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學家發現:越懶的物種,越可能存活下來,懶是高級生存智慧?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越懶的物種,反而更有可能存活下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科學家對過去500萬年間在大西洋繁衍生息的約300種軟體動物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新陳代謝率較高的物種最有可能滅絕。相比低代謝率,具有較高代謝率的軟體動物更有可能滅絕。
-
動物的生存新法則被發現:越「懶惰」越不容易滅絕
隨著時代的變遷,人類社會的發展,許多動物因為某些因素而被推向了滅絕的邊緣,而在歷史上,已經有許多動物在地球上消失。為了保護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人類也做出了許多努力。在保護、研究瀕危動物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懶惰」的生物似乎更容易存活下來。
-
什麼梨剛摘下來時不好吃,卻越放越香甜?
原標題:什麼梨剛摘下來時不好吃,卻越放越香甜?梨和蘋果果實形態相似,被一同分入了薔薇科蘋果亞科。把梨和蘋果切開,我們就不難發現它們的基本結構是相同的。它們的「果肉」絕大部分由花託發育而來,子房壁則變成了包裹種子的果核——這與由子房壁發育成果肉的「真果」(例如桃)有所不同,因此被稱為「假果」。
-
陰莖越大滅絕越快 在介形蟲界這是什麼「邏輯」?
而雄性性器官較小的物種存活了1550萬年。據《大西洋月刊》報導,科學家發現,在介形蟲中,雄性性器官越大的物種滅絕速度越快。費爾南德斯·馬丁斯指出,「這些結果中有許多都是不明確的。研究現存物種無法真正地分析滅絕。」因此馬丁斯所在的團隊決定研究介形蟲。該團隊由吉恩·亨特(Gene Hunt)領導。介形蟲的硬殼可以歷經漫長的歷史而不被損壞,因此它們留下了許多可供科學家研究的化石。不同種類的介形蟲擁有各異的形狀,因此很容易追蹤出特定種類的興衰。雄性的體型長於雌性,因此很容易區分性別,這在史前生物中實屬罕見。
-
螞蟻群體困在地堡30幾年,沒食物沒蟻后,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
2013年, 科學家們在一處廢棄的地下掩體中發現了大量螞蟻,事實上它們被困在了這個地方。螞蟻原來的巢穴就建立在掩體之上,由於掩體的一些設施老舊生鏽,導致不斷有螞蟻掉落下來。2.3米的牆壁對於螞蟻來說是個大難題,況且還要經過與地面平行的天花板才能到達出入口,這是完全不可能的。於是螞蟻就越積越多,科學家首次發現的時候,就有大約100萬隻被困在地堡中,而且完全由工蟻組成,這意味著它們無法繁殖。
-
螞蟻群體困在地堡30幾年,沒食物沒蟻后,是如何存活下來的呢?
螞蟻是一種雖然渺小,但不容小覷的物種。即使處在困境之中,它們依然能想盡一切辦法存活下去。這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大約有100萬隻螞蟻被困在地下掩體中,在如此狹窄的環境中,沒有光,沒有明顯的食物來源,甚至沒有蟻后的情況存活了30多年,它們是如何做到的呢?
-
科學家發現其致命弱點,高溫下越久死得快
它們可在能在151℃高溫、低溫-272.8℃ 、缺水、超強輻射下都能進入休眠狀態不死,可不吃不喝30年以上,也是目前地球上唯一已知能在外太空存活的動物。 針對水熊蟲「最堅不可摧」的特性,有網友誇張戲稱:水熊蟲可以生存到太陽毀滅。
-
世界上最懶的生物是什麼?不是樹懶、考拉,是這種像龍的物種
如果說地球上最懶的生物,很多人會提名樹懶,考拉,但是和這種物種相比,樹懶根本就是小弟弟。 還記得流傳非常廣的崑崙出現真龍的那張照片嗎?
-
體溫越低,免疫力越差?
