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馬俑竟然也能組裝!最新研究發現秦兵馬俑採用「多渠道供應」模式

2020-12-16 中國青年網

近日,記者從文物部門了解到,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組成的研究團隊,在國際著名科技考古期刊

Archaeometry上發表了有關秦俑生產模式研究的新成果——《秦始皇兵馬俑生產、後勤與供應鏈管理的地球化學證據》,該研究表明: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由多個作坊生產相同的產品。

「早期學術界曾推測秦兵馬俑採用了模塊化的生產方式,大量的手臂、腿、頭和其他部位進行批量生產,各組件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組裝 ,經處理後形成如今所見的形態。」為深入研究秦兵馬俑的生產模式,研究團隊採用了便攜X射線螢光光譜的分析方法,對秦俑一號坑內保存的28件文物藏品開展原位無損檢測,獲取其地球化學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

研究發現:陶俑與鋪地磚、陶帶圈、沉積土的成分顯著不同,這與陶俑原料中大量的砂質羼和料(SiO

2)有關,這使得土料中的微量元素比例發生了變化;同一陶俑身體各部位的成分相近,而不同陶俑同一身體部位的成分具有明顯差異 ,這說明陶俑並非為模塊化生產,很可能由不同的作坊獨立製作;鎧甲武士俑中,帶有「鹹陽」與「宮」陶文的陶俑 ,能夠從成分上區分開來,這似乎支持了「鹹陽」與「宮」代表兩個不同作坊的觀點;除了「鹹陽」與「宮」外,本次研究中的其他陶俑,有一些表面帶有數字或單個字的陶文,還有很多表面沒有陶文,這些陶俑的成分與帶有「鹹陽」陶文的陶俑更接近,或許這些帶有其他字樣陶文或沒有陶文的陶俑也是由「鹹陽」作坊所制。

研究團隊認為,秦兵馬俑的生產採用了「多渠道供應」模式,由多個作坊生產相同的產品。「宮」作坊的工匠是「中央專家」 ,他們擁有自己的戳印,可能負責質量要求較高的產品,是秦俑製作工程中官方「內部供應鏈」的一部分。「鹹陽」與其他作坊的工匠提供了更多的補充產品 ,他們大多在陶俑上刻畫自己的標誌。這種多樣化的多渠道供應鏈管理,很可能是一種「規模經濟」,以便於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這項前所未有的工程,減少因技術困難或停工帶來的風險。(總臺央視記者 許輝)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相關焦點

