宇宙文明)、五級文明(多元宇宙文明)、六級級文明(神之領域)、七級文明無法想像的文明)或生命等級(A級生命:一切物質將自動獲得\B級生命:物質將隨心所欲C級生命要付出輕微勞動\D級生命要付出中等強度勞動\E級生命:要付出強大的勞動\F級生命:要付出負荷勞動\G級生命:
  • 探索銀河系中生物之謎:科學家有哪些收穫?恆星和行星的距離?
    我們知道,天上有的恆星那樣年輕,甚至爪哇猿人曾經是它們誕生的見證人。在這種恆星周圍的行星上,目前高級生物還來不及形成。我們也知道,大質量恆星發光發熱只有幾百萬年,這對於生物進化實在太短暫了。看來合適的對象只有從質量相當於或小於太陽的恆星中去找。銀河系大約共有恆星千億,其中絕大多數的質量都算「合格」,這是因為質量較大的恆星終究甚少。
  • 你知道銀河系中有多少宜居行星和黑洞嗎?相關的數據已經出來了!
    當我們在夜晚仰望星空時,會想到這滿天的星鬥中會有多少像地球這樣的行星,人們能直接觀察到的恆星大約在2000億顆左右,事實上整個銀河系中的有接近4000億顆恆星,近些年來科學家已經在宇宙中發現了許多與地球類似的行星,雖然這些類地行星的距離都十分遙遠,但科學家從數據中分析得出大多數恆星周圍都有類地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