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島外
野豬
級別:三有保護動物(有益的、有重要經濟、有科學研究價值)
山中無老虎,野豬稱大王
葉清福是同安區農林局林政資源站副站長,長年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他說,由於大型貓科動物近乎絕跡,失去天敵的同安野豬處於「瘋長」狀態,近年來快速增長。野豬們不僅稱霸山林,還頻頻到山區周邊村莊、農田「掃蕩」,靠山區域頻現「豬影」,山區農戶談豬色變。
2003年,同安林業部門曾隨機抽取14個村野生動物調查情況,當時推算,整個同安山區約有520頭野豬。13年之後的今天,據估算,野豬種群數量在1000頭以上。「連平原村莊的小山頭也能見到野豬蹤跡。」葉清福說,山區周邊村民經常能見到野豬出沒。
野豬軍團的急劇擴張,讓不少山區的農作物遭殃。2014年,省林業廳、公安廳、財政廳、農業廳專門下發關於「加強野豬危害農林業防控工作」的通知。通知說,野豬危害農作物面積超過耕地1%以上的鄉鎮,應依法組建或聘請專業性、季節性護農狩獵隊,有計劃對野豬實施獵捕,控制其種群過度增長。
「野豬雖然可以獵捕,但必須是專業人士,並具備獵捕證和持槍證。」葉清福說,同安就組織過狩獵隊,打過好幾頭野豬,普通市民則無權獵捕野豬,更不能使用高壓電線、大鐵鋏等工具。
蘇門羚
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高山「神獸」,棲居廈門好多年
資料是這樣介紹蘇門羚的:蘇門羚(又名鬣羚),一般生活在海拔3500米以下的森林茂密多巖石山區,每當林區雲霧繚繞時,蘇門羚能在其他動物和人認為無路可行的懸崖上攀爬、跳躍,就像傳說中騰雲駕霧的「神獸」。
這種高山「神獸」居然出現在低海拔的廈門。在汀溪杉際內、蓮花國家森林公園等地,都有發現蘇門羚活動的蹤跡。《同安縣林業志》記載:1982年,汀溪鎮村民捕殺一隻蘇門羚,送省有關部門鑑定。葉清福說,前幾年,同安鳳南農場周邊有一次山林火災,參與滅火的村民就看到過蘇門羚。
棘胸蛙
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曾經隨處可見,如今難得一見
棘胸蛙又名石雞、石蛤等,是中國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常棲息在南方丘陵山區,一度被人稱為「百蛙之王」。
據同安林業部門調查,棘胸蛙主要分布在同安、翔安區的各山區鎮,棲息在有灌木叢、針葉林、闊葉林的溪流附近。葉清福說,由於過度捕捉,棘胸蛙的數量有所減少,另外農業施肥不當及人類生活廢棄物,也會影響棘胸蛙的棲息地環境。
穿山甲
級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250畝林地中,有它就沒白蟻
穿山甲,顧名思義,能「穿山」之「甲」,其善打洞,披鱗甲。據科學家觀察,在250畝林地中,只要有一隻成年穿山甲,白蟻就不會對森林造成危害,可見穿山甲在保護森林、堤壩,維護生態平衡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
葉清福介紹,穿山甲在同安新民鎮、蓮花國家森林公園、金光湖、汀溪鎮、五顯鎮等低山、丘陵均有分布。十多年前,在林業部門開展的同安、翔安野生動物資源常規調查中,穿山甲數量呈減少趨勢,林業部門建議,加大執法力度,整頓市場,嚴厲打擊非法捕殺穿山甲行為。
小鸊鷉
(pì tī)
級別:「三有」保護動物
長得萌萌的,喜歡水上漂
個頭像鴿子,腳掌像鴨子,嘴巴像錐子。沒有尾巴,長得萌萌的。這種動物叫「小鸊鷉(pì tī)」。它潛水時,僅在水面上露出嘴尖和眼睛,很像鱉的形狀,又得名「王八鴨子」。它還喜歡漂浮在水面上,像一個葫蘆,也稱「水葫蘆」。
2000年,林業部門開展同安、翔安野生動物資源常規調查,就有記錄到小鸊鷉活動的蹤跡。葉清福說,在溪東水庫,他就見到過正在覓食的小鸊鷉。
蟒蛇
級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老愛拋頭露面,見報率極高
近幾年來的廈門,蟒蛇頻頻見諸報端,堪稱見報率最高的野生保護動物。您可能沒想到,儘管常見,蟒蛇卻是廈門野生保護動物中級別最高的,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