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科普基地變身「精神高地」

2020-12-04 光明網新聞中心

  如何讓科普基地變身「精神高地」

  ——探訪國內首個網絡安全科技館

  光明日報記者 蔡侗辰 光明日報通訊員 李夢薇

  又一項填補國內空白的主題場館——網絡安全科技館前不久在河南鄭州開館。一經面世,便被確定為2020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的主場館、「強網杯」全國網絡安全挑戰賽的永久賽址。不到四個月,參觀人數突破6萬人,成為新的「網紅打卡地」。記者走進這座神秘空間的科技館,驚奇地發現這裡不僅是科普基地,還在塑造「精神高地」;不僅在傳播科學的真知,還在傳遞精神的力量。

  把「國字號」立起來

  科技館因科技而生。在網絡空間科技館最大的特色就是「科技範兒」,一個個「黑科技」讓參觀者應接不暇,更讓參觀者印象深刻的是「科技範兒」裡滿滿的「中國味道」。

  國內性能最強的筆跡仿寫機器人,仿真度達到99%,讓原作者真假難辨;

  剛剛下線的國內首臺全國產化臺式計算機,從裡到外全是「中國造」;

  獲得世界冠軍的人工智慧學習系統,讓一個現實世界的你幻化出無數個虛擬世界的你;

  我國自主提出的隱私計算技術,給個人隱私加上技術防護,構建網絡安全的新格局;

  …………

  教育部網絡空間安全教指委副主任俞能海教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談道:「對於網際網路而言,我國雖然是後來者,但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就,實現諸多領域的自主創新。每一個創新就是一段故事,把這些飽含艱辛的故事講給公眾、講給青少年,強化責任感、使命感,讓科技自立自強的種子在青年學生中生根發芽,這才是科技館的初心和使命。」

  為了讓科技館更具「中國造」的張力,建設者也是煞費苦心。他們尋遍大江南北,尋找「中國造」的歷史印記。

  我國第一臺大型程控數字交換機「04機」,被稱為中華民族的「爭氣機」。科技館想盡各種辦法,終於找到了塵封20年的首臺「04機」作為珍貴館藏。

  更讓人提氣的是講解員的解說:「20世紀80年代中期,我國程控交換機市場被美、日等國瓜分,形成了『七國八制』的被動局面,西方妄言『中國人根本造不出大容量程控交換機』。我國科學家牢記初心使命,堅持自主創新,僅用三年零四個月時間,就做出了比西方國家用七八年時間、耗資十多億美元研製的同類產品性能更優越的『04機』,築起了信息領域新的長城」。

  鏗鏘有力,擲地有聲,振聾發聵。

  參觀者在學習科技知識的同時,更加強烈地意識到科技創新對於一個國家、社會的重要意義,更加感到身上的責任和使命。在科技館留言牆上,不同的筆跡寫出的是大家共同的心聲「為自主創新加油」「為祖國媽媽點讚」「為民族復興擔當」「愛你!中國!」……

  讓「科技星」亮起來

  記者採訪期間,正巧遇到鄭州中學初中一年級的100餘名學生集體參觀。同學們聚攏在「明日之前」的展項前,久久不願離去,伴隨著視頻同期聲共同朗誦「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雄於地球則國雄於地球……」。

  這個「明日之前」的大型展項,是我國網絡安全領域8位院士對青少年的成長寄語。

  「青春之我,明日之前,你強則國強」

  「量子信息領域,有很多未解的難題,等待你們來探索」

  「小時候一本千裡眼、順風耳的科普圖書,帶我走進了通信世界,好奇心是最好的老師」

  「同學們,一起來,共築國家網絡安全長城」

  …………

  正在參觀的學生袁佳向記者說道:「當科學家是我們每個青少年的夢想,我們第一次近距離接觸到這麼多科技大師、科學大家,他們是我們要追的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在科技館內,處處都能見到科學家的風採。有名師教授編著的已經泛黃的教材專著,有院士專家科學論述的院士手稿,有知名高校聯合編著的科普漫畫……

