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積極應對核和天然輻射

2020-12-05 科學網

 

□姜宏

 

由於對核和天然輻射的不了解與恐懼,公眾和社會常常無法實現對輻射危害的有效控制,很容易引起社會的不適當反應。正是在這一領域,清華大學物理系的地球化學理學博士朱立作出了諸多有益的探索和嘗試。

 

無私奉獻科學研究為了更多人的幸福

 

「核和天然輻射防護工作關乎每個人的健康和幸福,但卻是個得罪人的活兒。」朱立笑著告訴記者。其實,他心裡最清楚,這「得罪人的活兒」實在意義重大。

 

朱立不厭其煩地向我們講解室內氡的危害。他說,在含有鈾(釷)、鐳的土壤、巖石和礦石中,人們可以發現高濃度的氡氣。氡氣可通過土壤的孔隙、地板的裂縫及管道的孔洞等途徑進入生活環境,如封閉房屋中的氡氣就能累積到很高的水平。一些特殊地區,建材和地下水也能成為室內氡的重要來源。其主要危害是誘發肺癌。最新資料顯示,肺癌危險度與氡暴露水平呈直線關係,有3%~14%的肺癌是由氡引起。氡是繼吸菸之後引起肺癌的第二因素。

 

「增加室內通風是最方便、最有效的降氡措施。」朱立指出,當門窗敞開時,室內氡及其子體的濃度與外環境中的大致相等,特別是冬季人們為避風寒門窗緊閉,夏季為避暑熱安裝空調,使得居室常常被營造成一個封閉的空間,造成室內氡逐漸積存,濃度上升,所以在冬、夏季經常開窗換氣尤為重要,因為室內氡濃度每增加100 Bq m-3就會導致肺癌危險增加16%。早在1999年11月,他就在「石材放射性諮詢——中國石材之窗專家論壇」上對放射性問題作出了客觀的評價。2000年,他又在《中國建材》雜誌系統地闡述了室內天然輻射照射與建築材料的關係。直到如今,他還經常通過各種途徑提醒人們室內空氣環境質量不要只關注瓷磚、石材、地板,還要關注樓盤的主體結構。

 

如此中肯的建議,源於多年的積累。1982年,他就參加了由謝學錦院士主持的第一個全國地球化學填圖計劃——區域化探全國掃面(RGNR)計劃。如今,這一計劃已覆蓋全國共計700餘萬平方公裡區域。根據其提供的線索,發現了1900餘個新的有經濟價值的礦床及礦產地,潛在經濟價值達1.57萬億元。這些地球化學資料(組合分析樣品1樣品/ 4km2)在環境天然放射性水平評價中應該同樣具有很大的利用價值。正是由於這段經歷,他成為第一屆衛生部、地質礦產部「氡監測和防治專家組」成員,衛生部、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國土資源部「氡監測和防治研究領導小組」辦公室成員,2001年12月在國土資源部中國地質科學院獲得環境工程研究員任職資格。此外,還擔任清華大學輻射防護辦公室常務副主任、全國首批執業核安全註冊工程師等職,一直在與核和天然輻射作著最堅決和持久的抗爭。

 

付出和積累之後是接踵而至的成果,他參加的國家科委「八五」科技攻關專題「氡害形成機理及監測——北京城區氡地質潛勢規律研究」、主持的「我國典型地區氡地質填圖計劃——1998年度雲南省個舊地區氡地質填圖成果報告」均被評為國內領先水平……2005年,清華大學放射性防護室被北京市公安局授予「北京市先進治保會」,朱立同時榮獲北京市先進治保積極分子稱號。特別是2008年,作為2007年以來北京市公安局治安管理總隊放射性物品安全監管外聘專家和2008年以來北京市環境保護局輻射事故暨恐怖襲擊事件處置組專家組成員,朱立參與了北京奧運會的安保工作和北京奧運會駕駛員志願者,並親身接受原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員會常務副書記張建明的慰問。

 

核和天然輻射防護需要依靠社會力量

 

2010年8月,在內蒙古召開的「第三次全國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研討會」指出了我國在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NORM輻射照射監管法規不健全,現有法規、標準執行不力;我國鈾礦及其他礦業資源開採、冶煉和利用過程的輻射安全問題尤為突出;我國不同形式電能循環和生命周期產生的輻射照射亟待進行全面深入的評估;我國建材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是室內氡的主要來源,大量的工業礦渣被用來製造建築材料,地熱水的開發利用使得我國室內空氣環境輻射水平呈明顯增加趨勢,亟待開展建材氡析出率測量與控制、室內抑氡措施的研究;除礦業資源行業外,也亟待開展全國石油天然氣、高本底天然輻射地區石材等其他NORM產業中放射性汙染源的調查,同時也需要對這些調查結果進行深入的分析和評估……核和天然輻射的防護工作迫在眉睫。

