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泡泡物理學:氣泡為何往下沉?

2020-11-23 人民論壇網

  炎炎夏日,最愜意的事情就是來杯冰啤酒透心涼爽一下了。打開啤酒,直衝而上的啤酒泡泡看上去就很清涼。 不過你知道嗎?有些啤酒的泡泡會唱神曲《忐忑》——它們不但可以向上冒,還能往下沉。啤酒泡泡向下走的現象雖然算不上什麼奇蹟,不過也並不常見。最有名的例子大概是愛爾蘭的一種叫健力士黑色烈性啤酒,它除了口感甚佳,而且也因為酒中「逆天」下沉的泡泡為人津津樂道。為什麼這種啤酒泡泡會下沉?愛爾蘭的事愛爾蘭人自己解決。最近那裡的數學家就解開了這個氣泡下沉之謎。

  氣泡為何會下沉

  實際上,很早之前人們就發現了這個現象,這些下沉的啤酒泡泡絕非視覺假象,而是貨真價實的逆天行動。健力士這類啤酒不但同普通啤酒一樣憋著一股二氧化碳,它還悶了一肚子氮氣。氣泡下沉的秘密正是來由於這些氮氣氣泡作祟:一旦啤酒被打開,啤酒瓶內氣壓降低,二氧化碳和氮氣就將不再溶於水從而過飽和形成氣泡和泡沫。

  為了簡化討論,我們假設氣泡直徑保持不變,只考慮作用在氣泡上的浮力和阻力。單個氣泡的運動就取決於這兩個力之間的平衡,應用牛頓第二定律即物體運動的質量乘以加速度等於作用在物體上的合力,以氣泡為研究對象,我們可以得到:

  

 

  其中,方程右邊第一項是泡浴缸的阿基米德浮力,第二項是圓球阻力公式, ρ 是流體密度, V 是氣泡體積, C D 是阻力係數, S p 是氣泡在流動方向上的投影面積, U 是氣泡速度, m 是氣泡質量。

  由量綱分析我們可以估算出,氣泡從靜止到達勻速運動的時間非常短,大概是 4 × 10 -7 秒。也就是說,大部分時間裡我們看見的氣泡都是勻速運動的。這時氣泡受力平衡,上面方程式的左邊為零。流體力學家根據實驗得到了阻力係數在不同流動狀態下的經驗公式,帶入上式後解方程右邊就可以得到氣泡上升速度:

  

 

  其中, Re 是氣泡的雷諾數, ν 是流體的運動學粘性係數, D 為氣泡直徑, g 是重力加速度。我們知道,氮氣氣泡小,二氧化碳氣泡大,所以氮氣上升的速度慢,二氧化碳快。上升快的二氧化碳氣泡在水中受到阻力也大,因此反過來帶給啤酒的加速度也大。一旦過飽和形成氣泡以後,它們會主導杯子裡面的流動,使啤酒杯中央的啤酒形成一股上升流動。這股流動到達啤酒液面以後無法擺脫地球引力無處可去,於是向四周擴散開來,順著玻璃杯壁面向下而來。這股下行流動遇上杯壁附近的細密氮氣氣泡並且超過氣泡上升的速度就會裹挾它們下沉。

  另一方面,健力士啤酒又是一種著名的黑啤酒,黑啤酒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它是黑色的,這使得表面氣泡的運動更容易觀察到,而不是像透明的啤酒一樣可以很容易看到中間的氣泡運動。如此一來只有杯壁附近的氣泡被人們注意,這種泡泡下沉現象也就變得格外引人注意。

  這就是全部真相了嗎?

  氮氣氣泡的確是氣泡下沉現象的關鍵,但是二氧化碳氣泡帶動的中央流動本來就很微弱,況且它還在啤酒表面四散開來分散了能量,而且受到壁面阻礙,它有這麼強烈以至於能夠對衝氮氣氣泡的上升嗎?

  長久以來這個問題都被忽視了,直到最近愛爾蘭的數學家們對剛剛倒滿的啤酒杯進行了計算機數值模擬的方法,由此示了幹啤中下沉流動的另一個不容忽視的狠角色——啤酒杯。

  通過一個基於 MATLAB 的計算流體力學軟體—— COMSOL,愛爾蘭數學家假設啤酒中的氣泡隨機分布在啤酒內部,氣泡在模擬過程中保持直徑為 122 微米的圓球狀(用我們上面推導的公式可以得知,氣泡的速度大約為 4 毫米每秒),由於流速很低,他們進一步假設流動是平穩的層流,經過粗略測量,估計出啤酒杯中,氣泡的總體積佔到玻璃杯的 2%,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他們測量了這種曼妙的啤酒杯的三圍(下圖左)並應用到他們的模擬中去。

  根據這些數據和氣泡以及啤酒的屬性,他們開始了數值模擬。模擬結果不但印證了先前的推測啤酒杯中間的氣泡以上升為主,杯子中央的液體也被帶動,形成了一股中央的上升流動並且在表面向四周擴散開來,順著玻璃杯壁面飛流直下(下圖左);他們還進一步發現這種啤酒杯的外形設計還會錦上添花,讓下行啤酒流更加劇烈。

