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這四合院走出三代工筆畫家,他們的作品總是圍繞這六個字展開

2020-12-01 北晚新視覺網

在北京海澱六郎莊,有一處普通的民居四合院,從這裡走出了田世光、田鏞、田季錸等三代工筆花鳥畫家。11月24日,祖孫三代首次聯袂舉辦的畫展《華世翎光--中國花鳥畫歷史及田世光先生藝術成就回顧》在新加坡中國文化中心舉辦。五十餘幅作品呈現了工筆花鳥畫大師田世光的藝術成就與田氏三代人的藝術傳承。

爍伊

《蘆雁聲聲》田季錸

這些天,畫家田季錸一直忙著在展館裡迎來送往。第一次與祖父、父親一起辦展,心情又激動又忐忑。第一次聽到吳冠中先生高足、新加坡美術家學會主席、著名油畫藝術家任建輝先生從形式美的角度給予田氏三代藝術高度評價,第一次聽到新加坡著名文化學者鄒璐女士從三代作品中體味到的田氏三代人細膩的情感內涵的報告,倍感溫馨溫暖,喚起他濃濃的家族、家傳、家訓和懷舊情懷。 無論是老朋友相聚展廳,還是給新加坡觀眾講解,他總是向他們介紹祖父田世光作品上的「寫我家鄉小景」和「於頤和園昆明湖畔」的提款兒,介紹父親田鏞的作品中的「憶寫我家鄉景」的文字。而他自己的藝術也根芽也是在被長輩們心心念念的地方--京西六郎莊萌發的。

《寫我村頭小景》田世光
《海棠黃鸝》田鏞

田世光 大家啟蒙22歲一舉成名

1916年10月生於北京的工筆大家田世光先生,少年時期由大家啟蒙,師從趙夢朱、吳境汀學習沒骨花鳥畫、山水畫。十七歲考入京華美專,師承工筆花鳥畫名家趙夢朱、山水畫名家吳鏡汀和書法、篆刻花鳥名家于非闇、齊白石諸先生。21歲又考入北平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專注研習宋元及明清皇家收藏的古畫。1938年,《藝林月刊》第102期刊登了一幅田世光先生的《竹枝伯勞》,時任中國畫學研究會會長的周養庵先生看到後發出「此法三百年來未有矣」的感嘆。畫面上疏竹蘭草簇擁著兩大塊山石,枯枝上立著一隻伯勞鳥,整個畫面清麗工整,情趣盎然。引起諸方大家關注並頗受好評,這使得田世光年僅22歲便已成名。

1946年,而立之年的田世光遇到了藝術人生的一大機緣。那年春天,他在頤和園長廊東頭的養雲軒,拜張大千先生為師,成為大風堂入室弟子。同年,田世光創作了一幅丈2的作品《幽谷紅妝》,參加了當時在中山堂舉辦的聯展,徐悲鴻在畫前幾番駐足,還打聽作者是否是一位老人。數周后,藝專教務科長劉均衡代表徐悲鴻看望田世光,並詢問他可否去藝專教課。又過若干日,藝專註冊科長張衛銓來他家,說徐悲鴻校長次日擬登門看望。田世光為此非常感動,第二天便主動去拜望了徐悲鴻,並受聘為藝專講師,開始了自己長達五十多年的中央美院的教育生涯,桃李滿天下。

「催苗雨」是田世光先生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著名畫家郭怡孮在回憶起恩師田世光時感觸良多:「花要護,苗要澆,老師就是催苗的雨,用一生的心血甘做催苗雨的田世光先生一生教學和創作兼重,而且是以主要精力從事教學。記得六十年代生活困難時期,先生是從家裡騎三十裡地自行車到城內什剎海邊的北京藝術學院來為我們上課,風雨無阻,從不遲到,而且都是提前到教室,一講就是四五個小時……」

田鏞 堅持畫出自己的風格

最了解田世光這番辛苦的是他的兒子田鏞。當時北京,過了海澱黃莊到六郎莊就只有一條土路,只要一下雨,自行車軲轆就被黃泥膠住,推都推不動,只能扛著走。每天騎車三十裡地,到了學校早就一身大汗了,田世光先生跟學校附近的朋友借個地方,放一身乾淨衣服,每次都是收拾整潔了再去學校。每次父親回來,年幼的田鏞都會把車子擦得乾乾淨淨。

