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真實非洲

2021-01-13 沙漠平頭哥V

舌尖上的南非

南非鮑

提起南非的海產品,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舉世聞名的「南非鮑」。然而,鮑魚非魚,實屬貝類。

南非鮑

「南非鮑」因個頭大、品質高,一直在國際市場備受青睞。 南非鮑魚肉質鮮美耐嚼,是極品鮑魚的一種。

中醫認為,鮑魚能滋陰清熱、養肝明目,可治療肝腎陰虛等症。在一些東南亞國家,人們認為南非鮑魚具有壯陽的功效。

--

南非葡萄酒

南非目前是世界上6大有名的葡萄產區之一,它所產的葡萄酒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3%。它的主要葡萄酒生產區分布在開普地區。

開普地區處於非洲頂端地帶,它具有典型的地中海氣候。開普山脈從天幕一直綿延到這一世界上最美麗的葡萄酒產區。葡萄園主要集中在山谷兩側和山麓的丘陵地區,使得葡萄種植能夠獲益於多山地形和不同地質所帶來的多樣的區域性氣候。   

高低不平的地勢以及山谷坡地的多樣性,再加上兩大洋交匯,尤其是大西洋上來自南極洲水域寒冷的班格拉洋流向北流經西海岸,減緩了夏季的暑熱。白天,有海上吹來涼風習習,晚間則有富含溼氣的微風和霧氣。適度的光照也發揮了很大作用。這樣,地形差異和區域性氣候條件創造了葡萄品種和品質的多樣性。

---

南非三明治

南非三明治指的是一塊極其碩大的三明治,對於那些從來沒有在約翰尼斯堡就餐過的人來說,把它作為晚餐來享用將會是十分愜意的。

這種食物可以作為南非文化喻意的一個濃縮。因為南非就像是一塊大三明治,裡面包容了各種各樣形態不同的菜餚。

也許它被認為是一種快餐食品,畢竟它製作迅速而且不是健康食品(但很美味),南非三明治就是由一塊半邊鏤空的麵包中間填上任何你喜歡的東西組成。

----

奶酪餅

奶酪餅是南非的特色小吃。這種南非特色的甜食,在某些方面有點像奶油蛋羹餡餅,但它的陷更加薄一點,也更鬆軟。撒上一些肉桂粉吃味道更佳。

南非香腸

奶酪餅是南非的特色小吃。這種南非特色的甜食,在某些方面有點像奶油蛋羹餡餅,但它的陷更加薄一點,也更鬆軟。撒上一些肉桂粉吃味道更佳。

--

咖喱角

咖喱角是南非的一種特色小吃。這種三角形的開胃餅是印度南非人對世界飲食的貢獻,當地人稱其Samoosas咖喱角。餡既可以是辣椒末兒,也可以是多種蔬菜的混合物。這是一種適合邊走邊吃的食品,當剛出鍋的時候,真是香氣撲鼻。

猴腺肉

猴腺肉是南非的一個特色美食,吃起來比聽起來要好得多。它起源於一個玩笑,此後便頑強地留存了下來。幾十年前,每當海外的廚師們看到來自約翰尼斯堡的用餐者總愛在食品裡添加西紅柿醬和伍斯特辣醬時就感到非常生氣。於是,他們把兩種醬混合在一起,加入其他少許東西,然後戲稱其為猴腺,並把它端給用餐者以羞辱他們。但你知道嗎?如今,它的名字仍然出現在一些偏僻牛排店的菜單上。

-

路易波斯茶

路易波斯茶屬於一種叫ASPALATUS LINEARIS的草本植物,在南非又稱博士茶,於其他國家「黃金、鑽石」並稱南非三寶。它在南非被譽為可以喝的SOD。是目前最時尚健康的草本植物飲品,行銷五十多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國家:美國、德國、加拿大、荷蘭、英國等。在亞洲,以日本、韓國、新加坡為主,輻射到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其中在德國、美國、日本等更是盡人皆知。

路易波斯茶(Rooibos Tes),名字中有「茶」其實不是普通意義的「茶」。

Rooibos的字面意思為「紅色的灌木」,稱之為茶是因為其烘乾與發酵浸泡後的顏色跟紅茶極其相似。飲用路易波士茶可達到提神醒腦的效果,數百年來受到當地居民庫伊族(Khoi tribe)的喜愛,甚至視為改善失眠、消炎、緩解腸胃不適的「萬靈藥」。

