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智力低下,小學被勸退的愛迪生:母親的期望激發了學習的潛力

2020-12-03 小天寶大玉兒

鄰居群裡有位媽媽發了一張圖片,仔細一看,原來是父母為了激勵孩子而籤的三方協議,協議內容主要針對疫情防控期間,關於孩子晨讀的獎懲。

晨讀時間為7點30分到7點50分,晨讀的聲音要讓父母聽到為準,完成這兩點孩子就能拿到10元獎勵,孩子晨讀時間每提前5分鐘父母再獎勵2元。周六周日如果自願晨讀,獎勵翻倍。如果晨讀時間晚於7點30分,罰款10元,晚於7點40分,罰款20元,當天未晨讀罰款40元。

協議內容有獎有罰,看起來也非常公平,可見父母為了讓孩子養成學習的好習慣,也是煞費苦心。用物質來激勵孩子學習的行為,很多父母都會採取,認為這樣就能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德西效應」: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學習的興趣

激勵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藝術。----德西(美國)

1971年,心理學家德西和他的助手做了一個實驗,以學生為試驗對象,請他們分別單獨解決測量智力的問題。

實驗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每個學生單獨解題,沒有獎勵。第二個階段,將學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的學生每解決一個問題就獲得1美元,控制組的學生沒有任何獎勵。第三個階段,自由休息時間,目的為了觀察實驗對象是否對解題持續感興趣。

第一、二階段每個參與者都很投入的解題,第三階段,沒有物質獎勵的控制組,出於興趣休息時間繼續解題,獲得獎勵的實驗組雖然在解題時十分投入,但在不能獲得獎勵的休息時間,解題興趣明顯下降。

這個實驗說明了,在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時,提供外部的物質獎勵反而會減少活動對參與者的吸引力。心理學家馬克。蘭博等人在1973年和1976年的實驗中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

因此,心理學認為,如果一個行為只用外部的理由來解釋,當外部的理由不再存在,行為也將趨於終止。所以,如果我們希望某一個行為能保持下去,就不要給他足夠的外部理由。簡而言之,就是金錢或者物質獎勵(外部動機),會降低一個人表現的內部動機。

孩子的學習動機:發自內心的興趣才會持久

動機是指激起和維持個體的活動並使活動朝向某一目標的內部推動力量,動機產生的條件有兩個,需要和誘因。其中需要是引起動機的內在條件,誘因是引起動機的外部條件。

根據動機產生的誘因,可以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內部動機指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所引起的動機,沒有外部誘因,比如有的學生非常喜歡數學,上課時他就會認真的聽講,課後也會刻苦的鑽研。

外部動機是由於外部的誘因產生的動機,孩子並不是對學習本身感興趣,而是對學習帶來的結果感興趣。比如說,有的學生學習是為了得到父母設置的獎勵。

根據動機起作用的時間長短,學習動機可以分為遠景性動機和近景性動機。遠景性動機,動機行為和長遠的目標相聯繫,比如學生面對選修課的選擇時,考慮的是以後對工作的幫助,即使難度大隻要對工作有幫助就好。近景性動機,動機行為和近期的目標相關,比如同樣面對選修課的選擇,考慮的是眼下是否好通過,眼前讓自己好度過為準。

根據動機和學習之間的關係,學習動機分為直接動機和間接動機。直接動機是由學習本身直接引起的,對所學的內容的直接興趣,比如數學家阿達。洛夫萊斯從童年時期就萌生了對數學的喜愛,間接動機與學習的社會意義相關聯,是社會的觀念、父母和老師的期望對學生的間接影響。

影響學習動機的因素包含推力、拉力和壓力三個方面。推力因素和學生本身對學習本身的追求有關,是發自內心的對學習感興趣,對學習起推動的作用;拉力因素和學習的外在後果有關,比如說待遇和社會地位,對學習起引誘作用;壓力因素和現實環境對學生的要求有關,比如說考試和升學,對學習起強制作用。

影響學習動機的三個因素,對學習起積極的推動作用的就是推力,它讓孩子發自內心對學習感興趣,怎樣才能獲得這份強大的學習驅動力呢?

