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現疣鼻天鵝
南京首現疣鼻天鵝,且有明確的影像記錄!觀鳥愛好者韋曄在其網絡平臺「跟著動物去旅行」上發布了疣鼻天鵝圖片和視頻記錄,引起了觀鳥愛好者的關注。
上周六,韋曄前往長江北岸一處溼地觀鳥,準備離開時,一隻天鵝從蘆葦中飛出,在空中盤旋一圈後又落入不遠處的水中。「南京的江邊,天鵝可不是常客,」韋曄對於天鵝的出現頗感意外,「小天鵝?這是我的第一直覺!」
據了解,全球共有7種天鵝,中國有穩定、可信記錄的主要有3種:大天鵝、小天鵝和疣鼻天鵝。其中小天鵝是南京的常客,每年冬天在石臼湖越冬;大天鵝主要在北方越冬,南京只有過零星的記錄。「這隻天鵝落下後,和水面的家鵝一起遊蕩。菸灰色的羽毛表明,這是一隻未成年的天鵝。」通過望遠鏡,天鵝的容貌看得更清晰了,韋曄有點困惑,從體型上看,頸部和身子的比例更像大天鵝,但嘴部的斑塊接近三角形,又排除了大天鵝和小天鵝的可能。難道是少見的疣鼻天鵝?
「結合鳥友的判斷和圖鑑,在長江邊發現的這隻天鵝確定為疣鼻天鵝。」韋曄向記者展示了照片以及錄下的疣鼻天鵝在水中覓食的影像。據了解,如此詳實的疣鼻天鵝在南京出現的記錄,至少近十年來未見。據觀鳥愛好者們推測,這隻疣鼻天鵝可能是在遷徙過程中脫離了大部隊,迷失了方向,在南京停留。
疣鼻天鵝的到來,是不是因為被長江邊的生態環境所吸引?韋曄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恰恰相反,數年前雁鴨聲聲的濱江溼地,如今因為人類的幹擾,已經無法讓水鳥容身,「除了周邊的城市建設,溼地最明顯的變化是,大片的蘆葦被清理乾淨,變成一個個魚塘。過去冬天記錄過的鴻雁、豆雁、灰雁、花臉鴨都已經銷聲匿跡很多年了。」
【新聞連結】
大天鵝
繁殖於新疆、內蒙古和東北,越冬於黃河和長江中下遊流域,遷徙時經過華北、華東和東南沿海,南京有零星的記錄;
小天鵝
越冬於黃河和長江中下遊流域,南京石臼湖有比較穩定的越冬記錄;
疣鼻天鵝
繁殖於新疆、青海、內蒙古、甘肅和四川北部的草原湖泊,越冬於華東和東南沿海,南京此前沒有已知的影像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