  網絡安全科技館館長張麗向記者介紹,「我們這個館在建館之初就確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弘揚科學家精神。廣大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走科學之路,首先要仰望星空,仰望在網絡安全領域作出貢獻的科學家。院士的一句話,能讓成長中的青少年受益終身。」

  科技館不僅有院士的身影,還有許多行業高手、專業能手、競技明星的風採。

  在網絡安全競技與人才培養展區,記者欣喜地看到了很多80後、90後的面孔,他們都是在國內外網絡安全大賽中湧現出來的「奇才怪才」。

  在實物展櫃裡,有「強網杯」冠軍用過的戰袍、「網安高校聯賽」第一名用過的滑鼠鍵盤……

  在網絡安全名人堂裡,逐一介紹歷屆國家網絡安全優秀人才、優秀教授的先進事跡;

  在網絡安全戰隊人氣榜上,觀眾通過互動平臺為心中最強的戰隊點讚、加油;

  在網安人才「加油站」中,觀眾可以與國內一流網絡安全競賽隊員「隔空交流」;

  …………

  在「科技星」的感召下,觀眾的熱情被調動起來。記者看到,「等你來挑戰」「黑客密室」等互動展項都排起了長隊,觀眾都想在這個模擬平臺上一展身手。這些展項實際上是一個虛擬的網絡訓練靶場,把漏洞、後門等網絡中的脆弱點封裝成競技空間,觀眾利用在科技館學到的知識、平時掌握的技能,真實感受網絡安全技術創新的魅力。

  把「正能量」聚起來

  網絡空間對公眾充滿了神秘,網絡安全更是讓大家感到「陽春白雪」。公眾到網絡安全科技館,到底想了解什麼、看到什麼、收穫什麼?

  科技館的設計師張晨陽向記者介紹:「在建館論證時籌建委員會專門進行了一次兩萬餘人的社會調查,就是了解公眾希望在科技館看到什麼。調查結果至今讓人記憶猶新,公眾最集中的是3個問題:一是如何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二是如何保護大家的切身利益;三是讓網絡空間風清氣正」。

  問題就是導向。讓群眾感受網絡空間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讓網絡空間正能量充沛,就是網絡安全科技館「接地氣」的關鍵所在。

  通過趣味遊戲引導青少年健康上網。科技館專門設計了「打地鼠」「信息投籃」「網絡安全華容道」「健康上網播報屋」等10餘個展項,讓青少年以喜聞樂見的形式,辨別網絡信息、增強防範意識、拒絕網絡沉迷。專門設置面向家長的展項,向家長介紹如何使用技術手段防止孩子過度使用網絡。增加了卡通式、趣味化呈現,將病毒、木馬用卡通形象幻化出來,用科幻電影講述出來,從而幫助青少年、觀眾更直觀地了解病毒的攻擊原理和防範措施。

  網絡空間治理,需要法律的武器。為此,科技館將普法宣傳作為一個重要內容,每一個展區都能見到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網絡安全法電子翻書系統、未成年人保護法宣教長廊、網絡安全法律法規知識問答系統、網絡安全意識測試臺、網絡空間治理重要行動播放站等一系列學法普法平臺,遍及在個人安全、政企安全、社會安全各個展區,幫助公眾知法、懂法、用法。

  「『凝聚正能量、共築同心圓』,是我們網絡安全科技館體量最大的一個展項,也是我們的鎮館之魂」,在講解員的引導下,記者來到了這個由60餘塊弧形拼接屏組成的地球型展項前。屏幕上無數條海底光纜、光纖鏈路把世界接成了地球村,參觀者伸出自己的手觸摸地球圓屏的感應器,就為新空間注入一股能量,地球緩緩上升、網絡連接加快、信息有序流動、天空逐漸明朗。

  「伸出你的手,貢獻一份力,從我做起,讓網絡空間成為天朗氣清的精神家園」。在網絡安全科技館的留言板上,記者見到了這樣一句話,寫出了建設者的肺腑之言,也是參觀者的心聲。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03日 08版)

