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微特稿】古生物學家曾對本世紀初發現的兩具恐龍化石所屬種類各執己見。如今,一項新研究給出確切答案,結束將近20年的爭論,加深人類對恐龍成長過程的了解。
這兩具化石體格較小,分別由收藏它們的美國伊利諾州伯比自然歷史博物館命名為「雅內」和「珀泰」。一部分古生物學家認為它們屬於矮暴龍,即霸王龍的一個矮小品種,另一部分認為它們是未成年霸王龍。
俄克拉何馬州立大學研究人員由解剖學專家霍莉·伍德沃德牽頭,從腿骨化石切下薄至透光的薄片,把它們放在高倍顯微鏡下觀察,認定它們是未成年霸王龍。
研究人員看到薄片中有像樹幹年輪一樣的圓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伍德沃德的話說:「生長年輪間距記錄了一頭恐龍如何成長,『雅內』和『珀泰』以及更大一些恐龍的生長年輪間距不盡相同,一些窄,另一些寬。」
他們分析出「雅內」和「珀泰」分別長至13歲和15歲。它們在食物短缺年份長得慢,在食物充足年份加速成長。
科學家認為,發現年幼恐龍的化石可能比發現一個新種類恐龍化石還重要。伍德沃德說:「許多博物館喜歡收藏和展覽最大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恐龍化石,忽視其他恐龍化石。但是那些小化石可能屬於年幼恐龍,因此,我們長期不清楚恐龍如何長大,即使是霸王龍也不例外。」
研究報告1日發表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完)(歐颯)
關鍵詞:矮暴龍(Nanotyrannus)、小霸王龍(juvenile Tyrannosaurus r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