  進一步的,科學家分析發現:當氣泡形成繼而上浮時,儘管氣泡垂直上升,但是由於這種玻璃杯存在一個向外擴張的坡度,氣泡會相對遠離壁面,從而形成富含氣泡的中心和氣泡稀疏的外圍,中央平均密度小因此液體就會上升,而四周液體平均密度大所以下沉,好似一個已經存在「中升周降」環流的封閉大倉庫中間又點燃了一堆篝火。篝火加熱了中間的流體,所以形成更強烈的上升氣流。氣流遇到天花板擴散開來,然後在四周又被冷空氣加速下沉,在地面又被篝火附近形成的低壓吸引,從而加強了這種環流。為了印證這種猜測,他們又模擬了倒扣的啤酒杯,並發現這種環流非常羸弱,甚至形成了反環流(上圖右)。氣泡在這種情況下就不一定還那麼執著的下沉了。

相關焦點

  • 倒啤酒的正確姿勢是什麼?在經典物理學中,這是個頗具難度的問題
    對於普通人而言,諾貝爾獎似乎與我們的距離很遠,但它也可以離我們很近,如果你弄清了應該如何倒啤酒,那麼下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可能就是你的了。諾貝爾獎囊括了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以及和平五個獎項,而就諾貝爾物理學獎而言,留給經典物理學的課題已經不多了。可以說只剩下了一個,那就是如何倒啤酒才能減少泡沫的產生。
  • 吹「泡泡」「吹」出一篇《Science》封面!氣泡破裂的真正原因
    講到這裡,相信大家就有著疑問,為什麼我們家的肥皂水從來吹不出漂亮的泡泡呢,因為僅僅是表面活性劑的存在是不夠,還需要加入少量但重要的聚合物作為穩定劑。漂亮的肥皂泡轉瞬即逝,非常容易被破壞,這是因為它處於一種亞穩態並不穩定,在外界碰觸時,穩態被破壞,導致泡泡破裂。
  • 科學網—《自然》:科學家揭示氣泡破滅的物理學過程
    縱是破碎也精美
  • 喝啤酒引出的發明還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還是老習慣,啤酒是不能少的。格拉澤一邊喝著啤酒,一邊看著杯中的啤酒冒出一串串氣泡。啤酒冒泡,這實在是熟視無睹的現象,可是格拉澤卻對它產生了興趣:他當然知道,這些氣泡是溶解在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在「逃」出來,如果用匙子在已經不再冒泡的啤酒裡攪拌幾下,又會有許多氣泡冒上來。他發呆地看著啤酒中的氣泡,突發奇想·能不能利用啤酒冒泡的原理,來顯示基本粒子運行的徑跡呢?
  • 西伯利亞鼓起七千多個氣泡,科學家十分震驚
    了解物理學的人,一定會對氣泡的形成有更深刻的認識,氣泡是一種由自然現象產生的物質,而我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能看到它的存在,就比如人們燒開了一壺開水,當壺中溫度升高時,壺底會產生無數個細小的氣泡。我們對液態物質產生的氣泡可以說是見怪不怪了,但是,你見過地面下方產生的氣泡嗎?
  • 經典物理學最後的諾貝爾獎課題——如何倒啤酒
    為什麼說「如何倒啤酒」成為了諾貝爾獎課題呢?(圖摘自網絡)其實,倒啤酒過程中,啤酒一般處於湍流狀態,而著名物理學家理察·費曼(1965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曾將湍流稱為「經典物理學中最後一個尚未解決的重要問題」,也可以理解為湍流將是經典物理學中最後一個有可能授予諾貝爾獎的難題。
  • 氣泡能砸碎石頭嗎?科學家:能量大得超乎想像
    即可以輕如鴻毛,又可以重如鉛球,這就是本文要跟您介紹的氣泡。你一定會很好奇,日常生活中見到的泡泡,不論是孩子吹出來的肥皂泡、洗衣機中的泡沫、浪花中的泡沫……都是不堪一擊的,重如鉛球的泡泡是怎麼回事呢?那些附著在容器壁上的小泡泡,由於周圍液體的動量不均衡,會在泡泡頂部形成一個凹陷,同時形成一個穿透液體內部的高速射流打在容器壁上。洗碗機的工作過程就是這樣,這些貼附在餐具表面上的小氣泡,不停地沿著表面遊走,並且以每秒幾萬次的頻率用射流衝擊餐具表面。
  • 大閘蟹吐泡泡,是好還是壞?
    大閘蟹吐泡泡,是好還是壞?
  • 氮氣啤酒是什麼鬼? 啤酒中的黑科技了解一下
    在酒吧裡你能很容易的分辨出一杯氮氣打出來的啤酒,儘管啤酒的種類或者顏色不同,但他們每一杯都會有標誌性的泡沫浮在頂上,就像奶油蓋子一樣。而這些泡沫除了可以給你視覺體驗,還可以傳遞給你獨特的順滑口感。   氮氣的小氣泡會在接觸舌尖的同時賦予你無比的絲滑感,而二氧化碳則會提供一種沙口的觸感,仿佛啤酒在你的喉嚨後彈來跳去。
  • 麥德氏啤酒設備說:此「飛馬」非彼「飛馬」
