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解釋了環境倫理學的基本概念,並將其應用於全球環境問題

2020-12-04 懵懂小說

本書解釋了環境倫理學的基本概念,並將其應用於全球環境問題。作者簡要介紹了基本的道德理論,討論了如何將這些理論擴展到考慮非人類世界,並探討了環境倫理如何與現代社會對環境的經濟方法相互作用。在線多項選擇題可以鼓勵讀者積極學習。

注釋

「Andrew Kernohan的環境倫理:交互式介紹是一個很棒的文本。它的眾多優勢之一在於它比我見過的任何其他介紹性文本更深入地涉及環境倫理,公共政策和經濟學的交叉,並且使得交叉點中的重要但通常很難的想法變得清晰且易於完成新人。此外,它的在線組件充足且構造良好,並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了極好的資源。「 - 伊薩卡學院的Craig Duncan

「現在是時候哲學家們做的不僅僅是在他們之間推測環境倫理問題。Andrew Kernohan不僅提供了一個互動的教學工具,同樣重要的是,他邀請讀者做環境倫理。這篇引人入勝的文章展示了哲學如何對環境決策和公共政策至關重要。「 - Ingrid Leman Stefanovic,多倫多大學

相關焦點

  • 環境倫理學在中國(圖)
    我國環境倫理學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20多年來,中國學者圍繞這一學科基礎理論問題進行探討、爭論,取得了許多有價值、有特色的研究成果。近日,筆者特地採訪了北京師範大學哲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田松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兼秘書長、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楊通進。
  • 環境倫理學需要「本土化」
    而任何倫理學都應該是實踐的,它要面向社會、引領生活、塑造人格。被緊緊地束縛於書齋中和訴諸於學院式解釋傳授的倫理學是沒有生命力的。環境倫理學要走出這種「曲高和寡」的困境,就必須在本土化方面走出新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發展所出現的許多新的具體問題以及我們應對全球普遍性問題的特殊視角都說明了,簡單地移植或硬性地嫁接某些概念和理論模式會面臨著難以解脫的尷尬和無奈:學術研究的「熱」與現實關切的「冷」形成對照,論壇上的「唇槍舌劍」與面向現實生活的「失語」產生反差,理論解釋的豐富與原創的貧乏對比明顯……這種狀況必然會促動我國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直接主動地面對現實生活,敏銳地審視和把握當前我國社會生活不同領域
  • 應用倫理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
    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應用倫理研究中心、東南大學哲學與科學系、南京師範大學經濟法政學院和無錫輕工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一次全國應用倫理學討論會,近日在無錫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40餘位應用倫理學專家學者出席了會議。與會者針對應用倫理學的幾個基本理論問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1、應用倫理學的學科性質。
  • 環境倫理學中的事實與價值之辨
    休謨認為,如果不加以論述和說明,人們不能從「是」或「不是」的事實判斷中推出「應該」或「不應該」的價值判斷,但以往的道德體系都是從「是」突然地過渡到「應該」,那麼如何找到這一推理過程的合理有效性根據,即休謨向世人提出的問題。立足環境倫理學,需要回應的問題是環境倫理學中的事實與價值分別是什麼,以及如何從環境倫理學的諸多事實判斷中推出「應該保護環境」的價值判斷。
  • 環境倫理學立場的選擇
    當代環境倫理學的學術立場之爭,可以一般性地概括為「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中心主義」的對立。簡單說分歧就是圍繞「人與自然生物之間有無道德關係,自然生物有無內在價值」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包括著兩個部分:一是理論層面的,一是實踐層面的。
  • 「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與綠色發展理念」學術研討會
    同時,也進一步提出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 課程大綱 | 環境倫理學與生態文明
    (二)課程簡介本課程主要立足於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全球環境危機,對反思環境問題之根源的各種環境倫理思潮和流派進行系統的梳理和評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環境問題和我國目前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探尋未來的「生態人」所應具備的環境美德,以更好地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
  • 現代環境倫理學: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這些問題都和人們的生存環境有關,現代環境倫理學即是對上述環境問題與生態問題的反思與應對。環境倫理學產生於20世紀初,是傳統倫理學和環境問題相結合的產物。環境倫理學的醞釀和西方工業革命密切相關。在工業革命以前,西方社會尚未出現明顯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
  • 這些是應用倫理學中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在本文集中得到了解決
    是否有可能設計出符合道德和環境問題的森林政策,並為商業,勞工和原住民代表所接受?圍繞東海岸漁業崩潰的道德問題糾結的最佳途徑是什麼?加拿大這樣的富裕國家有什麼義務來滿足全球環境正義的要求?這些是應用倫理學中的各種問題,這些問題在本文集中得到了解決,其中絕大多數是專門為本書撰寫的。這是加拿大第一個同類系列。
  • 環境倫理學
