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磁離子迴旋波!揭開地球磁層內:等離子體粒子的溫度和密度!

2021-01-14 博科園

巨大的帶電粒子環環繞著地球和其他行星,現在一組科學家已經完成了對電磁波的研究,這些電磁波穿過這個被稱為磁層的帶磁性、帶電的環境,加深了對這個區域及其與地球之間相互作用的了解,並為研究銀河系其他行星開闢了新途徑。由美國能源部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物理學家Eun-Hwa Kim領導的科學家們研究了一種穿過磁層的波,這些波被稱為電磁離子迴旋波。

揭示了磁層內等離子體粒子的溫度和密度等性質。JGR空間物理學上研究論文的第一作者Kim說:波是來自等離子體的一種信號,因此,電磁離子迴旋波可以作為診斷工具來揭示磁層的一些特徵。Kim和來自密西根安德魯斯大學和韓國慶熙大學的研究人員將研究重點放在模式轉換上,即一些主位波形成的方式。在這個過程中,其他的波沿著從外太空傳播的方向壓縮,與地球的磁層發生碰撞。觸發了主位波的形成,然後主位波以特定的角度變焦並極化——所有光波振動的方向。

利用PPPL超級計算機,科學家們進行了模擬,表明這些模式轉換的位波可以沿著磁場線以低於90度的法線在磁層中傳播,這與該區域與空間的邊界有關。了解了這些特性,物理學家就可以用有限的初始信息來識別位波,並收集有關磁層的信息。更好地了解磁層可以提供關於地球和其他行星如何與其空間環境相互作用的詳細信息。例如,這些波可以讓科學家們確定磁層中氦和氧等元素的密度,並進一步了解產生北極光的太陽帶電粒子流動。

工程師們使用類似於位射波的波,來幫助加熱被稱為託卡馬克(tokamaks)甜甜圈形狀磁聚變裝置中的等離子體。研究磁層中波的行為,可以加深對聚變能產生的理解,聚變能發生在等離子體粒子碰撞形成更重的粒子時。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在尋求在地球上複製核聚變,以獲得幾乎取之不盡的電力供應來發電。因此,位波的知識可以提供廣泛的好處,科學家非常渴望了解磁層,以及它如何調節太空天氣對地球的影響,能夠使用位波作為診斷手段將非常有用。

