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ssan發布碳纖維強化聚合物新生產技術,開發時間有望減半

2020-09-10 十輪網

碳纖維強化聚合物(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olymer,CFRP)這種複合材料有質輕堅固特性,是航天領域、頂級賽車愛用的材料之一,然而製程繁複耗時昂貴,因此應用在大眾量產商品的可能性相當低。日產(Nissan)想改變這個情況,9月發布碳纖維強化聚合物的生產新技術,開發時間有望減半,製造時間有望減少八成,打開碳纖維材料進入尋常百姓家門之路。

碳纖維顧名思義就是純由碳構成的微小纖維,單一一根碳纖維直徑約5~8微米(㎛,萬分之一釐米),從原子規模角度來看,碳纖維是一層層六邊形碳原子排列(相當於石墨烯薄片)堆棧起來,結構讓碳纖維具超高強度重量卻相當輕。一般會將幾千條基本的碳纖維組成一根碳纖維束。

碳纖維雖然本身有超高強度特性,對和纖維束同方向有很強抗拉力,若垂直施力,就像一條線一樣會歪曲,為了解決這問題,碳纖維束通常必須編起來或做成複合材料,例如用碳纖維束以各種不同方向排列,然後用環氧樹脂黏合,固化後定型,這樣碳纖維在硬化的樹脂基質裡就不會彎曲移動,成為堅固質輕的堅硬材料,這就是碳纖維強化聚合物,廣泛應用於航天、汽車、土木工程、運動器材等領域。

但碳纖維強化聚合物的缺點是,製作往往需要層層疊上碳纖維、塗上環氧樹脂黏合,製品形狀必須層層堆塑,最終在模具裡緊緊夾住等待固化,相當耗費人工與時間,使碳纖維製品成本居高不下,產能與良率也不容易提升。

若要將碳纖維強化聚合物引進大眾量產商品,製造流程一定要有突破性改變,Nissan希望朝這方向努力。若能以質輕的碳纖維強化聚合物打造汽車,有助讓汽車因上層結構減輕而重心更低,行駛更穩定,減少車重也能提升汽車的油耗效率,並讓加速更快,剎車也更快,操控更靈敏。唯一的問題是,要怎麼改革碳纖維強化聚合物的製程?

Nissan的新做法是,不像過去一層層疊上黏合,而是先把碳纖維編織成特定排列,留有足夠孔隙讓環氧樹脂能用灌注方式注滿整個結構,如此一來,碳纖維強化聚合物的製造,就從過去層層疊合手工藝,轉變為相當於某種形式的「鑄造」:將上述碳纖維結構先填入空模的間隙,再灌入環氧樹脂,待環氧樹脂固化後,就直接成為所需形狀的碳纖維強化聚合物零部件。

要完成這種製造方式,最重要的是碳纖維結構的通透性,樹脂如何流動,能否順利流到結構的每部分,而不會留下氣泡,Nissan工程師發展模擬樹脂流動開發工具,並利用透明模具,以及內置溫度傳感器,實地測試灌注樹脂時直接觀察樹脂的流動狀況,模擬測試成功,證明此製造方式確實可以用更短的開發與製造時間打造高品質的零部件。

Nissan新製程技術發布還在實驗階段,不過創新鑄造式思維也為碳纖維強化聚合物的未來打開許多可能性。若能促進碳纖維強化聚合物終有一天成為量生產機製品材料,就真是全人類之福了。

(首圖來源:Nissan)