    環境倫理學  時間:2008-06-23 01:52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環境倫理學作為一種倫理理論形態,是從倫理的角度來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是一種倫理關係,因為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社會之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也需要用道德的方式來調控
  • 「2020年中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學術年會」通知
    毫無疑問將對當前和今後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產生重大影響,包括深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對生命倫理問題的探究。作為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研究者,我們更有責任深入剖析地球生態危機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在世界文明轉向中闡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歷史脈絡與觀念邏輯、不斷探索中國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創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智慧。
  • 環境倫理學的過程哲學根源:懷特海、利奧波德與大地倫理
    Baird Callicott)稱其為環境倫理學之「父」和「創始天才」。然而,過程哲學對初期環境倫理學的興起作用常常被遺忘或省略,主流的環境倫理學家對懷特海的思想普遍不了解。本文第一部分將揭示環境倫理學中被遺忘的過程思想根源。關於懷特海在其中的重要性的第一條線索,是哈格羅夫提供的。
  • 談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環境倫理學
    這種倫理學具有明顯的後 現代 性和深刻的實踐意義。 2人類中心主義立場   與傳統倫理學的研究對象相比較,環境倫理確有其特殊性,它在一定意義上也的確可以被看做是人與 自然 之間的倫理關係。環境倫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不過是倫理學對於日益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的理論回應,其對環境倫理的探究和建構,是為了救治日益惡化的生態環境,克服和解決已對人類生存和發展構成嚴重威脅的環境問題。而生態環境成為問題,從表面上看是人與自然的關係出了問題,但從實質上看則是人與人的社會關係出了問題;環境問題就是人與人的社會關係上的問題,特別是人們之間的利益矛盾和衝突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的表現。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這樣一來,主要以研究大腦為己任的 神經科學似乎也可以解釋人類的所有行為——理 性、創造性、藝術創作和欣賞能力、敬畏和超越能力, 以及人類建構的各種知識體系和概念,其中無疑也 包括性別與社會性別概念。1967年,研究者把1959年通過 動物研究提出的大腦組織理論應用到人類,並在60 年代寫入教科書,成為人們普遍接受的解釋男女行 為的模式。然而,自20世紀後半葉以來,這種胎兒荷 爾蒙影響性別差異的觀點一直備受爭議,引發許多 關於女性數學和科學能力問題的爭論。
  • 從生命哲學到生命倫理學
    對於什麼是哲學,什麼是哲學研究的主題等問題,幾千年來學者們有各種各樣的表述和解釋,但現代哲學家們幾乎都承認,哲學的所有命題最終都指向了「人是目的」這個總綱。這就是說,哲學雖然是一種以理論形態表現出的文化自覺,研究的範圍十分廣泛,但其核心使命就是認識生命,尊重生命,進而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 發展中國家環境倫理問題研究
    環境與發展是當代國際社會關注的重大問題。解決環境與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要有正確的環境倫理思想作為指導。西方環境倫理思想對全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發生一定的影響。但是,西方的各種生態哲學體系主要是面對西方的具體情況,適應西方的社會體制,在西方的歷史文化基礎上提出來的。雖然它在全球生活中具有廣泛的價值意義,但不可避免地帶有明顯的「西方中心主義」色彩。
  • 當前全球環境現狀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方向
    當前全球環境現狀及解決全球環境問題的方向前言地球已受到極其嚴重的破壞,如果不採取緊急且更大力度的行動來保護環境,地球的生態系統和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事業將日益受到更嚴重的威脅。固體廢物如不加妥善收集、利用和處理處置將會汙染大氣、水體和土壤,危害人體健康。如何著手解決全球環境問題(一)轉變經濟發展模式隨著世界環境問題逐步惡化,當前的世界經濟發展模式已無法適用於當前世界環境現狀。
  • 倫理學理論發展30年
    上世紀末以來,中國倫理學理論的發展進入社會化階段。其突出表現就是應用倫理學的勃興。應用倫理學的勃興表明中國倫理學理論進一步面向社會生活,深入各個領域的特殊倫理關係,思考與回答各種具體問題,力圖發揮倫理學理論指導與引領日常生活的功用。在這個過程中,社會公平正義的道德要求逐漸佔據顯著位置。
  • 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下的環境問題
    因而,深入分析和研究第五次氣候評估報告關於環境問題的論述,對於我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大趨勢下有效改善環境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借鑑意義。  氣候變化對環境保護的影響  根據IPCC評估報告,1880年~2012年,全球海陸表面平均溫度升高了0.85℃。全球尺度上的升溫已然是科學事實,而溫度升高的結論在區域層面上的表現並不一致,比如依然存在溫度降低的區域。
  • 環境倫理觀—可持續發展的基石
    人類必須重新認識自然的價值和其存在的意義,不再以人的需要取向為判別各種事物價值和效用的依據,而應以整個自然生態環境的需要為判別依據。這就進一步要求人們在思想道德層面上進行變革。     隨著工業化帶來的環境問題的出現和逐漸加重,關於環境倫理問題的研究也逐漸引起學者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