 

作為大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朱立更關心的是如何解決這些棘手的問題。事實上,這一會議在核和天然輻射防護方面的效果是顯而易見的。自2005年5月「第二次全國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研討會」在北京召開以來,在環境保護部(國家核安全局)、衛生部、建設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國內已開展了一系列涉及天然存在放射性物質(NORM)輻射照射與控制研究工作,並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作為第一、二次全國天然輻射照射與控制研討會的重要組織者,朱立深感欣慰。

 

「今後,我們還將繼續實踐下去,通過多種途徑把這項工作真正做到實處。」朱立直言。

 

《科學時報》 (2011-3-10 A8 人物)

相關焦點

  • 輻射含量已超福島核洩露 美國「坑了」島國幾十年
    據美國媒體《洛杉磯時報》披露,1946年至1958年間,美國在馬紹爾群島進行大量核試驗且隱瞞關鍵輻射信息。隨著氣候變化,當年填埋核廢料的「石棺」已出現裂縫,核殘留物洩露風險上升。馬政府曾多次和美國交涉尋求幫助,遭美方拒絕。 有關專家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認為,對於馬紹爾群島的居民來說,美國大量核試驗留下的潛在危險不容小覷。
  • 什麼是天然本底輻射?
    什麼是天然本底輻射?   天然本底輻射包括宇宙射線和自然界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髮出的射線。
  • 環境保護部部長: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
    在積極應對松花江水汙染等突發環境事件的應急處置中,在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重特大自然災害的搶險救災中,在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和廣州亞運會的環境質量保障工作中,我們凝鍊出「忠於職守、造福人民,科學嚴謹、求實創新,不畏艱難、無私奉獻,團結協作、眾志成城」的中國環保精神,為推動「十一五」環保工作發展提供了強大精神動力和堅實作風保證。
  • 完善監管體系 確保核與輻射安全
    2019年,核一司將遵照部黨組對新時代生態環境工作的新目標、新思路和新要求,以政治建設為統領,加強政治思想和黨風廉政建設;加強體制機制建設,聯防聯控各類涉核風險,積極應對處置核安全風險,深入開展「規範管理年」活動;加快法規標準制修訂,持續完善法規標準體系;大力推動核安全規劃落實,提早謀劃開展核安全「十四五」規劃研究;加強輻射環境監測,強化國控網運維管理;加強核與輻射應急,推動核電集團核電廠場內核事故應急支援能力建設
  • 硬「核」,認識您身邊的輻射
    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但由於缺乏了解,很多人依舊談"核"色變。要做好核輻射應急準備,確保核應用安全,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核"懂"核"。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 Q: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 A:是的。
  • 有人@你:最完整的核和輻射小知識在這裡!
    自然界中存在的天然放射性核素具有的放射性稱為天然放射性。分布在自然界空氣、水、土壤和巖石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髮出的射線和宇宙射線構成了天然本底輻射。電離輻射是指波長較短、能量較高能使物質產生電離作用的輻射。例如γ(伽瑪)射線、X射線、α(阿爾法)射線、β(貝塔)射線、中子和質子等。
  • 硬「核」科普,認識你身邊的輻射
    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但由於缺乏了解,很多人依舊談「核」色變。要做好核輻射應急準備,確保核應用安全,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核」懂「核」。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問: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
  • [核電科普知識]什麼是天然本底輻射?
    人類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著各種天然射線的照射,如宇宙射線,存在於土壤、巖石、水和大氣中的鈾-238,鈾-235,釷-232,鉀-40,鐳-226等,這些天然射線的照射就是天然本底輻射。輻射存在於整個宇宙空間,人類有史以來一直受著天然電離輻射源的照射,包括宇宙射線、地球放射性核素產生的輻射等。人工輻射是指與核相關的人為活動引起的對公眾的照射,主要是醫療照射,一次胸部透視可以達到0.02毫希。聯合國原子輻射影響科學委員會2010年發布報告稱,在所有人為因素導致的輻射中,醫療輻射所佔的比例高達98%。核電站產生的輻射劑量非常小,約0.25%。
  • 王乃彥:莫因懼怕「輻射」「爆炸」而「恐核」
    王乃彥:認為核電輻射很危險是個偽命題。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身體無時無刻不在接受輻射,包括去醫院檢查身體時拍X光片,使用電視、微波爐等家用電器,還有喝水、吃米、抽菸等,都會產生輻射。這種天然存在的放射性輻射,我們稱為本底輻射。既然輻射逃不掉,樹立正確的輻射觀就很有必要。
  • 【啟物明維】身在「輻」中要知「輻」———從身邊的核與輻射安全...
