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科普,認識你身邊的輻射

2020-12-05 健康界

7月3日到7月9日是全國核應急宣傳周。

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但由於缺乏了解,很多人依舊談「核」色變。要做好核輻射應急準備,確保核應用安全,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核」懂「核」。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

問: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

答:是的。

自然界中,任何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的物體都會產生輻射,也就是說一切物體都會產生輻射,以熱輻射或其他諸多形式產生,絕大多數並不會對人體產生危害。而自然界中的天然輻射分別來自太陽、宇宙射線及地殼中的放射性核素等,人類已經適應天然輻射的環境。

例如,大理石一年的輻射劑量小於0.17mSv,等於吃1700根香蕉的輻射劑量。元素「氡」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放射性元素,大多以氣態出現,通常蘊藏在天然石材中,對人體幾乎不會造成傷害。而我們耳熟能詳的核原料「鈾」,實際上只佔鈾礦的百分之幾,需要經過提煉濃縮才具有很高的放射性,還曾被用於瓷器和玻璃工業。因此,輻射無處不在,確實毋需擔憂。

兩個「家族」  三個「兄弟」

依照是否能使物質的原子或分子電離形成帶電粒子(離子和電子)這一標準,輻射可以分為電離/非電離輻射兩類。

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

其中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如紫外線、可見光、微波、無線電波等,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我們身邊的手機、電視、微波爐等都會發生,但正常使用不會影響健康。

粒子三兄弟α、β、γ

電離輻射則包括α粒子、β粒子、質子、中子以及X射線、γ射線等,在足夠強度下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其中粒子三兄弟α、β、γ是電離輻射中經常產生的三種粒子。

α粒子質量接近質子質量的4倍,帶正電,速度為光速的十分之一,穿透能力極弱,一張白紙就可以將它們擋住。β粒子質量相當於質子質量的一千八百分之一,帶負電,速度是光速的十分之九,需要厚一些的鋁板才能讓他們停下腳步。γ射線,實際上就是光子,質量極限小,速度為光速,只有站在厚厚的混凝土牆後面才能免受高強度γ輻射的侵襲。

輻射警告

在出現上述標誌的地方,我們一定要格外警惕,做好個人防護。

 遇到有害輻射怎麼辦 

1  

時間、距離、隔離

 

遇到輻射,我們要儘可能縮短被照射時間,儘可能遠離放射性汙染區,利用鉛版、鋼板或牆壁擋住或降低照射強度。也就是,遇到上述提到的不同輻射情況、不同輻射粒子時,應在時間、距離和隔離的輻射防護三原則下進行防護。

飲食一定要注意

 

核輻射突發事件發生後,應及時進行應急防護,將食品放在密閉容器或冰箱內,事先沒有封閉的食品應當先清洗再放入容器。另外,不要飲用海水淡化水。 

口鼻千萬保護好

 

進入空氣被放射性物質汙染嚴重的區域時,要對五官嚴防死守,如用手帕、毛巾、布料、口罩等捂住口鼻,減少放射性物質的吸入。

通風進氣要警惕

 

核輻射突發事件發生後,注意及時關閉窗戶和通風口,使用再循環空氣。如果留在室內,關閉空調、換氣扇、鍋爐和其他進風口。在車上保持車窗和通風口關閉,並採用車內循環空氣。

個人清潔別忘了

 

若已經暴露在核輻射汙染中,及時更換衣服和鞋子。將暴露過的衣物放在塑膠袋中,密封后做上標記並放在偏僻處。徹底清洗身體。

身體防護很重要

 

核輻射突發事件發生後,避免淋雨,儘量減少裸露部位,穿戴長衣,帽子、頭巾、眼鏡、雨衣、手套和靴子等。脖子(甲狀腺)部位的防護尤其重要。

信息渠道保通暢

為了自己和他人安全健康,發生事故時記得及時撥打12369中國生態環境部環境舉報電話。事件中儘可能獲取關於突發事件的可靠消息,了解政府部門的決定和通知。應通過各種手段保持與國家權威機構的信息溝通,切忌輕信謠言或小道消息。

 那些年被你誤會的輻射知識 

2

碘鹽真的很萬能嗎?

 

回顧2011年日本發生福島核洩漏事件時,國內超市商店裡的加碘食鹽被搶購一空。那麼,碘鹽真的能起到輻射防護的作用嗎?實際上,穩定性碘只能保護甲狀腺,對身體其他部位起不到防護作用。因為碘元素親人體甲狀腺部位,如果穩定性碘搶先佔據甲狀腺部位,來防範放射性碘125或131對甲狀腺可能產生的不良影響。

也就是說,碘確實具有防護作用。但是,碘鹽中的碘含量微乎其微,對比我們在輻射事故發生前服用的碘片,3公斤食鹽中含碘量才相當於一片碘片中的含碘量。所以,碘的輻射防護作用很重要,碘鹽則並不萬能。

仙人掌防輻射嗎?