    原因在哪裡呢,首先是由於啤酒在發酵時產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在裝瓶時又充入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另外,啤酒花、麥芽汁和酵母菌等啤酒原料在發酵過程中會產生一種特殊的蛋白質,並溶解在啤酒液中,具有獨特的「起泡」作用。
  • 女子模仿小竅門趕走啤酒氣泡 誤吞7釐米長牙籤
    原來,一個月前,王女士和朋友K歌聚會,大家喝的是啤酒。因為喝的時候不是倒在杯子裡,而是就著啤酒瓶直接喝。可能是覺得啤酒上面的氣泡太多,王女士想起之前在網上看到的小竅門:在啤酒瓶裡放一根牙籤,可以儘快讓啤酒上面的氣泡消掉。於是,她就拿了一根牙籤丟進啤酒瓶裡。喝到興奮時,王女士忘了啤酒瓶裡還有牙籤這件事,「咕嚕」一口把啤酒和牙籤一起喝進了肚裡。
  • 在吹泡泡史上,這些科學家留有姓名
    超越開爾文——威爾―弗蘭氣泡直到1993年,開爾文的泡泡破了。愛爾蘭物理學家丹尼斯·威爾和羅伯特·弗蘭提出了一種新設計,超越了開爾文結構。這種名為「威爾―弗蘭氣泡」的結構,包含12面體和14面體兩種單元。
  • 為什麼陽光下的泡泡五彩斑斕?這樣吹出的泡泡更漂亮
    在物理學上,將兩束光的峰值疊加在一起變得更強稱為「相長幹涉」,而兩束光的峰值和谷值分別疊加在一起互相抵消則稱為「相消幹涉」。這是幹涉中的兩種極端情況,在通常情況下,實際的幹涉會介於相長幹涉和相消幹涉之間。
  • 胸脹腳腫、肚子太沉……準媽媽分享緩解「小偏方」
    胸脹腳腫、肚子太沉……準媽媽分享緩解「小偏方」 楊洋 2017-03-12 09:55 來源:澎湃新聞
  • 科學家:我們的星系在一個巨大的「泡泡」裡面
    這導致一些人建議我們需要新的物理學來解釋這差異。不過,瑞士日內瓦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Lucas Lombriser提出了另一種方法。Lombriser表示,如果銀河系漂浮在太空中的一個巨大低密度的空腔中,那可以解釋為什麼測量結果不一致。透過調整方程式以解決該密度的差異,我們可以大幅減小測量差異。目前哈伯常數有兩種測量的方法。
  • 泡泡破裂的美麗瞬間
    這組名為《爆裂泡泡》的作品,一如既往的充滿了鮮豔的色彩和奇異的造型。Oefner將這些泡泡的細節一一展現,你會發現肉眼所發現不了的精彩之處。  為了創造出明顯的色彩變化,攝影師將各個方向都進行了布光。然後他還將氣泡破裂的瞬間進行了記錄,你可以看到一個彩色的氣泡最後如何融入空氣中。
  • 遇到一隻巨大的肥皂泡泡
    大泡泡、小泡泡,葡萄大,桌球大,網球大,排球大,可我從來沒有吹出過,如同一隻籃球那麼大的肥皂泡泡!得用多粘稠的肥皂水才吹得出來呀(小時候試過在肥皂水裡放一點澱粉或者蛋白,它們可以使肥皂膜不容易破裂)?還是因為陰雨時節天氣潮溼,肥皂泡不容易破裂?
  • 課堂小知識三:小時候超喜歡捏氣泡袋上的泡泡,那它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呢?
    小的時候,那時還沒有現在那麼的手機,也沒有更多可以玩耍的東西,每次父母買雞蛋回來或者買什麼貴重的東西,打開包裝箱,就會看到有很多袋子,很奇怪的是這些袋子更其它袋子不一樣,它全身長著很多很多,密密麻麻的小泡泡
  • 關於魚缸氣泡的分辨
    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仔細查看水面的氣泡兒。因為這個,假如缸中有風泵,或以濾槽掉在水裡接替風泵,可以依據水面的氣泡兒形態來判斷水位流量情況。那一些缸中沒有風泵,或水標位較高沒有萌生掉在水裡的,水面有可能不太好萌生泡泡,判斷的辦法是舀一杯水,距水面30公分處左右全部倒出,「砸」出泡泡,依據泡泡的式樣和破掉的時間來判斷。假如泡泡能維持15秒鐘以上仍沒破,則要抓緊處置了。實際上維持水質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堅決保持每日早上從缸中舀出一點水,再兌入等量新水,在這以後再餵飯。尤其是對於那一些養得疏密程度較大的朋友。
  • 銀河系中心發現高溫氣體構成的大泡泡
    2020年12月發表在《自然》(Nature)期刊上的一份研究顯示,銀河系中心又發現兩個高溫氣體構成的巨型泡泡,上下兩端延伸至接近5萬光年,比以前發現的那兩個費米氣泡(Fermi Bubbles)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