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GR: 中國GSR巖石標準物質Lu、Hf含量及Hf同位素組成

2020-09-22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楊明等-GGR: 中國GSR巖石標準物質Lu、Hf含量及Hf同位素組成

近十多年來,隨著多接收電感耦合等離子體質譜儀(MC-ICP-MS)的快速發展,高精度Lu-Hf同位素測試變得簡便和快捷,使得176Lu-176Hf同位素體系在地球化學、宇宙化學和環境科學中得到越來越廣泛應用。和經典的熱電離質譜儀(TIMS)一樣,MC-ICP-MS的質譜測試也依賴於化學分離後樣品的純度,容易受到基體效應的影響。因此,Lu-Hf同位素分析過程使用相同巖性的巖石標準物質尤為重要。

圖1 中國GSR巖石地球化學標準物質

目前廣泛使用的巖石標樣主要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與日本地質調查局(GSJ),這些巖石標樣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數據。中國GSR巖石標樣的同位素研究程度較低,自1985年首次報導了自主研製的第一批GSR巖石標準物質以來,其同位素數據極少有報導,也缺乏系統性的Lu-Hf同位素研究和定值(圖1)。

圖2 GSR-1, GSR-2, GSR-3的176Hf/176Hf比值與已發表數據對比

針對上述科學問題,中國科學院地質地球物理研究所巖石圈演化國家重點實驗室博士生楊明與導師楊嶽衡正高級工程師等,採用同位素稀釋法,系統研究了13種中國地球化學巖石標準參考物質的Lu、Hf含量及其Hf同位素組成(圖2和3)。研究結果表明,中國GSR巖石標樣具有相對均一的Lu-Hf同位素組成,非常有潛力作為Lu-Hf同位素分析過程中的質量監控物質,與廣泛使用的USGS及GSJ巖石標準物質一樣,在Lu-Hf同位素分析過程中作為主要的巖石標準物質。

圖3 GSR-1, GSR-2, GSR-3的Lu、Hf含量與已發表數據對比

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地球化學標準物質權威學術刊物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Yang M, Yang Y H*, Evans N J, Xie L W, Huang C,Wu S T, Yang J H, Wu F Y. Precise and accurate determination of Lu and Hfcontents and Hf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Chinese rock reference materials byMC-ICP-MS[J]. Geostandards and Geoanalytical Research, 2020, 44(3): 553-565.DOI: 10.1111/ggr.12325)。本研究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相關焦點

