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城市化,城市多元化發展,10年後的農村將會是空無一人嗎?

2020-12-03 新視野三農

裁剪

城市是由農村演變而來,城市的發展離不開農村,同樣農村的發展需要城市來推動,以往,我們農村都是以種地為生,民以食為天,農村人生來都是靠天吃飯,一年收成好,農民樂呵呵,一年收成差,農民瘦成柴,民間總是有這樣的經典話語廣為流傳,的確,在我們農村除了種地,貌似沒有別的發展,並且種地不僅僅是造福全家,還是造福社會,為社會供給糧食。

裁剪

而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進步,種地已經不能維持我們農村人的生活需求,因此,在我們農村,已經有很多人走出農村,都往城市發展,一來是打工賺錢,二來,是為了有更好的出路,因此我們農村的在住人口在逐漸減少。甚至有的農村幾乎沒有人居住了,那麼十年後的農村真的會空無一人嗎?

裁剪

現在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就連村裡有喜事的時候,人都變的很少,也沒有之前那麼的紅火,並不是現在的人們都變的勢利,而是現在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農村人的生活壓力也在不斷的增大,因此很多人都是靠機器種地,種的時候待幾天,然後收的時候待幾天,平常都會外出打工的。

裁剪

隨著社會發展,國家也越來越重視農村的發展,因此農村國家會有鄉村公務員,三支一扶,村官等政策,這樣也讓更多的大學生,有了回鄉支持鄉村發展的機會,並且還可以得到很好的待遇,雖然說待在鄉村比較辛苦,但是為了家長更好的發展,一切都是值得的,因此在我們農村未來十年的發展中,農村會越來越受重視,是不會出現空無一人的現象的你認為呢?

裁剪

高科技不斷的引進,為我們農村人減輕了負擔,並且國家各項補貼政策的下發,讓我們農村切實感受到扶貧。並且在我們農村的空地發展第三產業,也合理利用了我們農村土地,不浪費任何一寸土地,因此在我們農村,就目前的發展來看,在未來的10年內,發展只會蒸蒸日上,我們農村人也將會以一種新農民的身份繼續服務農村,因此我們農村不會空無一人,只會發展的更好,你怎麼看?