 

有人說,仙人掌能夠在輻射防護中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就連仙人掌也表示「並不知情」。

另外一個常見的誤區則是,可以通過穿戴孕婦防輻射服來保護胎兒,防止受到輻射。實際上,薄薄一層衣物的防輻射作用真的微乎其微,專業人員防X射線可是要穿戴厚厚的鉛衣的。要做好放射源的外照射的防護,主要依據的還是上文提到的防護三原則。

談「核」不必色變

3

人工核輻射在工業、醫療、農業、軍事、航空航天、能源等領域已經有了越來越廣泛的應用。例如我們熟知的核能,作為高效、安全的綠色能源已經在能源供應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核電站周圍的輻射水平遠低於天然輻射。 

出現在輻照食品外包裝上的輻射食品標誌

食品方面,核輻射可以抑制大蒜、豆類生芽,延長蔬菜、果脯的保鮮期。相當一部分的食物也是由輻射誘變作物製作而成的,例如我們常吃的大豆、水稻等,這些食物本身並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輻射與生活息息相關

日常生活中,地鐵、機場等場所則廣泛使用X射線安檢儀對行李進行安全檢測。我們的生活已經與「核」息息相關,正確認識輻射,善用輻射是迎接未來更加美好燦爛生活的必由之徑。

相關焦點

  • 硬「核」,認識您身邊的輻射
    隨著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核技術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核"逐漸走進我們的日常,但由於缺乏了解,很多人依舊談"核"色變。要做好核輻射應急準備,確保核應用安全,就需要更多的人知"核"懂"核"。 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輻射 Q: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 A:是的。
  • 【啟物明維】身在「輻」中要知「輻」———從身邊的核與輻射安全...
    《蘭州大學報》自本期始開設科普專欄,名為「啟物明維」,邀約校內專家圍繞科學問題進行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科普,以提升師生校友及全社會公民的科學素質。然而,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核武器試驗及冷戰時期「核恐怖」和「核訛詐」的影響,特別是受1986年前蘇聯車諾比核事故及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的影響,加之某些媒體自覺或者不自覺地對核能核科技不恰當的渲染,致使公眾對核與輻射的認識仍然停留在「神秘」和「恐怖」的階段。很多人擔心核輻射,對輻射安全問題存有疑慮。那麼,核輻射真的很可怕嗎?人們日常生活中接受的輻射劑量有多大?輻射能否有效防護?
  • 通訊基站輻射遠小於太陽光 核與輻射安全科普走進成都社區
    ,提升公眾核與輻射安全意識,推進成都核與輻射安全工作持續發展,日前,成都市生態環境局聯合青羊區生態環境局、青羊區府南街道辦事處在青羊區石人北路社區開展2019年「4.15」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核與輻射安全進社區宣傳活動。
  • 你了解你身邊的「核」嗎?
    說起「核輻射」,許多人都會談「核」色變,認為只要有核輻射就意味著危險。但是今天知力君要說:雖然人每時每刻都受到各種輻射照射,但不意味著生活在危險之中。無處不在的「輻射」輻射就是從發射體發出的射線,分為天然輻射和人工輻射兩類。核輻射即放射性元素產生的輻射。
  • 【動態】核與輻射安全中心成功舉辦科普中國「綠色核能——首屆核行業科技英語演講大賽」選拔賽
    為紀念核與輻射安全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成立30周年,同時為貫徹落實中國科協、國家能源局、國家原子能機構、國家核安全局舉辦的「科普中國——綠色核能主題科普活動
  • 安全無輻射的核聚變技術來了?
    那麼,安全無輻射的核聚變技術真的來臨了嗎?林泉 /文近日,澳大利亞HB11能源公司表示(HB11是Hydrogen- Boron 11,即氫和硼-11的縮寫),他們在不需要超高溫,也不產生放射性核廢料的情況下,正朝著核聚變能的產生的方向推進。
  • 築牢核與輻射安全防線 海南輻射工作單位全面檢查
    中新網海南新聞4月15日電(孫秀英) 記者15日從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海南今年將進一步加強輻射汙染源的現場監督檢查,督促核技術利用單位、伴生放射性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單位和電磁輻射利用單位落實國家法律法規要求,消除輻射安全隱患,為公眾健康築牢核與輻射安全防線。
  • 環境保護部部長:做好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
    二、深刻認識核與輻射安全監管工作的重要意義    李克強副總理在第七次環保大會上專門強調了核安全問題。他指出,一樁大的核事故,不僅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甚至會毀掉整個核事業。今年3月發生的日本福島核事故,對我們是一個警示。
