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暴龍還是小霸王龍?爭論近20年終有結果

2020-12-05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微特稿】古生物學家曾對本世紀初發現的兩具恐龍化石所屬種類各執己見。如今,一項新研究給出確切答案,結束將近20年的爭論,加深人類對恐龍成長過程的了解。

這兩具化石體格較小,分別由收藏它們的美國伊利諾州伯比自然歷史博物館命名為「雅內」和「珀泰」。一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屬於矮暴龍,即霸王龍的一個矮小品種,另一部分認為它們是未成年霸王龍。

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由解剖學專家霍莉·伍德沃德牽頭,從腿骨化石切下薄至透光的薄片,把它們放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認定它們是未成年霸王龍。

研究人員看到薄片中有像樹幹年輪一樣的圓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伍德沃德的話說:「生長年輪間距記錄了一頭恐龍如何成長,『雅內』和『珀泰』以及更大一些恐龍的生長年輪間距不盡相同,一些窄,另一些寬。」

他們分析出「雅內」和「珀泰」分別長至13歲和15歲。它們在食物短缺年份長得慢,在食物充足年份加速成長。

科學家認為,發現年幼恐龍的化石可能比發現一個新種類恐龍化石還重要。伍德沃德說:「許多博物館喜歡收藏和展覽最大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化石,忽視其他恐龍化石。但是那些小化石可能屬於年幼恐龍,因此,我們長期不清楚恐龍如何長大,即使是霸王龍也不例外。」

研究報告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完)(歐颯)

關鍵詞:矮暴龍(Nanotyrannus)、小霸王龍(juvenile Tyrannosaurus rex)