這種茶樹的種植條件極為苛刻,必須在海拔四百五十公尺以上的高原地帶,而且要酸性土壤,年降水量需保持在380-650mm,因此它僅生長於南非的西開普敦克蘭威廉市的周圍方圓三百公裡內的地區。

世界上獨一無二,要種植三年後方可收穫,而收穫期僅為三至四年,加工過程中又不能有任何添加劑、防腐劑、色素,故每年僅生產一萬多噸茶葉,其中六千五百噸特優級茶葉供出口,供不應求。澳大利亞曾經在南非引苗試種,但未獲成功。   

-

非洲平頭哥V

相關焦點

  • 舌尖上的非洲 看非洲的飲食文化
    舌尖上的非洲看非洲的飲食文化 2014-08-25 16:00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再過一會,萬眾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就將在央視開播了。這部讓觀眾不停用紙巾擦口水和眼淚的清新紀錄片的總導演,是果殼網的好朋友,著名紀錄片導演、著名吃貨、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部主任陳曉卿。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製作的最後階段,我到陳曉卿老師的辦公室對他進行了一次專訪。採訪時間是上午十點,而陳老師在當天凌晨的五點鐘才走出機房回家休息。
  • 果殼網專訪陳曉卿,《舌尖上的中國》的藝術與科學
    萬眾期待的《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昨日在央視開播了。陳曉卿:人文類的,我還是更喜歡一些中國獨立紀錄片導演的作品,2013年我個人覺得最好的一部是《鄉村裡的中國》,特別好。它可能也要走院線,總局正在審。自然科學類的,肯定還是要看國外的作品,2013年我最喜歡的還是《非洲》。《非洲》對一般觀眾來說節奏可能稍慢了一點。
  • 舌尖上的重金屬
    時至今日,由於人類活動改變了重金屬的地球化學循環和平衡,重金屬被暴露在水體、空氣和土壤中,甚至來到我們的舌尖上。飲用水中的鉛、魚類體內的汞、大米中的砷…… 我們該如何面對重金屬的危害?飲用水中檢測到鉛、某些魚類體內含有高水平的汞、大米中發現令人擔憂的砷……重金屬因其對人類健康和環境的影響引起了全球關注。
  • 「舌尖體」走紅 你所不知道的《舌尖上的中國》
    這個博客名為「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前的日子」,用大量圖片配以文字,記錄了從2011年8月2012年5月央視一套播出前,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拍攝團隊的不完全拍攝記錄。看了博客你才會知道,一幫將鏡頭對準美食的紀錄片工作者,有時在路上只能以方便麵充飢。  北京人張貴春火了。他是第七集《我們的田野》裡的主人公。劇組開拍的第一個場景,拍的就是他在屋頂陽臺上種菜的情景。
  • 邢立達:舌尖上的白堊紀
    邢立達:舌尖上的白堊紀 舌尖上的白堊紀
  • 《舌尖》之後《北緯三十度》重新「定義」紀錄片IP
    螢屏上,《舌尖上的中國》系列成為紀錄片中的現象級IP,給處於發展中的中國紀錄片探尋出了一些新的啟示。《舌尖》之後《北緯三十度》重新「定義」紀錄片IP然而2018年的行業現狀中,《舌尖》這樣的頂級IP無法可持續運營,《二十二》票房過億依舊是偶然現象,中國紀錄片的產業化發展依舊正在培育,我們不禁要問,下一個國產紀錄片大IP將會出現在哪裡?
  •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講好襄陽故事,也就講好了中國故事!
    《舌尖上的襄陽大頭菜》工作照 導演鄭永強表示,用鏡頭講好湖北非物質文化遺產故事,也就講好了精彩的中國故事!要講好襄陽故事,創作好作品,就得趴在襄陽生活土地上,去感受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深入體驗,才能寫出真實完整、充滿溫度、震撼人心的襄陽故事。藝術最忌諱雷同,跳出前人窠必須走進傳統,再掙脫傳統羈絆,脫穎而出,開闢一方屬於自己的新領地!
  • 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
    美國學者黛博拉·布羅蒂加姆所著《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一書,深入介紹中國對非援助和經貿合作情況,認為中國自身發展的成功以及長期對非援助和經貿合作,使中國在非洲享有良好聲譽。總體看來,書中有如下觀點。   首先,中國是與西方截然不同的捐助者和戰略夥伴。中國對非援助與經貿合作在內容和標準方面均不同於西方。
