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在美搶斷貨 口罩額溫槍海外訂單激增

2020-12-07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中藥在美搶斷貨 口罩額溫槍海外訂單激增

  相關企業的大部分產能仍需服從國家調撥,首先保障國內疫情防控需求。

  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為全球大流行病。僅僅三個月,新型冠狀病毒已經迅速從東亞傳播到中東、歐美等地區,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21000人。

  隨著新冠疫情進一步蔓延,防護、消殺等疫情防控物資的供應也開始變得緊張。3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總幹事譚德塞在日內瓦總部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為了應對新冠疫情,WHO預計全球每月需要使用8900萬個醫用口罩、 7600萬副檢查用手套和160萬副護目鏡。

  海外疫情加劇、物資短缺,也讓國內相關生產商受到關注,多家企業表示收到了來自國外的口罩、額溫槍等產品訂單。

  板藍根等中藥在美供不應求

  3月10日,據路透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美國蔓延,美國中草藥店生意火爆。由於需求巨大,中草藥供應商和執業醫生擔心某些產自中國的特定藥品供應會越來越緊張。

  紐約唐人街一家藥店老闆表示,原本40磅(約18公斤)藥材可供應兩三周,現在幾天就賣完了,金銀花和板藍根衝劑等最暢銷商品已經一貨難求,價格也漲得飛快。

  舊金山的一家名為Mayway的中藥企業也在其網站上發布公告稱,中藥訂購數量異常增加,只能要求客戶將訂單限制在一定數量之內。該公司表示,供應延遲是「由於目前離開中國的貨櫃船數量少」。

  中藥海外需求大增也觸動了不少國內企業「神經」。

美國多個藥店出現中藥搶購潮

  3月12日,全國最大的板藍根生產企業廣藥集團旗下白雲山和黃中藥接受了時代財經採訪,相關人士表示,公司今天已經有一批板藍根緊急發運美國。

  「今天一早美國(經銷商)就找到我們,希望我們能夠儘快支援供貨。板藍根還是第一次在海外遭到熱搶,可能是因為海外華人華僑、留學生比較多。」上述人士表示。

  根據時代財經從和黃中藥方面了解到的信息,疫情發生以來,中藥材板藍根、金銀花、連翹、桔梗、黃芩等率先開漲,隨後麥冬、苦杏仁等也開始漲價,板藍根價格有時周環比上漲可以達到15%;如果和去年同期比,板藍根中藥材價格漲幅翻了三倍。據了解,白雲山和黃捐贈的板藍根顆粒將發往一心堂位於美國的藥店,通過其贈與當地的華人華僑。「板藍根日常就一直很受歡迎,消費者也大多是華人,門店在此次疫情之前緊急備貨200件,但疫情暴發後還是被搶購一空。」一心堂美國公司總經理安建蘋告訴記者。

  白雲山和黃中藥負責人對時代財經表示,除了板藍根藥材成本大增,輔料白糖、酒精等都在漲,但企業疫情期間保證供應,堅持不漲價。據介紹,目前白雲山和黃中藥位於廣州和亳州的板藍根生產車間,仍在加班加點不間斷生產滿足國內外市場的需要。

  針對新冠病毒的治療,世衛組織此前在網站上提出不建議人們使用傳統草本藥物,後又在中英文等多語種版本中先後刪除這句提示。世衛組織對此解釋稱,此前沒有考慮到很多人會用傳統草藥緩解新冠病毒引發的輕症。

  本月初,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曾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七版)》通知,要求有關醫療機構要在醫療救治工作中積極發揮中醫藥作用,加強中西醫結合,完善中西醫聯合會診制度,促進醫療救治取得良好效果。

  海外訂單增加企業重心仍在國內

  除中藥外,額溫槍、口罩、防護服等醫療防控物資的海外訂單量也在增加。

  包括九安醫療(SZ002432)、奧佳華(SZ002614)等醫療器械上市企業均表示收到了疫情防控物資的海外訂單。此外,此前一直從事戶外服飾業務的三夫戶外(SZ002780)表示其正在申請海外出口資質。

  奧佳華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公司口罩、消毒包、額溫槍、淨化器等相關的防疫產品已陸續接受海外訂單,並相繼安排生產與出口。」

