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同志們,還記得小學自然課本上的那架尖頭飛機嗎?它就是強-5強擊機。中國強-5強擊機,作為一款參照殲-6戰鬥機自行研製的一型單座雙發超音速噴氣強擊機,從氣動外形到武器幾乎完全不同,是中國自製的第一代超音速強擊機。
就是這張圖。小時候第一次看到時,覺得好先進啊
我國上個世紀研發的主力機種就是強-5強擊機,1958年我國開始研製,1965年6月首飛,1965年底通過初步設計定型。在經過毛主席親筆批准之後,強-5系列飛機自1968年開始成批生產,大量裝備了我國的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部隊,揭開了中國自行設計製造超音速噴氣式強擊機並大量裝備部隊的序幕,成為中國對地攻擊的主力作戰型號之一!同時也因為性能不錯,成為中國第一種出口的作戰飛機。經過多年的發展,2012年10月25日最後一架強5戰機的交付,正式結束了強5戰機的生產工作,這大半個世紀走過來,強5也發展了10多款機型。
強-5機體結構以鋁合金和高強度合金鋼為主要材料,基本的設計結構跟殲6差不多,機身長度在16.73米,高度4.51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11300千克,開加力之後的最大飛行速度可以達到M1.12。作為我國曾經的主力武器之一,強5的作戰能力也非常給力,在機身左右機翼各有一門23毫米的機炮,外部有6個外掛點,每個機翼下2個,機腹下2個,可掛飛彈、火箭、炸彈等。而機腹的兩個外接點可各攜帶一枚重250千克炸彈,所以攜帶能力還是非常優秀的!曾經在1970年的時候,強5還曾經成功進行投放氫彈試驗,為我國的核武器研發熱發光。
強五強擊機在投產後生產了上千架,裝備中國空軍的有700多架,剩下的出口到朝鮮、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緬甸等國家,成為南亞地區家喻戶曉的「空中神鷹」!
雖然功能強大,但是強-5也存在著不足。表現在導航及火力控制電子設備落後,使得對地攻擊和夜間及惡劣氣象條件下的作戰能力偏弱。對強-5予以適當改進,改裝新型電子設備,換裝少量精確制導武器,是性價比較高的途徑。總的來說,強-5強擊機,是之前中國空軍對地攻擊的主力機型,主要用於低空、超低空對地面或水面戰術、戰役縱深目標和有生力量進行攻擊,
強-5的性能在長達40餘年的生產、服役經歷中已經不斷得到改進和提高了!再加上各國飛行員對其產生的好感和信賴,該機仍是中國和一些第三世界國家前線航空兵的主力機種,並且經過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等升級後,繼續擔負著對地支援的重任。由於強-5參照的原準機殲-6氣動設計陳舊,機體結構老化,所以強-5的性能提升潛力不大。加之該機作戰半徑小,航電系統水平低,對地攻擊的持續火力不足等,強-5或將退出現役,但它曾帶來的功績會被人們永遠記住!(利刃/季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