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SPR技術成功將數據存儲在活細胞DNA中

2021-01-15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

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的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團隊使用CRISPR基因編輯技術,將編碼二進位數據(計算機用來存儲數據的1和0)的特定DNA序列插入細菌細胞。通過將這些DNA序列的不同排列分配給不同英文字母,研究人員將文本消息「hello world!」成功編碼進了大腸桿菌細胞內的DNA中。研究團隊隨後通過提取和測序細菌DNA解碼了該消息。

該項工作建立在研究團隊先前為大腸桿菌設計的基於CRISPR的細胞記錄儀的基礎上,該記錄儀檢測細胞內某些DNA序列的存在並將該信號記錄到生物體的基因組中。該系統包括一個基於DNA的「傳感模塊」,該模塊響應特定的生物信號而產生高水平的「觸發序列」。這些序列被併入記錄儀的「DNA錄音帶」中以記錄信號。

研究團隊在新研究中對傳感模塊進行了改裝,使其可以與另一個對電信號作出反應的生物傳感器配合使用。然後將大量細菌放入由一系列小單元組成的設備中,並暴露於電信號下。

當施加電壓時,觸發序列的水平升高,並記錄在DNA條形記錄帶中。將具有高比例觸發序列的延伸片段表示為二進位「 1」,缺少這些序列則記為「 0」,由此可將數字信息直接編碼到細菌的基因組中。

一個單元可以容納的數據量很小,只有3位。因此,研究人員設計了一種方法,可以同時對具有不同3位數據的24個單獨細菌群進行編碼,共計72位。研究人員用它將文本消息「hello world!」編碼入細菌,並演示了對合併菌群進行測序並使用專門設計的分類器,可以98%的準確率檢索到該信息。

72位元離現代硬碟驅動器的存儲容量還差得很遠,甚至無細胞的DNA存儲技術目前也可以處理幾千億字節。但研究人員表示,活細胞內的DNA是一種更穩定的介質,可以在無法預測的條件下長期保存。保留在細胞外部的DNA可能被降解,而細菌具有適應環境變化的能力,並且可在惡劣的條件下生存。將數據存儲在細胞中而不是在體外具有許多明顯的好處。放大或複製數據要便宜得多,因為可以簡單地培養更多的細胞,而不必進行複雜的人工DNA合成,從而在短期內就可將系統的容量大規模擴展幾個數量級。

不過,也有研究人員表示,隨著細菌的適應和變化,其DNA也會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影響編碼信息。其中一個主要的錯誤來源是細胞複製過程中DNA的突變。雖然該成果距離替代當前數字存儲設備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或是重要的一步。