  三夫戶外總裁、創始人張恆在3月12日對時代財經表示,目前正開始口罩生產線的試產工作,並申請海外出口資質。

  「我們的工廠在江蘇宿遷,生產資質已經在當地辦理,商務局和海關登記備案會在今天(3月12日)下午辦完。明天會去外匯管理局登記備案並開戶,歐洲CE和美國的FDA認證也在申請辦理中。預計一周左右生產線全部到位,初步形成規模。3月25號之前,我們會形成平面和KN95口罩共約10條生產線,如果調試順利,屆時口罩日產量會在80萬隻左右。」張恆說道。

  醫用口罩作為疫情中最緊缺的防控品之一,隨著國內各個產業鏈企業的逐步復工以及眾多企業跨界生產,「一罩難求」的局面有所緩解。據國家發改委在3月2日公布的信息,全國口罩日產能及日產量已突破1億隻。

  即便如此,1億隻口罩的日產能可能依然無法保證每個消費者輕鬆買到醫用口罩。據華創證券的研報分析,中國二三產業就業人口約5.3億人,如每人每天用一隻口罩,全部復工後一天就需要5.3億隻口罩。以此計算,當下國內口罩的供應並不算寬裕。

  目前國內大部分產能仍需服從國家調撥,首先保障國內疫情防控需求。

  以山東日照三奇醫療衛生用品有限公司(下稱「三奇醫療」)為例,該企業過去以出口口罩和防護服為作為主要業務。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三奇醫療被工信部認定為重點生產供應單位,全力供應國內市場。

  據新華社等媒體報導,目前三奇醫療口罩的日產量從50餘萬隻提高到150餘萬隻,日產醫用防護服從1000餘套提高到5000餘套。該公司副總經理車進軍表示,以往此時,大批產品將出口國外。現如今為支持國內疫情防控,公司與外商協調處理了所有外貿訂單,全力供應國內需要。

  同樣,儘管收到不少海外訂單,另一大疫情防控物資手持式測溫設備的供應仍然以國內市場為主。

  3月11日,紅外線測溫儀生產商九安醫療在投資者互動平臺平臺表示, 公司額溫計日產能已經達到15000臺,國內單日詢單量已連續十多天超過100萬臺。「如果國內疫情好轉,將在優先滿足國內公共衛生防疫需求的前提下,考慮向國外地區提供額溫計及相關領域醫療器械。」

  國內另一家紅外線測溫儀生產企業魚躍醫療(SZ002223)也向時代財經表示,目前國內訂單已經排到了三月底。

  相比供需依然緊張的口罩和額溫槍,酒精消毒液可能是最有希望供應海外市場的防控物資。

  進入3月,隨著消毒企業相繼復工和轉產企業不斷增加,消毒產品市場供應逐漸充足。根據工信部於2月24日發布的信息,截至當日,在庫消殺產品生產企業達480多家,84消毒液、免洗手消毒液和酒精等主要消殺產品的日常量較1月底分別提高了207%、151%和270%。從總量上看,前期供需矛盾已明顯得到緩解,局部地區甚至出現了供過於求的現象,部分企業由於庫存較多已經開始降低生產負荷。

  目前,國內疫情防控物資已經開始陸續支援國外。

  2月底,中國酒精產能最高的生產企業、國投生物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已籤署了約100噸的出口意向訂單;3月11日,中國企業緊急向義大利出口200萬套普通醫用口罩。外交部也在近日明確表示,中國不會禁止醫用口罩等醫療防護物的出口。

(責任編輯:DF529)