  • 【科普之聲】電磁波輻射沒有想像那麼可怕
    身邊經常有人會問,微波爐的微波、手機的輻射會不會致癌? 最近,5G的消息更是讓網友感嘆,5G手機還沒用上,5G手機致癌的謠言先來了。我們知道,光是一種電磁波,包括日常的可見光,還有絕大多數我們看不見的光,通過波長和頻率兩個概念認識和區分各種各樣的光。提到電磁波,很多人首先會想到「輻射」這個令人談虎色變的詞,從原子彈爆炸或核洩露事件,到生活中電子產品產生的輻射,我們似乎早有耳聞。其實什麼是輻射?多少輻射量算多?
  • 遠大醫藥(00512-HK)與中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籤輻射安全...
    來源:財華網【財華社訊】遠大醫藥(00512-HK)公布,集團與中國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籤署合作框架協議,合作雙方在核技術利用輻射安全、環境保護等領域有共同的發展方向並將會積極開展合作,實現強強聯合、優勢互補、資源優化。
  • 輻射4動力裝甲由來 關於遊動力裝甲的知識顆科普
    關於輻射4動力裝甲你到底了解有多少,一起來看下關於動力裝甲的相關知識。   T-51鎮樓   主旨為科普動力甲,而不是科普動力甲的種類。值得注意的是,輻射4吃設定搞出個動力骨架出來,所以一定意義上模糊了動力甲的定義。
  • 科普之窗|電磁波輻射沒有想像中那麼可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身邊經常有人會問,微波爐的微波、手機的輻射會不會致癌?最近,5G的消息更是讓網友感嘆,5G手機還沒用上,5G手機致癌的謠言先來了。美國天文學作家鮑勃·伯曼將電磁波的知識,寫成一篇篇富有知識性和趣味性的科學小品,併集結成《看不見的光》一書,為大家系統地科普了電磁波的發現史和在生活中的應用。光是一種電磁波,包括日常的可見光,還有絕大多數我們看不見的光,我們通過波長和頻率兩個概念認識和區分各種各樣的光。
  • 有人@你:最完整的核和輻射小知識在這裡!
    電離輻射?各種射線傻傻分不清楚,分分鐘被繞暈...        它們看似遙遠卻時刻存在我們身邊,來和小編一起聽聽專家如何「掃盲「吧!某些核素自發地放出粒子或γ射線,或在發生軌道電子俘獲之後放出X射線,或發生自發裂變的性質稱為放射性。
  • 輻射無處不在!我會受到哪些傷害?
    以及我們怎么正確的看待核輻射先認識一下輻射問:我們身邊一直有輻射嗎?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其中非電離輻射能量較低,如紫外線、可見光、微波、無線電波等,在日常生活中極為常見,我們身邊的手機、電視、微波爐等都會發生,但正常使用不會影響健康。
  • 輻射4怎麼拿第35個星核 輻射4不通關拿第35個星核
    導 讀 輻射4怎麼拿第35個星核,想必大家都很想知道吧,小編給大家帶來輻射4不通關拿第35個星核,一起來看看吧
  • 小視野 | 你就是輻射本射
    而絕對零度 = -273.15℃也就是說四下看看,所有東西都有輻射包括你自己不以量計防輻射就等於是防自己!!!既然萬物皆有輻射該防哪一種?歡迎來到「誰輻射?我輻射!」電離輻射標誌記住這個標識看到它立刻有多遠走多遠非電離輻射:沒有電解物質的能力,能量小,很難對人體造成損害。(是你發出的輻射,沒錯了)ok,問題來了!究竟該腫麼區分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咩?
  • 「核」輻射無處不在?其實沒那麼可怕
    「核」輻射無處不在?其實沒那麼可怕 2018-03-22 17:43  來源: 科技日報 說起核輻射,相信許多人都會談之色變,核輻射究竟會造成多大傷害?李瑞琪解釋說,輻射分為電離輻射和非電離輻射。電離輻射是指β射線、γ射線、X射線以及宇宙射線和來自放射性物質的輻射。而非電離輻射則包括:紫外線、熱輻射、無線電波以及微波等。「手機、電器等頻率能量較低的輻射屬於非電離輻射。」
  • 輻射檢測儀:掌握這四條,成功避險輻射輻照傷害
    很多年之前,大家恐懼去醫院看病,特別是做放射類的CT,X光,核磁共振等等,每次在做之前都會好幾次的問:」醫生,做這個有輻射嗎?對身體影響大嗎?」久而久之下,談核色變,不敢做任何有關核檢測的事情。大家對輻射的了解大都還停留在網絡媒體出現的一些核事故上,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輻射無處不在,若是沒有輻射,人類將無法生存。所以大家對於輻射還是有很深的誤解的,對此,聚創環保本小編願意給大家科普一番。
  • 醫院裡的「車諾比」:他們時刻在患者身邊,陪同一起輻射
    它可以在遙遠的核電站,也可以在你我身邊的醫院。 而醫院,其實才是輻射離我們最近的地方。)用途:血管檢查及治療等 當你做X線、CT或者胸透的時候,你的醫生不在你身邊,他們躲在十幾公分的混凝土和金屬門後,靜靜地看著你的影像資料,甚至還可以喝上一瓶酸奶,嗑兩顆瓜子。
  • 來看看處置核與輻射都有哪些「黑科技」?
    「核與輻射安全宣傳公眾開放日」活動上,來自社區的居民和在校大學生在聽講解。  中國江蘇網4月17日訊 如今我省在監測處置核與輻射方面用上了哪些「黑科技」?4月17日,江蘇省核與輻射安全監督管理中心會同省環境保護宣教中心、省輻射防護協會共同舉辦的「核與輻射安全宣傳公眾開放日」活動上,來自社區的居民和在校大學生共同現場見識了先進的應急設備。 20斤重的防護服,穿起來很累人。  「我們省級自動化應急裝備是全國頂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