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米科學:能夠測量生物分子的電荷和質量的新型傳感器!

2020-12-05 奕鴻飛

納米科學:能夠測量生物分子的電荷和質量的新型傳感器!

實驗設置用於基於電荷的變化檢測生物分子。傳感器結合在電路中,生物分子位於傳感器頂部的電解質填充的塑料井中。

OIST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傳感器,能夠測量生物分子的電荷和質量,並可用於醫療診斷。

微流體平臺近年來已經徹底改變了醫療診斷。醫生不需要將血液或尿液樣本送到實驗室進行分析,而是可以在醫療點測試一滴患者的血液或尿液中的各種疾病,而無需使用昂貴的儀器。然而,在測試樣品之前,醫生需要將特定的疾病檢測生物分子插入微流體平臺。在這樣做時,必須確保這些生物分子與裝置內部良好結合,以防止它們被進入的樣品衝洗掉。由於該預備步驟可能是耗時的,因此如果微流體平臺可以預先製備密封在內部的特定生物分子將是有利的。然而,

為了回答這個問題,衝繩科學技術研究生院(OIST)的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新型傳感器,可以比以往更準確地檢測生物分子。該傳感器用於證明生物分子可以成功地密封在微流體裝置中。該結果對於醫療診斷和開闢生產預包裝微流體平臺血液或尿液測試裝置的機會具有深遠意義。

傳統上,金屬氧化物半導體(MOS)傳感器用於通過測量電荷的變化來檢測生物分子與表面的結合。這些傳感器由矽半導體層,玻璃絕緣體層和金金屬層組成,併入電路中,生物分子位於傳感器頂部的電解質填充的塑料井中。如果然後施加電壓並測量電流,則可以從給定的電容讀數中計算出電荷。具有不同電荷的生物分子將為您提供不同的電容讀數,使您能夠量化生物分子的存在。

微流體平臺裝置,其中疾病檢測生物分子可以結合用於即用型測試試劑盒,並不比圖釘大得多。

由OIST的微/生物/納米流體單元的研究人員創建的新型傳感器使用與傳統傳感器相同的技術測量電荷,但具有測量質量的附加功能。所謂的納米金屬 - 絕緣體半導體(nMIS)傳感器沒有固體金金屬層,而是有一層微小的金色金屬島。如果你對這些納米結構發光,那麼表面電子就會以特定的頻率開始振蕩。當生物分子添加到這些納米島時,這些振蕩的頻率與生物分子的質量成比例地變化。基於此變化,您可以使用此技術來測量生物分子的質量,並確認在微流體平臺內封裝期間是否能夠經受電離氣體的暴露。

「我們製作了一個簡單的傳感器,可以回答非常複雜的表面化學問題,」負責創建nMIS傳感器的Nikhil Bhalla博士說。

在同一設備上測量表面化學反應的兩個基本特性意味著研究人員可以更加自信地將生物分子成功封裝在微流體平臺中。單獨測量電荷或質量可能會產生誤導,使其看起來像生物分子已經綁定到表面,而實際上它們沒有。在同一設備中使用多種技術意味著您可以從一種模式切換到另一種模式,以查看是否具有相同的結果。

「科學家必須用多種技術驗證一種反應,以確認觀察是真實的。如果你有一個傳感器能夠在一個平臺上檢測到兩個參數,那麼它對感知社區來說真的是有益的,」博士說。巴拉

由OIST的Micro / Bio / Nanofluidics Unit的研究人員創建的nMIS傳感器。傳感器以常規方式檢測生物分子電荷,但另外,金納米島能夠檢測生物分子質量。

「通過將這兩種簡單的測量技術結合到一個緊湊的平臺中,它為未來創造便攜和可靠的傳感技術打開了大門」,博士生Shivani Sathish補充道。

在概念驗證實驗中,通過結合生物分子的質量和電荷信息,科學家們能夠證明一種常見的生物分子能夠在特定能量水平下暴露於電離氣體中。僅單次讀取電荷會產生誤導性結果,但同時查看互補參數可以更準確地檢測生物分子。

這種新穎的nMIS傳感器可用於創建測試各種疾病的微流體平臺。通過使用nMIS傳感器測量電荷和質量,研究人員可以確保疾病檢測生物分子在測試設備內成功密封並發揮功能。

「這就像預包裝懷孕測試一樣,」OIST的Micro / Bio / Nanofluidics部門負責人Amy Shen教授說。「如果已經吸附了某些物質,那麼你所要做的就是引入你正在使用的任何樣品,例如尿液或血液。」