相關焦點

  • 額溫槍「發熱」要醫治
    復工潮來臨,額溫槍「一槍難求」 隨著全國各地「復工潮」的來臨,疫情防控成為企業工作的重中之重,「測體溫」已經成為一項日常上班的標配。為了保障員工安全集體辦公,很多企業緊急採購口罩、消毒水、額溫槍等防護產品。
  • 「發燒」的額溫槍:「倒爺」狂炒、廠商加碼生產、上遊傳感器缺貨……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湯輝 梁梟疫情之下,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成了人人必備的搶手貨。以口罩為例,3月2日,國家發改委披露,全國口罩日產能及日產量均突破1億隻,供需矛盾進一步緩解。李敏的工廠有幾十名員工,計劃配備兩把額溫槍,但在籌備復工過程中她發現,額溫槍比口罩還難買。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額溫槍是企業必備產品,不少企業為求通過復工審核,不惜以600元甚至700元的高價買一把額溫槍(編者註:疫情前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普通款額溫槍價格約為100元)。李敏眼看著額溫槍價格被炒高,最後拿出家裡小孩兒用的額溫槍枝援工廠。
  • 價格暴漲十倍,依然一件難求,額溫槍背後炒家水有多深
    數據顯示,原價100多元的額溫槍,目前已漲價至550元,甚至千餘元每件。暴利之下,大量企業投身該行業。甚至還有新聞顯示,目前甚至有玩具廠開始組裝額溫槍並在市場上銷售。如果說我們尚能理解服裝公司、汽車廠商、石化企業改做防護服和口罩;但玩具廠改做額溫槍則有些諷刺。額溫槍的製作難道與拼裝玩具類似?
  • 額溫槍市場亂象:一天一個價層層是「倒爺」,暗藏騙局驗貨要暗號
    隨著口罩產能的提升,「一罩難求」的困境正得到緩解。不過在復工潮下,又一防疫物資成為「搶手貨」。原本不足百元的額溫槍,現在「一天一個價」,漲至四五百元甚至更高。 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受上遊原材料供給不足,部分配件漲價等影響,現在一把額溫槍的生產成本已接近兩百元。
  • 新冠疫情促進額溫槍技術與品質升級
    第二,近期出口到印度、印度尼西亞、非洲、中東的樣機被退貨,讓額溫槍廠一頭霧水,為什麼我們好好「發財槍」成了「虧本槍」。第三、近期俄羅斯的需求在加大,大家發樣品到俄羅斯後,不少地方卻要求退貨,因為北極附近環境溫度太低,很多額溫槍根本不能工作。
  • 多起額溫槍詐騙事件曝光,涉案金額最高達53.4萬
    額溫槍需求激增,市場供需缺口較大疫情開始以來,額溫槍作為緊缺醫療物資之一,受到了消費者的青睞。據了解,多地企業申請復工復產的必備物資中,除了口罩、酒精、消毒液等用品之外,還要有紅外體溫檢測產品。
  • 額溫計、耳溫槍「秒成」網紅 體溫檢測產品需求暴漲
    《證券日報》記者在一個名為全國抗疫物資交流群裡看到,出售耳溫槍、額溫槍的平臺眾多,有國產、進口產品,數量、質量、價格不一。值得關注的是,記者詢問的這些耳溫槍、額溫計的銷售平臺都是一定的數量起售。記者從一家銷售平臺展示的存貨視頻中看到,耳溫槍的庫存數量達十幾箱。為何消費者稱買不到貨,而供應端卻有大量存貨呢?
  • 額溫槍中那些技術原理
    關注、星標公眾號,不錯過精彩內容 直接來源:小熊派開源社區 冠狀病毒疫情期間,大家都知道口罩脫銷了,消毒酒精脫銷了,其實醫用的額溫槍也脫銷了,一槍難求,因為其快速測溫
  • 智能紅外線額溫槍製作方案
    為了保障員工集體辦公安全,很多企業緊急採購口罩、消毒水、額溫槍等防護產品。額溫槍在前額處採集體溫數據,方便、簡單、快捷,而且相當準確。原本,額溫槍主要在醫院使用,很少家庭會購買。然而,在疫情防控期間,額溫槍市場需求一路升溫,「一槍難求」。
  • 長沙小夥網購「額溫槍」,到手竟變「耳溫槍」?賣家理由絕了
    譚先生在長沙開了一家餐飲公司,為了復工,他近日託朋友王女士,花了近2萬塊錢訂購了45臺測體溫的額溫槍,沒想到,當他收到貨時,卻傻眼了。-01-餐廳復工要買「額溫槍」開箱驗貨卻「傻眼了」商品無中文標識賣家稱從別處拿貨拒退全款
  • 記者臥底額溫槍倒賣群一個月:三無產品號稱能洗白,價格像坐過山車
    疫情期間,除了口罩外,可以快速測溫的額溫槍也成為搶手貨。今年3月中旬以前,額溫槍市場價一度飆至400餘元每支。新京報記者臥底多個額溫槍交易群發現,在此期間有些不法商販通過生產、銷售三無額溫槍牟利,甚至有人通過網絡交易「空手套白狼」,一次詐騙數百萬元。由於無法獲得國內審批資質,有「倒爺」通過中介購買認證書,或辦理其他無效的市場認證進入市場。
