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社會風險防控能力

2020-12-0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中國社會科學報訊 (記者吳屹桉)11月29日,由清華大學中國社會風險評估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京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社會風險治理」等主題展開深入研討。

  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過勇認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要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和錯綜複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不斷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新要求拓展了社會風險治理的研究領域。清華大學蘇世民書院院長薛瀾認為,在實踐中,要把風險評估作為一個重要抓手去推動國家安全發展體制機制建設,需進一步研究風險評估的方法論構建、納入政府部門工作的體制機制、納入地方官員的考核機制等問題。

  當前,大數據在社會風險治理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友誼促進會理事長、公安部原副部長陳智敏提出,國家信息化技術的迅速發展是充分發揮大數據優勢的基礎。未來要重點關注大數據在收集、存儲、管理和使用等環節的風險並加以有效防範。

  南京大學社會風險和公共危機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童星表示,我國的應急管理機制面臨一定挑戰,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應急管理安全優先機制、一體多元機制和計劃適應機制,努力把應急管理機制轉化為應急管理效能。

  西安交通大學教授朱正威認為,未來的風險是不確定的,韌性治理的理念和方法就是要主動接納不確定性,主動適應不確定性,用體制機制和能力的確定性來面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韌性治理不僅可以建立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基礎,還可以消除實踐者和學者之間的對話與合作的隔閡。