相關焦點

  • 帝人碳纖維熱塑織物獲認可 有望在航空航天實現大規模應用
    (TPCL)已通過雷聲技術公司(Raytheon Technologies Corp.據帝人介紹,Tenax TPWF是一種塗有熱塑性聚合物的編織碳纖維織物,Tenax TPCL完全浸漬並由幾層Tenax TPWF製成的加固板。
  • CSIRO:開發優質、高強、低成本的碳纖維
    他繼續說道,「他們已授權給LeMond Composites公司(美國田納西州橡樹嶺)的技術可用於快速氧化,目的是降低這些最後生產步驟的成本。」為實現其開發下一代碳纖維的目標,CSIRO正在使用一套戰略工具,包括:RAFT 聚合、FLOW化學工藝和CarbonSpec計量方法。「我們的目標是,生產一種強度提高了20%的航空級別的碳纖維。」
  • 碳纖維可儲存電能 或使電動汽車重量減半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科學家發現,碳纖維作為一種超強韌輕質材料能夠直接儲存電能,這可能會徹底改變未來電動汽車的設計,使得車身重量減半。  碳纖維目前被用於許多汽車材質,新研究發現,該材料在使車輛更堅固、更輕便的同時,也可以用來儲存電能。
  • 碳纖維表面處理技術,值得學習!
    由於碳纖維表面惰性,複合材料中碳纖維和基體材料間應力載荷無法有效傳遞,直接影響其性能發揮,限制其規模化應用,所以要對碳纖維進行表面處理。通過表面改性技術來提高碳纖維的表面活性,強化碳纖維與基體材料之間的界面性能,改善了其與基體的粘結效果,從而提高纖維材料在工業應用中的價值。
  • 碳纖維3D列印領域的企業和技術
    儘管CBAM不能製造出與使用傳統複合材料製造的零件一樣堅固的零件,但與使用傳統技術生產的零件相比,它可以更快地製造更複雜的零件。而且還非常節省勞動力。 CBAM-2仍然是新的上市產品,已於2019年5月推出,預計將於今年第三季度交付。但是,尚未發布有關初始發貨的消息。
  • 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發布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2月27日訊 12月26日,「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發布會暨科技創新與智慧財產權保護研討會」在京舉行。會議由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智慧財產權專業委員會主辦,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承辦。八月瓜在會上發布了「全球碳纖維產業技術創新200強報告」。
  • 全球聚合物催化劑市場有望復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聚合物應用市場熱度不均。這影響了上遊聚合物催化劑的市場需求。市場人士表示,疫情對用於汽車和耐用品領域的聚合物需求影響最為嚴重,對用於建築領域的聚合物需求影響較小,用於包裝和個人防護用品領域的聚合物需求相對比較強勁。相對應的聚合物催化劑市場也有同樣的走勢。
  • 廣泛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 我國碳纖維技術發展再下一城
    5、據報導,截至去年12月30日僅大型地面電站總規模為10.9GW,當月光伏併網預計超15GW,預計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全年裝機有望超42GW。6、據媒體報導,降價後特斯拉單日單店賣百輛,Model Y國產車型有望於1月內交付。
  • 日美競相突破第三代碳纖維技術
    日本3家企業的碳纖維約佔全球70%~80%的市場份額,其中東麗公司產能最大,產品性能最好,是全球最大的碳纖維供應商,代表了日本最高的技術水平和研發實力。美國的兩家企業市場佔有率約為20%,其中赫氏公司擁有40多年為美國軍機開發應用碳纖維的經驗,能夠自主生產供應碳纖維,是美國廠家中高模量碳纖維技術的領導者;氰特工業公司以碳纖維的後續產品預浸料為主,碳纖維產品性能和研發能力低於赫氏。
  • 日本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部署新項目加速燃料電池普及和...