也可以在同一裝置中組合幾種生物標誌物以同時測試不同的疾病。通過將這種雙重傳感技術與即用型設備相結合,由於其便攜性和即時檢測的優勢,它在醫療診斷領域提供了巨大的希望。

相關焦點

  •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
    納米科學:納米線作為新型原子力顯微鏡的傳感器!納米線是非常微小的絲狀晶體,它是由各種材料分子構建的,現在由於它們的特殊性質而被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們非常積極地研究。導線通常具有100納米的直徑,因此僅具有毛髮厚度的約千分之一。由於這個微小的尺寸,與它們的體積相比,它們具有非常大的表面。這一事實,它們的小質量和無瑕疵的晶格使它們在各種納米級傳感應用中非常具有吸引力,包括作為生物和化學樣品的傳感器,以及作為壓力或電荷傳感器。
  • 同時測量單蛋白分子的大小和電荷
    受到這些傳統的蛋白檢測原理的啟發,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生物設計研究所生物電子和傳感器中心的王少鵬(Shaopeng Wang)團隊開發了一種單分子蛋白分析方法,該方法通過分析電場對單分子的作用,可同時測量出單蛋白的大小和電量。
  • 新型納米級光纖應力傳感器
    大多數生物過程的基礎是獨特的納米生物力學事件,有助於驅動反應和指導化學途徑。b,製備NOFT裝置的總體工作流程:SnO2波導合成;可壓縮聚合物移植物的產生;金納米顆粒的附著;遠場成像,數據採集和分析 目前,有可能獲得從單個分子到更大的細胞結構和組織的實時信息。然而,由於力反饋機制和有源元件,縮小納米機械傳感器的尺寸仍然具有挑戰性。具有緊湊的力傳感器可以使很多測量得到實現,包括細胞內監測,微創探測和高解析度檢測。
  • 可測量單分子質量納米秤問世
    新的裝置為質譜學敞開了一扇新的大門——這是一種通過測量分子質量從而確定它們是什麼的科學。然而,對於這項技術的最終效用依然是眾說紛紜。 並未參與此項研究的美國馬裡蘭州蓋瑟斯堡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的生物物理學家John Kasianowicz表示:「如何將其運用到廣義質譜學中去,時間會告訴我們一切。但我認為這是一項巨大的進步。」
  • 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識別分子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研發的新型傳感器系統無需紅外光譜儀便能高精度地探測和分析分子,再藉助人工智慧(AI),但是它需要複雜的操作過程和大型、昂貴的儀器設備,因此設備的微型化充滿挑戰,阻礙了紅外光譜技術的一些工業和醫療應用,以及戶外現場的數據收集,例如汙染物濃度的測量等。 此外,其相對較低的靈敏度要求較大的樣本量,因而也從根本上限制了其廣泛應用。
  • 最智能的傳感器是什麼?納米傳感器的種類
    納米傳感器的種類 納米技術傳感器主要包括納米化學和生物傳感器、納米氣敏傳感器和其他類型的納米傳感器(壓力、溫度和流量等) 納米化學和生物傳感器 納米技術引入化學和生物傳感器領域後,提高了化學和生物傳感器的檢測性能,並促發了新型的化學和生物傳感器。
  • 納米金剛石在生物醫學的應用
    對血液中鐵含量的檢測至關重要,目前對人體內鐵濃度的測量方法依靠出現的某些生物標示來判斷,但這些試驗不精確。德國烏爾姆大學研究人員已研發出來了一種新型檢測血液中鐵含量的方法,來測量鐵蛋白——一種負責儲存和運輸鐵的蛋白質。他們利用人造納米缺陷金剛石來工作,命名為氮缺位金剛石。由於鐵離子磁性和它們的強度,電子朝向外中進行旋轉能夠讓科學家探測出。
  • 新型半導體晶片可以檢測四分之一摩爾質量的抗原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豐橋工業大學電氣電子信息工程系的Kazuhiro Takahashi 教授和Yong-Joon Choi助理教授開發了一種晶片,可以感知每四分之一摩爾質量的抗原。該晶片是利用半導體微加工技術製作的。
  • 淺析納米生物傳感器的未來發展
    隨著納米技術和生物傳感器交叉融合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新型納米生物傳感器湧現出來,如量子點、DNA、寡核苷配體等納米生物傳感器。
  • 上海應用物理所研製出新型電化學ATP生物傳感器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和上海市科委的相關項目支持下,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所研製出一種檢測三磷酸腺苷(ATP)的新型電化學生物傳感器,該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期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Am.  Chem.  Soc.,  2007,  129,  1042)上。近年來,生物傳感器以其靈敏、特異、快速和簡便的特點受到國內外研究者的極大重視。
