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樣的流轉中,一個億級以上規模的資金盤就悄無聲息的形成了。
「今天你被開了幾槍?」
上車一槍、進公司一槍、中午吃飯一槍、回家還要再補一槍。這是最近復工後,許多職場人的真實感受。然而,是否你是否注意到,這些品牌、規格不同的額溫槍測出來的溫度數據並不準確呢?
額溫槍作為一種非接觸式溫度計,其測量溫度的結果與測量距離息息相關。如果測量距離不準確,很容易導致溫度計的測量誤差值變大。以歐姆龍品牌額溫槍為例,其在10℃至40℃的溫度間,且空氣相對溼度不超過85%的條件下才能正常工作。同時,測溫時額溫槍要離前額1釐米至3釐米。
有業內人士表示,環境溫度較低時,測試額頭的體溫偏差,一般來說,在0.2℃至0.5℃左右,如果是環境溫度過低,可能偏差將達到1℃左右。對此,許多地方的額溫槍測試已從測量額頭溫度改為測試手腕、脖子處溫度,以保證溫度測量結果的準確。
然而,這是在使用的額溫槍為符合國際標準(目前我國沒有額溫槍的相關國標),測試誤差在±0.3℃的情況下。一旦使用的額溫槍不符合這一標準,甚至於是工業額溫槍「渾水摸魚」,那麼其在0℃-100℃的誤差將達到±2℃。
數據顯示,原價100多元的額溫槍,目前已漲價至550元,甚至千餘元每件。暴利之下,大量企業投身該行業。甚至還有新聞顯示,目前甚至有玩具廠開始組裝額溫槍並在市場上銷售。
如果說我們尚能理解服裝公司、汽車廠商、石化企業改做防護服和口罩;但玩具廠改做額溫槍則有些諷刺。額溫槍的製作難道與拼裝玩具類似?
額溫槍的核心部件包括紅外測溫傳感器、MCU晶片、存儲器、蜂鳴器、液晶屏、電池、PCB、外殼及包裝等。根據中國質量新聞網報導,過去一部額溫槍的成本總體預估在30至40元,批量成本可以做到更低。
業內人士發給媒體額溫槍的核心原材料品牌及相關成本
然而,近期額溫槍傳感器大多是從國外進口,而上遊元器件的供應情況影響著下遊廠商的生產。
而紅外額溫槍的核心器件就是紅外傳感器以及MCU晶片,目前市場上缺貨較為嚴重的就是這兩類元器件。
與其它元器件大多在國內生產不同,紅外傳感器產品大多依賴海外進口。目前主流產品基本採用的比利時進口MLX9064傳感器,價格已從平時的2至3元漲到200元左右,漲幅達100倍。
當然,也有國內廠商具備生產紅外傳感器的能力,但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都屬於供不應求的狀態。如燁映電子創始人徐德輝在1月底就曾對媒體說,「平時的訂單量大概是100多萬顆晶片,現在2月份的訂單已經接近400萬」同時他表示「我們極限產能是500萬」;廣州市安凱電子儀表有限公司近日也表示新接訂單預計要排到14至16周後。
而MCU晶片方面,國內可為額溫槍提供MCU晶片的企業主要有上市公司東軟載波,以及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上海積塔半導體有限公司等。其中華大半導體在官網表示,公司面臨供應商復工率不足、生產復工不足等多種問題。另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合適的國產低功耗16bitADCMCU產品已經排產到5到6月。
其它如液晶屏、PCB、電池、外殼包裝等紅外額溫槍的上遊產品基本都由國內供應,缺貨表現還不明顯。
可以說,核心元器件的的缺貨是額溫槍一槍難求的核心原因。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則是大量炒家、倒爺兒在其中「渾水摸魚」。
很多人近些天都會發現一個現象,按理來說,疫情期間,大型生產廠基本被政府統一調配。但令人驚奇的是,朋友圈、知乎、微博上都有人宣稱手上有貨源。這些人口徑出奇的一致,批量出售、現金交易、先付款後提貨。
一位想要購買額溫槍的女士曾在微信公號上分享了自己購買額溫槍的經歷。她在其中寫道,在這個圈子裡,假如誰問圖片是什麼樣的,會因為不懂行直接被踢出群聊。而「暗號視頻」是驗證賣家貨物真實與否的唯一證明。
值得注意的是,發布貨源信息的人手大多數手上都沒貨。他們做的是一場左手轉右手的生意。假設A聲稱自己是額溫槍工廠的,手上有計劃外的額溫槍1萬個,300元出售,B看到了這條信息,就一邊聯繫A,一邊發布信息稱自己有現貨1萬個,320元出售,C想買額溫槍,於是聯繫了B,那麼B就從A那裡拿貨,C那裡出貨,一來一回,淨賺20萬。
