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的額溫槍:「倒爺」狂炒、廠商加碼生產、上遊傳感器缺貨……

2020-12-05 每日經濟新聞

每經記者:陳鵬麗 每經編輯:湯輝 梁梟

疫情之下,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資成了人人必備的搶手貨。以口罩為例,3月2日,國家發改委披露,全國口罩日產能及日產量均突破1億隻,供需矛盾進一步緩解。

而現在,還有一樣防疫物資比之前的口罩還難買,這就是額溫槍,正式點兒可以稱為「手持式紅外線測溫儀」,是利用熱輻射原理快速測量體溫的設備。

發熱是新冠肺炎的主要臨床表現之一,在各地逐步復工的大背景下,額溫槍變得「一槍難求」,而「出門一『槍』,去辦公室一『槍』,進超市一『槍』,回家還要補一『槍』」也已成為生活常態。

無利不起早。一些投機者嗅到了「商機」,搖身一變成了「莊家」、「倒爺」,一條「炒額溫槍的資金黑鏈」浮出水面。

「這幾天我算是知道了,額溫槍這玩意兒,全是『倒爺』。」在倒賣額溫槍的某微信群裡,有人這樣說道。目前來看,這些「倒爺」們異常活躍,攪得額溫槍市場不得安寧。

現在已是3月,中國的抗疫形勢也越來越好。儘管在使用過程中仍會遇到些小尷尬——比如女生的粉底就對測量精度有影響——但在對抗新冠肺炎的戰「疫」中,額溫槍仍然功不可沒。

額溫槍搜索指數一路飆升。

數據來源:百度指數

銷售:「倒爺」微信群、QQ群多如牛毛

儘管身處國內最大的額溫槍生產製造基地深圳,李敏(化名)一直到現在都未能如願買到額溫槍。李敏的工廠有幾十名員工,計劃配備兩把額溫槍,但在籌備復工過程中她發現,額溫槍比口罩還難買。在復工復產過程中,額溫槍是企業必備產品,不少企業為求通過復工審核,不惜以600元甚至700元的高價買一把額溫槍(編者註:疫情前京東、天貓等電商平臺普通款額溫槍價格約為100元)。李敏眼看著額溫槍價格被炒高,最後拿出家裡小孩兒用的額溫槍枝援工廠。

企業復工、公共場所防疫是額溫槍的兩大重要需求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從2月份開始,一些地方的基層防疫隊伍就已在到處尋找額溫槍。

2月18日,湖南邵陽市洞口縣共青團委員會在網上發起倡議,呼籲當地群眾捐獻家庭自備電子額溫槍,「縣上的超市、執勤點等公共場所急需電子測溫槍,而目前市場無法正常採購。」

根據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的統計,在2019年之前,國內手持紅外體溫計的產量一直在20萬把至30萬把之間,整體市場規模並不大。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額溫槍訂單突然劇增,出現「一槍難求」的局面。

那麼,市場上額溫槍到底有多緊缺?

根據工信部2月初披露的數據,手持式紅外測溫儀的市場缺口約為55萬把。根據上述數據簡單計算,這個需求缺口是過去兩年產量的總和。

全面缺貨的背景下,額溫槍與口罩自然成了部分投機者眼中的「大生意」。

在某額溫槍口罩信息交流QQ群裡,每天都有為數眾多的「中介」進群、退群。群主「小鳴」是群信息管理者,同時也是額溫槍倒賣的「中介」。這個群大部分時間處于禁言狀態。每天中午,小鳴一般會放開半個小時的群成員發言權,並告訴群內600多名「中介朋友」可以自由發布交易信息。其他時間可以找他付費發布信息,一條收費10元。

剛一放開發言權,群裡的「中介」們瞬間湧出,各種交易消息刷屏。這些「中介」一般分兩種,有現貨的「中介」和求現貨的「中介」。有現貨的「中介」聲稱,自己手上有幾百到十幾萬把現貨,工廠直銷,需要紅頭文件購買。而收購現貨的「中介」話術一般是「要現貨,能拍暗語視頻,不要沒看到貨就談訂金。」

交易廣告發出後,買賣雙方對接需求私聊。實際上,類似的微信群、QQ群多如牛毛,每一個稍有活躍度的群都是一個額溫槍倒賣「小江湖」。

記者了解到,在眾多倒賣群裡,「倍爾康」是出現次數較多的叫得出來的品牌,但蹊蹺的是,不同的「中介」在不同的群裡發的「倍爾康」產品圖一模一樣,都是同一張帶有閒魚帳號水印的圖片,但他們的報價卻不盡相同。

