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越懶的物種,越可能存活下來,懶是高級生存智慧?

2020-08-28 奇趣樂園

生命在於運動,但並非愛跑的動物就能活得更久。比如兔子和烏龜。最近科學家們發現,越懶的物種,反而更有可能存活下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科學家對過去500萬年間在大西洋繁衍生息的約300種軟體動物進行了研究,結果發現,那些新陳代謝率較高的物種最有可能滅絕。

研究團隊發現化石軟體動物以及活體軟體動物的代表性個體代謝率能夠很好地預測滅絕的可能性。代謝率,簡言之,即物種中個體能量吸收和分配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代謝率,具有較高代謝率的軟體動物更有可能滅絕。

該研究團隊成員、生態學和生物學教授布魯斯·利伯曼說道,「與『適者生存』不同,也許對生命歷史更好的比喻是『懶者生存』,或者至少是『慢者生存』。」

研究小組還發現,較高的代謝率是判斷滅絕概率的一個較準確的指標,特別是當被判斷的物種的生活範圍被限制在某一較小的棲息地上,這兩者之間的關聯性更強;而當某一物種分布在較為廣闊的海洋地理區域時,關聯性則更少。

這些結果告訴我們,生物代謝率很有可能是物種滅絕的原因之一,不過,鑑於這次研究只是針對海洋生物中的軟體動物,研究人員的下一步目標,就是要證實,這一「懶者生存」的規律在脊椎動物、陸生動物中是否同樣適用。