相關焦點

  • 城市化進程加快 農村會在城市化過程中消失嗎
    「中國速度的城市化」正在引起人們的討論與反思。那麼,農村會在城市化過程中消失嗎?為此,本報約請兩位學者展開深入討論。是為上海東方青年學社與本報聯合開設的「爭鋒」欄目第二十六期。隨著中國快速城鎮化進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力向城市的遷移,部分村莊的消失是不爭的事實。官方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的人口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根據我們的計算,2009年我國城鎮人口數量從2001年的4.8億增加到6.7億,城鎮人口增長34%。  「小農的終結」  那麼,農村真的會消失嗎?
  • 未來農村會朝著什麼方向發展?10年之後還有多少農村人口?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的農村人口、經濟等各方面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至於未來農村會朝著什麼樣的方向發展,10年之後還有多少農村人口,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幾個方面去解答一下。一、未來農村會朝什麼樣方向發展?
  • 20年後的農村將沒有農村的樣子?你能想像的到20年後農村啥樣嗎
    農村的勞動力在不斷的減少失是全國都存在的常見的現象,現在呆在農村的幾乎都是老人和孩子。按照這個趨勢,20年後的農村是什麼樣?最近,有不少網友打開自己的腦洞暢想了一番。網友A:二十年後的農村不會適合窮人待這位網友認為,以後的農村將是富豪們的天下,以後種植莊稼根本不需要那麼多人了,都是使用機器大規模的運作,對於一些沒有受到高等教育,也沒有什麼專業技術的窮人來說,在農村待下去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也養活不了自己。
  • 三十年後中國將無「農村」!
    農村的「空巢」只是中國「大空巢」的前兆,更激烈的人口危機還在後頭。我爸爸曾想老後回到家裡做生意,我勸他還是多在浙江呆吧,我們這裡的農村還有做生意的希望嗎?除去過年火一陣之外,平常時都空了,做誰的生意去?年輕有消費能力的都走了,留下的老頭老婆或沒有錢或不敢花錢,依靠老頭老婆買鹽做生意嘛?我們村開小賣部的說,平常生意已經很差了。
  • 幾乎沒有農村的國家:城市化率高達93.02%,且人均GDP是中國的4倍
    ,城市化的現象也越來越明顯,我國的城市化率在2011年12月首次突破了50%,截止到目前,我國的城市化率也達到了58.52%。但是如果提到城市化率高的國家,我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會是日本,日本作為一個島國,由於地勢複雜,很多居民不得不集中居住在沿海地區,也使得日本的城市化率在2017年便已經高達93.02%,也是世界上城市化率最高的人口大國。
  • [視頻]城市的鳥類會比農村的鳥類更聰明嗎?
    (原標題:[視頻]城市的鳥類會比農村的鳥類更聰明嗎?) 據外媒報導,根據近日麥吉爾大學(McGill University)的一項研究成果表明,生活在城市中的紅腹灰雀比它們生活在農村的同類更加聰明
  • 城市化:極化發展及其未來
    經過近四十年的快速推進,中國的城市化進程已來到一個十字路口,人口紅利的終結以及傳統產業的陸續外遷轉移,已經給中國城市化的發展格局帶來重大變化,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的情況下,產業格局的持續演變必將帶來區域經濟、城市發展的新一輪調整。縱觀世界城市化的歷程以及中國過去四十年來的城市化發展脈絡,中國城市化的未來之路顯然也並不是那麼迷亂地無從尋路。
  • 農村人口越來越少,「合村並鎮」實施後,未來農村會消失嗎?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城鎮化的進程也在不斷的加快,對於大部分人而言,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進入城市生活,享受比較好的教育、醫療等條件。而在現實生活中,由於之前農村發展的機遇比較少,也導致很多人湧入城市,並選擇在城市「安家立業」。那麼,隨著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未來農村會消失嗎?
  • 二十年後,我們的農村會是什麼樣子,變化能有多大,你們回不去了
    一、很多村屯消失現在的年輕人願意堅守農村的人很少,當農村人口逐漸減少,村落就會整合。20年後將有很多村屯消失,這是城鎮化和農業規模化以後的必然趨勢。二、土地高度集中美國的進口豬肉成本可以做到4元一斤,這種優勢主要得益於大農場模式,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規模大、自動化程度都比較高。
  • 有人說,在農村自己建房,10年後多數將一文不值,現實將無情打臉
    有人說農民在村裡蓋的房子,10年後多數會一文不值,這種看法有道理嗎?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十年後,城市的房子肯定會大幅度貶值,而農村的房子肯定會大幅度增值。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不妨根據實際情況,認真地分析一下。
  • 20年後農村將有市無房?
    難道你不想告別機車轟鳴的喧囂,告別車水馬龍的擁擠,告別難以企及的房價,告別真偽難辨的食品和霧霾常在的空氣,回到小山村,承包一大片地,蓋一座這樣的房子嗎?隨著經濟不斷的發展,更高層次的人群逐漸都傾向於回到大自然母親的懷抱。越來越多的有錢人選擇住別墅,更有想法的人則索性將住處安放在了鄉間深處。隨著中央對農村的大力扶植,今年更是提出了到2050年鄉村全面振興的目標計劃。
  • 甘肅省城市化發展監測評價體系研究
    實行什麼樣的城市化道路,造就什麼樣的一個城市化社會,使全體人民都充分享受到發展的成果,黨中央、國務院制定了「統籌」發展的戰略部署。統籌城鄉發展:就是要充分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和農村對城市的促進作用,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
  • 村長假說之一:10年後沒有農村!
    聽到不少人在宣講:中國很快就沒有農村; 那到底會怎樣? 本篇給你講述不一樣的農村發展及消亡以後...... 壹●要說農村消亡,首先得了解農村發展歷史 農村與城市可以說是地理上的兩個概念。遠古先民中並沒有農村之說,他們大多只是每天靠著狩獵、採集糧食蔬菜維持生存,大多住所在洞穴之中。
  • 逃離北上廣,農民不進城,國內「逆城市化」是否已經來臨?
    早在10年前,關於"逆城市化"的風聲就時有耳聞,當時最引人矚目的事情,是浙江農民不願進城,而在浙江義烏,有200多名公務員甚至"非轉農",把戶口遷到農村,由此引起了多方熱議。在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城市周邊的農村區域帶來的巨大土地紅利,讓很多人放棄了"進城"的打算。
  • 導致農村回不去,城市又「待不下去」的根本原因!
    當今社會有群人處於,農村回不去,而城裡又買不起房的人,想回農村建房可又沒有宅基地,城市房價又太高!這群人該何去何從?導致這個現象的根本原因就是,地方政府對土地太過於依賴造成的!地方政府不允許批建農村宅基地,實行一戶一宅政策!這個政策在前幾年就開始實行了。
  • 重點高校農村孩子越來越少,對農村人是壞消息嗎?恰恰相反
    從隋唐開始,「科舉制」發展了一千多年,唐宋時期能中進士的一屆也就幾十人,從本質上講,科舉制是一種篩選制度,而不是選拔制度,篩選出來的人是做官的,而不是繼續接受教育,但你不能說沒中進士的人就沒接受教育,同樣的道理,高考意味著義務教育的結束。實行的也是篩選制度,所幸的是被選中的人繼續接受教育,而且現在每年高考幾百萬人參加,為什麼幾千年過去了,還是要實行篩選呢?
  • 世界將繼續城市化 |《2020年世界城市報告—可持續城市化的價值...
    要想知道2020年的疫情是否會導致人口結構的永久性變化還為時尚早,但從長遠來看,我們仍然可以做一定的預測, 未來10年,世界將進一步城市化,城市人口佔全球人口的比例將從目前的56.2%達到2030年的60.4%。未來10年,每個地區都會更加城市化,不過,已高度城市化地區的人口增長速度將會放緩。
  • 王微: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
    原標題:服務業發展水平與城市化程度密切相關   編者按   城市化是人口由農村向城市遷移和集中,城市範圍和城市人口不斷增加,使城市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集聚場所並實現從傳統農業文明向現代城市文明轉變的歷史過程。
  • 鄉村人口流失嚴重,以後會消失嗎?20年後,或出現2種「結果」
    第一階段的城市化,農村人口懷著對城市生活的嚮往和工作需要,主要湧向東部發達地區和大城市,但是經過幾年的城市生活,有些人適應並且定居了下來,但依舊有一些人無法適應大城市的節奏和高競爭力,離開了。在城市化第二階段,城市人口分布會在國家的引導下進行調整,最後定型。首先是城市人口的回流,形成特色鄉鎮,其發展將隨著勞動力的增長而增加。
  • 難道「新知青」是「城市化」進程必然產物
    在《大河網》(9月10日)看到:不少在鄭州「蟻居」的農村大學生,畢業後的現實讓他們失望:奮鬥數年,卻沒有立錐之地;萌生退意,想要放棄城鎮戶口,重返農村,卻發現同樣困難。這個處於尷尬境況的群體,被稱為「新知青」。  我在想,如果「80後」的「新知青」遇到「4050後」的老「知青」,該是如何感嘆歲月的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