額溫槍倒賣群信息截圖。

更蹊蹺的是,早在2月12日,廣州市倍爾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倍爾康)就在官網發布過一則打假消息,強調「倍爾康產品不會在微信群或者朋友圈等社交平臺銷售,切勿上當。」廣州南沙官方微信也發文闢謠。據了解,倍爾康是國內知名的智能體溫計生產商之一。

廣州南沙官方微信發文闢謠。

小鳴對額溫槍「倒賣內幕」也了如指掌,他在群裡直言,「你們誰有現貨的,靠譜可以走平臺那種,可以找我給你們賣。像那種幾萬、幾十萬(現貨量)的那種,別來了。那種都是四五手。」

而在另一個倒賣額溫槍的微信群裡,有人直言:「被騙怕了,(所謂的中介)99%是沒貨的。」還有人感嘆,「這幾天我算是知道了,額溫槍這玩意兒,全是『倒爺』。」

2月25日,九安醫療董事長劉毅也在自己朋友圈轉發一篇「額溫槍黑市」相關文章時評論道,額溫槍全國能批量供貨的企業不超過三家,根本滿足不了這麼大的防疫需求,特別是短時間的需求。「我每天微信群裡詢單量都巨大,都說有政府採購文件,都不是業內人士。大家想想,政府渠道還不通暢?需要通過中介來找貨?」他還無奈地表示:「每天還有人在工廠門口拍我司出貨視頻。」

生產:圈內忙擴產、圈外「趕鴨子」上項目

賽迪顧問發布的紅外體溫檢測儀行業報告顯示,目前全國範圍內生產該類產品的廠商約70家。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A股上市公司中,九安醫療(002432,SZ)、魚躍醫療(002223,SZ)及樂普醫療(300003,SZ)是國內額溫槍的生產「主力軍」。

面對額溫槍市場需求的井噴,「主力軍」們紛紛進擊,大力擴產。九安醫療今年大年初四就在劉毅的號召和帶領下復工,所有在天津的員工及員工家屬走上生產一線,晝夜兩班倒趕生產。劉毅告訴記者,目前九安(iHealth)額溫槍日產已突破1萬臺,對比去年同期,產能足足提升了3倍左右。九安醫療已經推遲京東、天貓旗艦店及線下商業渠道合計14萬臺已收款貨物的發出時間,暫停一切商業渠道,盡全力優先保障公共衛生防疫需求。

劉毅還表示,公司也正在積極擴大產能,計劃第一步達到日產1.5萬臺,第二步是達到日產3~4萬臺。

據了解,iHealth額溫槍是九安醫療2016年與小米合作開發的紅外體溫計產品。九安醫療方面透露,目前公司的400服務熱線最高單日詢單量超過一百萬。「從當前訂單量的情況來統計,預計今年公司額溫槍的產量或同比增長5倍以上。」

另一家上市公司魚躍醫療也對外透露,公司額溫槍2月份內10天的產量就超過公司過去3年的產量。據《丹陽日報》報導,丹陽中專首批70餘名師生2月26日上午加入魚躍醫療集團生產線,緊急支援生產額溫槍。

原有廠商大力擴產,新進者也加速湧入。2月19日晚,昌紅科技(300151,SZ)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柏明勝的經營範圍增加「口罩與額溫槍的生產經營」。萬邦德(002082,SZ)也於2月21日晚宣布,公司將通過控股子公司投資建設一次性醫用防護用品及10萬紅外額溫槍生產線項目,項目總投資為3464.7萬元,預計今年4月建成。

額溫槍在抗疫一線成了搶手貨,資本市場嗅覺靈敏的資金不會放過這個炒作的機會,上述上市公司的股票自然成了香餑餑。魚躍醫療2月的月漲幅達到42.28%,而魚躍醫療和九安醫療的總換手率均超過了100%。

前期走勢不溫不火的魚躍醫療股價近期創出新高。

此外,一些外行也在湧入行業。記者了解到,部分企業看到額溫槍緊缺,也立馬「趕鴨子式」開項目:半天出外觀設計、三天出結構設計、一周後「投模」、預計三月中旬便能出貨。

供應:原材料企業產能不足

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稍有技術實力的額溫槍廠商,產能基本上都已由政府調配,緊急生產用於公共場所防疫的額溫槍訂單。其他商業渠道的訂單需求暫時難滿足。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全網都沒法兒以合理價格買到一把額溫槍的原因。