相關焦點

  • 一周科技隨我探 | 實踐二十號衛星成功定點;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1月6日,NASA發視頻宣告,首個可能適合居住的地球大小的行星TOI 700 d被發現,其表面可能存在液態水,並且距離很近,僅100光年。該行星的宿主恆星TOI 700是一個紅矮星,大約是太陽質量和大小的40%。
  • 關於矮暴龍的爭議:矮暴龍真實存在嗎?
    據悉,該項研究涉及的恐龍化石從洛杉磯自然博物館2歲恐龍化石標本至芝加哥菲爾德博物館的28歲恐龍化石標本,這是迄今為止最全面關於雷克斯暴龍生長的研究分析,結果顯示雄性和雌性恐龍骨骼看上去十分相似,之前頗有爭議的矮暴龍並非一支獨立暴龍物種,成年霸王龍的大小和體重並不能準確預測它的年齡。
  • 霸王龍見到矮暴龍會說什麼?「我是你爸爸!」
    近期,《科學進展》雜誌發表的一篇文章認為,矮暴龍其實並不是一個獨立的物種,它可能只是一種沒有長大的霸王龍。所以說,矮暴龍不是真的矮小,畢竟人家還是個孩子呀![2] 矮暴龍的身世謎團:我是誰?我爸是誰? 矮暴龍的身世一直是個令人頭疼的問題。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 只是還沒長大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關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
  • 新研究:小霸王龍不是「矮暴龍」,科學家為什麼要研究恐龍?
    關於本世紀初在美國西北部發現的兩具「迷你版」霸王龍化石骨骼的分類,科學家一直有不同看法。美國研究人員分析這兩具化石骨骼的微觀結構認為,它們並不像此前某些人猜測那樣屬於一種名為「矮暴龍」的獨特暴龍,而是尚未成年的霸王龍。科學家認為,恐龍是研究整個演化的最佳的媒介,這是為什麼呢?
  • 能將獵物撕成碎片:超級怪獸矮暴龍真實存在嗎?
    關於矮暴龍的爭議,卡爾研究了「克利夫蘭頭骨」——第一個被稱為矮暴龍的頭骨,以及十幾歲的「簡頭骨」——另一個矮暴龍候選者,部分科學家認為,矮暴龍是一種侏儒暴龍,但也有人表示這僅是年輕時期的霸王龍。
  • 數據帝:詹皇創三項紀錄 NBA締造近49年最懸殊年終大戰
    北京時間12月26日,NBA迎來年終大戰,今日一共有5場比賽,其中湖人大勝獨行俠,詹姆斯締造三項紀錄;籃網輕取凱爾特人,杜蘭特和歐文締造多項壯舉,以下是今日數據匯總——
  • 科學家有了新發現
    這項研究是迄今為止最全面的關於霸王龍生長的研究,同時這項研究還解決其他的一些關於霸王龍的有爭議的問題:雄性霸王龍和雌性的骨骼看起來完全一樣;有爭議的矮暴龍不是一個單獨的物種,而是幼年期的霸王龍;成年霸王龍的大小和重量不能用來預測它的年齡。
  • 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銀川2月22日電題:駐村第一書記「年終總結」裡的喜與憂  新華社記者任瑋  到底要不要種黃花菜?就這個問題猶豫、爭論過多次後,賈廷升和媳婦終於達成了共識:「種!15畝地全改種黃花菜!虎書記說了,種黃花菜有補貼,村裡合作社管加工、有銷路,還擔心啥?」  賈廷升口中的虎書記叫虎正南,是寧夏吳忠市紅寺堡區柳泉鄉柳泉村的駐村第一書記,寧夏國土資源廳派駐柳泉鄉扶貧工作隊的一員。這個春節,閒下來的虎正南盤點自己一年的工作,發現最大的收穫,是念好了「黃花經」。  柳泉村是移民村,也是全鄉貧困人口最多的村。
  • 行政年終總結
    因此有經驗的行政早早開始行動,為年終總結做準備,以便可以充分利用「年終工作總結」的機會,向領導及同事展示行政的工作價值及成果。總結做的好,升職加薪早。「光會幹活,不會展示」是職場的大忌,想要寫好行政「年終工作總結」,以下5個常見問題首先要先避免。
  • 木星或有六百顆小衛星,衛星尺寸界限如何定義再引爭論
    而這一新發現也引發出新爭論:可以被稱為衛星的天體,其尺寸的界限到底是什麼?在過去的20年中,得益於大型數位相機的發展,天文學家發現了數十顆木星的小型衛星。而早在2003年,卡內基研究所科學家斯科特·謝潑德即表示,他估算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木星衛星,可能達到100顆左右。
  • 木星或有六百顆小衛星,衛星尺寸界限如何定義再引爭論
    而這一新發現也引發出新爭論:可以被稱為衛星的天體,其尺寸的界限到底是什麼?在過去的20年中,得益於大型數位相機的發展,天文學家發現了數十顆木星的小型衛星。而早在2003年,卡內基研究所科學家斯科特·謝潑德即表示,他估算直徑在1000米以上的木星衛星,可能達到100顆左右。
  • 機器學習與統計學的爭論,有意義嗎?
    還有一些觀點認為:是否執行元分析或許是區分兩個領域的一個標準。 但,爭論兩者之間的邊界,真的有意義嗎?如果對這個問題進行嚴肅地思考,或許我們會發現,答案是否定的。 此類觀點其實比目前「邏輯回歸等於計量經濟學」的觀點還要愚蠢,兩者同樣挑起了激烈的爭論。 六十年來機器學習社區一直在致力於「更好的計算機」,而並不關心是奇妙的方法還是統計數據哪個更優。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教授在機器學習課程教學的時候,花大精力來教授廣義線性模型及其變體。
  • 白金藍黑裙後的又一爭論:粉白還是灰綠鞋?
    還記得那條白金還是藍黑的裙子嗎?今天(10月12日),網友曬出一雙鞋,讓大家再次吵翻,熱鬧程度不亞於當年的那場辯論!12日下午,網友@myOffer學無國界 發布了一張運動鞋的圖片,並稱:「辦公室已經為這個炸開了,白金藍黑後的又一爭論,這個鞋到底是粉白還是灰綠?」
  • 賽事簡介:ATP年終總決賽
    網球男單年終總決賽制度始於1970年,當時的名稱是「精英賽」 (The Masters)。精英賽每年年底在不同國家舉行,只有在全年比賽中成績最好的幾位選手才有資格參賽。獲得參賽權本身就是對選手一年成績的褒獎,更何況還有獎分和豐厚的獎金,因而比賽規模雖小卻極受選手們重視。
  • 高鐵與懸浮近十年的爭論路上,他堅持求實,創造「中國速度」
    2002年的最後一天試運營後,上海有了世界上第一條投入商業運營的磁浮鐵路,主張京滬鐵路要用磁浮的「磁浮派」的呼聲很強烈。原本他樂觀地以為,1999年3月31日《磁懸浮高速列車和輪軌高速列車的技術比較和分析》諮詢報告向國務院呈報之後,這場論爭就已經有了結果。誰知道,那可能只是個開始。磁浮?輪軌?
  • 某高校教授年終績效僅8元,這也太低了點吧?
    剛看到一則文章,如下所示:一所高校在2021年新年之際,眾教師因為年終績效問題,而提出異議。據文章所說,知情人透露,該校績效制度是「重行政輕科研」等,有些行政崗位的員工拿到的薪酬,要比在科研教育崗位的教授高很多。
  • 探作風:有基層單位疲於年終總結 用錯領導照片
    「報告」兩個字意味著材料必須有基本的體例,要有頭有尾,有修飾有文採,不這樣寫的話,自己部門領導這一關都過不了!「動輒幾千字,幾萬字的我都寫過!」  「其實,絕大多數考核報告完全可以用一張表格來代替。」張天抱怨,做了什麼就填什麼,上級清楚,我們輕鬆,何必整那麼多修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