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比亞迪成了微博上點擊率超高的詞彙,比亞迪的員工成了微博上最活躍的份子。
「Bulid Your Dreams」是比亞迪商標BYD的英文解釋,也是走進比亞迪的年輕小夥子們為之奮鬥的口號。然而,近幾天微博上鬧得沸沸揚揚的比亞迪員工「被辭職」的現實似乎擊碎了一部分年輕人的夢想。不過這一說法遭到了比亞迪公關負責人的堅決否認。究竟比亞迪亂象中誰才掌握真相,什麼才是真相?
「裁員」與「優化」
「2011年8月29日,比亞迪汽車銷售所有營銷部立即解散,限定9月30日前全部尋找生路,就這麼突然被辭職了,突然想到了夏總離開的原因。」8月29日晚間,一位自稱是在比亞迪工作近5年的員工「雅魯藏」在微博上發布這條了消息,立即引起了眾多業內人士的圍觀。截稿前,該條微博已被轉發1878次,評論574次。
僅2個小時,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助理李雲飛注意到了這條微博引發的巨大傳播效應,隨即通過其微博發布了回應消息:「只是銷售公司正常的人事調動,營銷部沒有撤銷,也沒有解散。」
其實早在一個月前,深圳本部員工內部便開始醞釀這次的調整。更有提前知曉此次調整的人員8月4日在百度貼吧發帖:「BYD二次騰飛要裁人,加薪永遠是浮雲。」
對於此次突如其來結構調整和人員「優化」,部分面臨調整的年輕比亞迪員工感覺如同晴天霹靂,一時無法面對。
「從15:30人力資源部同事進來宣布關閉外網權限的那一刻起,我們就已經不再屬於BYD。雖然內心有些不情願,但是,直面事實才是勇敢者的態度。」一位被「調動」的員工告訴汽車商報記者,得知自己即將離開比亞迪的消息後,看到「很多女同事們眼角帶著淚水。」
據一位職能部的員工張俊(化名)介紹,其實他們早在7月底就知道了這次調整,「但沒想到範圍會這麼大,還調整到自己身上。」對於8月29日突如其來的調整居然降臨到自己這裡,張俊十分茫然。
網友「總有公道」在微博上寫道:「比亞迪,請放慢你裁員的腳步,等一等你的員工,讓他們有尊嚴的離開。」言語中帶著一些留戀與無奈。
不過,微博上出現的「比亞迪員工們」言之鑿鑿的生動細節、人物故事,幾乎將比亞迪打造成一個「為省幾百萬辭退員工的補償金」搞變相優化的不負責任的企業。這些自稱是「比亞迪員工」的網友們正利用微博織成一個巨大的輿論平臺,藉此表達觀點。
對於此次部分員工微博上的「活躍」,李雲飛則表示:「他們也都沒有認證,你不能確定他們就是比亞迪的員工,有些話不能採信,而且這就是一次普通的人事調整,每年7、8月份差不多都有一次,是正常的企業行為。」對於微博上「很多銷售公司員工被優化到十一事業部下車間」的流言,李雲飛也予以了否認。
雙方各執一詞,關於比亞迪員工提出的爭議話題究竟孰是孰非?
「市場變,企業也要變」
一位多年從事汽車行業研究的專家告訴記者:「比亞迪此次裁員的原因,最大的可能性是市場銷量下滑導致,銷售公司需要通過機構和人員瘦身,來渡過難關。」
近兩年來,國內汽車市場呈現飛速增長態勢,每年銷量增長400萬輛。比亞迪更是搭上了這個中國車市的順風車,呈現出接近瘋狂的「野蠻式生長」。8年時間,比亞迪從無到有,創造中國自主品牌最大的奇蹟。
據統計,今年1~7月,乘用車自主品牌共銷售352.34萬輛(包括133.1萬輛的微客銷量),同比下降1.03%,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3.37%,市場佔有率較上年同期下降3.06個百分點。業內人士認為,隨著受日本地震影響的日系車銷量的逐步恢復,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將繼續下滑。
在整體車市低迷的大環境下,作為近年來成長最快的自主品牌,比亞迪也是首當其衝。今年上半年,比亞迪銷量為22.58萬輛,下滑22%。根據8月22日比亞迪股份發布的中報,上半年淨利潤較上年同期驟降88.6%。比亞迪稱,報告期內國內汽車相關優惠政策的取消、市場競爭加劇,以及本公司手機部件及組裝業務的單一最大客戶部分訂單推遲等因素影響了本公司銷售收入的增長。
