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猶太教的十二個部落在掃羅、大衛和所羅門的統治下聯合成一個王國。這個王國的毀滅和人口的被迫流亡被稱為「巴比倫囚禁」。它通常被視為一個單獨的事件,從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摧毀開始,到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宣布猶太人可以回到耶路撒冷結束。
在公元前870-850年,亞述的第一次入侵開始了他們被擄的歷史,直到在公元前722年十個北方部落被摧毀,公元前587年耶路撒冷被摧毀,最後以斯拉和尼希米最終在公元前440年重建了耶路撒冷。巴比倫被囚禁是一個持續了400多年的過程,這次囚禁徹底改變了猶太教。
在公元前10世紀末,所羅門王統治著以色列的12個部落。國王擁有一千個妾。一個或兩個女人很高貴,但一千個呢?國王的奢靡,意味著對以色列人民徵收高額的賦稅。所羅門死了,他兒子羅波安想效法他父親,生活仍舊奢靡無度,不肯減稅。
位於耶路撒冷北部的十個部落起義,並建立了以色列王國,羅波安作為猶大王,只擁有兩個部落。北部地區被稱為撒瑪利亞,兩個王國繼續其多神論,包括崇拜巴力和耶和華。
大約50年後,一位偉大的先知出現在以色列王國的十個部落中。以利亞是一個在沙漠裡流浪的人,他只穿獸皮和皮帶。以利亞在迦密山上安排了一次襲擊,看看兩個神,巴力和耶和華,哪一個有權結束徵兵。
耶和華贏了,這件事被認為是邁向「以色列宗教走上現代一神論之路」裡程碑。然而,猶太百科全書在描述以利亞的故事時寫道:「不可否認的是,先知經歷的奇蹟般的事件,可能會隨著一代又一代的傳承而被放大。」
以利亞的神跡仍在繼續,他回來向耶穌和使徒面前露面,也出現在《古蘭經》中,並在19世紀再次出現在摩門教的創始人約瑟夫·史密斯面前。以利亞的故事之一甚至延續到了現代。
以利亞生活在亞述第一次入侵以色列的時候。亞述人成為新月沃土的主導力量,因為他們是「最早的鐵軍:鐵劍、鐵矛、鐵頭盔,甚至縫在外衣上作為盔甲的鐵鱗片。」他們的敵人使用的青銅武器則毫無抵抗之力。當他們向東擴張時,巴勒斯坦的土地阻擋了他們擴張的道路。
在公元前870年到850年間,正如《庫爾克碑》描述的那樣,亞述人打敗了以色列的國王阿哈卜,並要求北方十個部落每年進貢一次。一個世紀後,大約公元前745年,以色列仍然向亞述人進貢黃金、白銀和其他物品。大約在公元前740年,提格拉斯開始強行將北部十個部落的精英、工匠、商人和工匠轉移到亞述。這種搬遷和囚禁的政策持續了20年。
然後,在公元前722年,《列王記》《薩爾貢二世》的記錄告訴我們,亞述軍隊摧毀了以色列北部十個部落的剩餘部分。夏瑣和米吉多等地的考古記錄證實了這種破壞。以色列的十個北方部落從此杳無音信。然而,他們確實活在猶太人的傳說中,「但實際上,他們只是被周圍的阿拉曼人同化了,失去了他們的信仰和語言……就像以色列工匠和農民與新定居者結婚一樣。」
以色列王國的十個北方部落已經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箱。居住在耶路撒冷及其周邊地區的猶太王國的猶大支派和班傑明支派受到了保護,因為北部支派的殘餘人員在遷徙後到了安全地帶。但歷史沿用了以色列的名字,好像它是亞述人入侵的倖存者一樣。從此以後,歷史將把這個民族和這個地方稱為以色列。
大約在北方部落被摧毀十年之後,猶太國王希西家開始宗教改革。他首先摧毀了耶路撒冷以外的教堂。他試圖重新獲得對以色列和非利士城市的一些政治控制,他使猶太和埃及結盟,以避免向亞述繳納更多的稅。不交稅可不是什麼好主意!塞納基裡卜國王和他的亞述稅吏軍隊在公元前701年到達,摧毀了猶太的城市並圍困了耶路撒冷。它倖存下來是因為希西家國王建造了一條供水隧道。這條隧道,以及圍城時留下的銘文,今天仍然可以在耶路撒冷看到。