博科園|研究/來自: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參考期刊《JGR空間物理學》DOI: 10.1038/s41467-019-11032-z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NC:等離子體層頂表面波震蕩磁層和極光
    何飛等-NC:等離子體層頂表面波震蕩磁層和極光 太陽風和行星際磁場在驅動地球磁層能量耗散中扮演著決定性角色。當行星際磁場具有南向分量時,太陽風物質和能量就會進入地球磁層,在其中對流,並最終釋放到電離層和高層大氣中,產生絢麗多彩的極光現象。
  • 研究發現極光邊界波動是等離子體層頂表面波的光學表象
    在磁層中傳播的大部分電磁能量由超低頻波(Ultra-low Frequency,ULF,0.1 mHz~10 Hz)攜帶,並能耦合不同的等離子體區域。ULF波在產生準周期性地磁脈動和加速輻射帶高能離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廣泛認可的ULF產生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外部太陽風擾動和磁層頂表面波,另一種是內部驅動,如夜側磁層中的等離子體不穩定性。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六章 地球磁層
    地球磁層內充滿著等離子體,比較密集的區域有中性片兩側的等離子體片、磁層頂內側的等離子體幔、等離子體層以及由高能帶電粒子組成的輻射帶。太陽有時噴發密度和速度都比太陽寧靜時大得多的等離子體流,它引起地球磁層劇烈的擾動,即為磁層暴。這時磁層被壓縮,地磁場也隨之發生劇烈的變化,即發生磁暴或磁層亞暴。磁擾時導致電離層電子密度異常,稱電離層暴,此時短波無波無線電通訊將受到嚴重幹擾。
  • 地球磁場—人類賴以生存的必須環境—第六章 地球磁層
    在中性點附近,由於磁場比較弱,磁鞘內的帶電粒子可一直深入到地球附近,形成漏鬥狀的極尖區或稱極隙區。地球磁層內充滿著等離子體,比較密集的區域有中性片兩側的等離子體片、磁層頂內側的等離子體幔、等離子體層以及由高能帶電粒子組成的輻射帶。太陽有時噴發密度和速度都比太陽寧靜時大得多的等離子體流,它引起地球磁層劇烈的擾動,即為磁層暴。這時磁層被壓縮,地磁場也隨之發生劇烈的變化,即發生磁暴或磁層亞暴。
  • 地球的保護罩——磁層
    極光(圖片來源:網絡)太陽是個脾氣暴躁的大火球,總是向宇宙中亂「扔」東西,這些東西包括由電子和質子等帶電粒子組成的等離子。它們又熱又快,有著很大的殺傷力,而太陽幾乎一直向外界發射物質,影響著宇宙空間。但幸運的是,我們的地球身穿「鎧甲」,能夠抵禦得住這些東西的襲擊,那就是磁層——由流動的地球外核形成的強大磁場。為什麼地球會有磁層呢?或者說,地球的磁層如何產生呢?在地球深處,有著由鐵、鎳等金屬元素組成的熔融液體。當地球旋轉時,地核會產生電流,電可以生磁,因而產生了磁場。
  • 軍校專家為你揭秘《流浪地球》裡的等離子體:第四種物質存在形態
    美麗多彩的霓虹燈、熾熱的火焰、光輝奪目的閃電以及絢爛壯觀的極光,都是等離子體現象。電影中上萬臺地球發動機噴口噴射出藍白色強光,形成的一根根巨型光柱,就是在核聚變形成的高能量密度物理條件下產生的高溫等離子體流。在地球上,等離子體物質遠比固體、液體、氣體物質少。
  • 磁層頂磁場重聯的低混雜波研究
    由於地球磁層、磁鞘等離子體和磁場環境的差異,在地球磁層頂發生的磁場重聯通常表現為非對稱重聯。非對稱重聯的較多特徵與對稱重聯不同,其中之一即表現為低密度磁層一側的低混雜波。這些低混雜波是由重聯非對稱性相關的密度梯度所帶來的低混雜漂移不穩定性,或磁鞘離子由於有限迴旋效應進入磁層帶來的修正雙流不穩定性所激發。
  • 地球磁場—賴以生存的環境—第八章 帶電粒子流作用下的磁場
    主要包括太陽的多波段電磁輻射,太陽物質拋射事件和太陽帶電粒子事件;由此而引起的行星際太陽風暴,磁層亞暴和磁暴,電子通量增強事件,粒子沉降,輻射帶變化,電離層擾動和閃爍,中高層大氣密度和溫度,風速和成分等的擾動以及空間電狀態改變等等;監測現象的空間,時間尺度的變化範圍大。監測現象的局部地域性與全球性。如地磁異常,粒子沉降,電離層異常,地形地貌對高空大氣的成分,狀態的影響。
  • 磁層頂磁場重聯的低混雜波研究獲進展
