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泛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 我國碳纖維技術發展再下一城

2021-01-08 新浪財經

來源:巨豐投顧

今日導讀

1、元旦3天假期,全國重點零售企業日均銷售額同比增長6.2%。服裝、家電數碼、珠寶首飾日均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22.8%、9.9%和10.3%。

2、中國期貨業協會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12月全國期貨市場交易規模穩步增長。以單邊計算,當月全國期貨市場成交量為7.73億手,成交額為55萬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0%和98%。

3、國鐵集團昨日(1月4日)發布,2021年,全國鐵路將紮實推進川藏鐵路等國家重點工程建設,預計全年投產新線將達到3700公裡左右。

4、1月4日,上海市64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總投資2734億元,涉及高端產業、科技創新、基礎設施和重大民生等領域,其中包括集成電路、新材料、航空航天等在內的產業項目52個,總投資達2492億元。

5、據報導,截至去年12月30日僅大型地面電站總規模為10.9GW,當月光伏併網預計超15GW,預計將大幅超出市場預期,全年裝機有望超42GW。

6、據媒體報導,降價後特斯拉單日單店賣百輛,Model Y國產車型有望於1月內交付。

周邊市場

巨豐頭條

工信部:將發布相關標準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是推進節能減排的重點,將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制定汽車產業實施路線圖,強化整車集成技術創新,推動電動化與網聯化、智能化並行發展,同時通過制定配套法律法規、完善回收利用體系、發布相關標準等,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

新能源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疊加政策驅動,帶動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市場進一步擴大。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報告,僅以拆解回收廢舊動力電池中金屬元素的價值估算,中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目前已超過50億元,預計2020年突破100億元,2023年達250億元規模。

A股上市公司中,天奇股份(002009)形成了從動力電池回收、拆解、精煉鋰、交易全產業鏈布局,控股子公司金泰閣廢舊鋰離子電池資源化利用規模位於行業前三的水平。光華科技(002741)打造「動力電池梯次利用-拆解回收-金屬資源萃取-三元前驅體-三元正極材料」閉環產業鏈,此前在汕頭已建成一條1000 噸/月的電池回收示範線。

產業分析

需求保持高速增長 電池級碳酸鋰月累計漲幅達17%

鋰電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長,帶動鋰產品迎來全面漲價。2020年12月第四周鋰金屬價格漲1萬元/噸,漲幅2.15%,碳酸鋰跳漲至5萬元/噸,漲幅6.38%。截至2020年12月31日,電池級碳酸鋰平均價為51500元/噸,較月初上漲7500元/噸,累計漲幅達17%。

2020年以來,我國動力電池產量穩步復甦。中汽協數據顯示,2020年11月我國動力電池產量共計12.7GWh,同比增長40.7%,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產量5.4GWh,佔總產量42.5%,同比增長49.3%。機構指出,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利好,帶動鋰離子動力電池需求保持高速增長,高鎳三元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有望進一步提升在動力電池領域的市場份額。

相關上市公司中,中礦資源(002738)碳酸鋰產能為6000噸/年,全資子公司東鵬新材的1.5萬噸電池級氫氧化鋰和1萬噸電池級碳酸鋰新生產線預計下半年投產。鵬輝能源(300438)有磷酸鐵鋰、三元、多元複合鋰的技術,新能源汽車合作方面,公司已配套寶駿、榮光、宏光mini純電動車系列,共計12款。

廣泛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 我國碳纖維技術發展再下一城

總投資達35億元的中國石化上海石化「2.4萬噸/年原絲、1.2萬噸/年48K大絲束碳纖維」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計劃至2024年全部完成,投產後將一舉改變中國大絲束碳纖維全部依賴進口、長期供不應求的局面,有力推動國產碳纖維產業發展,助力中國製造。

碳纖維是一種力學性能極其優異的新材料,強度是鋼的20倍。在全球範圍內,碳纖維的四大應用行業是航空航天、風電葉片、體育休閒、汽車,機構認為,在旺盛的下遊需求帶動下,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投入研製碳纖維複合材料的設計開發中,從而掀起新一輪的碳纖維應用技術革命。

公司方面,光威復材(300699)是我國碳纖維行業領軍者,現有適用於軍品的小絲束碳纖維產能3100噸/年,預計2022年以後投產適用於民品的大絲束碳纖維1萬噸/年。中簡科技(300777)生產的ZT7系列高性能碳纖維綜合性能優於日本東麗T700級碳纖維,已實現了該產品在國家空航天關鍵裝備的穩定批量應用。

公司動向

1、揚傑科技公告,公司預計2020年度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6億元–4.17億元,同比增長60%-85%。

2、深交所對五糧液下發關注函,此前有多家媒體報導稱公司2020年1-11月收入突破1100億元、收入與利潤均實現兩位數的增長。交易所要求說明五糧液集團所透露信息是否屬於對公司股票交易價格有重大影響的信息。