  • 額溫槍測量的準不準呢?為什麼必須用額溫槍測量呢?
    那個和額溫槍是一個道理。其實,幾乎任何物體都會向外散發紅外線。額溫槍就是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的。在微博上隨便翻翻,就可以看到各路網友對額溫槍的吐槽。最主要的原因是額溫槍:方便、迅速、無接觸,可以避免交叉感染。其實在非典期間,額溫槍就被廣泛使用了。有網友說:我覺得水銀體溫計最準!好,假設我們換成水銀體溫計。
  • 額溫槍、耳溫槍、水銀體溫計哪種更好?我來告訴你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測溫儀有額溫槍、耳溫槍、水銀體溫計,究竟哪一個更好?下面我來給大家詳細分析。額溫槍和耳溫槍屬於非接觸性測溫儀,水銀體溫計屬於接觸性測溫儀。gt;額溫。 體溫正常時,三種測溫儀所測數值無顯著性差異,可選用額溫槍或耳溫槍替代傳統水銀體溫計,提高工作效率。但在發熱情況下,三種測溫儀所測數值有顯著性差異,傳統水銀體溫計是測溫「金標準」,不能用額溫槍或耳溫槍替代傳統水銀體溫計,避免出現誤差過大的情況,因此,水銀體溫計適合發熱人群的體溫監測。
  • 頻繁使用額溫槍對身體有無危害?
    頻繁使用額溫槍對身體有無危害?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一線,額溫槍成了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必備的「武器」。出入小區、超市、單位,總有人拿著額溫槍幫你測體溫,但頻繁被額溫槍測體溫時,不少市民產生了這樣的疑問:會不會對身體有害?會不會間接造成病毒傳播?對此,記者採訪了江門市職業病防治所副所長譚劍明、江門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所所長陳茂餘。
  • e查到底|額溫槍測出33℃體溫 如何管好這支「槍」?
    疫情防控期間,能夠快速測量體溫的額溫槍成為復工復產和社區防控的「標配」。人們上下班、進出小區、乘坐地鐵,都要被它來上「溫柔一槍」。然而,不少人發現,額溫槍測出來的體溫忽高忽低,測量結果與實際體溫偏差較大。新華社圖片。
  • 醫用額溫槍測溫儀生產廠家
    萌鍵科技的友倍康紅外線體溫槍在外觀設計上非常簡潔大方,裝上電池後機身僅有一個實體按鍵,獨特的3D探頭技術,不僅能測耳溫,也能秒變額溫計。只需對準額頭,安全又快捷,當然也能夠識別耳道的彎曲及入耳的方向,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智能自動校準。
  • 案例 ▏買的額溫槍,收到的卻是油溫槍!
    案例 ▏買的額溫槍,收到的卻是油溫槍!澎湃號·政務 花費43000元購買的100把額溫槍
  • 額溫槍體溫儀晶片PCBA開發原理
    額溫槍是一種測量人體體表溫度並記錄的儀器,市面上的額溫槍精度在±0.2~0.3之間。而最近由於疫情的爆發,出現的徵兆大多數是額溫升高,咳嗽等。那麼我們就需要測溫產品,像廣泛用於測溫的產品有額溫槍、體溫計。而額溫槍最為適宜。
  • 額溫槍火了:紅外測溫百億級市場在望 有公司已布局
    這個槍就是繼口罩、酒精、消毒水等防疫物資之後又一緊俏產品——額溫槍。而升級版的額溫槍——紅外體溫熱像儀也作為一項「黑科技」從一個冷門產品成為很多企業入門的標配,同樣是供應高度緊張。額溫槍「一槍難求」中證君發現,近日有不少人在朋友圈表示額溫槍難買。同時,中證君在淘寶及京東上搜索「額溫槍」發現,該產品早已告罄。
  • 額溫槍「指頭」測溫有點尷尬?刷臉式測溫來了,戴起口罩也可以測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我們在進入小區、商場、寫字樓等場所時,工作人員都會使用額溫槍進行體溫監測。但人工測試體溫,不僅耗費人力,也會大大降低通行效率。相對於用額溫槍「指」著訪客的額頭測溫,新儀器的測溫方式也更加禮貌,不容易引起對方反感。同時,該設備還可以對進出人員的信息進行統計。「這應當是重慶自主生產的首款該類設備。」該產品開發生產企業負責人向濤介紹說,疫情發生後,特別是2月底,部分企業復工復產以後,他們發現企業、學校、小區等場所都有快速測溫的需求。於是,公司在原有人臉識別設備的基礎上,開始研發加入測溫的相關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