重視學齡前孩子的學習能力

很多父母認為,只有不斷的進行刺激,才能讓孩子得到好的發展。但是,孩子身上潛力的挖掘,靠的卻是內在的驅動力。在學齡前,孩子進行了最集中、最全面的學習。而且所有的學習都是自己開展、自我激勵。

比如說翻身,你讓他趴在床上,他不知道怎麼翻過來,學會翻身就成了孩子的目標。比如說爬行,必須控制四肢、協調起來,有時候只有胳膊在動或者只有腿在動,有時候他的移動是相反的,離目標越來越遠。孩子學習站立、學習走路、學習說話,對孩子來說這些本領很難掌握,但他堅持不懈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不屈不撓克服障礙,解決了大量的問題,這種複雜的學習貫穿了整個學齡前時期。

按孩子的需求餵食:嬰兒表達對食物的需求時候,別管離上次餵他間隔了多長時間,都應該滿足他。從長遠來看,這讓孩子最大限度的實現獨立。而很多孩子,是在父母讓他吃東西的時候才能吃,並非是自己想吃的時候吃。父母讓孩子脫離了真正的需求,用自己期待的東西代替。這樣的方式,讓孩子認識不到自己的內在調節機制,總是依賴外界機制。

不要總是限制孩子:孩子渴望成長,這些能力得到充分利用,讓孩子自然地進行自我激勵式學習。很多時候,我們試圖控制孩子的自由活動,用我們的努力代替孩子的努力,父母用心中理想孩子的需求來取代孩子真正的需求。孩子的「破壞」行為,只是在學如何正確的應對環境,如果總是限制他們,會令孩子沮喪和憤怒。

鼓勵孩子探索:要允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環境,父母對孩子過分的保護,讓孩子失去了自由探索學習的熱情,這在上學以後是寶貴的能力。學齡前孩子身上蘊藏的巨大學習能力,在以後的歲月裡也不會被超越。

「羅森塔爾效應」:積極的期望能發掘孩子的潛力

善於鼓勵孩子,是教育中最寶貴的經驗。在生活中,當一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期待,而是被被淹沒在茫茫人海,他很可能就會隨波逐流平庸一生。當他偶爾因為某件事出現的閃光點,被周圍人重視並且頻頻鼓勵時,他就可能展現驚人的能量,蘊藏的聰明才智也會噴湧而出讓人刮目相看。

20世紀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經對一所小學18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一次所謂的「發展潛質實驗」,實驗結束後他給了每個班的教師一份名單,並告訴教師這些學生是最有優異發展潛質的學生。教師在知道班級裡有幾位「與眾不同」的孩子,他們會是將來的棟梁之才,無論在課堂內外,對那幾位孩子都充滿熱切的期望,學生在老師的眼神、話語、態度中感受到了關愛和特別的期望,並在不知不覺中接受了老師「期待」的暗示,最終真的實現了羅森塔爾的預言,朝著預想的方向去發展了。

隨後,克雷納等人又根據羅森塔爾的研究成果,對4300名孩子進行了4年的縱向研究,結果表明:積極的期望確實能引起學生成績的變化。當老師和家長把孩子當作有發展潛質的學生對待,把他當作可造之材,孩子就會信心大增,發展成為優秀的人。

羅森塔爾的「謊言」為什麼會成真呢?

積極的期待對孩子來說往往具有神奇的效果,當孩子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期望時,他會認為自己真的聰明又優秀。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現象。羅森塔爾效應,是在信任的基礎上產生的人際需求心理現象。

發明大王愛迪生,小學上了3個月就被學校勸退了,學校給出的理由是智力低下,但愛迪生的母親對孩子懷有非常真摯又積極的期望,她堅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傻瓜,她對愛迪生說:「你肯定比別人聰明,這一點我深信不疑,所以你要堅持自己讀書學習。」

愛迪生得到了母親的心理支持,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成為了偉大的發明家,我們今天用的電燈、電影、留聲機,就是愛迪生的偉大發明,愛迪生的成就也受惠於母親無意運用羅森塔爾效應產生的神奇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總是能發現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用別人孩子的優點來對比、抱怨、評判自己孩子的不足,其實這正是孩子「笨」的一個重要原因。孩子的智力發展水平是不均衡的,家長要注意啟發、幫助孩子改進學習方法,利用羅森塔爾效應才是一種高智商的培養方法。