但是,最可怕的並不是B在其中做利用「信息差」賺錢的生意,最可怕的是,現在的市場中,可能有無數個B(即倒爺兒),而沒有真實的A(有真正現貨的廠家)。甚至於市場上連真實的C(真正的購買者)都很少,全都是想要賺差價的,認為自己不是最後一個接盤俠的人。而在這樣的流轉中,一個億級以上規模的資金盤就悄無聲息的形成了。
而這些人炒作的依據只有一條——「市場對額溫槍的大量需求與目前生產供應能力的極度不匹配」。在他們心裡,額溫槍只要有貨就不愁賣,只要有價就一定有市。最終一定有額溫槍發實際使用者來支付這筆錢。
如果我們逆著這條線往回推算,就是說1萬個額溫槍400萬可能貴了,但最終會有1萬實際使用者願意400一把買回去。但是,市場真的需要那麼多「槍」嗎?在網絡上查找之後,貌貌發現了兩組有趣的數據。
其一為官方數據:根據工信部今年2月初披露的數據,手持式紅外測溫儀的市場缺口約達55萬把。
其二為不明來源但普遍在許多自媒體文章中出現的數據:根據當前的疫情傳播態勢,初步判斷全球額溫槍的缺口大約在3000萬臺至8000萬臺左右(另有一種說法是中國缺口在2000萬臺)。
兩組數據差別之大令人咂舌。中國作為佔世界人口近五分之一的大國,如果以工信部數據推算,那全球缺口應在275萬把左右。與3000萬把的差距依然大到可怕。
如果假定全國復工復產,那麼需要額溫槍的組織主要為商場、企業、學校、較大的連鎖餐飲店、小區物業、公交地鐵站、火車汽車站、高速路口。而從新聞中可以看出,在2月初,基本所有的火車汽車站、高速路口和半數以上的小區物業和商場超市均已配備了額溫槍。學校、連鎖餐飲店、企業將為主要的額溫槍需求方。
根據教育部2019年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共有各級、各類學校51.89萬所。如果按照每間學校都不採用紅外熱成像儀,而選擇採購額溫槍的話,假定平均每所學校需要10把,那麼則需要510萬把。
而另有數據表明,截止到2018年底,我國中小企業的數量已經超過了3000萬家,個體工商戶數量超過7000萬戶。刨除個體工商戶不算,假定一半的中小企業都需要採購額溫槍,那麼市場就需要1500萬以上的額溫槍了。
然而,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貌貌認為有這樣幾點需要被考慮在內。
1、是否所有企業和學校復工、複課時仍舊需要測量每個人的體溫?
2、是否所有企業、學校均選用額溫槍作為測試硬體?
3、目前來看,大多數測溫都在寫字樓門口進行,那需求是應以寫字樓為單位還是以企業數為單位?
目前大多數地鐵站都使用的紅外熱像儀,更適合大人流溫度檢測
最後,我們來談談額溫槍的價格泡沫何時會被戳破。
在A股上市公司中,九安醫療、魚躍醫療、樂普醫療是國內額溫槍的生產「主力軍」。九安醫療今年大年初四就在劉毅的號召和帶領下復工,目前日產已突破1萬臺,而後期日產能將達到3至4萬臺。魚躍醫療2月份內10天的產量就超過公司過去3年的產量。按有關部門下達給魚躍醫療的數據推算,其目前產能應在2萬臺左右。
數據顯示,2019年前國內手持紅外體溫計的產量為30萬臺左右,平均每個月2.5萬臺。企查查數據顯示,2月25日至2月28日,我國新增42家經營額溫槍業務的相關企業。截至3月6日,涉及額溫槍行業、仍在存續期的製造業企業為87家。其中有13家註冊於今年2月之後。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在火爆的市場行業催動下,額溫槍產業鏈上的公司,每一天都有可能有新的突破。以九安醫療、魚躍醫療作為行業內產量頭部選手推算,假設平均每個廠商每天產能5000,那麼全行業每天將有435萬臺額溫槍下線,一個月產量將突破1300萬!當然,這是非常想當然的情況,87家製造業相關企業不可能都為額溫槍下遊廠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額溫槍產能飛躍式的發展是必然的結果。
而到那時,隨著疫情的控制和全社會復工復產的推進,額溫槍又能賣給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