3、五連板青海春天發布公告稱,酒水板塊業務規模較小,處於小幅虧損狀態。

4、深交所對酒鬼酒下發監管函,因公司通過非法定信息披露渠道自行對外發布涉及公司經營的重要信息。

5、奧聯電子股東劉軍勝擬6個月內減持不超過9.11%公司股份。新元科技股東農銀國際擬減持不超5.13%公司股份。

6、上柴股份擬向上汽集團等發行股份購買其所持上依紅、上菲紅等部分股權,股票今日起復牌。

市場透視

航發動力被買入最多

龍虎榜:1月4日,機構參與龍虎榜中個股共涉及36股,其中25股被機構淨買入,航發動力被買入最多,為3.5億元。另外11股被機構淨賣出,南極電商被賣出最多,為1.1億元。

新股申購

股票代碼:688819,股票簡稱:天能股份,申購代碼:787819,上市地點:上交所,發行價格:41.79,市盈率:30.98 。

來源:好股票

作者:李國強 執業證書:A0680616080001

相關焦點

  • 強度超過碳纖維,廣泛應用於航天軍工領域的超強材料——凱夫拉
    這種材料具有優良的耐疲勞性能和抗衝擊性能,並且具有良好的加工性能和吸溼性能,適用於航空航天和其他領域特殊性能的要求。事實上凱夫拉用於防彈衣、防彈頭盔的比例只佔7~8%,它還廣泛應用於航空航天、國防工業航天方面凱夫拉主要用於運載火箭發動機殼體和壓力容器、人造衛星、太陽能電池陣基板、拋物面天線反射器、SAR天線電氣板等,它還用於宇宙飛船的駕駛艙、氧氣、氮氣和氦氣容器。
  • 碳纖維複合材料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
    復材網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碳素材料,與其他高性能的纖維相比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因此,力學性能十分優異。此外,碳纖維還具有密度低、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導電導熱性、電磁屏蔽性、易加工性等優良性能。因此,碳纖維被廣泛的應用於軍事及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在航空航天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尤其受矚目。
  • 碳纖維PEEK可應用在航空領域
    碳纖維擁有非常出色的力學性能以及耐腐蝕、抗輻射等等優秀的特點被廣泛的運用到各種領域,那在軍工行業的應用也同樣值得期待,熱塑性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複合材料更是是航空航天領域獲得了廣泛的應用,下面就讓對熱塑性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在無人機等航空航天領域
    碳纖維是含碳量在90%以上的碳素材料,與其他高性能的纖維相比具有最高的比強度和比模量,因此,力學性能十分優異。此外,碳纖維還具有密度低、耐高溫、耐腐蝕、耐摩擦、導電導熱性、電磁屏蔽性、易加工性等優良性能。因此,碳纖維被廣泛的應用於軍事及民用工業的各個領域,在航空航天所作出的卓越貢獻尤其受矚目。
  • 特種陶瓷廣泛應用航空航天領域
    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透視  編者按:11月16日,第八屆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舉行,作為中國最大規模的航空航天展會,受到全世界的巨大關注,這不僅是展示我國航空航天的最新成果,更是反映我國在此領域的真實水平,殲十、轟六H、C919等一大批代表我國在這一領域水平的新產品得到了展示
  • 高性能碳纖維複合材料在航空航天中的主要應用特點
    先進複合材料(Advanced Composites,ACM)是指可用於加工主承力結構和次承力結構、其剛度和強度性能相當於或超過鋁合金的複合材料。目前主要指有較高強度和模量的硼纖維、碳纖維、芳綸等增強的複合材料。
  • 中國•丹陽碳纖維及複合材料產業鏈創新發展論壇
    美國赫氏復材今年1~3季度實現銷售收入12.07億美元,同比下滑32.6%;其中,航空領域的收入為6.57億美元,同比下降42.9%;航天領域的收入為3.29億美元,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工業領域的收入為1.82億美元,同比下降25.1%。
  • 碳纖維行業深度研究:技術、市場、格局、標杆啟示
    與此同時,碳纖維複合材料成型中部分技術的 成功實現,是碳纖維在商業航空領域得以規模化應用的前提。據《 PAN 基碳纖維的生產與應用》,用於航空航天領域的 CFRP 構件此前大多 使用預浸料工藝,但是預浸料工藝的成本較高,因預浸料的裁減和鋪 疊過程是人工成本和工藝時間消耗最大的環節。
  • 【復材資訊】碳纖維複合材料的十六個主要應用領域及技術進展(下)
    後來,科學家們紛紛研製出由玻纖、碳化矽纖維、氧化鋁纖維、硼纖維、碳纖維、芳綸和PBO纖維等增強的多種先進複合材料(表3)。其中,對位芳綸曾大量用於各種航空太空飛行器用壓力容器的纏繞增強,後逐漸被碳纖維所取代。
  • 碳纖維國產意義重大,給予長期投資的關注度!
    ,如航空航天、工業等領域;而M系列產品更高端,主要用於航天、高端體育休閒等。 (2)按絲束大小分,大絲束強度和剛度方面的性能比小絲束差,主要用於風電葉片、汽車等領域,被稱為「工業級」碳纖維;小絲束主要應用於航空航天等領域,被稱為「宇航級」碳纖維。 (3)按原料分類,包括PAN/瀝青/粘膠基碳纖維,其中PAN基為主流。
  • 中國攻克T-1000級碳纖維技術,將推進工業材料領域