田鏞受父親薰陶,自幼酷愛繪事,年紀輕輕便已有亂真之作。父親田世光閒時也會為他添上幾筆。一次田鏞將一副得意之作給父親的一位朋友看時,那人指著畫面上的幾根竹枝說:「這一定是世光的手筆」。這不經意的一句話,卻成了田鏞的心結。從此,田鏞再不把父親指導過的作品示人,父親指導過的畫一定要重新畫一遍,堅持要畫出自己的風格。這個舉動,得到了田世光先生的讚許,告訴他:要畫好畫就一定學百家之長。建議去拜他最敬重的王雪濤先生。但田世光先生卻沒有利用好友的關係推薦,而是要求田鏞自己去報考王雪濤的中國畫院的研究生。從此,田鏞更加刻苦努力,先後師從王雪濤、吳鏡汀、秦仲文、汪慎生等名家。1962年,田鏞終於憑藉一幅《海棠黃鸝》奠定了自己在中國工筆花鳥畫壇的地位。同為畫家,父親的盛名給田鏞帶來的壓力之大是旁人不可想像的。但也正是這種壓力,使田鏞真正成了田世光衣缽的繼任者。

田鏞先生在繪畫技法上力求脫離父親的影子,但在題材上卻毫不避諱。與田世光一樣,田鏞也喜愛描繪家鄉的風貌。田氏老宅位於京西海澱六郎莊。六郎莊又名柳浪莊,時有「柳浪聞鶯」的佳景,與清華園裡的「桃堤春曉」相映成趣。在田世光作品上,經常可以看到「寫我家鄉小景」和「於頤和園昆明湖畔」的提款兒。田鏞的作品中也常常能看到「憶寫我家鄉景」的文字。柳浪莊芳草萋萋的阡陌是田家人的共同記憶。

田季錸 沿祖父的路尋根溯源

在田季錸的記憶裡,最難忘的是祖父閒暇時經常帶著孫兒們在老宅的周圍散步,這也使得田家第三代從小就養成了觀察花鳥的習慣。他們可以清楚的知道很多植物的習性,輕易地找到茂密的樹冠中棲息的鳥,甚至從鳥的鳴叫中聽出這隻鳥在做什麼。田世光常說,畫鳥一定要想著他下一個動作要幹什麼。

田季錸在「北京工藝美術學校」畢業之後又到加拿大深造公共媒介傳達。離開家鄉,讓田季錸深刻體會到鄉愁的滋味,爺爺的離世更是給了他沉重的打擊。這個時期,不斷重複祖父的筆墨成了他唯一的寄託。在一次次的重複中,仿佛可以感受到,祖父依然把著他的小手。田季錸幾乎每天到周邊的公園轉轉,這也是從小養成的習慣,很快他就成了這裡的原住民「大雁」的朋友,大雁也開始走進了他的作品題材中。

在田季錸早期的作品裡,他的畫一直在奮力向田世光和田鏞靠攏。技術是可以學習、訓練的,但他並不滿足於顯見的技法。而是沿著爺爺走過的路尋根溯源。雖沒有田世光先生當年可以在故宮裡臨摹真跡的佳遇,但資訊時代,也給了他方便收集大量高清作品的機會,讓他得意看到更豐富的作品。他開始大量的臨習宋元時期的花鳥,甚至山水。田季錸最喜歡的一方印是「所以然」,時刻提醒著他,不僅要繼承祖父的筆法,更要知道祖父筆墨風格的由來。就是在這種訓練中,田季錸逐漸的找到了自己的路。

在畫意和境界上,田季錸具備一種天生的涵養。在文人最看重的氣質和品格上,田季錸更是承繼了祖父和父親的精神血脈。在他的筆下,無論是白鷹,白猿,白鷺,還是錦雞、蘆雁、鸚鵡,都流露出一種從容和優雅,有一種淡定的雍然貴氣。田季錸是田世光、田鏞的傳人,但同時也是時代的人,他的作品不可能脫離當世的感受。作為藝術家來說,田季錸還很年輕。未來,田氏畫風一定將會在他的筆下得到更好的傳承和弘揚。

