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香港故事》採訪對象——胡鴻烈

2021-01-09 央視網

《新香港故事》採訪對象——胡鴻烈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5日 17:05 來源:

  《新香港故事》採訪對象:

  胡鴻烈,香港樹仁大學校監,香港首位華人大律師。上世紀70年代,他和妻子鍾期榮放棄優越的生活條件,將自己所有財產用來辦學。但他們沒有想到為了實現辦一所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大學的理想,他們需要付出那麼多,他們整整等待了30年。在港英政府對私立學校的種種打壓之下,胡鴻烈堅持四年學制,堅持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學生,為此拒絕了政府撥款,這一舉動令全香港驚嘆不已。香港回歸對於樹仁大學而言是歷史性的轉折機遇,特區政府接受了樹仁學院升格為大學的請求。但在準備的過程中,妻子鍾期榮卻不幸中風,高齡85歲的胡鴻烈只能一個人承擔起所有的擔子。終於,2007年12月19日,樹仁迎來了正名為大學的一天。

責編:武林

相關焦點

  • 【紹興法律人】「法力宏深、佛恩廣博」的香港大律師——胡鴻烈博士
    胡鴻烈後來又赴英國,獲得倫敦大學中殿大律師銜。英國有林肯、內殿、中殿、格雷四大律師會館,培養出來的都是牛人。1955年,胡鴻烈攜妻兒歸國定居香港。才華出眾的胡鴻烈很快在香港律師界嶄露頭角,成為香港第一個華人大律師。法定意義上的大律師,是英國、香港獨有的,即barrister,出庭律師或辯護律師。大律師必須在制定判例的法官面前辦理言詞辯論的訴訟案件,有權在王室法院以上的法院行使辯論權。
  • 視頻:《感動香港》鍾期榮、胡鴻烈
    視頻:《感動香港》鍾期榮、胡鴻烈今年兩人均已屆九十高齡,是香港樹仁大學的創辦人,夫婦兩人曾經是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1971年兩人有感香港年輕人讀大學機會很少花掉積蓄自資辦樹仁學院,兩人堅持辦學理念,拒絕政府改學制要求,寧願不要資助自力更生,竭盡家財和心血,培養數以萬計的專上學生,經過35年打拼,樹仁終在2006
  • 鍾期榮胡鴻烈:傳奇夫妻毀家辦學
    鍾期榮(左) 胡鴻烈(右)  香港樹仁學院堅持四年制,經歷35載風雨,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  12月19日,香港樹仁學院接獲香港教育統籌局通知,獲批准升格為大學,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副校長胡懷中表示,樹仁學院獲升格,是對兩位創辦人———校監胡鴻烈及校長鍾期榮的肯定,也證明樹仁一直堅持四年制是正確的。   樹仁的創辦人胡鴻烈及鍾期榮夫婦,是民國時期的頂尖人物。他們在1971年自資創辦樹仁學院,犧牲了自己的青春和健康,為莘莘學子打拼35年,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 鍾期榮 胡鴻烈 毀家辦學的傳奇夫妻(圖)
    2006年12月19日,香港樹仁學院獲批准升格為大學,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香港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表示,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通過樹仁學院升格為大學,並考慮提供過撥款資助樹仁。  對於樹仁學院歷經35年的漫漫長路,終升格為大學,學校上下都充滿喜悅。副校長胡懷中表示,樹仁學院獲升格,是對兩位創辦人——校監胡鴻烈及校長鍾期榮的肯定,也證明樹仁一直堅持四年制是正確的。
  • 2007感動中國年度人物——鍾期榮 胡鴻烈
    專題:《感動中國》2007年度人物評選  樹仁立德 鍾期榮 胡鴻烈>>>點擊觀看視頻<<<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鍾期榮 胡鴻烈的頒獎詞:    獅子山下的愚公,香江邊上的夫子。
  • 樹仁立德:鍾期榮、胡鴻烈[組圖]
    樹仁立德:鍾期榮(資料圖片) 香港樹仁大學的創辦人胡鴻烈、鍾期榮夫婦,是民國時期的頂尖人物。到目前,學校已擁有一棟12層的校舍樓和一棟19層的綜合大樓,文、商、社會科學等3個學院和中文、法商、社會等13個系,200多教職員工及3000多名在校學生的初具規模的學院,成為香港首間私立大學,為香港社會培養數以萬計的人才。
  • 拋家舍業投入教育 紹興人胡鴻烈伉儷感動中國
    昨晚,拋家舍業創辦樹仁學院(現樹仁大學)的紹興人胡鴻烈與夫人鍾期榮成為央視2007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鍾期榮、胡鴻烈均已89歲高齡,香港樹仁學院創辦人。1987年,胡鴻烈任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93年開始,他連續兩屆任全國政協常委。胡鴻烈還是紹興市榮譽市民,目前擔任著紹興旅港同鄉會名譽會長,並在紹興文理學院、紹興一中、紹興職教中心設立獎學金。  胡鴻烈、鍾期榮夫婦青年時代已經是民國司法外交界的青年才俊,1953年兩人學成回香港後,一直是執業律師。
  • 香港「樹仁之母」鍾期榮病逝 散盡家財畢生育英才
