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世界」被成功編碼 CRISPR技術將數據存入活細胞DNA

2021-01-20 人民網

原標題:「你好,世界」被成功編碼 CRISPR技術將數據存入活細胞DNA

  科技日報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報道,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將編碼二進制數據(計算機用來存儲數據的1和0)的特定DNA序列插入細菌細胞。通過將這些DNA序列的不同排列分配給不同英文字母,研究人員將文本消息「hello world!」成功編碼進了大腸桿菌細胞內的DNA中。研究團隊隨後通過提取和測序細菌DNA解碼了該消息。

  該項工作建立在研究團隊先前為大腸桿菌設計的基於CRISPR的細胞記錄儀的基礎上,該記錄儀檢測細胞內某些DNA序列的存在並將該信號記錄到生物體的基因組中。該系統包括一個基於DNA的「傳感模塊」,該模塊響應特定的生物信號而產生高水平的「觸發序列」。這些序列被並入記錄儀的「DNA錄音帶」中以記錄信號。

  研究團隊在新研究中對傳感模塊進行了改裝,使其可以與另一個對電信號作出反應的生物傳感器配合使用。然後將大量細菌放入由一系列小單元組成的設備中,並暴露於電信號下。

  當施加電壓時,觸發序列的水平升高,並記錄在DNA條形記錄帶中。將具有高比例觸發序列的延伸片段表示為二進制「1」,缺少這些序列則記為「0」,由此可將數字信息直接編碼到細菌的基因組中。

  一個單元可以容納的數據量很小,隻有3位。因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同時對具有不同3位數據的24個單獨細菌群進行編碼,共計72位。研究人員用它將文本消息「hello world!」編碼入細菌,並演示了對合並菌群進行測序並使用專門設計的分類器,可以98%的準確率檢索到該信息。

  研究人員表示,活細胞內的DNA是一種更穩定的介質,可以在無法預測的條件下長期保存。保留在細胞外部的DNA可能被降解,而細菌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並且可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將數據存儲在細胞中而不是在體外具有許多明顯的好處。放大或復制數據要便宜得多,因為可以簡單地培養更多的細胞,而不必進行復雜的人工DNA合成,從而在短期內就可將系統的容量大規模擴展幾個數量級。

  總編輯圈點

  基因物質本身就具備天然的數據存儲介質,因此「活細胞硬盤」的想法,科學家早已有之。但在實際操作中,這一方式距離傳統硬盤的存儲容量還有距離。不過,活細胞一直能被視為下一代存儲設備中的潛力股,原因就是它的穩定與長期存儲特性,科學家寄希望於未來可利用其進行長時間的分子事件記錄和監控,從而進一步成為人類研究癌症、衰老和有機體發展等的強大工具。