    在醫療條件逐步改善和進步的今天,我們接受到的電離輻射中天然輻射大概佔四分之三,其餘的是人工輻射,並且絕大部分來源於醫療。那麼如何衡量輻射劑量的大小呢?通常用希沃特(Sievert,Sv)、毫希沃特(mSv)和微希沃特(μSv)這樣的單位來衡量輻射的劑量。
  • 中國核產業潛在產值達萬億級 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可控
    中國核產業潛在產值達萬億級 核與輻射安全風險可控 原標題:   位於遼寧省大連市的紅沿河核電站5號機組日前完成穹頂吊裝,標誌著這一東北最大能源項目二期開始進入設備安裝。
  • 知否|核洩露太可怕,但手機和基站輻射就別擔心了
    那麼問題來了,核洩漏後帶來的核輻射到底有啥可怕,會讓人們「談核色變」呢?產生輻射的物質都成了「戴罪之身」?一提起輻射,普通公眾的第一反應就是癌症和基因變異。這裡咱們先搞清楚兩個概念: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同樣都是電磁輻射,二者的區別在於輻射強度的大小,以及是否能夠產生電離。輻射能量較強,能夠產生電離的輻射,就是電離輻射;反之,則是非電離輻射。人們害怕的「輻射」究竟是哪種輻射呢?
  • 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應對颱風「安比」
    應對颱風「安比」,處置洪澇災情,各地各部門積極行動精準研判 嚴密防範 高效救援充分準備,紮實應對為抵禦颱風「安比」,各地積極響應,提前做好準備,紮實有效應對。上海市防汛指揮部於7月21日17時35分將防汛防颱風應急響應提升為Ⅱ級,各級防汛部門全面進入抗擊颱風的實戰階段。浙江省防指維持防颱風Ⅱ級應急響應。江蘇省防指於7月21日17時啟動Ⅲ級應急響應,並派出工作組赴蘇州等地督促指導防颱風措施落實情況。
  • 「核」輻射無處不在?其實沒那麼可怕
    「核」輻射無處不在?其實沒那麼可怕 2018-03-22 17:43  來源: 科技日報 說起核輻射,相信許多人都會談之色變,核輻射究竟會造成多大傷害?航空總醫院核磁室主任醫師李瑞琪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電離輻射具有高能量,對細胞既有殺傷作用,又有誘變作用,可導致誘發細胞癌變、誘發基因突變以及先天致畸等。再來看看國內核輻射受害「第一人」,22年前,因為無意中撿起了一串具有銥-192核放射物質的「鑰匙鏈」,宋學文先後做了七次手術,失去了雙腿和左前臂。「其實輻射並不是一種稀罕物。」
  • 遠大醫藥(00512-HK)與中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籤輻射安全...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遠大醫藥(00512-HK)公布,集團與中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雙方在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有共同的發展方向並將會積極開展合作,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優化。
  • 權威部門和專家解讀核安全 公眾如何應對突發事件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是否會影響我國環境和境內公眾健康?百姓日常生活中有哪些輻射?什麼情況下需要採取個人防護措施?怎樣防護?日本地震海嘯及核洩漏事故引發我國公眾高度關注,對於這些焦點問題,權威部門和專家解答如下:  黑龍江東北部空氣中發現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碘-131劑量有多大?
  • 標題: 海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海南省核與輻射應急預案的通知
    >1.1  目的      根據國家核應急法律、法規的規定,以及省政府的有關要求,為健全核與輻射應急機制,提高政府應對核與輻射事故的能力,確保在發生核與輻射事故後,能迅速採取必要和有效的應急響應行動,保護工作人員、保護公眾、保護環境,將核與輻射事故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程度,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應急預案。
  •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環境問題
    ◆蔡博峰 周穎 張毅強 姚瑤  劉蘭翠 張戰勝  近期,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了第五次氣候變化評估報告,以氣候變化的事實—影響—適應—減緩為主脈絡,深入、詳盡地論述了在氣候變暖情況下,全球環境、社會、經濟等各方面受到的影響、未來將要受到的影響以及積極應對的措施,將對世界各國環境保護、經濟結構調整、社會模式變化和生活方式轉變等產生深刻影響
  • 扭轉舊觀:央視為大理石洗刷輻射罪名
    而氡,是一種無色無味無法察覺的惰性氣體,氡及其子體隨空氣進入人體,或附著於氣管黏膜及肺部表面,或溶入體液進入細胞組織,形成體內輻射,誘發肺癌,白血病和呼吸道病變。  世界衛生組織研究表明,氡是僅次於吸菸引起肺癌的第二大致癌物質。所以這也是大理石被禁止裝修到室內的一大原因。
  • 【動態】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成功舉辦科普中國「綠色核能——首屆核行業科技英語演講大賽」選拔賽
    為紀念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30周年,同時為貫徹落實中國科協、國家能源局、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核安全局舉辦的「科普中國——綠色核能主題科普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