弦論三部曲一年前看完了,現在又有新想法,正好總結一下。
宇宙的基本要素,時空、能量、物質。
相對論已說明時空是一體的,能量物質也是可以相互轉化。弦論進一步認為物質的基本結構是某種空間形態的弦,所有的物理量都是弦的不同運動方式造成的,物理學變成了高維幾何學。
在我看來可以進一步理解為,物質是能量的某種形式,能量是空間的運動表現,比如空間的某種曲率造成正能量,對應的其它曲率便能造成負能量,正能量和負能量相反相成,共同組成宇宙運行法則。正負能量可以抵消,宇宙的總能量可以是一個很小的量,比如12克。所以創造個宇宙也並不困難,不需要太大本錢。既然本錢這麼低,宇宙可以有很多個。
宇宙可以無限大,其實也可以無限小(取決於參考系)。一個無限小的宇宙照樣可以裝和無限大宇宙一樣多的東西,只不過它裡面的空間關係是大宇宙的倒數,大宇宙越長的東西到了小宇宙越短,兩者並不矛盾。從大宇宙看小宇宙是小宇宙,看自己是大宇宙;從小宇宙看大宇宙是小宇宙,看自己也是大宇宙;視角不同,本質一樣。所以現實世界的實質其實是個物理法則,載體不重要,只要滿足這個法則,換任何載體,世界一樣運行,在裡面覺察不出任何區別。
打個比方,物理法則就像個蘋果,在這個鏡子裡看和那個鏡子裡看沒啥區別。所以這個世界可以在現在的大宇宙運行,也可以裝進一個電子裡運行,沒任何區別。大宇宙裡可以有無數小宇宙,小宇宙裡有和大宇宙一樣大的肚量,照樣可以裝無限個小宇宙,無窮無盡,宇宙就是這麼個全息結構。
到這裡我算徹底明白了因陀羅網的含義,因陀羅網是個比喻,因陀羅網由無數寶珠織成,每顆寶珠可以倒映其它所有寶珠的映像,映像裡的寶珠又能倒映所有寶珠映像,無窮無盡,用來比喻華嚴世界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宇宙的一即一切世界觀。這裡寶珠是宇宙載體,也是物理法則,一顆寶珠可以映到這顆寶珠上,也可以映到那顆寶珠上,每個映像相當於一個世界,映像都一樣,沒啥區別。
我最近又突發奇想,生命的本質是意識自主性。所謂意識自主性是違反動力學的,按經典物理法則給定初始量和動力學,之後所有時間的物理量都是確定的。後來的量子力學引入微觀的不確定,但在宏觀因為統計規律,仍然是確定的。我大膽猜測意識的來源是其它小宇宙對於這個宇宙的擾動造成,因為有其它宇宙的幹擾,便打破了這個宇宙的因果律,比如大腦的核心是某些分子的相干態,這些分子與裡面的小宇宙有糾纏關係,於是帶來了可以違背這個宇宙因果律的原始不確定性,而因為生物的結構,這種原始不確定性不會被湮沒在宏觀的統計規律中,最終表現出宏觀的意識自主性,換言之意識來自其它宇宙對於這個宇宙的幹擾,肉體將這種原始意識保留並放大,隨著生物體能力不斷增強,這種影響會起來越大。
最後的問題是,宇宙的目的是什麼?
感謝J. Zhang
Ph. D.
Profess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