《聖經》中記載,希西家支付了一筆沉重的贖金,而《塞納基裡卜年鑑》稱,希西家與亞述人做了一筆交易,支付他們所欠的稅款作為贖金,並將大約20萬人送到亞述做奴隸。不管怎樣,耶路撒冷城在強大的亞述軍隊面前倖存了下來。
希西家國王成功地抵禦了亞述人,但他的宗教改革卻沒有成功。在攜帶斑疹傷寒的老鼠和滿載金銀的亞述軍隊班師回朝之後,瑪拿西成為了國王,以色列人又恢復了他們祭拜多神的傳統。
瑪拿西統治耶路撒冷55年,耶路撒冷成為一個繁榮的大城市,以色列人繼續敬拜他們眾神。在瑪拿西之後,他的兒子阿蒙成為了以色列的國王,並延續了他父親盛行的多神論異教政策。大約公元前636年,阿蒙被暗殺,8歲的約西亞成為以色列的國王。
約西亞26歲時,他開始著手修復耶路撒冷的聖殿。在施工過程中,大祭司希爾基亞和他的抄寫員沙番發現了一個驚人的發現。藏在壁櫥裡,柜子後面或卡在椽子之間的某個地方,他們發現了一本摩西傳下來的有600年歷史的耶和華律法。
正是在這裡,《舊約》的寫作出現了問號。當以色列北部殘存的人員遷移到安全地帶時,他們帶來了他們的神、歷史、故事、口頭神話和著作。在接下來的幾個世紀裡,這些故事被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套單一的敘述,這就是《舊約》。
接過希爾基亞的文書,約西亞命令遵守新發現的律法。就像他的曾祖父希西家一樣,約西亞試圖改革以色列人的宗教。約西亞希望人們只崇拜他們的神耶和華。當耶路撒冷的居民贊同約西亞的改革時,以色列的農村人繼續相信他們的許多神。
因此,約西亞殘酷地對農村的以色列人進行了改革。換句話說,他們的政策是「相信我,否則就死!」 的威脅下,以色列被迫轉而只崇拜耶和華,雖然走上了一神論的道路。但在約西亞死後,他們又重新崇拜許多的神。
幾年後,公元前605年,埃及人和亞述人在迦基米什交戰。尼布甲尼撒和亞述人打敗了埃及,接著又徵服了整個巴勒斯坦。尼布甲尼撒於公元前597年3月16日佔領了耶路撒冷。他重複了一個世紀前在北方王國所做的事情,把以色列的所有領導人——精英、工匠和富人——都擄到巴比倫去。以色列被立為省,剩下的人由約西亞的兒子西底家管理。
西底家惱於自己是巴比倫的附屬國,像他的祖父一樣,與埃及的霍普拉法老結盟,並希望從尼羅河的猶太人那裡得到支持。巴比倫人受夠了猶太人的反抗,帶著復仇之心回來了。公元前587年,尼布甲尼撒將耶路撒冷夷為平地,拆毀聖殿,並摧毀了周邊的猶太地區。西底家的子孫在他面前被殺,他的眼睛也被剜了。其餘所有領導人都被帶到巴比倫,只剩下農民。有些人確實逃了出來,四散到埃及和中東各地。
學者們認為《希伯來聖經》一共有七卷:《申命記》、《約書亞記》、《士師記》、《撒母耳記1 - 2》和《列王記1 - 2》但重要的是,它們都是從其他來源彙編而來的,而且可能是由一個人編輯,將它們彙編並形成了以色列人的連續歷史。
當以色列人從所羅門神廟的廢墟中爬出來的時候,古代猶太教已經走到了盡頭。剩下的只有他們對古代故事和神話的記憶,也許還有關於他們的神和儀式的殘片。以色列人仍然是異教和多神論者,在他們的著作中「沒有地獄和天堂的概念,沒有對罪人明顯的審判和懲罰,也沒有對有德行的人的幸福的獎賞。」當上帝揀選的人民從迦南苦苦掙扎時,他們沒有希望擁有比死亡更好的生活。
猶太教要想成為基督教和伊斯蘭教的根基,就需要新的信仰。一神論擁有靈魂,能夠在死亡中倖存下來的人類,身體的復活以及在地獄中獲得天賜的獎賞或懲罰,都需要得到發展和接受。當以色列人進入巴比倫時,這些信仰並不是猶太教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