  • 兵馬俑製作非流水線生產 手工痕跡清晰可見(圖)
    昨日記者從省文物局獲悉,電視紀錄片《最新探密兵馬俑》,在大英博物館舉行的頒獎活動中成功獲得英國考古協會頒發的「英國最佳公眾考古展示獎」。  中英專家聯合研究發現  兵馬俑製作並非流水線  這部紀錄片以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與英國倫敦大學合作研究成果為素材,由著名英國獅子電視臺和香港鳳凰衛視聯合拍攝。主要記錄了中英雙方合作研究秦兵馬俑陪葬坑考古發掘的重大成果。
  • 秦兵馬俑博物館前館長:兵馬俑被損盜多日才發現 不可原諒
    據美國聯邦調查局近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一名美國男子去年底從費城富蘭克林學會博物館展出的一個兵馬俑上折斷並盜走一根拇指。目前,被盜拇指已被找回,涉事男子被逮捕後保釋,將面臨審判。  美國紐約羅斯李根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孫瀾濤律師今日接受法制晚報·看法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1987年當時他作為隨團翻譯與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前館長吳永琪先生帶著兵馬俑,曾到美國的費城展覽。聽聞此次的兵馬俑在美費城展覽被盜指事件後,孫瀾濤向記者轉述了吳永琪先生對此事的看法。吳永琪先生表示,不論國內外,凡做展覽,前提是絕對安全。
  • 顯微鏡下的兵馬俑,發現白色「花朵」,專家:此後禁止發掘秦陵
    兵馬俑當然也是各界專家關注的焦點,有專家甚至將兵馬俑放在顯微鏡下進行研究,而結果讓專家傻眼了,顯微鏡下的兵馬俑竟然開出了白色的「花朵」,專家立即表示:應永久禁止發掘秦陵。1974年,在陝西省西安市臨潼縣驪山鎮的一口井中出現了泥人陶俑的「身影」,幾個陶俑身體已經支離破碎,看到的村民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立刻上報給文物局,文物局隨即下派考古專家到現場進行查看,考古專家馬不停蹄趕往驪山鎮後,在這口井附近發現了一座古墓,專家們驚喜不已,立刻對這座古墓進行挖掘,這座古墓就是著名的秦始皇陵。
  • 秦兵馬俑銅劍發現鍍鉻,引發世界爭議,臺媒:記憶合金無解
    秦始皇兵馬俑自1974年3月被發現,同年7月正式開始考古發掘,至今已經過去了整整46年,但圍繞在兵馬俑身上的謎團卻隨著發掘的推進而越來越多。如兵馬俑最初出土時,傭身附著顏色,經檢測,紅色來自硃砂,黑色為炭黑,白色為磷灰石,但紫色的出現卻讓科學家百思不得其解。直到上世紀80年代人類人工合成了矽酸銅鋇,在對兵馬俑紫色顏料進行反向分子式研究時,才驚奇地發現兵馬俑身上的紫色成分居然就是矽酸銅鋇,世界稱之為「中國紫」。
  • 世界第八大奇蹟的「未解之謎」——秦兵馬俑中最詭異的一張臉!
    秦始皇陵兵馬俑前後有200多位外國元首和政府首腦參觀訪問,如今已發展成中國古代輝煌文明的名片,被世界人們公認是「世界第八大奇蹟」,而今天主要就為大家講講世界第八大奇蹟中的未解之謎——秦兵馬俑中最詭異的一尊兵俑!
  • 兵馬俑都受過哪些劫難?
    法國前總統席哈克曾說過,秦兵馬俑的確已成為我國的「名片」。每一年都會有不少遊客來此觀光,甚至有200多位外國政府首腦前前後後來此觀光。在參觀了秦兵馬俑之後,大家無不為其逼真的形象和壯觀的方陣所折服。本來從這個事情之後,我們對於秦兵馬俑的外借展覽比較重視,不希望再發生像1983年那樣的悲劇。在兵馬俑被如此大規模破壞之後,的確沒有出現這種情況,但並不代表就沒有小動作。美國富蘭克林科學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在2018年1月8日發現,參與此次展覽的兵馬俑竟然少了一個手指。
  • 美媒:兵馬俑武器或出自小作坊「生產線」(圖)
    秦兵馬俑坑出土的弓弩扳機部件  據參考消息網3月14日報導  外媒稱,陪葬中國首位皇帝的真人大小的兵馬俑大概數得上是20世紀最令人震驚的考古學發現之一了。現在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任職的李秀珍說,弓弩是用木頭或竹子做成的,但這些材料早就腐爛了,留存至今的只有弓弩的箭頭和扳機了。  為了更多了解這一大批發現物是如何造出來的,李秀珍和她的同事們檢測了200多件在秦始皇陵出土的弓弩扳機。  研究人員說,這些金屬部件沒有磨損過,說明這些武器從未真正用於戰鬥,而是為秦始皇陵專門製作的。
  • 世界第七大奇蹟,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秦始皇陵兵馬俑
    而這歷時39年建成的陵墓,經過二千多年的塵封后,終於在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被人們所發現,裡面的奇珍異寶多不勝數,設計之精巧讓人嘆為觀止,其中最讓人不可思異的當屬兵馬俑了。秦兵馬俑具體體現了「事死如事生」的禮制,規模宏大,氣勢雄偉,結構殊特,坑內的陶塑藝術作品完全是仿製的秦宿衛軍。它的發現被譽為「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現」。
  • 兵馬俑揭秘:你不知道的兵馬俑黑科技!
    他們的研究顯示,兵馬俑武器表面的鉻元素很可能是埋藏過程中被汙染的結果,並且和武器防鏽也沒有關係。1974年,隨著兵馬俑坑被意外發現,形態逼真、氣勢恢宏的人俑瞬間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實際上,除了秦俑之外,一同發掘出土的兵器也是稀世珍寶。兵馬俑坑裡出土的武器主要包括弩、劍、戈、箭等等,材質大部分是銅錫合金。