(責編:趙竹青、呂騫)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相關焦點

  • CRISPR技術將數據存入活細胞DNA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你好,世界」被成功編碼科技日報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 CRISPR技術成功將數據存儲在活細胞DNA中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的新介質的關鍵一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將編碼二進位數據(計算機用來存儲數據的1和0)的特定DNA序列插入細菌細胞。通過將這些DNA序列的不同排列分配給不同英文字母,研究人員將文本消息「hello world!」成功編碼進了大腸桿菌細胞內的DNA中。研究團隊隨後通過提取和測序細菌DNA解碼了該消息。
  • 科學家成功將數據「寫入」活細胞DNA
    ◎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的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 將整本《綠野仙蹤》存入納米級DNA中,高效準確,讀取無壓力
    他們開創了一套新的DNA數據編碼和解碼方法,不僅非常高效,還可以長期保存數據。最關鍵的突破在於,準確率也非常高。DNA技術近些年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它具有不可忽視的潛力:存儲密度大。例如,一個鞋盒能裝下的所有DNA,足以保存100個大型數據中心的所有數據。
  • DNA:終極數據存儲方式
    過去,有些研究團隊一直試圖向活細胞中的基因組寫入數據,但是這種方式有一些不足之處。首先,細胞會死亡,這並不是你存儲學期論文的好方法。另外,細胞還會分裂、複製,其中會不斷發生變異,從而改變數據的內容。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一個由波士頓哈佛醫學院合成生物學家喬治-丘奇(George Church)領導的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DNA信息歸檔系統,完全不需要利用細胞。
  • 世界上存儲量最大的硬碟,就是你的DNA
    根據紐約基因組中心的數據, 一克DNA 可存儲2.15 億GB 數據。把這些數據存到1T 容量, 7mm 規格的硬碟裡,硬碟堆在一起, 有1505 米高。世界最高建築,杜拜塔也只有828 米。。。DNA 存儲就是通過把鹼基看成固定數字,將數位化的數據轉換成鹼基序列的方式。把A,G 視為0 ,C,T 視為1 ,排列後合成。簡單粗暴,這就是最早的DNA 存儲。
  • ...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DNA和RNA進行實時...
    之前利用正交dCas9或將sgRNA與RNA適配體(RNA aptamer)和RNA結合蛋白偶聯在一起的方法需要多個構造體。這些研究人員隨後利用CRISPR LiveFISH來研究CRISPR-Cas9在活細胞中誘導的DNA雙鏈斷裂(DSB)的實時動態變化。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用「改正」的DNA序列來取代含有致病突變的序列,將為治療某些遺傳疾病提供極大的幫助。之所以新的CRISPR升級版本可以讓插入DNA變得更容易,關鍵在於首創性地利用了「跳躍基因」。顧名思義,這類DNA片段在基因組中有移動能力。跳躍基因又叫轉座子,可以利用編碼的轉座酶將自己從原來的位置切割出來,並「跳躍」到基因組的其他位置插入進去。
  • 猜想木乃伊之謎,DNA記憶存儲,複製人是否有本體記憶?
    2012年哈佛大學教授喬治,丘奇把一本五萬字的電子書存入了dna並在他的論文裡面發表出來只要用測序儀人們就可以閱讀這本書。2016年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套新的編碼系統,可以極大的增加dna分子的數據存儲容量他們將一部電影,一個電腦作業系統,一篇論文,一個電腦病毒,一張電子券進行了「鹼基編碼」,並成功的合成了實體dna
  • YC正在大力投資CRISPR基因編碼技術,不懂的進來接受科普吧
    這是一種編碼技術,它將賦予基因工程師前所未有的能力:基因工程師將化身為基因黑客。在CRISPR技術之前,基因工程操作遲緩、昂貴且不準確。現在有了CRISPR,基因編碼變得低廉、準確且可重複操作。 本文將從非技術性角度對CRISPR進行介紹,其中將涵蓋關於Gene Drive的探討。Gene Drive是一種生物技術,當與CRISPR相結合使用時將賦予基因工程師更強大的能力。
  • 超級DNA硬碟來了!科學家成功「編程」大腸桿菌 將電脈衝轉化為DNA...