相關焦點

  • 科學家發現:越懶的物種,越可能存活下來,網友:有被冒犯
    最近科學家們發現,越懶的物種,反而更有可能存活下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美國堪薩斯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最近發表了一個令人驚訝的研究報告。他們分析了大西洋中的軟體動物化石和現存軟體動物的數據,發現懶的物種組成的群落反而更可能發展壯大。懶讓這些物種不需要多少能量代謝,因而能適應更惡劣的環境。相反新陳代謝越高的物種,滅絕的可能性反而越大。
  • 動物的生存新法則被發現:越「懶惰」越不容易滅絕
    為了保護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人類也做出了許多努力。在保護、研究瀕危動物的過程中,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懶惰」的生物似乎更容易存活下來。 根據古生物學家的考察發現,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很可能起源於五億多年前。
  • 樹懶為什麼那麼懶?
    (第2段)1796年的一天,他收到了一箱動物骨骼,他打開箱子,發現根本不認識這是什麼動物的骨頭。他仔細觀察發現這動物的爪子又長又鋒利,他推測這可能是一種獅子的骨頭,但是,繼續觀察,他發現這種動物四肢的骨骼很長,估計這種動物的身長應該有3米,獅子沒這麼長,所以不可能是獅子,所以他猜測這可能是一種以前從未發現過的美洲獅的品種。
  • 比懶蛤蟆還醜的青蛙,起源於恐龍時代,常年生存於地底之下!
    有一句話叫做「懶蛤蟆想吃天鵝肉」,其中的懶蛤蟆毋庸置疑,是一種特別醜陋的青蛙。但世界上有一種青蛙竟然比懶蛤蟆還醜陋,它就是印度紫蛙。紫蛙在地球上已經存活了1.億年,這種青蛙起源於遠古恐龍時期,是當時一種特殊蛙類的分支種類,2003年在印度喀拉拉邦高止山脈西部被科學家所發現。
  • 職場「懶螞蟻」的思維
    這些「懶螞蟻」很少幹活,總是東張西望、到處閒逛。有趣的是,當科學家在這些「懶螞蟻」身上做上標記,並且斷絕蟻群的食物來源時,那些平時工作很勤快的螞蟻表現得一籌莫展,而「懶螞蟻」們則「挺身而出」,帶領眾螞蟻向它們早已偵察到的新的食物源轉移。
  • 地懶:從巨獸演變為慵懶
    大地懶生活在200多萬年前到1萬多年前的更新世,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南美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哺乳類。它們從頭到尾體長5-6米,可能重達3-5噸。大地懶的頭骨像樹懶,脊椎和四肢骨骼像食蟻獸,不過個頭足足大了上百倍。其口中只有18顆牙,是名副其實的「貧齒」,牙齒不太耐磨但能終生生長。頭骨結構表明,它們的嘴唇和舌頭又長又靈活,便於攫取食物。
  • 世界上最懶的生物是什麼?不是樹懶、考拉,是這種像龍的物種
    如果說地球上最懶的生物,很多人會提名樹懶,考拉,但是和這種物種相比,樹懶根本就是小弟弟。 還記得流傳非常廣的崑崙出現真龍的那張照片嗎?
  • 大懶傳說——爪踏美洲的地懶家族
    由於當時人們對物種滅絕的機理一無所知,大地懶化石不幸成了證明聖經中「大洪水」的工具。此外,埋藏在更古老地層中的各種恐龍、海龍和翼龍化石當時仍未沐浴科學的慧眼,它們要到下個世紀才能迎來人類的驚嘆。大地懶生活在200多萬年前到1萬多年前的更新世,是南美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哺乳類。它們從頭到尾體長5—6米,可能重達3—5噸。大地懶的頭骨像樹懶,脊椎和四肢骨骼像食蟻獸,不過個頭足足大了上百倍。
  • 樹懶「懶」自何處
    然而,科學家對幾十種已知樹懶物種間的關係卻知之甚少。如今,對古代樹懶脫氧核糖核酸(DNA)和蛋白質(其中一些的年代超過10萬年)進行的兩項新分析正在改寫樹懶的家譜。新的研究甚至表明,3000萬年前,一座大陸橋將西印度群島和南美洲連接起來,使得這些行動緩慢的動物最終能夠到達這些島嶼。 「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
  • 遠古巨獸之戰:南美細齒巨熊和大地懶,誰更厲害?
    南美細齒巨熊和大地懶這兩種動物的名字,有許多小夥伴可能比較的陌生,這也難怪,因為這兩種動物離現在最近的也有一萬年的歷史了。其中,南美細齒巨熊是史上最大的熊科動物,而大地懶是史上最大的哺乳動物之一。那麼這兩種遠古大型動物究竟誰更厲害呢?我們先來簡單的了解一下兩種史前動物。
  • 10年不吃食物,地球上看似像龍的「洞螈」,是地球最懶的生物?
    作者:文/虞子期在地球上,要說到非常懶的動物,大家可能都會想到懶猴,樹懶,棕蝠等物種,這些動物在一天的24小時之中,大多數時間都處於入睡的狀態,懶猴每天的睡眠時間達到14小時左右,樹懶每天睡眠15小時以上,棕蝠每天的睡眠時間長達20個小時。
  • 人類導致加勒比海大地懶滅絕
    本報訊 是誰殺死了大地懶?
  • 你可能知道樹懶,但你知道大地懶嗎?
    不過,不久之後恐龍化石的發現(1822年),讓這個明星古生物光芒暗淡了不少。隨後,大地懶化石在整個南美洲都有發現,也就是說,這種史前巨大動物在曾在南美洲大量存在。研究發現,大地懶大約生存在2.3萬年前至1萬年前,主要生活在南美洲,其近親泛美地懶居住在更加北部的熱帶地區,甚至在南北美洲生物大遷徙時,成功入侵到溫帶的北美洲。
  • 誰能比它懶?看「慢性子」三趾樹懶如何生存
    三趾樹懶有多懶?它給了三趾樹懶令烏龜都汗顏的慢速,就一定會給三趾樹懶某些優勢,不然三趾樹懶也不會從史前存活到現在。要知道,三趾樹懶在史前的祖先可是生長迅速、體重成噸的巨型物種呢!僅僅是鋒利的爪子就長達30釐米,幾乎是後輩身長的一半。而如今,沒有了龐大身軀的震懾,它們又是如何避開敵害的呢?
  • 方舟生存進化大地懶吃什麼 大地懶馴服飼料在哪
    方舟生存進化大地懶是遊戲中的雜食性生物之一,馴化之後可以非常方便的採集,戰鬥力也非常優秀,那麼方舟生存進化大地懶吃什麼?
  • 科學網—人類導致加勒比海大地懶滅絕
    本報訊 是誰殺死了大地懶?是人類,還是自然事件——就像最後一個冰河時代的終結那樣。這是個永無休止的爭論。但至少在加勒比海地區,答案是肯定的:人類。 Cooke和同事對物種滅絕和人類佔領該地區的年表作了詳細分析。他們的數據顯示,正是人類的到來讓大地懶消失,此外還包括該地區神秘的猴子、巨大的嚙齒類動物和其他很多物種。 「人類的到來和氣候變化在許多大陸幾乎同時發生。」洛杉磯自然歷史博物館共同創始人Alexis Mychajliw說:「這項研究表明人類無處不在的生態影響,無論人們何時最終到達那裡。」
  • 方舟生存進化大地懶怎麼抓 手機版大地懶吃什麼
    方舟生存進化大地懶吃什麼?
  • 爪踏美洲的地懶家族
    由於當時人們對物種滅絕的機理一無所知,大地懶化石不幸成了證明聖經中「大洪水」的工具。此外,埋藏在更古老地層中的各種恐龍、海龍和翼龍化石當時仍未沐浴科學的慧眼,它們要到下個世紀才能迎來人類的驚嘆。大地懶生活在200多萬年前到1萬多年前的更新世,是南美洲有史以來最大的陸生哺乳類。它們從頭到尾體長5—6米,可能重達3—5噸。
  • 澳考古學家新發現:古代直立人太懶,寧願渴死也不出洞穴,終滅絕
    懶是人類的本性,正是因為想幹活省勁兒,人類發明了諸多工具,促進了腦容量的增長。但懶要有個界限,如果過於懶,就可能滅絕。澳大利亞考古學家凱裡·希普頓(Ceri Shipton)最近發表了一篇論文,他在研究一處直立人遺蹟的時候發現,由於太懶,這群直立人不僅喜歡偷工減料,甚至在水源乾涸之後,放棄去尋找不遠處的新水源,最終導致滅絕。懶到這種地步,估計現代肥宅也做不到。要說直立人有多懶,必須說明他們是什麼人,跟人類有什麼關係。
  • 人類導致加勒比海大地懶滅絕—新聞—科學網
    本報訊 是誰殺死了大地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