體溫過低,可能意味著代謝不好。我們人體有大約60萬億個細胞,血液的任務就是向這60萬億個細胞輸送營養和氧氣,並帶走二氧化碳等廢物。血液中的白細胞具有免疫功能,白細胞可以識別體內的異物,並做出相應的免疫應答。體溫高時,血流速度快,白細胞就能更加迅速地發現體內異常,把病原體扼殺在搖籃裡。
-
男人身高越高壽命越短!?矮個子有長壽抗癌基因
原標題:男人個頭越高壽命越短?結果令人驚訝 不少男生遺憾自己的個頭不夠高大,其實,矮個兒自有優勢。美國研究人員發現,矮個男性可能擁有一種與長壽相關的基因。夏威夷大學約翰·伯恩斯醫學院的威爾科克斯教授和同事們研究了8000多名日本裔美國人近50年的健康信息後得出上述結果。
-
一網友誤食盆栽葉子口吐白沫,越美麗的越危險,這是種好看的毒物
筆者:扶蘇 前段時間,有網友在微博上發文求助,自家孩子因為誤食了家中盆栽的葉子而口吐白沫,由於無法辨認究竟是什麼植物導致中毒,所以希望能夠徵集到更多的線索我們由此也可以判斷,自然界中越美麗的東西毒性越大,海芋同樣不例外。
-
恐龍大滅絕中,為什麼有些生物可以存活下來?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的是,大滅絕中為什麼有些生物可以存活下來。但是在這些滅絕事件背後,我們都會看到一些物種卻能從災難中存活下來,延續了生命的基因,同時在環境恢復以後,這些物種再次演化統治地球。,以至於在滅世之後的新時代,蛇類竟然有了巨大的同類。
-
魚類物種數量越少 捕食者攻擊越頻繁
研究結果挑戰了之前的假設,新結論認為捕食者攻擊與大洋魚類的物種數量是呈負相關的。 對生物多樣性進行研究和保護,是當前全球密切關注的問題。因為環境危機兩個彼此息息相關的要素,就是氣候變化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進一步了解各種類生物的行為與多樣性之間的關係,從而更好地加以利用。 此前研究認為,越接近赤道,陸地和海洋的生物多樣性常常也更高。
-
英國科學家發現地球越轉越快,人類不會甩出地表,但會有重大隱患
剛剛過去的2020年可能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會覺得過得十分漫長,但事實的時間計算來看,這一年比以往任何一年都過得要快,原因是地球現在越轉越快了,這個速度雖然不會快到把人類甩出地球,但卻會對我們的生活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以及一些重大的隱患。看看雅虎新聞網1月4日的報導詳情。
-
從出現到滅絕,恐龍時代的底層生物為什麼能存活下來?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的是,大滅絕中為什麼有些生物可以存活下來。但是在這些滅絕事件背後,我們都會看到一些物種卻能從災難中存活下來,延續了生命的基因,同時在環境恢復以後,這些物種再次演化統治地球。,以至於在滅世之後的新時代,蛇類竟然有了巨大的同類。
-
人類能復活這10個已經滅絕的物種嗎?科學家:大部分可以
薩哈共和國猛獁象博物館的俄羅斯科學家塞米恩·格裡戈列夫計劃用從長毛猛獁象骨髓中提取的細胞核來代替大象卵的細胞核。理論上,大象會成為小猛獁象的代孕候選人。塔斯馬尼亞虎於1936年滅絕,部分原因是它們幾乎沒有基因多樣性。這對物種的生存不不利,會使物種適應變化的能力更弱。 即使塔斯馬尼亞虎或其他動物被復活,這個物種也不太可能單獨存活,需要我們幫助其重新建立多樣性。
-
樹懶「懶」自何處
然而,科學家對幾十種已知樹懶物種間的關係卻知之甚少。如今,對古代樹懶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其中一些的年代超過10萬年)進行的兩項新分析正在改寫樹懶的家譜。新的研究甚至表明,3000萬年前,一座大陸橋將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連接起來,使得這些行動緩慢的動物最終能夠到達這些島嶼。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
10年不吃食物,地球上看似像龍的「洞螈」,是地球最懶的生物?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要說到非常懶的動物,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懶猴,樹懶,棕蝠等物種,這些動物在一天的24小時之中,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入睡的狀態,懶猴每天的睡眠時間達到14小時左右,樹懶每天睡眠15小時以上,棕蝠每天的睡眠時間長達20個小時。
-
越接吻,越有夫妻相?
曾經微博有上一對「夫妻臉」情侶照熱傳,照片中一對男女的臉跟對方調換,果然毫無違和感!不少網友覺得好玩,紛紛開始P圖換臉的遊戲。結果發現結婚時間越長,夫妻倆的相貌越接近,尤其是恩愛夫妻,相貌的接近度跟幸福度成正比。最後讓不知情的志願者通過照片判斷哪些人是夫妻,正確率居然很高。生活中我們時常會看到一些夫妻,他們不論是眉宇間還是動作神態之間都很相像,這就是我們所說的般配了。那麼沒有血緣關係的人,為啥也會這麼相像呢?
-
研究發現:雌鳥外形越漂亮 其後代越健康
新研究發現對於鳥類而言,雌鳥外形越漂亮,雛鳥更健康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新的研究結果顯示,成年雌性大山雀的外觀可以作為其後代體質健康與否的標誌。 研究人員將兩隻幼山雀的體重、大小以及免疫能力進行了比較,結果發現了幼山雀體重與母山雀腹部條紋大小的相互聯繫。 而兩隻母山雀頭部的白色區域與幼兒的免疫應答強度有關,但這與環境因素和基因可能都有關係。與之相對的,幼山雀的身體大小卻僅與母山雀的身體大小有關,與外觀裝飾完全沒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