    由於地球磁層、磁鞘等離子體和磁場環境的差異,在地球磁層頂發生的磁場重聯通常表現為非對稱重聯。非對稱重聯的較多特徵與對稱重聯不同,其中之一即表現為低密度磁層一側的低混雜波。這些低混雜波是由重聯非對稱性相關的密度梯度所帶來的低混雜漂移不穩定性,或磁鞘離子由於有限迴旋效應進入磁層帶來的修正雙流不穩定性所激發。
  • 第一個詳細模型誕生:揭開水星磁化風和磁層之間的相互作用!
    ​水星是離太陽最近的行星,水星也是太陽系中兩顆具有全球磁場的巖態行星之一,可以屏蔽宇宙射線和太陽風。現在,由普林斯頓大學太陽物理中心的物理學家董傳飛(音譯)和美國能源部普林斯頓等離子體物理實驗室(PPPL)物理學家董傳飛領導的研究團隊,已經開發出第一個詳細模型,描述了磁化風和圍繞水星磁場或磁層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一發現可能有助於更好地理解火星周圍的更強磁場。
  • 來自太陽和月球的禮物——太陽風和潮汐
    該等離子體主要由電子,質子和α粒子(氦)組成,其動能在0.5和10keV之間。 嵌入在太陽風等離子體內的是行星際磁場。太陽風的密度,溫度和速度隨時間和太陽經緯度而變化。它的粒子可以從太陽引力中逃逸出來,因為它們的高能量是由日冕的超高溫引起的,而日冕的高溫原因又是日冕磁場引起的結果。
  • 今年地球將受特大磁暴襲擊 造成全球性磁層的劇烈擾動
    眾人皆知,磁暴是一種自然現象,大部分人知道磁暴這個名詞是通過絢麗的北極光,地球的極光是來自地球磁層或太陽的高能帶電粒子流(太陽風)使高層大氣分子或原子激發(或電離)而產生,而極光大多為天文愛好者和旅行記錄者所喜愛,當然,今天的主角不是極光,而是磁暴。
  • 太陽等離子體中的電磁波可能是太陽之謎的來源
    近一百年來,這種差異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但最近我們終於開始了解磁動力學如何在太陽等離子體大氣的加熱中發揮作用。太陽表面,或者說光球層,溫度範圍在4500到6000開爾文之間。科學家們在日冕中觀察到,要將鐵、鎳和鈣等重金屬離子電離,需要幾百萬度的高溫。這些離子也被加熱到不同的溫度,因為較重的離子可以被加熱到比附近的氫熱十倍,所以這個區域被稱為「優先加熱區」。
  • 石墨烯探測器利用等離子體波的幹涉揭示了太赫茲光的偏振
    該設備在通信和下一代信息傳輸系統、安全和醫療設備方面具有應用潛力。這項研究發表在ACS納米快報上。新的探測器依靠等離子體波的幹擾。幹擾就是許多技術應用和日常現象的基礎。它決定了樂器的聲音,產生了肥皂泡中的彩虹顏色,以及許多其他效果。電磁波的幹擾被各種光譜設備所利用,這些設備用來確定物體的化學成分、物理和其他屬性——包括非常遙遠的星體,比如恆星和星系。
  • 天空中的巨型粒子加速器
    地球磁場正在捕獲高能粒子,當第一批衛星發射升空時,詹姆斯·范·艾倫(James Van Allen)領導的科學家意外地發現了高能粒子輻射區,該地區後來以其發現者範·艾倫輻射帶命名。現在,由GFZ德國地球科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輻射帶中的電子可以在本地加速到非常高的速度,研究表明,磁層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粒子加速器,可以將電子加速到所謂的超相對論能量,這項研究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捕捉太陽風和地球磁層的「攻防」全景
    地球磁層可以使大量來自太陽的高能粒子偏轉方向,對地球生物、人造衛星和空間站等形成有效的保護。  如果沒有「保護傘」,地球大氣將被太陽風吹走,液態水也難以保存。「用科學的語言來講,這把傘主要指『磁層頂』,即太陽風和地球磁層的分界區。通過研究,我們知道『保護傘』是存在的,但對於它的整個形貌並不清楚。」 「微笑衛星」計劃中方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說。
  • 航空迷:航空航天知識科普—夜光雲、散逸層、磁層,魅力自然現象
    航空迷:航空航天知識科普—夜光雲、散逸層、磁層,魅力自然現象上次我們一起分享了地球大氣層有多高(1000公裡)及大氣分層中的對流層和平流層。今天小航就和大家一起學習下大氣中的中間層熱成層散逸層及電離層和磁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