[ 責編:劉洋 ]

相關焦點

  • 回應時代召喚,看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如何打造精神醫學高地
    精神醫學正面臨內外雙重挑戰。在內部,隨著分子生物學、生物信息學、影像學等學科的快速發展,找到精神疾病的客觀診斷指標成為可能,精準治療將引發精神醫學的裂變。在外部,戰「疫」強化了精神醫學的公共衛生屬性、社會屬性。
  • 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永不止步
    近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掛牌成立,弘揚航天精神,推廣航天文化,零壹空間永不止步。零壹空間航天科普基地建築面積1500㎡,展廳面積1000㎡,包含航天發展歷程區、火箭展示區、衛星展示及應用區等,科普教育內容板塊設有太空飛行器、固體發動機、制導一體化、通用地面站等七大主題。
  • 印度軍隊被聲波武器攻擊,大批士兵精神崩潰,狼狽歸還鄰國高地
    ,但是印度軍隊還沒有來得及鞏固陣地,就在幾天後遭到了疑似聲波武器、微波武器的攻擊,所有士兵都出現噁心嘔吐、無法入睡的情況,許多士兵甚至精神崩潰,完全喪失了作戰能力。印度軍方最終被迫歸還了鄰國的兩座高地,這些士兵離開高地後,症狀很快就消失了。
  • 垃圾如何變廢為寶?一起去科普基地揭曉!
    寒假在即如何開啟美好假期?來報名「黨建帶群建」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吧圍繞「垃圾分類」的主題,天河南1月有多個相關社區活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是其「重頭戲」。小e從天河南街社工服務站獲悉,1月18日將開展垃圾分類科普基地參觀活動,屆時將帶領一批社區青少年、親子家庭,參觀廣州市第三資源熱力電廠(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宣傳環保知識,了解垃圾如何變廢為寶,重新利用。
  • 茵冠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正式被認定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
    日前,「深圳市科學技術協會關於命名深圳市科學館等63家單位為深圳市科普教育基地的通知」發布,茵冠生物生命健康科普教育基地榜上有名,這意味著茵冠生物科普教育基地正式被認定為市級科普教育基地。作為一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生物技術產業化示範基地,茵冠生物專業從事基因工程與細胞生物技術創新研發、轉化應用研究及技術服務,在細胞領域結合自身科研及業務優勢,承擔了政府在生物技術領域十餘項高科技創新研發項目。
  • 北鬥衛星成功發射,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
    隨著中國的開放和全民科普的需要,一些昔日神秘的科研基地如今已成為熱門旅遊勝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成為西昌旅遊的必去之地,每年都有不少遊客前去參觀遊覽。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我國重要的航空、航天基地,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已漸漸揭開其神秘的面紗,成為旅遊熱線上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科技旅遊不斷升溫 這些年,大型科研基地「變身」旅遊勝地並非個例,這些輝煌的科技聖地不僅讓中國人自豪,也令人嚮往,想要一探究竟。
  • 四川省級科普基地積極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近年來,四川省省級科普基地在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兩彈城就是其中的典範。作為省級科普基地,彈城先後榮獲「全國社會科學普及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防科技工業軍工文化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國家工業遺產、九三學社全國傳統教育基地、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四川省「廉政文化教育基地」、四川省「中共黨史」教育基地、「四川統一戰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等榮譽稱號。
  • 小柒科技榮獲「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認定!
    》江蘇小七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其先進的科普教育模式及社會公益屬性榮獲「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認定!為深入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加強科普教育基地建設,鼓勵社會各界積極參與科普工作,根據《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認定與管理試行辦法》,省科協、省科技廳、省教育廳聯合開展了2020年度江蘇省科普教育基地的認定工作。