另一方面,醫用額溫槍是精密測量儀器,涉及百餘種原材料,供應鏈長也是額溫槍缺貨現狀短期難以緩解的重要原因。

事實上,額溫槍上遊傳感器、晶片的元器件也普遍缺料。作為國內專業體溫計生產廠家,倍爾康年前就已經採取緊急方案,清空庫存保障供應。不過,在其2月12日發布的《關於廣州市倍爾康醫療器械有限公司關於不實消息聲明》中,公司也大倒苦水:「然而非接觸式紅外體溫計零配件眾多,短期無法配齊物料,難以大批量上線投產,產能極其有限」、「近期少量生產僅供政府機關、學校防疫部門等單位」。

2月23日,劉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示,在全面復工之前,公司部分上遊供應商無法及時復工,產能不足。但目前,隨著主要供應商陸續復工,供應壓力緩解了很多。現在公司逐步擴大日產能,塑膠殼、MCU、傳感器等上遊原材料會出現供應緊張,缺料情況一直在動態變化。

「目前影響產能的最大因素是供應商的上遊供應商,一些元器件的原材料企業產能不足,以至於我們的供應商無法足量生產元器件,這帶來了一輪新的挑戰。」劉毅表示,一些進口元器件無法及時運輸到位也是影響公司產能的一個因素。為了保證供應不掉隊,九安醫療自己也想了很多應對辦法,現在原材料缺貨的情況在逐步好轉。

額溫槍生產廠商健奧科技的相關人士也告訴記者,目前公司僅接政府訂單,暫不接收外來訂單;樂普醫療方面的相關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每天都會接到很多詢單電話,但也只能幫忙把電話轉到深圳工廠,工廠能不能接單很難說。

芯海科技測量&健康IoT產品經理廖文忠2月25日接受記者採訪時稱,成立「紅外測溫項目」技術攻關組後,公司核心技術骨幹加班加點展開工作,充分利用內外部資源,耗時20天成功推出紅外體溫計的一站式解決方案(晶片+算法+應用方案)。此外,由於傳感器供貨緊張,芯海科技為適應市面上現有的各種型號的傳感器,自研了傳感器適配平臺,幫助IDH(獨立設計公司)快速服務客戶。

據廖文忠透露,目前芯海科技的紅外測溫晶片已大規模出貨。廖文忠告訴記者,晶片的生產周期長,這是額溫槍上遊晶片缺貨的重要原因。「晶片的生產周期最快是兩三個月,封裝可能需要四五個月的時間。我們也是應急,拿我們應用到別的產品上較高端現貨晶片應用於紅外測溫槍,支援防疫產品額溫槍的原材料供應。」

使用:搽粉底都可能影響測量準確度

紅外測溫槍是防疫「第一關」。但是在實際使用時,額溫槍又總會遭遇尷尬。比如,測不準。

劉明(化名)告訴記者,自從公司復工後,他每天進出公司都需要測量體溫,但是每次測量結果都讓他哭笑不得。他公司採購的是國內某知名品牌額溫槍,但每次測量,儀器很少可以給出準確的體溫數據,「一般都是34℃~36℃左右波動,極少上過36℃,負責測量記錄的人也很無語。有時候多人排隊測量,儀器還『罷工』。」

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王寧2月21日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紅外體溫槍的工作原理是,自然界一切溫度高於絕對零度(-273.15℃)的物體都會依據自身溫度高低對外發射紅外輻射能量,體溫計中傳感器將採集到的紅外線輻射轉換為電信號,電信號經過進一步處理後最終以數位訊號的形式顯示在液晶顯示屏上。在這個轉換過程中,元器件的精密度,體溫槍自身算法,以及外界環境都是影響測量結果的重要因素。「外部環境光線強弱,溫度高低,甚至人的不同膚色、女生臉上有沒有擦粉底,都有可能影響人體紅外線輻射能量。」

劉毅向記者表示,國內紅外額溫槍所選用的其他大部分元器件,包括晶片等其實大多是國產品牌,在國產品牌量不足的情況下會考慮選擇進口品牌補充。對於紅外溫度計而言,影響測量準確度的因素主要有四個,分別是:

用戶的實際操作要準確,需按照說明書操作;

對測量條件有要求,比如當被測者額頭經歷冷熱風吹、有汗水、劉海或者帽子等遮擋,或者剛經歷劇烈運動時,額頭溫度會暫時變化;

儀器所處環境溫度要穩定;