在中報公布一周後,比亞迪便開始其調整行動。記者從比亞迪員工最近一次收到的機構調整通知中看到,比亞迪此次結構調整很大。據悉,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將撤銷原品牌一部、公關一部、公關二部、公關三部、網絡營銷一部、網絡營銷二部、計劃商務三部、渠道開發部、渠道運營部、技術服務三部、索賠服務三部、精品開發部、精品備件營銷部、市場部產品五科、綜合部外事科。同時,比亞迪將成立品牌部、公關部、網絡營銷部、市場管理部、渠道策略研究部。
對於公司業績不景氣需要裁員來渡過難關,許多比亞迪的員工也表示理解。「如果事先跟我們溝通下,我們會主動站出來辭職,來幫助公司渡過難關。」一位被「優化」的比亞迪員工向記者說道。
據一位自稱是比亞迪員工的網友介紹,比亞迪給了這些員工四個選擇,公司內招、去人才市場找工作、下車間(十一事業部)、一個月內找不到工作且車間也不去的強制辭職。不過這一說法遭到了李雲飛的否認。
隨後,記者就此次比亞迪人員調整事件,向多位行業諮詢人士徵求了看法。「這只是一次正常企業裁員,即使辭退也是企業自身行為,市場不好的時候精簡機構、縮減人員隊伍不奇怪,市場變了,企業的打法自然要變,但必須是在遵守勞動合同的前提下。」
記者隨即找到了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北京市懷柔區勞動爭議調解中心主任、北京市政府優秀勞動爭議調解員葛磊律師諮詢相關的問題。作為熟知勞動法的專家,葛磊告訴記者:「如果按照以上這種情況來看,無論是那種方式,員工的權益都受到了損害,比亞迪是應該按照勞動合同進行賠償的。」不過,葛磊律師還是建議要求維權的人通過中立的組織「類似於北京的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與廠家協商解決,「畢竟鬧上法庭都不好看,儘量庭外和解。」
據了解,現在有比亞迪被「優化」的人員正試圖通過法律解決問題。「在比亞迪工作這些年,我們也有很深的感情,也不希望跟公司作對,只是拿回屬於我們自己應得補償金。」隨後汽車商報記者向比亞迪方面就相關問題求證。在問及「如果有比亞迪員工離開的話,公司如何處理」時,李雲飛再次強調了目前比亞迪銷售公司只是正常的調整,是企業行為,對於被調動的職員公司會提供相應崗位選擇,至於到時還是選擇離開的人,「按照勞動合同走」。
「關於種種流言、紛爭,這一切到底是亂象還是真相,還要看接下來的事態發展。」一位觀察比亞迪多年的人士向記者說道。
事情並未結束
雖然比亞迪方面對記者有了明確的回應,事情也在朝著理性方向發展,然而事情還遠沒有到結束的地步。更令人不解的是,既然是企業的正常行為,為何比亞迪的裁員卻引起了如此大的風波?
李雲飛表示:「比亞迪20多萬人,進行幾百個人的調動再正常不過了,這件事被炒作過頭了。」但這一說法並不能讓很多人認同,更多的業內人士認為,裁員只是比亞迪困境的表面現象。
在此次比亞迪員工微博論戰時,有博友指出「比亞迪銷售公司的攤子鋪的太大了,經銷商多次鬧退網,夏治冰因此擔責離開。」
記者在採訪中也發現不少比亞迪員工站出來力挺夏治冰。有自稱是比亞迪員工的微博網友告訴記者:「夏總未辭職前的裁人,其實都是小打小鬧,上面說讓一步到位裁掉,但是夏總不忍心吶,畢竟是一手培養起來的兄弟姐妹,他的壓力很大,這可能是他辭職的原因之一。」顯然,被「優化」的員工對於夏治冰依然充滿了感激。
不過,一個名為「比亞迪內幕」的博友卻將矛頭直指夏治冰,他在其微博發表了連續數十條的「內幕」,言之鑿鑿,直批夏治冰任人唯親,明細指出其親屬的姓名,履歷,以及這些親屬的「劣行」,含有很強諷刺意味,並指出此次「被優化」與夏離職有著一定的聯繫。
這些言論一經微博傳播,在業內引起了廣泛的關注,比亞迪的裁員門更加撲朔迷離。
「此次比亞迪人事調整其實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本來不應有如此大的震蕩。出現現在的局面,問題不在所謂的裁員本身。」隨即有業內資深觀察人士向記者說出了自己的感受。「比亞迪內幕微博」的出現就說明真相遠未揭開。
(責任編輯:眭江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