  • 「舌尖上的進博會」,歡迎試吃!
    這裡匯聚了來自122個國家和地區的各式各樣的美食,可以說是「舌尖上的展區」。下面我們就跟隨記者一起去暢遊「舌尖上的進博會」。記者徐丹丹:大家現在看到的是整個食品及農產品展區中「最大」「最貴」的展品——一條超過600斤的藍鰭金槍魚。它是剛剛從西班牙地中海海域深海捕撈上岸之後,打著「飛的」直接送到這個展館的。
  • 山海驚奇·舌尖上的小康
    而我國的閩東地區,恰是灘廣海闊,峰嶺聳峙,山海交響間,共同成就了舌尖上的多彩小康。 記者:陳旺 林凱 章博 編輯:高穎 新華社音視頻部製作
  • 曲昌春獨家專欄:舌尖上的中國公益彩票
    中央電視臺足球編輯、資深彩票評論人 曲昌春最近有一部紀錄片特別火,名字叫《舌尖上的中國》,看這個名字就知道《舌尖上的中國》表面說的是美食,其實說的是中國人的日常生活,用美食的角度去向人們展示中國人生活的橫斷面,以美食的名義昭示生活的美好,怪不得我的兩位同事劉建宏(微博 博客)和段暄(微博 博客)都成了這個紀錄片的粉絲,追星自有追星的道理,這一次他們追的是美食中國。
  • 蒿子粑粑,舌尖上的春天
    蒿子作為一種大山裡的自然饋贈,經過農人之手,搖身變成了舌尖上的美食。對於在外的故鄉人來說,蒿子粑粑經過長途運輸,走進城市,是告慰異鄉人舌尖上的鄉愁。而吃蒿子粑粑,對故鄉人來說,是在享受人間舌尖上的春天。春風送暖,萬物復甦,經過一冬的沉澱,蒿子發出綠色的嫩尖。田埂上、山丘上到處都有。雨水過後,蒿子嫩芽上含著滴滴露珠,好不誘人。
  • 視頻丨舌尖上的祿豐——烤乳豬
    視頻丨舌尖上的祿豐——烤乳豬 2020-10-13 17:26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一華獨秀:幽默中國味全在舌尖上
    一華獨秀:幽默中國味全在舌尖上 時間:2012.06.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一華獨秀
  • 常州:把牢三道關,守好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為守好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深入實施安心食品工程,市市場監管局把凌家塘市場作為全市食用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重點區域、關鍵環節,自2020年7月20日起,啟動實施凌家塘市場高質量發展「菜籃子」工程。如今,半年過去了,記者再次走訪凌家塘市場,體驗常州老百姓「菜籃子」的安全感。
  • 「舌尖上的利雅得」——沙烏地阿拉伯美食大搜羅
    「舌尖上的利雅得中新社發 杜洋 攝 發布時間:2013-04-15 11:15:10 【編輯:張龍雲】 「舌尖上的利雅得」——沙烏地阿拉伯美食大搜羅
  • 美國作家"講述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貢獻受肯定
    中國在非洲,是一個全世界都在關注的熱點。中國到底在非洲做了什麼?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黛博拉·布羅蒂加姆在著作《龍的禮物——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故事》中作了翔實講述。  答:在過去幾十年間,中國在非洲的貿易、援助和投資增長引人關注,中國與非洲的關係成為世界上許多國家媒體的熱點新聞。例如,很多旅居澳大利亞的華人看到當地媒體的新聞報導後,非常想知道中國在非洲的真實情況。
  • 胡椒,舌尖上的血淚史
    《文匯讀書周報》第1780號第七版「新閱讀」 (2019年9月16日發行) 胡椒,舌尖上的血淚史 陳 斌 公元777年(唐大曆十二年)3月,因專權跋扈,專營私產而被唐代宗治罪的宰相元載在歷史上留下了「輝煌」一筆——家中金銀財寶堆積如山,八百石胡椒(相當於現今64噸)更是成為後世文人墨客嘲諷的典型。
  • 煙臺航天小學: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煙臺航天小學:拒絕舌尖上的浪費 2020-09-16 08:31:04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