(原標題:田世光子孫三代工筆花鳥訴鄉情)

來源:北京晚報

編輯:孫佳星

相關焦點

  • 著名畫家劉進全 熊貓系列作品欣賞
    初識鏡泉先生於陋屋,一杯素茶,三尺畫臺,九尺畫布,百幅畫稿,書無雜塵,座無旁人,沉浸在山水中,遊山戲水弄熊貓,怡然稍作寒暄,鏡泉先生爽朗宏亮的聲音便將我們帶入到了他的生活,進而得知,鏡泉先生本名劉進全,1957年出生在灌口(今都江堰),自幼喜好書畫,對書畫獨具悟性,其後得到了著名畫家雷正民、吳休的悉心指導,曾研讀於四川美術學院花鳥研究生班。
  • 當代著名葡萄畫家,羽墨工筆葡萄畫賞析
    生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工筆畫,繪畫涉足花鳥、山水、人物,是一位極具實力的青年畫家。現為北京書畫協會會員,神州博古書畫會會員,北京工...生於世代書香門第,自幼受家庭影響酷愛工筆畫,繪畫涉足花鳥、山水、人物,是一位極具實力的青年畫家。現為北京書畫協會會員,神州博古書畫會會員,北京工筆畫協會會員,北京青年書畫家學會理事,易從網籤約畫家。   羽墨斗方國畫葡萄佳作《秋趣》正在【易從網】展售   畫家羽墨擅長畫什麼?論及羽墨老師的書畫諸品,其工筆葡萄作品尤為精妙。
  • 臺灣著名畫家張克齊:以工筆呈現靈秀之氣
    臺灣著名畫家張克齊:以工筆呈現靈秀之氣 2014-08-21 22:08:54:以工筆呈現靈秀之氣  作者 宋秀傑 李春鳳  8月17日至20日,臺灣中華工筆畫學會榮譽理事長,臺灣藝術大學畫系講師、教授,臺灣畫院副院長張克齊從臺灣專程到廣東惠州,參與由中國美術家協會、廣東省人民政府臺灣事務辦公室和惠州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的海峽兩岸名家採風活動。
  • 素以為絢——當代水墨工筆人物畫的色彩呈現
    點擊下方藍字搶購書畫優盤 [1]水墨工筆是伴隨著宋代文人花鳥水墨形態的出現而出現,水墨工筆在元代曾經興盛一時,元代文人水墨工筆花鳥畫以王淵、邊魯等為代表,他們的作品大多先用筆勾線,然後再以墨進行渲染,並用點、絲、破等技法,加以濃淡表現,以體現質感,產生枯溼濃淡的用筆,使畫面具有了「寫」的味道。隨著歷史的發展,水墨工筆畫進一步發展,由花鳥題材蔓延到人物題材。
  • 元、明、清才女畫家作品欣賞
    其中最讓市場難忘的就是在2004年上海新世紀拍賣行推出的北宋豔豔女史畫《草蟲花蝶卷》,估價100萬至150萬元,成交價達到了275萬元,創下古代女畫家作品拍賣紀錄,而買家則是上海博物館。據業內人士說,這幅作品目前的身價已經逼近千萬。 古代女性畫家的作品流傳下來的十分少,據說北京故宮博物院珍藏的也不過300多件。
  • 工筆花鳥畫大師鄒傳安《工筆花鳥畫技法》一書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出版有《鄒傳安全集》《工筆花鳥畫技法》《孤燈夜品錄》《大澤螢熒》《唐風宋韻——鄒傳安作品集》《天籟——鄒傳安工筆花鳥畫》及大型宣紙高仿本《中國畫大家系列——鄒傳安》等文字和繪畫作品二十餘部,有五件作品為中國美術館收藏,近千件作品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廣州美術學院及國內外公私機構收藏。
  • 從個園走出去的藝術家——蕭和師生作品展欣賞
