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甲說:「我的孩子簡單的課文背誦都完成不了。」
家長乙說:「我的孩子昨天背會了今天就忘了,太氣人了!」
家長丙說:「我的孩子背得非常好,但是一問背的什麼,不知道。」
那麼孩子為什麼不會背文章?為什麼背會了就忘?為什麼孩子不知道自己背的什麼?
拿過一篇文章,來,孩子們背下它來。孩子便張開大口大聲朗讀,一會背一下,一會看下課本再確認下,一會再背一下……背下來了嗎?沒有。
孩子對文章描寫的景或物或人沒有自己的形象認識,即使給孩子解釋是什麼,有什麼作用,孩子對此也沒有任何的想法和靈感,太陌生了!孩子沒見過春花沒見過夏雨,你描寫的花再鮮豔美麗,你寫的雨再縹緲優美,也從未進入到孩子的心靈裡,只不過是一堆沒有生命的符號。
要讓文章走進孩子的心靈裡
文章傳遞的是一幅幅鮮活生動的畫面,是有生命力的。讓孩子拿起自己的畫筆描繪出心中所想,把文字變成一幀幀圖畫,在畫出文章的過程中,孩子也理解了作者所要表達的東西。景色或遠或近,或紅或綠,人或高或矮,或笑或哭。孩子不是在記誦文字,而是身臨其境的感受作者帶來的思想和情感。
讓孩子對陌生的詞彙有感官的認識
文章描繪的景物孩子沒有直觀的認識,描寫的事物大腦一片空白,他就會說,他畫不出來!這時,家長可以讓孩子從電腦或者手機上來觀察文章所描繪的事物的色彩和聲音。在孩子腦海中構建出詞彙或者事物的畫面,孩子對此便會有深刻的印象和理解,也會充滿學習的動力。
讓孩子接觸大自然,了解社會人生
抽出一點時間,帶孩子到大自然中,那是最好的老師。日出日落,潮起雲湧,花開花落,不用你教他,他自己就能感受自然的運作,這是孩子們思維的源泉。孩子們不再對文章中描寫的東西陌生,不會把記誦課文當成一種學習任務。也會知道文章要傳遞給他們的信息是什麼。
心中有了畫面,腦中有了詞彙,作文會不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