  • 科普活動又有新去處!餘杭區新增兩家市級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近日,市科協、市委宣傳部,市科技局、市教育局聯合命名了「杭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共11家,餘杭區有兩家:浙江省測繪資料檔案館(浙江測繪與地理信息科技博物館),光大環保能源(杭州)有限公司。
  • 藍田縣城關中學成為藍田首個中科院科普教育基地
    中科院西安分院、陝西省科學院—「藍田縣城關中學科普教育基地」的成立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建設科技強國的指示精神的體現,進一步激發了廣大青少年學生對於科學的求知慾、探索欲,是推進科普教育工作常態化、規範化的具體實踐。
  • 喜訊:「原能新生細胞生命科普館」,獲評2020年浦東新區科普基地!
    」,符合《浦東新區科普基地管理辦法》中科普基地認定標準,成功獲評為「2020年浦東新區科普基地」之一。浦東新區科普基地,是為推動浦東新區科普工作的社會化、品牌化和高質量發展,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提升浦東公民科學素質,助力浦東科創中心建設而評定。
  • 邢臺鋼鐵入選邢臺市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邢臺市科學技術局公布了2020年度認定市級科普基地名單,邢臺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邢臺市鋼鐵線材科普基地」名列其中。
  • 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幾代人嚮往的精神高地
    自電影《在烈火中永生》、歌劇《江姐》誕生以來,江姐和江姐的精神如一團火焰紮根在人民心中,成為一個時代的精神符號。幾代文藝工作者前僕後繼,創作出不同形式的《江姐》,向江姐和她同時代有信仰的一代人致敬。
  • 漳州:氣象科普融入旅遊景區 打造「科普研學」基地
    閩南網12月1日訊(閩南網記者 張韓豐 通訊員 周潔昀 盧達鵬)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促進中小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積極開展氣象科普宣傳及研學工作,11月30日,漳州市氣象局副局長(主持)林坤生與平和縣氣象局局長羅淑英、漳州九龍江高峰谷董事長黃雅雅就氣象科普與研學合作進行洽談
  • 紅螞蟻被授予「家居科普教育基地」稱號
    今後,紅螞蟻裝飾將充分利用好「家居科普教育基地」這一平臺,廣泛普及中國家居文化!所謂中國工匠精神,以及中國人的智慧,大抵可以從圈椅解構這幾塊展板上來窺探一二了。古代的工匠們,不用一釘一鉚就,僅僅只是各式各樣的木頭結構,就能組裝成為一把椅子,這簡直是不可思議。
  • 如何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
    如果說實實在在的科技產品是抗疫的有形武器,那麼科普倡導的科學理性則是提升精神免疫力的無形武器。唱響科普戰疫好聲音,不僅可以減少恐慌,避免謠言肆虐,節省防控成本,還可以有效引導群眾做好防範、保護自己,避免疫情大規模傳播。◆ 集結力量權威發聲1.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和諸多未知,專業科普如小溪匯聚入海,為疫情防控注入了科學的力量。
  • 長春市南湖公園深化紅船精神——南湖紅色教育基地正式對外開放
    為大力弘揚「紅船精神」,本著「鑑往知來,以史育人」的宣教作用,切實發展紅色教育,延伸黨性教育課堂理念,建成「南湖紅色教育基地」,並於8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紅船」教育主要分為中國黨史和長春黨史兩部分內容。
  • 感受航天精神,感悟使命擔當
    這是人武部從認知上、站位上增強官兵的軍人榮譽感和使命感是又一舉措,讓官兵們近距離感受航天精神,感悟使命擔當,深化「傳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主題教育效果。黑山縣太空科普館以航天科普、人防教育為主題,於當天揭匾牌正式開放,設有太空科普——美麗家園、時代人防——應急防護、應急防災——以人為本、太空艙4D影院、中國夢航天夢等5個展區,還設有多媒體互動遊戲和神舟十號虛擬體驗。
  • 中國天眼科普基地暫停對外開放
    中國天眼科普基地暫停對外開放 2021-01-09 11: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全國首家深空主題科普研學基地「九號宇宙」將於8月初在西安開館
    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九天微星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教育官黃忠在新聞發布會上向大家介紹了「航天STEAM」教育以及航天教育在當今的意義,黃忠提到,「航天STEAM教育,會給孩子們帶來多層次的影響,他們不但能學習如何設計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