編輯:張爽

審核:王小龍

相關焦點

  • CRISPR技術將數據存入活細胞DNA
    本文轉自【科技日報】;「你好,世界」被成功編碼科技日報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 科學家成功將數據「寫入」活細胞DNA
    ◎ 科技日報記者 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誌報導,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的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 DNA:終極數據存儲方式
    在人類的基因序列中,1克的重量就可以包含幾十億GB的數據,而1毫克分子的信息存儲空間就可以包含美國國會圖書館 全部的書籍,並且還有剩餘。在過去,這些只是理論上的概念。現在,最新的一項研究表明,研究人員可以把一部遺傳學教科書的內容存儲到1微微克 (picogram,相當於萬億分之一克)DNA中,這一技術上的突破很可能會革命性的提升人類存儲信息的能力。
  • 「你好,世界」被成功編碼 CRISPR技術將數據存入活細胞DNA
    原標題:「你好,世界」被成功編碼 CRISPR技術將數據存入活細胞DNA   科技日報北京1月13日電 (記者馮衛東)據最新一期《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報道,美國研究人員通過CRISPR技術,將數字電子信號直接轉換為存儲在活細胞基因組中的遺傳數據,這或是邁向開發用於長期數據存儲新介質的關鍵一步。
  • 猜想木乃伊之謎,DNA記憶存儲,複製人是否有本體記憶?
    2016年紐約基因組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了一套新的編碼系統,可以極大的增加dna分子的數據存儲容量他們將一部電影,一個電腦作業系統,一篇論文,一個電腦病毒,一張電子券進行了「鹼基編碼」,並成功的合成了實體dna
  • 我,就是數據:高中生把數據編入體內,1公斤DNA 未來可儲存全球數據
    新智元原創 來源:cnet、sciencemag等編輯:金磊、張佳【新智元導讀】全球每年產生的數據需要4180億個1TB硬碟才能放下,若是把如此龐大的數據放到DNA上,只需 1kg DNA就夠了!最近一家公司將16G的維基百科存儲在了一個DNA分子上讓人驚嘆,DNA存儲已成為最受關注的新興技術之一,「我,就是數據」時代即將來臨。
  • DNA存儲,拯救人類數據危機的良方?
    光存儲的原理是將數字編碼的視頻和音頻儲刻錄在光碟表面的凹槽中,再通過雷射將這些凹槽中的數據讀取出來,進行轉存或播放。當前,光存儲也正在經歷存儲的極限。因為想要存下更多的數據,凹槽就必須越小、越緊湊,要求雷射的精度也越高。目前,單層藍光光碟能夠保存 25GB 以上的信息,另一種紫外線雷射如果研製成功,其光碟容量可以達到500GB的容量。
  • Nature:用2斤DNA就能存儲世界上所有的數據
    目前,全球範圍內都面臨著數據量的快速增長。最近的實驗有跡象表明,對使用DNA作為存儲介質的興趣已經遠遠超過了基因組領域。在2020年之前,從天文圖像、雜誌文章到YouTube視頻,全球的數據存儲量預計將達到44兆GB,相比2013年將增長10倍。
  • ...開發出CRISPR LiveFISH技術,成功對活細胞中的DNA和RNA進行實時...
    這些研究人員首次將等摩爾含量的蛋白dCas9-EGFP(即與增強型綠色螢光蛋白融合在一起的dCas9)和經過Cy3標記的嚮導RNA(gRNA)組裝成螢光核糖核蛋白(fRNP),所組裝而成的fRNP靶向3號染色體(Chr3)中的一個重複序列區域(Chr3q29,大約500次重複)。他們通過電穿孔將fRNP遞送到人骨肉瘤U2OS細胞中。
  • 將整本《綠野仙蹤》存入納米級DNA中,高效準確,讀取無壓力
    他們開創了一套新的DNA數據編碼和解碼方法,不僅非常高效,還可以長期保存數據。最關鍵的突破在於,準確率也非常高。DNA技術近些年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為它具有不可忽視的潛力:存儲密度大。例如,一個鞋盒能裝下的所有DNA,足以保存100個大型數據中心的所有數據。
  • 新型數據存儲技術:耗電量將大幅降低
    導讀據日本東北大學官網近日報導,該校與法國洛林大學的研究人員報告了一項創新技術,它將導致數據存儲的耗電量大幅降低。背景如今,全世界每年產生的數字數據以澤字節(2^70位元組)來計算,相當於每秒鐘為數億冊圖書提供數據。產生的數據量還在持續增長。如果現有的技術停止發展,那麼到2040年,目前全球全部的耗電量都將用於數據存儲。