    中新網3月3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樹仁大學創校校長鍾期榮昨(2日)晨5時許病逝,享年94歲。我們相信教育能改變社會,而他們為教育做出楷模」,是鍾期榮和丈夫樹仁校監胡鴻烈獲頒2007年「感動中國人物」的頒獎詞,亦是他們為教育付出的寫照。  樹仁師生校友都為這位「樹仁之母」有教無類的精神、為學校的貢獻、對學生施與援手深感敬佩,形容是「偉大的付出」。香港教育局局長吳克儉亦指:「港人將永遠懷念這一位偉大的教育家。」
  • 強世功 | 穿行於「想像世界」與「真實世界」 :理解香港國家安全立法的內在法理
    2002年,我到香港樹仁大學(當時叫樹仁學院)講課。有一次,樹仁大學的創始人胡鴻烈大律師給我們講起香港故事。當年,中央收回香港消息一傳開,香港股市急洩,地價暴跌,市民紛紛移民,正是利用這個機會他才購得北角寶馬山這塊寶地作為校址。
  • 特區40年|羅鎮東:與香港仲裁員相處的點滴回憶
    首批仲裁員有15名,其中香港地區有8名,內地有7名。中國的仲裁史上,聘請境外人士參與國際仲裁,這是深圳特區的首創,也是一個非常英明的決定。首批特邀的8名香港仲裁員是:阮北耀、孫城曾、陳子鈞、何世柱、鄭正訓、郭宜興、彭思梅和廖瑤珠,以後又陸續邀請了梁定邦、胡鴻烈、簡福飴、李鉅林、何美歡、梁錦松、梁愛詩等多位知名人士為仲裁員。
  • 此人被採訪說:大陸不一定駐軍香港吧,惹鄧小平怒批:胡說八道!
    英國前首相希思 香港自從被晚清政府租給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英國之後,就註定香港回歸問題艱難且複雜。早在蔣介石時期,蔣本人就曾通過許多路徑要求英國歸還香港,最後還和邱吉爾首相鬧出了矛盾,雙方隔空對罵,也是因此,宋美齡還拒絕了英國女王的訪問邀請。
  • 像考古那樣採訪「魚骨天線」風波始末
    這聽起來有些沉悶,卻是半年來廣州新聞部「新史記」欄目組,一直在堅持的工作。最近的「魚骨天線」拆除風波的報導,是其中一例。  一  30多年了,關於「魚骨天線」的回憶就像彗星般,雖早已墜落在人們的腦海深處,但只要一想起,還是會有掩不住的光芒。  沒錯,這樣的題材太適合「新史記」了!興奮過後,我很快陷入苦惱:線索在哪裡?
  • 誘導贊同「外國制裁香港是對的」,港議員曝外媒採訪套路
    「亂港」議員的資格,隨後,一部分的西方國家威脅將會就此事對香港進行制裁,外國媒體對這一事件也十分關注。然而,一部分外國媒體報導的焦點並不是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向社會大眾交代清楚,告訴外國人解釋這四名「亂港」議員被取消資格的真實原因,而是期待著香港的政界人士能夠表示「贊同西方國家對香港實行制裁措施」。
  • 從《香港愛情故事》看香港房價之殤
    這段時間,TVB新劇《香港愛情故事》一經上映,立刻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一波轟動。大家腦子裡TVB的取景地往往都是豪宅,而這部新劇裡的背景卻是位於香港的蝸居。  這個字念tang(一聲),劏房就是「分間樓宇單位」,又名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常見於唐樓等建築物。  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然後作出售或出租之用。每個小房間的面積由幾平方米到十平方米不等,月租金亦要三至五千元。租客通常為草根階層、新來港人士或單身人士。
  • 採訪被問談對象,柯潔拒絕被套路!網友拉郎配黑嘉嘉而非傅園慧
    >《採訪被問談對象網友拉郎配黑嘉嘉而非傅園慧》最近一期《新京報》旗下的「局面」深度新聞採訪節目中,受訪的對象,就是中國當今圍棋第一人、年僅21歲的柯潔。雖然年輕,網名還曾自黑為「柯潔大棋渣」,但卻世界冠軍拿到手軟,世界排名也長期第一——雖然採訪,柯潔言此是「野雞排名」,但言柯潔是當世圍棋第一人,也不算為過吧?
  • 香港十大奇案系列之:跑馬地紙盒藏屍案
    這是香港司法史上首宗沒有目擊證人,僅以「科學鑑證技術」將兇徒定罪的案件。該案疑點太多,直到今日仍被很多人認作冤案:1.    受害人死亡時間一改再改。2.    紙盒上的指紋不是歐陽炳強的。3.    警方沒有調查過死者的夜校男同學。
  • 記者採訪十數人 獨家講述崔琦和他母親的故事
    東方今報首席記者趙嬡(左)採訪崔琦先生如果沒有母親執意送他到香港求學,他不可能完成學業,更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東方今報記者靳暉珍藏的照片背後,有著怎樣動人的母子情深故事?東方今報獨家了解了崔琦母親王雙賢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母親系出名門,家族從開封遷到寶豐1998年,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 採訪百億富豪,卻發現是大學師兄,又一個嫁到豪門的「勵志」故事
    富豪圈子裡有這樣一個故事,一位女記者去採訪了上海首富郭廣昌後發現,他竟然是學生時期時暗戀自己的大師兄。 這位女記者便是就職於東方衛視的王津元,和自己的師兄時隔多年再次相遇,兩人也是百感交集,感慨萬千。
  • 記者採訪十數人 獨家講述崔琦和他母親的故事(圖)
    如果沒有母親執意送他到香港求學,他不可能完成學業,更不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東方今報記者靳暉珍藏的照片背後,有著怎樣動人的母子情深故事?東方今報獨家了解了崔琦母親王雙賢那些不為人知的往事。  母親系出名門,家族從開封遷到寶豐  1998年,崔琦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