    旨在整合政府、研究機構和產業界研發力量,開展聯合攻關,解決燃料電池商業化應用面臨的一系列技術挑戰(如耐久性、成本問題),以在2030年後實現燃料電池的規模化商業應用,助力日本氫能社會構建,並強化日本在全球燃料電池市場的領先地位。
  • 石墨烯強化碳纖維可能會帶來價格低廉、強度更高的汽車材料
    通常碳纖維的製造成本都很高,不過最近一組研究人員提出了一種新方法,有望降低生產成本,促使碳纖維在汽車中廣泛使用。該團隊通過計算機模擬和實驗室驗證,發現在生產過程中加入少量的二維石墨烯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增強了纖維的強度。幾十年來,碳纖維一直是飛機生產中的主力軍。
  • 【碳纖】碳纖維表面處理技術,值得學習!
    故事要從模具之母說起碳纖維(CF)作為一種低密度、高強度、高模量比的纖維材料,具有良好的耐磨性、耐熱性、尺寸穩定性和耐酸鹼性,已成為一種極具發展潛力和廣闊應用前景的增強材料。由於碳纖維表面惰性,複合材料中碳纖維和基體材料間應力載荷無法有效傳遞,直接影響其性能發揮,限制其規模化應用,所以要對碳纖維進行表面處理。
  • Hexcel發布新型3D列印聚合物材料
    因此,複合材料公司Hexcel發布了一種用於3D列印的新型導電聚合物基碳纖維複合材料,用於幫助用戶減少昂貴的後處理環節,交付「可立即投入使用」的組件。一年後,該公司又走了一步,收購了牛津高性能材料(OPM),後者是高性能熱塑性塑料和碳纖維增強3D列印零件的知名生產商。收購之後,OPM的執行長Scott DeFelice表示,其重點「仍然集中在PEKK的應用上」,並且該公司「正在開發一些令人興奮的新材料」。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成型工藝及瓶頸探討
    一般來說,纖維預氧化的時間短,皮層結構薄;預氧化時間較長時,生成碳纖維的皮層結構較厚。預氧化的生產工藝使用的相關參數低(如牽引力、溫度等),加工時間長,則不易形成明顯的皮芯結構,但相對的生產效率較低。在生產碳纖維的全過程中,防止纖維皮芯結構給碳纖維結構帶來兩相性現象是製取均質碳纖維的重要因素。
  • 碳纖維3D印表機問世 和塑料玩具說再見
    【中關村在線辦公列印頻道原創】儘管3D印表機已經有了十幾年的技術發展,大家對桌面產品的印象還停留在列印一個玩具、模型,使用PLA/ABS材料列印出來的東西塑料感濃厚——其實這兩種材料就是類似塑料的材質。
  • FFF 3D列印碳纖維增強高性能聚合物應用於航空航天
    2020年9月,白令三維獲悉,miniFactory與NLR(荷蘭皇家航空航天中心)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提供以FFF 3D列印技術製造航空航天工業零件的認證過程。合作開發的重點是採用miniFactory的ULTRA 3D印表機和Aarni過程監控系統,列印碳纖維增強高性能聚合物和金屬填充聚合物,用於製造航空航天零件。
  •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科學家開發出太陽能電池用新型聚合物材料 發布時間: 2020-05-09 11:46:50   來源:科技部  作者:
  • 碳纖維行業深度研究:技術、市場、格局、標杆啟示
    碳纖維技術發展至今已經歷三代變遷,同時實現高的拉伸強度和彈性模量是目前碳纖維研製過程中的技術難點。近年來日美從兩條不 同技術路徑在第三代碳纖維上取得技術突破,並有望在未來 5-10 年內實現工業化生產,對於提高戰機、武器的作戰能力意義重大。
  • 比特幣減半倒計時:圍觀4種減半時間計算方案
    比特幣目前已經挖出了85.68%的代幣,剩下的14.3%需要120年才能完全產出,對於很多礦工來說這一次減半可能是最後的挖礦紅利期,以後的挖礦難度和成本將會大幅增長。對於此次減半,究竟如何確定減半時間,我們根據不同的出塊時間度量創建了四個不同的時間。
  • 用於聚合物複合材料的新工藝,你見過嗎?
    ,該方法允許使用熱固性聚合物和連續碳纖維來製備聚合物複合材料。他們將這種技術稱為「局部平面內熱輔助(LITA) 3D列印」。這項技術利用液體聚合物的吸芯或毛細作用來填充碳纖維之間的空間。碳纖維的鋪設使得相鄰的纖維之間有一個間隙,這使得液體聚合物能夠被吸進纖維結構並環繞在纖維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