  • DNA數據存儲,有了新方法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在《自然通訊》發表論文稱,他們開發了一種全新的DNA數據存儲系統,可使用戶在不破壞原始文件的情況下讀取或修改數據文件,並且具有更強的實用性。  「現有的大多數DNA數據存儲系統都需要通過聚合酶鏈式反應(PCR)來訪問存儲的文件,這在複製信息方面非常有效,但也帶來了一些重大的挑戰。」論文共同通訊作者、北卡州立大學化學與生物分子工程學的助理教授Albert Keung說,「我們開發了一種不依賴PCR的『動態操作且可重複使用的信息存儲系統』(DORIS),解決了DNA數據存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面臨的一些關鍵問題。」
  • IBM成功在一顆原子中存儲數據:信用卡大小存儲iTunes所有3500萬首...
    ——獨立的原子,並演示在未來可能利用該磁體來存儲數據。從本質上來說,科學家完全能夠將鐵原子當作 ESR 傳感器,配合 STM 的操作已經開發出能夠在單個原子上存儲數據的讀寫方式。在《自然》(Nature)上發表的最新研究顯示,科研人員發現可以在鈥原子的納米範圍內放置一個鐵原子,通過電流將鈥原子的南北磁極進行對調的情況下鐵原子並不會收到任何影響,這樣鐵原子就能讀取鈥原子的南北磁極(從而在數字邏輯中代表 0 和 1)。
  • 威騰電子「分區存儲「技術席捲2019中國數據與存儲峰會
    未來幾年,我們將邁入一個新的數據時代,其中處理數據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涉及到ZB級數據存儲和處理,會有三個重要的趨勢:一個是在多雲、雲應用之間,保持數據的流動;第二個趨勢是根據數據的熱度,或者說數據生命周期,採用不同的存儲介質進行數據分層和保護;第三就是藉助人工智慧技術,智能化管理數據。總之海量數據存儲和處理已經成為用戶面臨的主要挑戰。
  • 大腸桿菌DNA能做什麼?存儲全八季《權力的遊戲》
    存儲全八季《權力的遊戲》) 摘要: 科學家們成功地將一段動畫以DNA編碼的形式存入了一群活的大腸桿菌中,並用高通量測序法重新讀取數據,還原了圖像。
  • 存儲能力驚人 哈佛科學家將一部電影上傳到了DNA中
    騰訊科技訊 據外媒報導,復活猛獁象一直是許多科學家的夢想,現在我們離將其變成現實又近了一步,因為人類讀取生物DNA中存儲信息的技術正在快速提高
  • 科學家用DNA來存儲數字數據
    我們處於一個數據大爆炸時代,我們這個時代的數據的激增和豐富,迫切新計算機制出現,因為我們現在的計算機可能無法有效地處理由於數位技術的日益使用而湧入的數據。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正在提出創造性和尖端的解決方案,以利用這些大量的數據,以推動創新。然而,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要麼有新的更有效的計算機,要麼有更好的工作和存儲數據的方法。
  • CRISPR編輯系統升級 利用「跳躍基因」精確插入DNA片段
    用「改正」的DNA序列來取代含有致病突變的序列,將為治療某些遺傳疾病提供極大的幫助。之所以新的CRISPR升級版本可以讓插入DNA變得更容易,關鍵在於首創性地利用了「跳躍基因」。顧名思義,這類DNA片段在基因組中有移動能力。跳躍基因又叫轉座子,可以利用編碼的轉座酶將自己從原來的位置切割出來,並「跳躍」到基因組的其他位置插入進去。
  • 2019年十大新興技術:生物降解塑料、社交機器人、DNA數據存儲
    此外,類似人類的(和動物性的)機器人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它們被設計用來與人交往;一種系統能在幾秒鐘內查明食物中毒爆發源頭;為小型相機和其他設備鋪平道路的微型鏡頭;用其他無用的植物廢料製成的堅固的、可降解的塑料;基於DNA的數據存儲系統,能可靠地存儲海量信息,以及更多新興技術……一個由領先技術專家組成的國際指導小組,探討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
  • 2019年十大新興技術:生物降解塑料、社交機器人、DNA數據存儲……
    此外,類似人類的(和動物性的)機器人也變得越來越普遍,它們被設計用來與人交往;一種系統能在幾秒鐘內查明食物中毒爆發源頭;為小型相機和其他設備鋪平道路的微型鏡頭;用其他無用的植物廢料製成的堅固的、可降解的塑料;基於DNA的數據存儲系統,能可靠地存儲海量信息,以及更多新興技術……一個由領先技術專家組成的國際指導小組,探討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