    傅小石先生是我認識的另一位聰明過人的畫家,他的速寫被當時省美術館館長吳俊發先生稱為江蘇第一,絕非過譽之詞,小石先生推崇希臘保羅荷加斯的速寫,稱他的線條如寶劍絲一般充滿彈性與張力。小石也身體力行,很可惜他的速寫留存太少。他是畫西畫出生,與他的交往補充了我在西畫方面的不足。六七十年代的南京,書畫大家雲集。
  • 拍出299萬的作品竟是抄襲雲南知名植物科學畫家
    近日,網友「@翁哲畫動物」在微博爆料稱,一幅於2011年拍賣的拍品,是抄襲知名自然畫家曾孝濂老師的作品。這條微博發出後,引發網友熱議。網友爆料曾孝濂作品被抄襲曾孝濂,1939年6月生於中國雲南省威信縣。
  • 畫家王水 一位筆墨為其所用的畫家
    我們細觀畫家王水山水畫作品,不管水墨或者青綠,所營造都是人生的所遇,所想,所。「寫意」是畫面的深度及高度,他們的呈現必須要依靠筆墨呈現的,這是毋庸置疑的。「法自然」裡面有一個字很重要的字「法」。為什麼不叫「學自然」而是「法自然」呢?因為人們知道「學」是在內看外地,不能跳脫。但是「法」是宏觀的,大視角的觀摩,借鑑、發現,是可以跳脫天地而去近「道」的。這不也正是畫家與畫與畫面的關係嗎!這裡面講述的道理,在畫家王水的作品中是可以深切感受到的。
  • 中國新工筆葡萄創始人,聶峰老師中國新工筆葡萄推薦會
    前言:在中國繪畫史上,湧現出許多以畫葡萄而流傳千古的畫家,從最早的記載,明代的徐渭到清代的李素,近代的蘇保楨等諸多藝術家都是畫葡萄的高手。聶峰的新工筆葡萄作品,於方寸間自成天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畫風,闡述了藝術創作的無限可能性,更是樹立了難以逾越的藝術標杆。
  • 「江南風情志——謝友蘇工筆人物畫精品展」在北京大學開幕
    畫展現場謝友蘇先生,1948年出生於江蘇省蘇州市,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工筆畫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友蘇美術館館長。謝友蘇先生成長於藝術世家,父親謝孝思與母親劉叔華均為著名書畫家。清代畫家鄒一桂說:「畫有兩字訣,曰活曰脫。」清代繪畫理論家方薰說:「氣韻生動,須將『生動』二字省悟,能會生動,則氣韻自在。」英國美術史家L·比尼恩說,中國繪畫中對動感有一種異乎尋常的重視,一幅畫畫得像與不像無關大局,甚至可以置透視、光、影於不顧,但有一點不能缺少,就是看你畫得是否活潑,是否傳神,是否體現出物象生動變化的節奏。少了活潑,就是死、板、結、僵、滯;有了它,繪畫的氣韻也就樹了起來。
  • 齊亮夫大師這幾幅兼工帶寫的工筆小蟲堪稱齊派經典
    可分為工筆白描草蟲、工筆淡彩草蟲、工筆重彩草蟲等。工筆草蟲與中國傳統美學相適應,以寫生為基礎,以寓興、寫意為歸依,注重「奪造化而移精神遐想」。齊亮夫是國畫中大器晚成的典型代表,青年時期的齊亮夫筆耕不輟,跟隨曾祖父齊白石學畫,通過大量的臨摹、寫生、練就了紮實的創作功底和造型能力,中年變法,專攻工筆小蟲,動物、寫意花鳥、於畫壇獨樹一幟,名噪一時,成就一代大師!在歷代畫家的筆下,草蟲僅是花草的點綴,而在齊派的畫中,草蟲雖與真蟲大小無異,卻成為真正的主角與視覺中心。
  • 畫家曹勇強:憨,是一種人生狀態
    曹勇強,字耘田,號大憨,1989年8月出生於湖南湘鄉,長沙畫院畫家,廣西城市職業學院教師,2014年畢業於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學院中國畫專業,取得文學學士學位,後就讀於廣西藝術學院中國畫山水方向研究生獲碩士學位 ,導師是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灕江畫派領軍人黃格勝教授。