儀器要保養消毒,探頭除塵。

另外,從製造端的角度,儀器對生產廠商的要求也較高。「主要核心器件如測溫傳感器要選擇靈敏度高、性能穩定的品牌,紅外輻射採集的通路設計要最大限度保證多採集、少幹擾,MCU的處理能力要滿足醫用標準,補償算法及臨床驗證的能力要充分滿足,這些是基礎能力。此外還要儘可能對用戶的測量操作有糾錯和補償能力,才能保證產品設計上的準確度。」劉毅補充道。

此外,劉毅還表示,廠商需要在產品生產過程中要對關鍵工藝做到100%全檢驗證,特別是測量精度的檢測。劉毅認為,「影響準確度最大的因素在於環境、體溫計和被測者的穩定狀態,從硬體角度來看,傳感器的抗溫度衝擊能力越強、性能越穩定會越好,晶片沒有太大影響。」

他進一步告訴記者,在影響體溫計性能最大的硬體——熱電堆傳感器上,國內外的技術差距主要體現在內部晶圓,其製造工藝是核心技術瓶頸,該技術主要被德國掌握,所以市場上的進口傳感器和國內一線傳感器都在使用德國製造的晶圓。「除晶圓選擇之外受德國工藝限制外,其他(技術)差別不大。」

王寧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企業最早開始關注額溫槍是2003年非典,人們逐漸發現,非接觸式的體溫計可以大大減少交叉感染的機率。

當年,國內也基本上沒有可以自主生產的額溫槍,上遊傳感器等元器件完全是處於被境外廠商「卡脖子」的狀態。17年過去,國內的紅外體溫計技術有了不少突破,但是由於市場需求的問題,規模一直不大。王寧告訴記者,這17年來,國內的紅外體溫計應用從工業層面逐漸到醫用層面,測量精度也在不斷提升。

記者手記丨額溫槍「倒爺」——巨大供需矛盾下的「畸形」產物

寫完這組報導時,QQ群和微信群的「倒爺」們還在奮力「買賣」著口罩、額溫槍等防疫物資。他們大多手上根本沒有現貨,自然極少有真正成功交易案例。在「倒爺」這個鏈條中,極少有真正的買家,有的只是一手倒一手的需求,一手倒一手的供應。似乎水很淺,又似乎水很深。

隨著這種「倒爺」現象被曝光,用他們的話來說,「現在真正有現貨的,都覺得現貨就是燙手山芋」。因為他們不知道額溫槍的產能什麼時候能完全跟上,正規渠道什麼時候有貨,他們高價拿到的一丁點現貨會不會就砸在了自己手上。

有上市公司董事長告訴我,「我現在每天微信詢單都超過百萬臺,持續兩周多,熟悉的不太熟悉的、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他說,額溫槍的這種亂象,是巨大供求矛盾下的產物。可見,額溫槍市場的供需矛盾依然十分尖銳的。又或者說,正是因為這些「倒爺」等各色「中介」的存在,進一步吹大了整個額溫槍的需求量?

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之前,額溫槍是個小行業、小市場。疫情發生後,「倒爺」湧入使得這個行業得到空前的關注,也使得這個行業空前的「亂」。「倒爺」們衝著利益而來,在這個行業攪了一趟渾水,最後拍拍屁股離開。最終誰來為這些亂象埋單?希望不是消費者,希望不會是整個行業。