    科學家成功「編程」大腸桿菌 將電脈衝轉化為DNA片段   硬碟和光碟只要按下一個按鈕就能存儲千兆字節的數字數據。但這些技術——就像之前的磁帶和軟盤驅動器一樣——一旦被新技術取代,就會變得過時和不可讀。
  • 超級DNA硬碟來了!科學家成功「編程」大腸桿菌,將電脈衝轉化為DNA...
    科學家成功「編程」大腸桿菌,將電脈衝轉化為DNA片段但這些技術——就像之前的磁帶和軟盤驅動器一樣——一旦被新技術取代,就會變得過時和不可讀。現在,研究人員已經提出了一種將數據以電子方式寫入活細菌DNA的方法,這種存儲方式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被淘汰。
  • 三維成像顯微鏡可觀察活細胞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科技日報特拉維夫6月30日電 (記者毛黎)據當地媒體日前報導,以色列理工大學成功開發出一種新型顯微鏡,能以超高解析度展現活細胞的三維圖像,有望為生物學研究帶來革命性變化。DeepSTORM3D系統開發負責人約阿夫·肖特曼副教授說,通過波陣面成形的方法可以從二位圖像中獲取深度信息,該方法對相機獲得圖像中的每個分子的深度進行編碼。然而,其存在的問題是,如果附近有多個分子,它們的圖像會在相機成像中重疊,這將大大降低空間和時間解析度,以至於有時無法對某些研究對象獲得有用的圖像。
  • 《自然·納米技術》全息拉曼顯微鏡:3D活細胞追蹤、防偽統統搞定
    因此,迄今為止,如何開發最小光毒性和快速的成像方式成為SERS領域的一大挑戰,並阻止了SERS在亞細胞水平上對活細胞的3D研究以及防偽等技術領域的應用。二、解決方案---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全息成像技術要實現縮短採集時間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對超亮SERS顆粒進行工程設計,另一方面可以使用替代的成像光譜儀來更有效地採集數據。
  • 科學家又在 DNA 中存了一張 GIF 圖,這次是在活的細菌裡
    在最近的中,大腸桿菌甚至變身存儲設備,藉助基因編輯技術存儲了一張 GIF 圖像。一項實驗使用 DNA 存儲數據,5 年前就有團隊在 DNA 中存儲文字和圖片。作為新興的存儲介質,它存儲密度巨大,1 克 DNA 可存數億 GB 數據;儲存年限久遠,妥善保存可數萬年,並且測序就能讀取。缺點則是目前合成 DNA 的成本太高,且不能隨時存取。
  • 我,就是數據:高中生把數據編入體內,1公斤DNA 未來可儲存全球數據
    DNA存儲數據的意義何在?近日,《科學美國人》與世界經濟論壇聯合發布了2019年全球十大新興技術,其中一項就是用DNA儲存數據。那麼,用DNA存儲數據的意義何在呢?到2020年,全球人均每秒將產生大約1.7兆字節的數據,假設世界人口為78億,這相當於每年約418個zettabytes。這麼多的數據如果放在容量為1TB的硬碟上,需要4180億個硬碟才能放下!如果是這樣的話,目前的數據存儲系統通撐不過一個世紀。此外,運行數據中心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簡而言之,我們將面臨一個嚴重的數據存儲問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將變得更加嚴重!
  • 大腸桿菌DNA能做什麼?存儲全八季《權力的遊戲》
    存儲全八季《權力的遊戲》) 摘要: 科學家們成功地將一段動畫以DNA編碼的形式存入了一群活的大腸桿菌中,並用高通量測序法重新讀取數據,還原了圖像。
  • DNA硬碟:16GB的英文版維基百科,正以4Mb/s的速度存入DNA
    Catalog認為,生物分子的壽命將遠遠超過最新的計算機存儲技術。——DNA寫入機的哲學基礎據CNET報導,StartCatalog已經將所有16 GB的英語維基百科存儲在這個小瓶中的dna上。而今,美國是DNA存儲技術的最大玩家,其次是歐洲。對於大多數人而言,DNA用來存儲數據,是一項非常神奇的技術。但是,我們的大自然,億萬年來的各種生物,都是利用DNA來傳遞信息,也就是遺傳,從而實現了繁衍生息。DNA數據存儲技術的的原理是什麼?
  • 基因編輯技術-CRISPR/Cas9
    在嚮導RNA(guide RNA, gRNA)和Cas9蛋白的參與下,待編輯的細胞基因組DNA將被看作病毒或外源DNA,被精確剪切。但是,CRISPR/Cas9的應用也有一些限制條件。首先,待編輯的區域附近需要存在相對保守的PAM序列。其次,嚮導RNA要與PAM上遊的序列鹼基互補配對。CRISPR/Cas9最基礎的技術應用就是基因敲除。
  • Nature:用2斤DNA就能存儲世界上所有的數據
    他說,可以想像一個數據中心有一個艾(exabyte,等於十億個G)的數據存儲在磁帶上,但是這樣一個中心需要十億美元和十年以上的時間來建造和維護,以及上億度電的耗費,而分子數據存儲器可以將所有這些要求降低3個數量級。如果信息封裝密度像大腸桿菌的基因那麼高,全世界的存儲需求可用1千克的DNA來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