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兵馬俑坑出土的弓弩扳機部件
據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導外媒稱,陪葬中國首位皇帝的真人大小的兵馬俑大概數得上是20世紀最令人震驚的考古學發現之一了。如今,科學家們已搞清楚那8000件兵馬俑所持弓弩的青銅扳機是怎麼造出來的。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11日報導,英國《文物》季刊詳細介紹了一份新研究報告。這份報告稱,當時有許多工匠分成各個小組,為古代皇帝秦始皇的墓穴成批生產這些青銅部件。
作為這項宏大工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工匠們製作了大約8000件武士彩俑—很可能以真人作為創作靈感。那些武士身穿石鎧甲,手持長矛、劍和弓弩。
報導稱,但過去並不十分清楚,這些古代武器是怎麼造出來的。現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任職的李秀珍說,弓弩是用木頭或竹子做成的,但這些材料早就腐爛了,留存至今的只有弓弩的箭頭和扳機了。
為了更多了解這一大批發現物是如何造出來的,李秀珍和她的同事們檢測了200多件在秦始皇陵出土的弓弩扳機。
研究人員說,這些金屬部件沒有磨損過,說明這些武器從未真正用於戰鬥,而是為秦始皇陵專門製作的。
此外,科研小組還對扳機的出土地點以及這些部件在尺寸和形狀上的差別進行了分析。
這些扳機結構大體相同,說明這些連鎖扳機部件是根據同一種或幾乎相同的模子製成的,且是小批生產的。每批扳機而後很可能在小作坊裡進行裝配,小作坊可能有監工負責。這種生產模式與一些考古學家的假設形成了鮮明對比。一些考古學家認為,當時可能使用了「生產線」。
該報告共同撰寫人、倫敦大學學院考古學家馬科斯·馬蒂農-託雷斯說,小作坊的組織模式與秦始皇在古代中國社會的其他領域強制推行的結構很相似。
馬蒂農-託雷斯在電子郵件中說:「秦始皇廢除了根據血統繼承的各項特權,居民全部被分成小組,小組則對遵守帝國法令負有共同責任。比如說,如果某小組中有一人犯了罪,那麼該小組裡的所有人都要擔責,除非他們告發過罪犯。」
馬蒂農-託雷斯還表示,為秦始皇手下真正的軍隊製造武器的人也可能使用過上述作坊所使用的製造工藝,但這只是猜測。
他說:「我們所假設的這種為秦始皇陵製造武器的小作坊模式,也會讓行進中的大軍具備有益的靈活性。」 (來源:新華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