大玉兒,一位有想法的媽媽,用文字傳播育兒經驗,關注看更多育兒知識。

相關焦點

  • 3歲男孩被確診智力低下,15歲被公認是天才!媽媽的方法值得學習
    今天的主人公周瑋出生於1991年山西省五臺縣東累鄉長畛村;出生時,周瑋和其他的孩子沒有什麼兩樣,直到孩子6月時生了一場不知是什麼的怪病,到醫院後被醫生確診為腦癱,周瑋到了三歲時又被診斷為智力發育低下,周瑋的父母在四處求醫無果後,周瑋的父母最終放棄了治療,將周瑋帶回了家。
  • 愛迪生是被老師嫌棄的「笨孩子」,可母親的一句話,成就他的一生
    最後老師給了愛迪生一張紙條,讓他轉交給他的母親,愛迪生的媽媽打開紙條之後,一邊哭著一邊和大聲的讀出來:你的孩子是個天才,這個學校太小了,沒有好老師可以教他,建議你親自教導。可是沒想到後來愛迪生突然看到了當年老師寫給母親的紙條,上面寫著的竟然是:你的孩子有精神缺陷,他被正式退學了。
  • 小學語文教材被指失實:愛迪生救母親純屬虛構
    [提要] 民間研究團體會診小學語文教材,把幾個重要版本中涉及母親與母愛的文章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存在「四大缺失」,分別是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甚至事實的缺失,比如《愛迪生救媽媽》一故事就純屬虛構。
  • 13歲考入大學,後卻遭到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那個13歲就考上大學的神童,他在進入中科院之後,就因為他的能力不行,遭到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而母親耐心訓練魏永康,魏永康在學習上更加的進步,他比其他孩子更沉得住氣,更加的努力用功,所以著他的成績一直非常好。
  • 湖南神童13歲考上大學,卻被中科院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
    被從小譽為''神童''的魏永康就是在母親的栽培下長大的,因為魏母對他有著非常高的期望,所以在魏永康很小的時候,母親就給他的未來做了規劃,但是萬萬沒想到,這位湖南神童雖然在13歲的時候就考上了大學,但卻被中科院勸退,作為栽培人的魏母:我恨不得他死了!
  • 17歲少年進中科院讀研,因生活難自理被勸退,母親:我恨不得你死
    故事的主人公從小就被稱為「神童」,在母親盡心盡力的「伺候」之下13歲就考上了名牌大學,17歲考上中科院研究生,最終卻因生活不能自理而被學校勸退。主人公是一個叫魏永康的湖南孩子,他1983年出生在一個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家庭,而且父親還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負傷的退伍軍人,由於父親重傷所以其一直無法下地工作,一家的重擔就全壓在了身為百貨公司工人的母親曾學梅身上。
  • 智力低下也分級!不同等級有不同症狀,家長了解多少?
    輕度智力障礙:輕度智力障礙兒童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擔簡單的家務勞動。在學習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但大多數人能完成小學階段的基本學習,具有一般日常生活所需的語言交往能力。具有簡單的閱讀、應用寫作和計算能力;青少年期可以接受職業教育和職業訓練,從事簡單的職業勞動。智商一般在70~55分。
  • 他是「中國版雨人」:曾因智力低下,被學校拒收,如今怎樣了?
    他是「中國版雨人」:曾因智力低下,被學校拒收,如今怎樣了?世界不缺少美,只是需要擁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在美國電影《雨人》中,患有自閉症的哥哥雷蒙,擁有超強的記憶力,而中國作為一個人口大國,也有現實版本的雨人,雖然有著天生的缺陷,被當成是傻子,卻在某些領域,具備驚人的天賦,筆者今天要介紹的他,就是「中國版雨人」:曾因智力低下,被學校拒收,如今怎樣了?
  • 家庭教育丨你,也可以成為「愛迪生」的父母
    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潛在的「愛迪生」!但孩子能不能真正成長為「愛迪生」,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家庭教育!從小被學校退學,耳朵還被人打聾的愛迪生之所以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發明家和企業家,就是因為他的母親南希的家庭教育非常成功。許多家長以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家庭,好的家庭教育離自己非常遙遠。事實上,好的家庭教育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複雜。
  • 進中科院遭勸退 揭秘為什麼神童母親講出絕情之語