    不斷發展!中國攻克T-1000級碳纖維技術,將推進工業材料領域在當今社會,無論是航天航空領域的研究,還是工業體系的發展,都離不開合金這一重要材料。在一些特殊研究領域,合金的性能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因此很多專家在合金的基礎上研製出了許多新型材料,推進了工業材料領域的不斷發展。我國中科院作為工業材料研製的重要基地之一,如今驗收再傳佳績,我國又一T1000級碳纖維破冰,要知道這種材料至今為止美國都不具備生產的能力,這意味著我國在碳纖維材料領域佔據了主動性地位。
  • 碳纖維複合材料應用於海洋領域,促進我國海洋能源開發
    江蘇博實科技:近年來,碳纖維複合材料在海洋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海洋環境下的腐蝕,高壓,水底暗流流動帶來的強剪切作用對材料的耐腐蝕性,強度和疲勞性能提出了嚴格的要求。它是以碳纖維為增強纖維,不飽和樹脂為基體材料,高溫下交聯固化後通過拉擠成型工藝生產製得。2001~2003年我國在純梁油田中使用碳纖維抽油杆和普通鋼製抽油杆做了試點,使用碳纖維抽油杆能明顯提高出油量,減少電機的載荷,相比之下更節能。而且碳纖維複合材料抽油杆比鋼製抽油杆更耐疲勞,抗腐蝕性能更好,更適合應用在海底油田的開發中。
  • FFF 3D列印碳纖維增強高性能聚合物應用於航空航天
    2020年9月,白令三維獲悉,miniFactory與NLR(荷蘭皇家航空航天中心)籤署了一項合作協議,提供以FFF 3D列印技術製造航空航天工業零件的認證過程。合作開發的重點是採用miniFactory的ULTRA 3D印表機和Aarni過程監控系統,列印碳纖維增強高性能聚合物和金屬填充聚合物,用於製造航空航天零件。
  • 開創航空航天領域大尺寸增材製造技術新時代
    作為第三次工業革命製造領域的典型代表技術,3D列印的發展時刻受到各界的廣泛關注。而金屬高性能增材製造技術(金屬3D列印技術)被業內專家視為3D列印領域高難度、高標準的發展分支,在工業製造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領域的應用,更是體現出顯著的技術優勢。5月5日,長徵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將我國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成功送入預定軌道。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下遊應用領域廣闊,國內增長空間巨大
    20 世紀 70 年代,碳纖維在體育休閒領域大放異彩;80 年代,碳纖維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航空航天與汽車領域;到 21 世紀,以VESTAS 為首的風電生產企業嘗試將碳纖維應用於風電葉片中。2018 年,全球碳纖維理論產能已達到 154.8 千噸,並在風電葉片、航空航天、體育休閒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
  • 航空製造的「新寵兒」:碳纖維複合材料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航空工業中複合材料的使用量正在不斷地增加。製造飛機結構的傳統材料包括鋁、鋼和鈦。複合材料的主要優點是減輕了重量,簡化了裝配。性能優勢和減輕飛機結構重量是軍用飛機複合材料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雖然商用飛機正日漸關注燃油經濟性,但是複合材料發展的主要推動力,是不斷減少生產和維護成本。
  • 國產F-12芳綸纖維量產 是航空航天重要材料
    「開拓1號」運載火箭採用固體火箭發動機,該助推器的發動機殼體採用碳纖維材料製造航天科工六院擁有全套F-12纖維研製、生產的自主智慧財產權,此項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完全可以替代進口產品,從根本上解決了進口受限問題,對我國高新科技的發展起到了推進作用。
  • 從蒙布到先進複合材料,回顧航空航天材料發展的漫長徵程
    航空航天材料是指飛行器及其動力裝置、附件、儀表所用的各類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術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學是材料科學中富有開拓性的一個分支。當代飛行器設計層出不窮,材料科學也不斷迎來新的挑戰。各種新材料的出現也影響著未來飛行器的設計方向。材料學與飛行器設計相互影響發展,共同進步。
  • 碳纖維行業深度報告:碳纖維成型工藝及瓶頸探討
    其中最常見的是樹脂基碳纖維複合材料(CFRP),以其明顯的減重增強的作用而廣泛應用於航天航空、體育休閒用品以及壓力容器、風力葉片、汽車製造、建築補強等一般工業領域。良好的導熱性和接近與零的熱膨脹係數,使其在電器領域以及要求尺寸穩定性的空間結構領域也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
  • 帝人碳纖維熱塑織物獲認可 有望在航空航天實現大規模應用
    復材網Collins航空航天公司認為帝人的Tenax碳纖維熱塑性機織織物和固結層壓材料適合大規模生產結構部件,美國麻薩諸塞州沃爾瑟姆)旗下科林斯航空航天公司(Collins Aerospace,美國愛荷華州錫達拉皮茲市)的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