  •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將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提高了一百萬倍!
    納米科學:研究人員將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提高了一百萬倍!凱斯西儲大學的物理學家和工程師開發出一種基於納米結構超材料的光學傳感器,其靈敏度比目前最好的光學傳感器高100萬倍,能夠在高度稀釋的溶液中識別單個輕質分子,他們的目標是:為腫瘤學家提供一種檢測循環癌細胞產生的單分子酶的方法。
  • 納米蘑菇傳感器:一種材料 多種應用
    然而,表面覆蓋著微型的納米顆粒狀結構,被稱為納米蘑菇,有二氧化矽的莖和金的帽子。這些組成的生物傳感器能夠探測分子水平的相互作用。該生物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納米蘑菇作為光學天線。當白光穿過納米顆粒的薄片時,納米蘑菇會吸收並散射一些光,從而改變其性質。
  • 能夠精確測量電場強度的新型MEMS電場傳感器
    打開APP 能夠精確測量電場強度的新型MEMS電場傳感器 工程師黃明星 發表於 2018-07-20 11:09:00 通過和克雷姆斯多瑙河大學(Danube University Krems)集成傳感器系統研究院的合作,這款傳感器的主要設計優勢是它不會干擾正在測量的電場。該研究成果發表於近期出版的Nature Electronics雜誌。
  • 簡述納米測量技術與微型智能儀器
    1.1傳感器技術  在現代工業生產尤其是自動化生產過程中,要用各種傳感器來監視和控制生產過程中的各個參數,使設備工作在正常狀態或最佳狀態,並使產品達到最好的質量。因此可以說,沒有眾多的優良的傳感器,現代化生產也就失去了基礎。
  • 酶單分子納米膠囊技術生物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酶生物傳感器具有簡單、快速、廉價、便攜、微型化等優勢,在醫療診斷、食品、環境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但其穩定性不高是限制其應用的障礙。酶是蛋白質分子,作為高效的生物反應器具有顯著的選擇性和特異性。然而,它們對外界環境(溫度、溶劑、pH值等)高度敏感,且保質期很短、穩定性不足,限制了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酶生物傳感器亦如此。
  • 《光:科學與應用》:新穎設計使光子傳感器更加靈敏,皮克級檢測也不...
    光學傳感器可以通過測量和處理樣品產生的光信號來定量分析化學和生物樣品。基於紅外吸收光譜的光學傳感器可以實時實現高靈敏度和高選擇性,因此在環境傳感、醫療診斷、工業過程控制和國土安全等多個應用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 新型光學納米傳感器能準確檢測低濃度二氧化氮
    世界衛生組織估計每年全世界有700萬人死於空氣汙染,監測空氣品質至關重要。已經有許多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包括地面傳感器和在軌衛星。
  • 分子移位寄存器,可由外部電荷控制
    構建這種功能性納米結構的一個方法就是利用分子自組裝來創建一系列交替充電/無充電分子,模仿移位寄存器如何存儲和操縱信息的某些方面。 蔡欣宗和他的同事製造的分子移位寄存器是精確定位有機F而建的4石墨烯設備上的TCNQ分子,使用所謂的"邊緣模板"自組裝過程。從本質上講,該器件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靜電背門對陣列中組織的分子進行充電。
  • 生物傳感器的應用詳解
    按照分子識別、轉換器件等分類擁有多種類型的生物傳感器,因此生物傳感器也應用在醫學和非醫學領域的眾多方面,本文將詳解生物傳感器的應用。一種廉價的生物傳感器技術,可以高解析度檢測人類基因突變,並能把數據無線傳輸到行動裝置上。 該技術可以引領全新一代的診斷方法和個性化治療,因為生物傳感器晶片可用於進行活檢和詳細的DNA測序。由於晶片連接到石墨烯電晶體,它使晶片能夠以電子方式運行——使其成為第一個將動態DNA納米技術與高解析度電子傳感相結合的產品。
  • 水凝膠生物傳感器:可用於疫苗的可植入納米技術?
    美國國防部和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已與矽谷的Profusa合作,開發了一種由水凝膠製成的納米技術(類似於軟性隱形眼鏡),該技術可通過以下方式注射並植入皮膚下:疫苗作為運送系統。每個生物傳感器比一粒米還小,是一根長約5毫米、寬約半毫米的柔性纖維,由多孔支架組成,可誘導周圍組織的毛細血管和細胞生長。水凝膠與發光的螢光分子相連,這些螢光分子會根據體內化學物質的濃度,如氧氣、葡萄糖或其他感興趣的生物分子的濃度連續發出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