    魏永康(資料圖)    魏永康家廁所的門上,都寫著「打油詩」  【進中科院遭勸退】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因為母親曾學梅從小的悉心教育,從兩歲起,魏永康就被人稱為「神童」。2003年7月,已經讀了3年研究生的魏永康,連碩士學位都沒拿到,就被學校勸退了。  「我當時恨不得他死了才好。」曾學梅指著中科院的大樓,讓兒子跳樓,「這麼好的條件不爭氣,你去死!」神童13歲考入大學  是什麼讓母親講出如此絕情之語?故事還要從頭說起。
  • 如何培養好你的孩子,激發智力潛能?別人家優秀的孩子不是偶然!
    但是培養孩子不是一度的溺愛就能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溺愛的後果可能會讓你措手不及,孩子可能會很叛逆,總是提出一些無理的要求,沒有按照你原本期望的路線上發展。優秀的孩子不是偶然(童年經歷)你看到別人家優秀的孩子做很多事情都井井有條,能做的非常棒,但是這些孩子的家長付出了很多,不過大多數家長只看到別人孩子的優秀,而沒有看到自身在對孩子的培養上做的不足。
  • 曾經被愛迪生質疑,但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發明了交流電
    據報導,那天晚上暴風雨是如此糟糕,護士感受到了危險,她告訴特斯拉的母親,由於天氣惡劣,嬰兒將成為「黑暗的孩子」。幸運的是,尼古拉的母親並沒有因為那些胡說八道而動搖,她立即告訴護士,「不,他將是一個光明的孩子。」 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個完美的超級英雄起源的故事。很難說這次交流是否是一個有趣的真實故事,但如果有人想指導一部關於特斯拉生活的電影,我們期望在一開始就看到這個場景。
  • 2歲寶寶智力低下的表現都是哪些
    智力對每個人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這決定了您的生活起點,但是後天的辛苦和辛苦可以減少兩者之間的差距。但是,無論您是哪個父母,都不希望您的孩子智力低下,那麼2歲寶寶智力低下的表現是哪些?1、多動、注意力缺陷智力低下兒童的異常行為大腦發育遲滯,自控能力差,大部分都表現有注意力缺陷,也有部分伴有多動,男孩多見。
  • 「神童」魏永康13歲上大學,但被中科院勸退,母親後悔其教育方式
    父親魏炳南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曾學梅是縣百貨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母親為了培養他,讓他贏在起跑線上,在魏永康剛生下來兩三個月時,曾學梅就教兒子識字,還經常讀唐詩給兒子聽。這種做法有了明顯的效果,剛滿2歲的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到4歲時,他便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後來連小學也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
  • 【穩得勝的態度】25-發明大王-愛迪生的母親
  • 13歲上大學,17歲卻被中科院勸退,親生母親:我恨不得他死了才好
    魏永康的母親是一個百貨公司的收銀員,在照顧孩子的同時還要上班養活一家人。因此小小年紀的魏永康從不敢跟母親提任何的要求,甚至連母親不讓他跟鄰居家孩子玩他也言聽計從。長期在母親的訓練下,魏永康比同齡人成績更加優異,每天都能耐心的面對學習。正因如此,一家人對魏永康抱有極大的希望,更加細心的照顧著他,除了學習之外的事情都不用魏永康動手。
  • 寶寶智力低下表現有哪些?如何治療?聽聽兒科主任怎麼說
    對於家長來說,都希望生育一個健康聰明的小寶寶,但是因為某種原因,孩子的智力可能會有一些問題,這時候一定要有所警惕,及時發現問題,及時進行治療。智力低下是兒童發育行為疾病中影響較為嚴重的一中,在醫學界,智力低下一直是醫學專家們列入研究攻克的範圍。
  • 小學課本的彌天大謊:愛迪生救了得闌尾炎的媽媽?美國:簡直荒唐
    文/丸白果,百度原創,禁止轉載2012年有一件大事,那就是作家莫言為中國人捧回了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然而我們都知道,這位農民出身的鄉土作家事實上就連小學都沒有讀完。女兒剛看過彩繪本,自信的天下了孔明和龐統,母親也同意這個答案,結果老師打了一個大大的紅叉,因為標準答案是:諸葛亮。直到他去了女兒的課堂,才憤怒的明白,女兒所謂的閱讀理解障礙,只是不符合標準答案。而這種標準答案常常讓文章的原作者也感到莫名其妙。周國平對於自己被選入高中教材的文章《人的高貴在於靈魂 》,曾經親自答過一份試題,按照標準答案打分,成績是69分。
  • 智力超過愛因斯坦的蘭根,僅以打工為生,比智力重要的是這些能力
    蘭根被認為是美國最聰明的人,智力在190-210之間;我們熟知的愛因斯坦智力160-190;霍金智力水平在155-160之間;但智力超群的蘭根卻名不經傳,成就遠不及愛因斯坦和霍金,甚至一度淪為餐廳保安。
  • 自閉症判斷標準14:80%均有認知障礙和智力低下的情況
    根據國際上普遍採用的CARS量表對兒童進行自閉症判斷時,約有80%均有認知障礙和智力水平低下的問題。看一下CARS量表對智力低下的界定l 輕度異常:輕度智力低下,技能低下表現在各個領域。l 中度異常:中度智力低下,某些技能明顯遲鈍,其他的接近年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