  • 「美術大事記」王奕妍——工筆孔雀第一人
    「美術大事記」王奕妍——工筆孔雀第一人藝術家王奕妍-中國國家博物館展覽現場,身後是其作品《五彩的駝鈴灣》王奕妍,中國美術家協會歷史重大題材委託創作藝術家,2017年獲個人作品最高獎項。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師承國寶級藝術家蘇百鈞,蔣採萍等教授。
  • 明代工筆、寫意花鳥畫第一人,呂紀《獅頭鵝圖》放大欣賞
    你看有些明代被董其昌歸入文人畫家的,人家就沒有這個毛病,人家想畫工筆就畫工筆,想畫青綠就畫青綠,想畫寫意就畫寫意,人家這才叫自由,這才叫念頭通達。董其昌就是一個畫家、畫匠、畫工,其文學成就一般滴,還天天以文人畫家自居,看來勇氣這首歌他早就會唱了。你們慢慢體諒。估計他把明四家歸類,人家心中是「一萬個羊駝飛過」吧?
  • 為「時代楷模「立像——八步沙「六老漢 三代人專題美術作品展在...
    ,12月4日,由甘肅省委宣傳部、中國美術家協會、國家林草局宣傳中心主辦,甘肅省文聯、中國文聯國內聯絡部、市委、市政府承辦的為「時代楷模」立像——八步沙「六老漢」三代人專題美術作品展在中國文聯中國文藝家之家展覽館隆重開幕。
  • 淺析古典工筆畫的用線法則!
    所以西方繪畫中,線更多的時候只是作品設色前的一種「定型」手法。雖然,西方畫家中也出現過如安格爾、拉斐爾這樣的用線高手,但究其本質仍只是從「造型」這一點出發來完善線條的。並沒有將線上升到一種「獨立審美」的高度。而中國畫則不然,遠在隋唐時期的人物畫就有「曹衣出水,吳帶當風」的說法,這就是對二位畫家用線風格不同的形象比喻。古人就繪畫中線條的形狀甚至詳細分類出「十八描」之說。
  • 齊白石是書畫大師,他的工筆昆蟲畫,體現出他的寫實功底很深厚!
    原名純芝,字渭青,號白石,近現代中國畫大師。他的花鳥寫意畫寥寥數筆,色彩豔麗,大塊留白,用筆老辣狙獷讓人讚嘆!與其相對應著是他畫的昆蟲。齊白石70歲之前屬於嶺南畫派。那時他畫蝦、畫小蟲那些寫實風格並沒有被藝術界認可,認為齊白石只是沿襲了嶺南畫派的題材更新,將鄉間普通蟲草作為畫面的主要題材而己。
  • 充滿祥和氣息的畫作—張洪山工筆花鳥畫作賞析
    當代實力派工筆花鳥畫家—張洪山 張洪山:職業畫家。畢業於山東青島美術學院,2001年進修中國美協高研班深造,師從著名畫家張世簡,王道中等老師的親授指導,並得恩師真傳,刻苦學習,受益匪淺。 他自幼酷愛繪畫,青美受教畢業後,一直從事美術專業,多年來苦苦探索,奮筆不輟,逐漸形成個人藝術風格。專攻花鳥,擅工筆,作品作品雅俗共賞,富有濃鬱的生活氣息及鮮明的時代特徵,深受廣大書畫愛好者的喜愛。
  • 京西雙鶴藥價暴漲40倍解謎:一種藥品兩個「原研」
    近日,記者調查了解到,京西雙鶴生產的左氧氟沙星氯化鈉注射液(100ml:200mg)以類似的理由獲得了高價中標資格。2012年以前,該產品最低中標紀錄為1.4元/支,而在最近的掛網招標中,價格攀升到最高45元/支,上漲30餘倍。京西雙鶴這兩款產品的原研廠家均為第一三共,全國總代理均為海南美享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南美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