相關焦點

  • 從五個維度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
    因此,加強基層幹部隊伍建設,提升基層幹部的社會治理能力,需要通過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引導廣大基層幹部從強化制度意識、增強制度自信、抓好制度落實,不斷提高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基層社會治理理念。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關鍵在體制創新,核心是人,只有人與人和諧相處,社會才會安定有序。
  • 當代中國社會風險的特點
    這場戰「疫」既是一次大戰,也是一次大考,它全方位考驗著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的發展質量,考驗著中國國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疫情的爆發、擴散與防控暴露和引發了一系列社會風險。這些社會風險既有全球化時代的共性特徵,也有中國特定發展階段、獨特國情和治理體系的個性特點。
  • 夯實信貸基礎管理強化風險關口防控
    近年來,農發行上下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決服從服務大局,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特大洪澇災害和極其複雜的外部環境影響,統籌支持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全力服務「六穩」「六保」,履職發展、風險防控、改革創新、黨的建設等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當代中國社會風險的產生、演變及其特點
    實事求是、公開透明,用權威機構、權威人士及時發布權威信息,回應社會關心的焦點問題,釋疑解惑,引導社會積極的心理預期,有助於緩解焦慮、緊張、壓力、恐慌。  (十)強大的社會組織動員能力  對傳染病疫區實行大規模封控的效果,取決於政府在民眾中的威信以及緊急狀態下社會動員和組織管理能力。湖北省特別是武漢市的疫情防控工作關係全國乃至全世界疫情防控。武漢是關鍵,湖北省是重點。
  • 農村如何提高診斷識別能力?如何做好常態化防控
    新聞1+1丨如何提高基層農村的診斷識別能力?農村如何做好常態化防控?……專家解答→近日,河北疫情形勢嚴峻。據統計,目前的39個確診的病例來自6個村莊,佔到了整個發病率的87%,也就是說發生在農村的比例達到了87%。這6個村莊裡面有5個是在石家莊,一個是在邢臺市。
  • 【印記2020】工商銀行全面風險管理能力持續提升
    轉自:人民網 2020年以來,受疫情影響,金融風險防控形勢嚴峻,防控壓力加大。工商銀行紮實打好防控風險攻堅戰,不斷完善自身風險治理體系,提升風險治理能力,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持經濟社會發展,切實發揮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維護經濟金融安全的帶頭作用。
  • 天津建立「五個一」船舶汙染風險防控新體系 助力海洋環境保護
    津雲新聞訊:12月19日,記者從天津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天津港船舶汙染風險綜合防控體系」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天津市海事局堅持「廣泛撒網」與「重點防控」相結合、「科學分析」與「經驗做法」相結合、「動態管理」與「閉環管理」相結合,創造性地提出「五個一」船舶汙染風險防控新體系,實現了對天津港船舶汙染風險的綜合防控
  • 識別監管更精準 風險防控更科學
    正如省委書記劉賜貴在海南自貿港創一流營商環境動員大會上的講話指出的,海南加強對進出島人流、物流、資金流的全天候、實時性精準識別監管,全面提升實戰能力,為實現自貿港建設防風險、管得住的目標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該系統運用大數據分析感知社會態勢,輔助省委、省政府進行科學決策,在此基礎上,建立了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和服務機制,提高施政效率。去年5月,省大數據管理局成立後,繼續對該監管系統進行完善。
  •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編輯:王佳堯    來源:中國江蘇網    2020-06-10 17:45
  • 劃分四類地區統籌疫情防控與經濟社會發展
    及時發布氣象信息,組織科技人員開展線上生產指導、種植飼養管理、疫病防控等技術服務,有條件的地區可以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組織好備春耕生產。二類、三類地區要以嘎查村為單位加強管理和動態排查,指導農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前提下,有序下田、分時下地、分散幹活。農機服務原則上應就近作業。加強在田設施蔬菜生產管理,抓好閒置溫室恢復生產,提高蔬菜供應能力。
  • 太原:精準防控境外輸入風險
    自3月21日保障入境國際航班以來,太原海關嚴格落實海關總署各項工作要求,深入開展疫情風險分析、積極挖掘風險防控重點、不斷拓展風險防控手段,通過「前期數據收集、中期現場作業、後期流調跟蹤」三段式,精準防控境外輸入風險。
  • 邵陽:科學精準做好疫情防控 確保群眾生命安全和社會穩定
    紅網時刻1月7日訊(通訊員 楊立軍)1月6日下午,邵陽市委書記、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一組長龔文密主持召開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今年第1次會議,傳達學習近期國家、省有關文件精神,聽取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情況匯報,研究部署下階段疫情防控工作。市長、市委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劉事青出席會議並講話。
  • 堅決打贏社會面防控阻擊戰
    首都疫情防控進入應急狀態,各區各部門各單位要進一步壓實主體責任,嚴格按規範指引落實防疫要求。在這場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中,每個人都是社會面防控的責任主體,每一位市民都應堅持科學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少聚集等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 智庫|六大舉措提高上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與處置機制能力建設
    怎樣科學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不僅關係著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更與人民群眾的健康福祉密切相關。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社會各界高度關注疫情的發展變化。根據國家和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領導和指導下,全市上下積極行動起來,始終以守護居民群眾健康、確保城市公共衛生安全為目標,從嚴從實積極部署並有序有度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 基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雪亮工程」在加強社會治安立體化防控體系建設,整合社會治理資源,防範社會風險,化解社會矛盾,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創新社會治理模式,提升公共服務質量等方面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
  • 西寧市:加強食品安全風險防控
    為進一步加強食品生產環節風險防控工作,西寧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多措並舉,開展食品生產安全風險防控工作,嚴把食品生產的源頭關,確保群眾舌尖上的安全。  開展食品生產環節風險查找。邀請有食品檢查認證資質的專家,對23家食品生產企業進行風險隱患的查找工作。
  • 如何提高基層農村的診斷識別能力?農村如何做好常態化防控...
    Q  如何提高基層農村的診斷識別能力,發揮預警監測作用?  國家衛健委疾病預防控制諮詢委員會專家 吳浩:  農村的醫療衛生條件、醫療機構能力可能比較薄弱。  ①要發揮基層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個體診所的哨點作用,發揮監測排查作用,發現問題要及時上報。怎麼樣才做到這一點?
  • 第四屆「中國社會風險治理高層論壇」在京召開
    、上市和接種的各個環節的社會風險防控中的關鍵問題。當前我國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策略主要著眼於阻斷傳播鏈條,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未來要重點關注疫苗的有效性、疫苗生產的資金投入、疫苗接種推進的公平性和疫苗接種後異常反應等容易觸發的社會風險問題。
  • 「地評線」紫金e評:開展綜合風險普查,提高自然災害防範能力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於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為全面掌握我國自然災害風險隱患情況,提升全社會抵禦自然災害的綜合防範能力,經國務院同意,定於2020年至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
  • 青島市風險級別無調整,將從四個方面加強疫情防控
    半島全媒體記者 齊娟12月2日,青島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會上,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陳萬勝表示,為進一步強化常態化防控工作,青島將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策略,按照「人物同查、人物同檢、人物同管」的思路,抓緊抓實抓細常態化防控,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是聯防聯控,壓實「四方」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