  • GGR: 中國GSR巖石標準物質Lu、Hf含量及Hf同位素組成
    因此,Lu-Hf同位素分析過程使用相同巖性的巖石標準物質尤為重要。 圖1  中國GSR巖石地球化學標準物質目前廣泛使用的巖石標樣主要來自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與日本地質調查局(GSJ),這些巖石標樣已經積累了大量的主、微量元素和同位素數據。
  • 星際科普:「gl hf」代表什麼?遊戲中英文的含義
    無論是在比賽中,還是在我們自己遊戲時,經常會看見玩家在開局「gl hf」之類的英文縮寫,無論你是來自中國,還是韓國、歐美。那麼這個世界通用的英文縮寫究竟代表了什麼意思呢?今天就讓我們來詳細解答一番。首先讓我們先解釋這些英文縮寫的全部意思:gl → good luck → 祝你好運hf → have fun → 玩的開心gg → good game → 打的好、精彩的一局wp
  • Nature:金伯利巖Hf-Nd同位素揭示地球長期存在未去氣的原生地幔儲庫
    【前沿報導】Nature:金伯利巖Hf-Nd同位素揭示地球長期存在未去氣的原生地幔儲庫地球是具有圈層結構的星球,其中地幔是體積和質量最大的圈層,其物理狀態與化學組成對於理解地球的形成與演化過程至關重要。
  • 地月同源說被推翻,最新研究證明兩者氧同位素成分和含量不同
    而「大碰撞說」則認為,在距今45億年前的早期太陽系,一個被稱為「原行星」的火星大小的巖石物體撞向了年輕的地球,拋射出來的物質被送入地球軌道,逐漸聚集形成了今天的月球。月球與地球以上兩種較為流行的假說當然都有一些證據支撐,如果「地月同源說」成立,地球和月球則無疑是標準的「同卵雙胞胎
  • Science Advances:鈣同位素對碳酸巖地幔源區的啟示
    來自Brava和Greenland與碳酸巖相關的矽酸巖的鈣同位素組成變化範圍為從0.31±0.02‰到1.14±0.09‰。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近期出版的權威期刊Science Advances上。研究認為,相對於幔源巖石(如玄武巖),富鈣、富鎂和富鐵的碳酸巖具有較輕的鈣同位素組成特徵,但與古老海相碳酸鹽巖具有相似的鈣同位素組成,即兩者均富集鈣的輕同位素。
  • 月球或非一次碰撞形成,地月氧同位素組成不同挑戰主流假設
    月球或非一次碰撞形成,地月氧同位素組成不同挑戰主流假設 張夢然/科技日報 2020-03-10 08:54
  • 【化學】「物質的組成、性質、分類 」知識點歸納
    ③同位素的性質a.天然同位素有穩定的百分組成b.化學性質幾乎相同(同種元素的同位素)④同位素的應用測巖石的年齡   放射治療,如分子、原子、離子均是組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參加化學反應的基本單元,是化學研究的微觀對象。4、分子  分子是能夠獨立存在並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粒子。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分子是一種粒子,它同原子、離子一樣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如:水、氧氣、乾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組成的物質。②分子有質量,其數量級約為
  • 同位素年齡測定方法是如何測定巖石的年齡的?
    同位素年齡測定方法是如何測定巖石的年齡的?原創 盧達晨 中學地理問答 地理問答 有問必答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組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組成。這意味著氫有三種同位素。一些同位素並不穩定,它們會分解。有時,在這個過程中還會釋放出大量能量。這種分解的過程就被稱為放射性衰變。其中的β衰變、α衰變被用於測定巖石的年齡。在放射性衰變中,初始的同位素發生放射性衰變,按一定比率變成另一種同位素。基於這一比率,可以得到初始的同位素的一半衰變成另一種同位素的時間,即同位素的半衰期。
  • JGR:火星地下滷水活動——來自火星磷灰石H和Cl同位素組成的證據
    火星地形地貌探測結果表明火星地下流體可能具有富含滷族元素,但至今缺乏相關的巖石學和地區化學制約。磷灰石是火星隕石中普遍存在的副礦物,不僅能用於確定地質事件的年代,也是揭示其源區地球化學性質的重要窗口。更重要的是,磷灰石是一種含水和滷族元素的礦物,是揭示火星源區的水和揮發份含量和後期地質事件中流體性質的重要途經。
  • JGR:火星地下滷水活動——來自火星磷灰石H和Cl同位素組成的證據
    火星地形地貌探測結果表明火星地下流體可能具有富含滷族元素,但至今缺乏相關的巖石學和地區化學制約。磷灰石是火星隕石中普遍存在的副礦物,不僅能用於確定地質事件的年代,也是揭示其源區地球化學性質的重要窗口。更重要的是,磷灰石是一種含水和滷族元素的礦物,是揭示火星源區的水和揮發份含量和後期地質事件中流體性質的重要途經。
  • 什麼是同位素?同位素的關鍵是中子變異
    原子是「物質的基礎」。任何具有質量並佔據空間的東西都是由這些微小單元組成。這與呼吸的空氣,飲用的水和我們身體本身息息相關。同位素是原子研究中的重要概念。化學家,物理學家和地質學家使用它們來理解我們的世界。 但是在我們解釋什麼是同位素或它們為什麼如此重要之前,我們需要退後一步,並從整體上看待原子。
  •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同位素標記毒品標準物質研製獲得技術性突破
    同位素標記毒品標準物質是毒情監測及痕量毒品及相關代謝物檢測中不可或缺的內標物。我國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存在進口周期長,價格高,供應不穩定等問題。 為解決上述問題,公安部第三研究所毒品標準物質實驗室在防疫輪換上班期間,每天堅持到崗,加班加點地對同位素標記毒品標準物質的合成開展技術攻關。
  • EPSL: 運用海水氧同位素組成估算顯生宙CO2釋放量
    近期,來自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的Coogan and Gills 運用氧同位素模型估算顯生宙地球CO2釋放量的平均值約為3.4 Tmol/yr,相比前人研究低很多,對全球碳循環有新的啟示。相關成果發表在EPSL期刊上。
  • 月球巖石透露了多少秘密
    月球起源的關鍵證據來自於對月球樣品化學組成的研究,尤其是氧同位素。        氧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元素,我們每天都在和它打交道。一個氧原子的原子核裡有8個質子,它決定了氧元素的性質,此外還有不同數目的中子,分別為8、9、10個。所以氧元素就有3種不同組成的原子核,分別記作O16、O17和O18,稱為氧的三種同位素。
  • 分析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儀的原理組成
    原子吸收光譜分析儀器既可用於血液、尿液、糞便及生物組織中微量元素的分析.也可對內臟、毛髮、骨骼等經一定處理後,進行分析測定  1原子吸收光譜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  在自然界中.一切物質的分子均由原子組成,而原於是由一個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內有中子和質子,質子帶正電.核外電予帶負電;其電子的數日和構型決定了該元素的物理和化學性質。
  • 地幔深處亮晶晶:含鑽巖石的神秘起源
    該圖像使用偏振光拍攝,顯示了這些巖石中含有多樣且結構複雜的礦物(例如金剛石、石榴石和鋯石)。比例尺,2毫米。但是,關於金伯利巖在地幔中的確切來源,乃至更重要的——這種源區的性質,研究人員尚未達成共識。金伯利巖可能是一種相當原始的物質,自地球形成後不久就一直存在於地幔深處。又或者,金伯利巖可能是曾經位於地表或地表附近的某種物質,後來循環進入了深層地幔。
  • 地球與月亮的組成物質並不完全一致
    然而,在阿波羅計劃中被帶回來的月球巖石樣本卻不可思議的與地球類似,而且在電腦模型預測的同位素這一指標上更加的類似。(同一種元素的同位素有著相同的質子數與不同的中子數)元素(如氧)同位素的這種極端相似性給巨量撞擊的設想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一種可能性是,在談到氧同位素時,原始地球和忒伊亞幾乎一開始就完全相同,這似乎不太可能。
  • 科學家證實:組成地球的一些物質,是來自紅巨星爆炸的星塵!
    來自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證實:組成地球的一些物質是來自紅巨星的星塵,還解釋了為什麼地球比離太陽更遠的小行星或火星含有更多的這種星塵。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地球化學和巖石學研究所教授、NCCR行星成員Maria Schönbächler解釋道:大約45億年前,一個星際分子雲坍塌了,在它的中心,形成了太陽;圍繞著它,出現了一個由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原行星盤,地球和其他行星就是從這個圓盤中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