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任何一位運營工作者來說,「運營立方體」就像海上的一盞燈塔一樣,它沒有辦法一下子讓你達到你要的終點,但卻會一直引導你走向一個正確的方向,這也是作為一個運營大牛的必修思維之一。
很多做運營的同學縱使掌握了不少實操的技巧和方法,但難免有時會陷入迷茫:要麼是不知道自己接下來應該做什麼?或者是不知道自己應該繼續學什麼?再或者是接到了一個任務,卻不知道背後的運營策略動機是什麼?本篇的運營立方體思維,將慢慢為您解開這些疑惑:
大家都知道,作為一家以盈利為基礎目標的商業型公司,構成其發展方向的三個最基本的重要條件: 產品、 客戶、 客單利潤 。
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特別在網際網路行業,一般來說我們都會稱之為「用戶」,但這裡為什麼會稱為「客戶」?在這裡我們解釋一下:首先來看一下產品的分類,不管是 ToB 還是 ToC的產品,都包括:實體產品、虛擬產品、實體+虛擬產品三種。
這裡我們用幾個例子,一起進入到小思考環節:
當然,以上例子是針對公司其主要業務或者初級階段,事實上發展到上面幾家公司這個階段的時候,已經慢慢的往生態型發展了,很多的邊界也已經很模糊了。大家有興趣可以思考思考最近幾年的網際網路熱點:如網紅直播、各種共享經濟、新零售等, 他們的用戶是誰?他們的客戶又是誰?仔細深挖後會發現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有用戶可以活的很風光,有客戶才可以活的更長久 。
各位如果有雅興的話,還可以留意留意身邊那種有「用戶」沒「客戶」的公司,然後猜一猜他們可以活多久?:)
可能以上對我們大部分運營的同學而言,實際在工作當中這些暫時還用不到,好,還是回到我們本文的主題。
我們以一家普通發展中產品銷售型公司作為背景,用戶即客戶。那麼之前說的就變成產品、用戶、客單利潤這三個條件,我們發現這三個條件形成了一家公司發展的三個維度,這個很好理解:
根據這三個維度,再結合我們幾何中的長、寬、高,我們得出了以下一個立方體:
大家都知道一個數學理論:在周長一樣的條件下,正方形的面積最大;在表面積一樣的長方體中,正方體的體積最大。 把這個理論延伸到運營當中,則變成:當我們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儘可能採用合理的運營策略使這三個維度能夠均衡的發展,才能把我們運營的效率最大化。說句俗語,「缺哪補哪」。
當然,不同的行業,不同的公司,其立方體都是不一樣:
在此,本人也總結了自己幾條運營立方體的規律,分享給大家:
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有疑惑:我們雖然搭建了立方體,那如何才能評估我們的立方體是正在均衡的、健康的發展呢?
這其實一種運營節奏感的把控 。事實上,每家公司不同行業、不同模式、不同的實際情況,不同的時間,其運營立方體都是不一樣的,相信很多運營的同學在自己熟悉的那個行業或那塊領域,都會有自己的一些經驗去把控。那除了日常沉澱的經驗以外,如果是一位新手運營,或是剛進入一個新的行業或領域,有什麼想對捷徑的辦法麼?答案是:有, 最常用也是最有效辦法就是 : 競品分析及數據驅動。(敬請持續關注後面的《數據篇》)
看到這裡,可能會有一些同學提出:你上面說的這些,其實還是公司比較頂層的一些東西,但並不是每一個運營人員可以去把控的,那應該怎麼辦呢?其實: 運營立方體是一個思維,它可以存在在運營的每一個角落。
要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不管目前是做一方面的運營, 我們都應建立自己的運營立方體,並且不斷的去擴大我們的立方體體積。
接下來,我們還是以張大爺賣蘋果的案例,來描述一下本篇的核心思維吧:
張大爺自從之前的一整套套路下來之後,效果不錯,每天可以賣 200 斤蘋果賺 400 塊錢,但安逸的日子沒過幾天,張大爺也有些憂慮起來了,商業麼不進則退,他自己也發現了瓶頸,不知道下一步應該怎麼做,這一次我們怎麼幫他呢?
第一步:我們來勾畫出張大爺目前的運營立方體,是這樣的:
第二步: 張大爺不確定接下來應該在哪一個維度上去實現增長,所以張大爺去做競品分析了。張大爺花了 3 天時間,跑了隔壁幾天街的同樣在大學門口賣蘋果的王大爺、李大爺、趙大媽,張大爺一方面時不時的觀察,一方面也跑過去拉拉家常,最後整理出了如下數據:
通過數據我們可以看到:
第三步:通過這個數據,張大爺明確當下的幾件事情:
首先,馬上擴大產品線,除了賣蘋果,還要賣橘子。
然後,降低進貨成本
最後,用戶這塊是自己的強項,所以應該快速補掉以上兩個維度的短板,然後再集中在用戶運營上做文章,以擴充自己的立方體。如下圖所示:
本文是以一個運營立方體的概念,讓各位運營的同學能夠更有效的勾勒出一個畫面,以方便制定各自領域的一些運營策略。當然,策略制定完成之後,最主要的還是能夠執行。如何能夠執行的好,這裡面又有一些什麼核心思維呢? 敬請關注下一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 -思維篇(三):面向對象
思維篇|如何成為一個運營大牛(一):從上至下思考,從下至上執行
作者:致遠,連續創業者,曾為多家上市公司提供過運營整案服務,曾任 Mr&Mrs 連鎖健身網際網路中心總經理,現任 Muma 兒童藝術聯合創始人兼運營顧問,膚智 COO 兼聯合創始人。
本文由 @致遠 原創發布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於 CC0 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