視覺:張維薇

排版:湯輝 盧祥勇

每日經濟新聞

相關焦點

  • 額溫槍市場亂象:一天一個價層層是「倒爺」,暗藏騙局驗貨要暗號
    原本不足百元的額溫槍,現在「一天一個價」,漲至四五百元甚至更高。 究其原因,有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透露,受上遊原材料供給不足,部分配件漲價等影響,現在一把額溫槍的生產成本已接近兩百元。加之疫情期間,很多額溫槍生產商受政府調配,暫無庫存發貨。 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一些賣家在網絡平臺上宣稱手握大量存貨,以萬把起售。
  • 價格暴漲十倍,依然一件難求,額溫槍背後炒家水有多深
    數據顯示,原價100多元的額溫槍,目前已漲價至550元,甚至千餘元每件。暴利之下,大量企業投身該行業。甚至還有新聞顯示,目前甚至有玩具廠開始組裝額溫槍並在市場上銷售。如果說我們尚能理解服裝公司、汽車廠商、石化企業改做防護服和口罩;但玩具廠改做額溫槍則有些諷刺。額溫槍的製作難道與拼裝玩具類似?
  • e查到底|額溫槍測出33℃體溫 如何管好這支「槍」?
    盧先生說,小區物業的額溫槍似乎從來就不怎麼精確,「測出體溫35℃多是常事,能到36℃的情況都少有。這要真遇上個發燒的,能排查出來嗎?」新華社圖片。圖文無關與盧先生情況相反,長沙市民劉先生因測出體溫超標,差點被留置觀察。
  • 記者臥底額溫槍倒賣群一個月:三無產品號稱能洗白,價格像坐過山車
    疫情期間,除了口罩外,可以快速測溫的額溫槍也成為搶手貨。今年3月中旬以前,額溫槍市場價一度飆至400餘元每支。新京報記者臥底多個額溫槍交易群發現,在此期間有些不法商販通過生產、銷售三無額溫槍牟利,甚至有人通過網絡交易「空手套白狼」,一次詐騙數百萬元。由於無法獲得國內審批資質,有「倒爺」通過中介購買認證書,或辦理其他無效的市場認證進入市場。
  • 額溫槍「發熱」要醫治
    額溫槍在前額處採集體溫方便、簡單、快捷,幾秒鐘的測量時間就足夠了,而且相當準確。原本額溫槍只在醫院使用,少部分家庭會購買使用。目前口罩供需緊張的局面還在繼續,利用紅外線輻射測定體溫的無接觸額溫槍,市場需求也一路升溫,變成了「一槍難求」。
  • 疫情下額溫槍告急,紅外溫度傳感器訂單排至5月!
    T9Resmc訂單暴漲,一貨難求據了解,相比疫情爆發前的行業正常需求,疫情的爆發致使額溫槍/耳溫儀客戶端的訂單需求暴漲,帶動紅外溫度傳感器供應緊張。用某受訪者的話說,「漲到紅外傳感器廠商從未預期過的數量」。
  • 玩具廠商都在做額溫槍 市場呼喚醫用級
    「未生產過額溫槍,從出樣到過檢僅用10天。」這真實地發生在一家電子產業的服務平臺型企業身上,也是更多醫療行業外圍生產商在疫情間的寫照。為了彌補市場上額溫槍的巨大缺口,和醫療並無關係的玩家開始直接參與到這場競技中。額溫槍火了而市場加劇混亂額溫槍作為疫情防控與企業復工的標配,一時間成為了萬眾矚目的對象。
  • 新冠疫情促進額溫槍技術與品質升級
    這會促進額溫槍方案商開始升級,一波額溫槍方案商洗牌又要從新開始了,洗牌過程,也是海外大單落定的過程,不然就是額溫槍方案商的退潮。第二,在高環境溫度下,環境溫度對額溫的熱幹擾大了很多,需要更高靈敏度的傳感器,傳統品牌的傳感器的靈敏度不能滿足現在很多世界高溫地區的戶外防疫需求,特別是近期國內外出現大量靈敏度不高的熱電堆紅外傳感器企業,註定沒有開始就要結束。
  • 額溫槍體溫計研發到生產一站式解決方案
    疫情期間,額溫槍就是重要的「抗疫武器」,採用額外槍快速地篩查、識別有發熱表徵的疑似感染人員是做好疫情防控的關鍵一環。額溫槍主要通過紅外線測量溫度,操作簡單,測量速度快,不用接觸皮膚就可以測量;對準額頭,幾秒鐘就可以出體溫測量結果,方便、簡單、快捷,使用衛生、免清潔,適合老人、兒童、醫院和家庭使用。
  • 醫用額溫槍測溫儀生產廠家
    在疫情當下體溫槍成為非接觸式測溫儀,成為疫情防控的重點物資。和家裡日常用的水銀體溫計、電子體溫計不同,「體溫槍」根據人體發射的紅外線輻射能來測定體溫,所以也被稱作手持紅外體溫檢測儀。是一種利用現代傳感器測量技術、微電子技術等技術手段對被測對象進行溫度測量的新型儀器。
  • 額溫槍體溫儀晶片PCBA開發原理
    額溫槍是一種測量人體體表溫度並記錄的儀器,市面上的額溫槍精度在±0.2~0.3之間。而最近由於疫情的爆發,出現的徵兆大多數是額溫升高,咳嗽等。那麼我們就需要測溫產品,像廣泛用於測溫的產品有額溫槍、體溫計。而額溫槍最為適宜。
