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夜間至27日凌晨,昆明市五華區城管部門在執法中與違法佔道經營者發生糾紛,引發群眾圍觀並發生衝突,導致10多人受傷,多輛汽車損壞。公安機關依法強行處置,對現場涉嫌「打、砸、燒」的40人帶離現場進行盤問。(3月28日《京華時報》)
就在昨天,《新京報》也報導了一則關於城管與群眾衝突的消息:26日下午4時許,昌平區回龍觀龍華園小區門口,一名賣書攤販被城管隊員圍打,遭上百人指責。昨晚,20多名目擊者自發前往派出所探望商販,並錄口供配合調查。
很痛心連續讀到這樣的新聞。
自城管建立以來,其身份的合法性就一直存在爭議。有商販被毆致死的,也有城管隊員被刺身亡的……其暴力執法的習性加大了社會對立的程度,將一些本來不大的矛盾擴大化,從而成為群體性事件的導火索。
不要一說到群眾「鬧事」,就指責群眾「不明真相」。群眾真的那麼弱智嗎?該支持誰,該反對誰,老百姓心明如鏡。
面對城管的野蠻執法,人們只是自然流露出對弱勢群體的同情和對暴行的抗議而已!想想看,一個本該退休在家、安享清福的56歲婦女,為什麼要晚上偷偷摸摸出攤賣洋芋?
老伴很早就去世了,家中還有一個孩子在讀大學,孩子的生活費就是靠她賣炸洋芋維持。——孤兒寡母,不偷不盜,自力更生,社會不該寬容嗎?況且人家已經「一般白天不賣洋芋,主要是晚上出來賣。」
報導說,「前晚事發前,她正推著三輪車在北倉農貿市場附近賣炸洋芋,突然迎面來了三四名城管執法隊員,城管人員朝她叫喊了幾聲,她正想推車離開,其中一名體形偏胖的城管上前就將她的三輪車推了個四輪朝天。毫無防備的她滑到在地,翻過來的三輪車正好將她壓在地上,從三輪車中滾出來的液化氣罐砸在她的頭部,楊暈了過去。」
筆者沒有親眼所見「一名體形偏胖的城管」是如何「將她的三輪車推了個四輪朝天」的,也無從知曉這位「體形偏胖」城管當時的心態,唯有一點是可以確認的:野蠻執法、暴力執法已經成為城管工作的常態。
將弱勢群體的飯碗砸爛,不是城市工作的初衷。城市要面子,群眾更要肚子。城市應該給予人們自食其力的通道,讓群眾有起碼的生存空間。如果政府不能在短時期內解決所有人的吃飯、就業、醫療、教育和住房等問題,那麼就應當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對待之。
擺小攤的佔道經營,充其量算「人民內部矛盾」;而將「人民內部矛盾」上升到「敵我矛盾」,則是不能容忍的惡劣行為。城管暴力執法,是源於城管師出無名;而將公安機關推到「防暴」前線,則是典型的飲鴆止渴。
採取極端的高壓的武力手段恫嚇群眾,不是法治社會下的文明。「揮著警棍向他打來。他背過身護住頭部表明自己是記者,但幾個人並不理睬,把他推倒在地後向他的頭部、身上打去。」「經過紅雲路時,我看到那邊有很多人,正想找人問發生了什麼事情,就有人衝過來說我罵了人,揮著棍子往我身上打。」——記者和無辜市民的遭遇,難道也是「暴徒」所為?(編輯: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