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藥在美搶斷貨 口罩額溫槍海外訂單激增
相關企業的大部分產能仍需服從國家調撥,首先保障國內疫情防控需求。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為全球大流行病。僅僅三個月,新型冠狀病毒已經迅速從東亞傳播到中東、歐美等地區,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21000人。
隨著新冠疫情進一步蔓延,防護、消殺等疫情防控物資的供應也開始變得緊張。3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總部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了應對新冠疫情,WHO預計全球每月需要使用8900萬個醫用口罩、 7600萬副檢查用手套和160萬副護目鏡。
海外疫情加劇、物資短缺,也讓國內相關生產商受到關注,多家企業表示收到了來自國外的口罩、額溫槍等產品訂單。
板藍根等中藥在美供不應求
3月10日,據路透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蔓延,美國中草藥店生意火爆。由於需求巨大,中草藥供應商和執業醫生擔心某些產自中國的特定藥品供應會越來越緊張。
紐約唐人街一家藥店老闆表示,原本40磅(約18公斤)藥材可供應兩三周,現在幾天就賣完了,金銀花和板藍根衝劑等最暢銷商品已經一貨難求,價格也漲得飛快。
舊金山的一家名為Mayway的中藥企業也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稱,中藥訂購數量異常增加,只能要求客戶將訂單限制在一定數量之內。該公司表示,供應延遲是「由於目前離開中國的貨櫃船數量少」。
中藥海外需求大增也觸動了不少國內企業「神經」。
美國多個藥店出現中藥搶購潮
3月12日,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生產企業廣藥集團旗下白雲山和黃中藥接受了時代財經採訪,相關人士表示,公司今天已經有一批板藍根緊急發運美國。
「今天一早美國(經銷商)就找到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儘快支援供貨。板藍根還是第一次在海外遭到熱搶,可能是因為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比較多。」上述人士表示。
根據時代財經從和黃中藥方面了解到的信息,疫情發生以來,中藥材板藍根、金銀花、連翹、桔梗、黃芩等率先開漲,隨後麥冬、苦杏仁等也開始漲價,板藍根價格有時周環比上漲可以達到15%;如果和去年同期比,板藍根中藥材價格漲幅翻了三倍。據了解,白雲山和黃捐贈的板藍根顆粒將發往一心堂位於美國的藥店,通過其贈與當地的華人華僑。「板藍根日常就一直很受歡迎,消費者也大多是華人,門店在此次疫情之前緊急備貨200件,但疫情暴發後還是被搶購一空。」一心堂美國公司總經理安建蘋告訴記者。
白雲山和黃中藥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除了板藍根藥材成本大增,輔料白糖、酒精等都在漲,但企業疫情期間保證供應,堅持不漲價。據介紹,目前白雲山和黃中藥位於廣州和亳州的板藍根生產車間,仍在加班加點不間斷生產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世衛組織此前在網站上提出不建議人們使用傳統草本藥物,後又在中英文等多語種版本中先後刪除這句提示。世衛組織對此解釋稱,此前沒有考慮到很多人會用傳統草藥緩解新冠病毒引發的輕症。
本月初,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曾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通知,要求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完善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海外訂單增加企業重心仍在國內
除中藥外,額溫槍、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控物資的海外訂單量也在增加。
包括九安醫療(SZ002432)、奧佳華(SZ002614)等醫療器械上市企業均表示收到了疫情防控物資的海外訂單。此外,此前一直從事戶外服飾業務的三夫戶外(SZ002780)表示其正在申請海外出口資質。
奧佳華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口罩、消毒包、額溫槍、淨化器等相關的防疫產品已陸續接受海外訂單,並相繼安排生產與出口。」
三夫戶外總裁、創始人張恆在3月12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正開始口罩生產線的試產工作,並申請海外出口資質。
「我們的工廠在江蘇宿遷,生產資質已經在當地辦理,商務局和海關登記備案會在今天(3月12日)下午辦完。明天會去外匯管理局登記備案並開戶,歐洲CE和美國的FDA認證也在申請辦理中。預計一周左右生產線全部到位,初步形成規模。3月25號之前,我們會形成平面和KN95口罩共約10條生產線,如果調試順利,屆時口罩日產量會在80萬隻左右。」張恆說道。
醫用口罩作為疫情中最緊缺的防控品之一,隨著國內各個產業鏈企業的逐步復工以及眾多企業跨界生產,「一罩難求」的局面有所緩解。據國家發改委在3月2日公布的信息,全國口罩日產能及日產量已突破1億隻。
即便如此,1億隻口罩的日產能可能依然無法保證每個消費者輕鬆買到醫用口罩。據華創證券的研報分析,中國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約5.3億人,如每人每天用一隻口罩,全部復工後一天就需要5.3億隻口罩。以此計算,當下國內口罩的供應並不算寬裕。
目前國內大部分產能仍需服從國家調撥,首先保障國內疫情防控需求。
以山東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下稱「三奇醫療」)為例,該企業過去以出口口罩和防護服為作為主要業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三奇醫療被工信部認定為重點生產供應單位,全力供應國內市場。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導,目前三奇醫療口罩的日產量從50餘萬隻提高到150餘萬隻,日產醫用防護服從1000餘套提高到5000餘套。該公司副總經理車進軍表示,以往此時,大批產品將出口國外。現如今為支持國內疫情防控,公司與外商協調處理了所有外貿訂單,全力供應國內需要。
同樣,儘管收到不少海外訂單,另一大疫情防控物資手持式測溫設備的供應仍然以國內市場為主。
3月11日,紅外線測溫儀生產商九安醫療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平臺表示, 公司額溫計日產能已經達到15000臺,國內單日詢單量已連續十多天超過100萬臺。「如果國內疫情好轉,將在優先滿足國內公共衛生防疫需求的前提下,考慮向國外地區提供額溫計及相關領域醫療器械。」
國內另一家紅外線測溫儀生產企業魚躍醫療(SZ002223)也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國內訂單已經排到了三月底。
相比供需依然緊張的口罩和額溫槍,酒精消毒液可能是最有希望供應海外市場的防控物資。
進入3月,隨著消毒企業相繼復工和轉產企業不斷增加,消毒產品市場供應逐漸充足。根據工信部於2月24日發布的信息,截至當日,在庫消殺產品生產企業達480多家,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殺產品的日常量較1月底分別提高了207%、151%和270%。從總量上看,前期供需矛盾已明顯得到緩解,局部地區甚至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部分企業由於庫存較多已經開始降低生產負荷。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物資已經開始陸續支援國外。
2月底,中國酒精產能最高的生產企業、國投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已籤署了約100噸的出口意向訂單;3月11日,中國企業緊急向義大利出口200萬套普通醫用口罩。外交部也在近日明確表示,中國不會禁止醫用口罩等醫療防護物的出口。
(責任編輯:DF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