  • 為什麼選對了熱電堆傳感器,做出來的額溫槍還是被退貨?
    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範圍內的肆虐,非接觸式的額溫槍/耳溫槍的需求一下子被引爆。在二月初,由於供需缺口巨大,原本一把幾十元的額溫槍被炒到500到600元人民幣的價格。巨大的利益也吸引了很多原本非醫用額溫槍和耳溫槍的電子行業生產商快速參與進來,從而帶動了額溫槍內部元器件價格的暴漲。熱電堆傳感器,作為額溫槍的核心器件,其價格也從不到10元人民幣一路上漲至110元以上。
  • 額溫槍中那些技術原理
    ,無接觸測溫的特點,在醫院、機場、火車站、小區、海關等地方被廣泛使用,額溫槍成了名副其實的防疫物質。 那麼額溫槍的測溫原理是怎麼實現的呢?本文讓大家了解其原理。 2、硬體結構框圖 根據以上組成,我們可以畫出額溫槍的大致硬體結構框圖。 紅外溫度傳感器:用於採集人體/物體的溫度,紅外額溫槍一般距離額頭1~3cm處進行測量,採集到的數據經過信號放大電路進行放大,信號放大電路是可選項。
  • 使用額溫槍測體溫,多少度算是發燒?
    其實,發燒並非壞事,它是人體免疫系統抵禦入侵病毒的表現,但每個人的身體溫度各不相同,人們對「發燒」溫度的定義也有所不同?那麼,究竟多少度才是發燒呢?發燒時,我們通過吃退燒藥等手段降溫是否有效果呢?為什麼會發燒?
  • 12bits ADC的MCU的額溫槍方案設計
    圍繞額溫槍的方案,在疫情前基本只存在一種主流方案,其一般採用有效位都在16bits 及以上Sigma-delta ADC的模擬前端進行測量。 例如額溫槍最少要滿足的動態範圍是15~35℃環境溫度變化時,需測量目標溫度32~42℃範圍,也就是要達到42-15=+27℃,32-25=-3℃的動態範圍。這個是最低要求,實際上考慮使用場景,環境溫度範圍可能超過15~35℃,如冬天在室外測量環境溫度可能到10℃,在夏天熱帶地區環境溫度會到40℃。
  • 額溫槍內在是如何運作的?買了它,過完疫情怎麼用?
    額溫槍這款產品大家都知道,在疫情期間大放異彩,是最炙手可熱的防疫物資。像貝斯曼一樣,許多正規廠商研發生產的額溫槍給疫情期間大家的安全貢獻了很大的力量。很多人只知道額溫槍而不知道它是怎麼工作的,今天我就來講解一下額溫槍的運作機制。
  • 智能紅外線額溫槍製作方案
    為了保障員工集體辦公安全,很多企業緊急採購口罩、消毒水、額溫槍等防護產品。額溫槍在前額處採集體溫數據,方便、簡單、快捷,而且相當準確。原本,額溫槍主要在醫院使用,很少家庭會購買。然而,在疫情防控期間,額溫槍市場需求一路升溫,「一槍難求」。
  •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體溫監測忽高忽低,額溫槍靠譜嗎?
    「體溫槍壞了,還是我『壞』了? 」3月4日,因為額溫槍監測體溫為37.7℃,長沙市民劉先生差點被留置觀察,複測後才證明自己沒事。事後,他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這樣一條消息。疫情當前,每天上下班、進出小區,都要進行體溫測量,額溫槍也變成了每天必經的戰「疫」防線。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自己的體溫並不是傳說中的37℃,更有人陷入為何明明身體健康、體溫卻忽高忽低的疑惑中。
  • ...全球排名第三;為什麼額溫槍需要高精度的Sigma-Delta ADC;MEMS...
    麒麟985 AI跑分曝光2.逆勢增長,龍芯中科Q1銷售收入同比增長30%以上3.合肥微納感知:企業產能提高,溫度傳感器晶片日產量將提升至10萬顆4.MEMS雷射雷達進入量產,一徑科技完成A+輪融資5.為什麼額溫槍需要高精度的Sigma-Delta ADC?
  • 額溫計、耳溫槍「秒成」網紅 體溫檢測產品需求暴漲
    《證券日報》記者在一個名為全國抗疫物資交流群裡看到,出售耳溫槍、額溫槍的平臺眾多,有國產、進口產品,數量、質量、價格不一。值得關注的是,記者詢問的這些耳溫槍、額溫計的銷售平臺都是一定的數量起售。記者從一家銷售平臺展示的存貨視頻中看到,耳溫槍的庫存數量達十幾箱。為何消費者稱買不到貨,而供應端卻有大量存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