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宏
由於對核和天然輻射的不了解與恐懼,公眾和社會常常無法實現對輻射危害的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社會的不適當反應。正是在這一領域,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地球化學理學博士朱立作出了諸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無私奉獻科學研究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核和天然輻射防護工作關乎每個人的健康和幸福,但卻是個得罪人的活兒。」朱立笑著告訴記者。其實,他心裡最清楚,這「得罪人的活兒」實在意義重大。
朱立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講解室內氡的危害。他說,在含有鈾(釷)、鐳的土壤、巖石和礦石中,人們可以發現高濃度的氡氣。氡氣可通過土壤的孔隙、地板的裂縫及管道的孔洞等途徑進入生活環境,如封閉房屋中的氡氣就能累積到很高的水平。一些特殊地區,建材和地下水也能成為室內氡的重要來源。其主要危害是誘發肺癌。最新資料顯示,肺癌危險度與氡暴露水平呈直線關係,有3%~14%的肺癌是由氡引起。氡是繼吸菸之後引起肺癌的第二因素。
「增加室內通風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降氡措施。」朱立指出,當門窗敞開時,室內氡及其子體的濃度與外環境中的大致相等,特別是冬季人們為避風寒門窗緊閉,夏季為避暑熱安裝空調,使得居室常常被營造成一個封閉的空間,造成室內氡逐漸積存,濃度上升,所以在冬、夏季經常開窗換氣尤為重要,因為室內氡濃度每增加100 Bq m-3就會導致肺癌危險增加16%。早在1999年11月,他就在「石材放射性諮詢——中國石材之窗專家論壇」上對放射性問題作出了客觀的評價。2000年,他又在《中國建材》雜誌系統地闡述了室內天然輻射照射與建築材料的關係。直到如今,他還經常通過各種途徑提醒人們室內空氣環境質量不要只關注瓷磚、石材、地板,還要關注樓盤的主體結構。
如此中肯的建議,源於多年的積累。1982年,他就參加了由謝學錦院士主持的第一個全國地球化學填圖計劃——區域化探全國掃面(RGNR)計劃。如今,這一計劃已覆蓋全國共計700餘萬平方公裡區域。根據其提供的線索,發現了1900餘個新的有經濟價值的礦床及礦產地,潛在經濟價值達1.57萬億元。這些地球化學資料(組合分析樣品1樣品/ 4km2)在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評價中應該同樣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正是由於這段經歷,他成為第一屆衛生部、地質礦產部「氡監測和防治專家組」成員,衛生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土資源部「氡監測和防治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2001年12月在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科學院獲得環境工程研究員任職資格。此外,還擔任清華大學輻射防護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全國首批執業核安全註冊工程師等職,一直在與核和天然輻射作著最堅決和持久的抗爭。
付出和積累之後是接踵而至的成果,他參加的國家科委「八五」科技攻關專題「氡害形成機理及監測——北京城區氡地質潛勢規律研究」、主持的「我國典型地區氡地質填圖計劃——1998年度雲南省個舊地區氡地質填圖成果報告」均被評為國內領先水平……2005年,清華大學放射性防護室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北京市先進治保會」,朱立同時榮獲北京市先進治保積極分子稱號。特別是2008年,作為2007年以來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放射性物品安全監管外聘專家和2008年以來北京市環境保護局輻射事故暨恐怖襲擊事件處置組專家組成員,朱立參與了北京奧運會的安保工作和北京奧運會駕駛員志願者,並親身接受原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書記張建明的慰問。
核和天然輻射防護需要依靠社會力量
2010年8月,在內蒙古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研討會」指出了我國在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NORM輻射照射監管法規不健全,現有法規、標準執行不力;我國鈾礦及其他礦業資源開採、冶煉和利用過程的輻射安全問題尤為突出;我國不同形式電能循環和生命周期產生的輻射照射亟待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我國建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是室內氡的主要來源,大量的工業礦渣被用來製造建築材料,地熱水的開發利用使得我國室內空氣環境輻射水平呈明顯增加趨勢,亟待開展建材氡析出率測量與控制、室內抑氡措施的研究;除礦業資源行業外,也亟待開展全國石油天然氣、高本底天然輻射地區石材等其他NORM產業中放射性汙染源的調查,同時也需要對這些調查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估……核和天然輻射的防護工作迫在眉睫。
作為大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朱立更關心的是如何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事實上,這一會議在核和天然輻射防護方面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自2005年5月「第二次全國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以來,在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衛生部、建設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已開展了一系列涉及天然存在放射性物質(NORM)輻射照射與控制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作為第一、二次全國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研討會的重要組織者,朱立深感欣慰。
「今後,我們還將繼續實踐下去,通過多種途徑把這項工作真正做到實處。」朱立直言。
《科學時報》 (2011-3-10 A8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