  • 兵馬俑中,發現一張連專家都難以解釋的「臉」,如今禁止出國展覽
    「世界上有七大奇蹟,秦俑的發現,可以說是八大奇蹟了。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過埃及,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過中國。」因而人殉制度退出秦國的歷史舞臺後,秦始皇便決定打造兵馬俑來陪葬,於是秦兵馬俑便出現了。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兵馬俑是由李斯主持規劃的,修了一共39年,最終和秦始皇一起入土。而兵馬俑的發現是偶然的,1974年,一些農民在村南打井,位置剛好在秦始皇兵馬俑的附近,秦始皇兵馬俑便這樣偶然地發現了。
  • 秦始皇為何要修建一座空前絕後的陵墓,兵馬俑是怎麼發現的?
    秦始皇作為作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那麼這樣的奇蹟是如何被發現的呢?其實要搞懂秦始皇的陵墓如何被發現,兵馬俑是如何出土的,就要搞清楚秦始皇陵墓的來龍去脈,這樣一切就不言而喻。一、一代帝王秦始皇。
  • 秦始皇兵馬俑發掘鬧出大烏龍,秦軍可能已裝備鐵兵器,酷似環首刀
    最近有考古學家查閱發掘秦始皇兵馬俑的原始記錄,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當初專家公布的「兵馬俑中四萬多件青銅兵器」,竟然是四萬多支青銅箭簇!這意味著什麼?在兵馬俑中,每一個弩兵備箭一百支,所謂的發現四萬多件青銅兵器,只不過是發現了四百多兵馬俑的備箭。
  • 「尋人啟事」——十八年前參觀過這個兵馬俑展的觀眾
    跪射俑、中級軍吏俑、一號兵馬俑坑步兵俑、騎兵俑等120件(組)兵馬俑及相關文物首次在貴州省博物館與觀眾見面。據原貴州省博物館社教部主任金萍回憶,兵馬俑展覽一經亮相,就吸引了大批觀眾,不禁感嘆這個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始皇兵馬俑魅力之大。
  • 兵馬俑一摻合老外,就會產生奇特的化學反應?
    /YouTube 當被遊客發現後,安保人員要求他趕緊撤離,他僅僅保持沉默。最後,安保人員只好把他當作「真兵馬俑」強行帶走。兵馬俑在我們國家是一個代表秦文化的象徵,它的形象通常都頗為嚴肅。可是一摻和上老外,為啥就能產生這麼奇特的化學反應?
  • 兵馬俑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但有一古怪現象,至今無法解釋!
    兵馬俑,即秦始皇兵馬俑,是由秦始皇生前修建,為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和強大的帝國力量,從而鑄造了大量的兵馬俑,每一個兵馬俑都是以每一位將軍和士兵鑄造,好讓自己死後在地下也可以統治,《史記》記載,兵馬俑歷史39年才完成,並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 兵馬俑中出土的這些武器 藏著中國大一統的秘密
    然而,回到歷史的文本之中,我們發現中間的那句「一法度衡石丈尺」往往被世人忽視。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排在書同文車同軌之前?秦又是如何保證這個制度的實行的?  為什麼有人認為,18世紀被西方國家譽為生產技術革命的標準化制度,秦朝在兩千多年前就通過這個規定建立了?  今天,庫叔就帶著庫友們穿過歷史煙雲,尋找答案。
  • 講世界八大奇蹟之「秦始皇兵馬俑」的前世今生
    秦始皇,秦王朝建立者,中國的第一位皇帝,名為嬴政。秦始皇一統六國,北擊匈奴,南平百越,他始終是讓人緬懷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說死後來到陰曹地府也是千古一帝,雖然面對地府的八方閻羅諸神,但是他毫不畏懼,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地宮——秦兵馬俑。
  • 兵馬俑發現「黑科技」,遠勝於美國專利,專家:現代科學無解
    秦始皇陵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結構最奇特的帝王陵墓,其陪葬品兵馬俑更是聞名於世界。秦始皇陵陪葬品的數目數量多到難以數清,但今天要說的卻是皇陵裡面的一批青銅劍,它的鍛造技術現代工藝都難以匹及,甚至遠勝於美國近代申請的一項專利。
  • 西方學者:古希臘人指導製作了兵馬俑!中國網友回復一針見血
    在這一部紀錄片中,觀點就更鮮明了,幾乎認定是古希臘人指導秦人製作了兵馬俑!為了證明這一觀點,這一部紀錄片還提到:在秦始皇陵中,發現了一顆可能是西方白人的頭骨,由此推測很可能是古希臘人教會中國人製作兵馬俑!
  • 英國作家稱發現兵馬俑數字密碼(組圖)
    這個對世界三大古代文明頗有研究的作家宣稱:秦始皇和瑪雅大帝、埃及人一樣喜歡玩數字遊戲,他將自己對太陽的崇拜,用可超越語言障礙的數字密碼隱藏在秦俑的軍陣、臉型、髮型、手勢中而留存於世。  此觀點一經面世,國內很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大為咋舌:秦俑之謎竟然可以這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