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大綱 | 環境倫理學與生態文明

2021-01-21 SNNU哲學PLUS


(二)課程簡介

本課程主要立足於當前人類所面臨的全球環境危機,對反思環境問題之根源的各種環境倫理思潮和流派進行系統的梳理和評析。在此基礎上,結合我國的環境問題和我國目前提出的生態文明建設之路,探尋未來的「生態人」所應具備的環境美德,以更好地保護自然,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對該課程的學習,可使當代大學生更深刻地理解當前的環境問題,培養和提升大學生的環境美德素養。


(三)課程大綱

第一節

1.主題:環境倫理學概覽

2.參考書目:餘謀昌《環境倫理學》;戴斯 J.R. :《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導論》

3.討論問題:1)環境倫理學是應用倫理學嗎?2)如何將中國傳統文化和環境問題相銜接?


第二節

1.主題:環境倫理學概覽

2.參考書目:大衛·梭羅《環境倫理學》;蕾切爾·卡遜《寂靜的春天 》

3.討論問題:1)環境倫理學可從西方汲取哪些思想資源?2)環境倫理學可從東方汲取哪些思想資源?


第三節

1.主題:環境問題的流變及根源

2.參考書目:海德格爾《技術的追問》;林官民《環境倫理學概論 》

3.討論問題:1)環境問題的根源是什麼?2)如何看待技術與環境的關係?


第四節

1.主題:「人類中心主義」之是與非

2.參考書目:餘謀昌《環境倫理學》;雷毅《環境倫理學 》

3.討論問題:1) 非人類中心主義為何執著於內在價值?2)人類中心主義是否應被拒斥?


第五節

1.主題:動物解放/權利流派

2.參考書目:彼得·辛格《動物解放》

3.討論問題:1)辛格動物解放論的理論基礎是什麼?2)應如何處理人與動物的矛盾和衝突?


第六節

1.主題:動物解放/權利流派

2.參考書目:湯姆·雷根《動物權利研究》

3.討論問題:1)辛格動物解放論和雷根動物權利論的異同點是什麼?2)如何看待「狗肉節」?


第七節

1.主題:生物中心主義

2.參考書目:史懷澤《敬畏生命》、史懷澤《文化哲學》

3.討論問題:1)史懷澤敬畏生命的倫理學對人的環境美德提出了什麼要求?2)「敬畏生命」與我國傳統儒家倫理有無契合之處?


第八節

1.主題:生物中心主義

2.參考書目:保羅·泰勒《尊重自然:一種環境倫理學理論》

3.討論問題:1)生物中心論的積極意義?2)生物中心論的缺陷?


第九節

1.主題:深生態學

2.參考書目:戴斯 J.R.《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導論》;雷毅《深層生態學:評論與闡釋》、;雷毅《深層生態學思想研究》

3.討論問題:1)深生態學是否比淺生態學更深?2)深生態學與中國哲學有無契合性?


第十節

1.主題:大地倫理學

2.參考書目:利奧波德《沙鄉年鑑》

3.討論問題:1)大地倫理學的意義?2)大地倫理學的是生態法西斯嗎?


第十一節

1.主題:自然價值論

2.參考書目:羅爾斯頓《環境倫理學》; 羅爾斯頓《哲學走向荒野》

3.討論問題:1)自然價值論的意義?2)非人類生物能否擁有內在價值?


第十二節

1.主題:生態女性主義

2.參考書目:卡洛琳·麥茜特《自然之死—婦女、生態和科學革命》;普魯姆德《生態女性主義與對自然的主宰》

3.討論問題:1)婦女問題和環境問題有無必然聯繫?2)應如何看待婦女、環境與發展的關係?


第十三節

1.主題:生態馬克思主義

2.參考書目:約翰·貝拉米·福斯特《生態危機與資本主義》;詹姆斯·奧康納《自然的理由》;王雨辰《生態馬克思主義與生態文明研究 》等

3.討論問題:1)生態馬克思主義是從哪些角度展開對資本主義的生態批判的?2)生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有何啟示?


第十四節

1.主題:社會生態學

2.參考書目:默裡·布克欽《自由生態學:等級制的出現和消解》

3.討論問題:如何看待布克欽將生態危機歸於等級制的思想?


第十五節

1.主題:生態文明

2.參考書目:鄧純東《生態文明建設思想研究》等

3.討論問題:1)從農業文明到工業文明再到生態文明的演進歷程?2)與工業文明相比,生態文明的特色主要體現在何處?


第十六節

1.主題:中國生態文明建設之路

2.參考書目:王雲霞《環境問題的社會批判研究》等

3.討論問題:1)我國環境問題的根源有哪些?2)我國生態文明提出的背景是什麼?


第十七節

1.主題:環境倫理學與我國生態文明建設

2.參考書目:胡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路徑研究》 

3.討論問題:環境倫理學可為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何種借鑑和啟示?


第十八節

1.主題:如何做一位生態公民?

2.參考書目:納什《大自然的權利》

3.討論問題:個體能在環境保護中發揮何種作用?


(四)參考書目

1.戴斯 J.R. :《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導論》

2.餘謀昌:《環境倫理學》等。


相關焦點

  • 環境倫理學
    環境倫理學  時間:2008-06-23 01:52來源:山西新聞網 山西日報 進入論壇 手機讀報  環境倫理學作為一種倫理理論形態,是從倫理的角度來探討人與自然的關係,認為人和自然的關係也是一種倫理關係,因為人與自然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是密切相關的,人既是自然之子,又是社會之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也需要用道德的方式來調控
  • 2014湖南倫理學年會召開 聚焦核心價值觀與生態文明
    紅網長沙12月14日訊(記者 王小楊 攝影 劉凱)今日上午,由湖南省倫理學會主辦,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綠色發展研究院承辦的「2014年湖南省倫理學年會暨學術研討會」在長沙召開。中南林業科技大學黨委書記曾思齊致開幕詞。中國倫理學會會長萬俊人、湖南省倫理學會榮譽會長唐凱麟分別講話,湖南省倫理學會會長李建華作主旨發言。
  • 建設生態文明環境倫理正當其時
    主持人的話 建設生態文明環境倫理正當其時   ■劉湘溶  工業文明在經歷了幾百年的狂飆突進以後已經日益暴露出其自身難以化解的深層矛盾人與自然關係惡化和人與人關係緊張的惡性循環正是工業文明自身難以化解的深層矛盾,而解決這種深層矛盾正是生態文明轉型的最深層的動因。  生態文明需要建設,不僅需要社會的生產方式、經濟發展方式、管理體制發生深刻的變革,需要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思維方式發生調整,而且需要全社會樹立生態文明觀念。生態文明觀念的價值核心是「和諧」——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和實現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的同一。
  • 「2020年中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學術年會」通知
    毫無疑問將對當前和今後人類文明的發展走向產生重大影響,包括深化對人與自然關係的思考、對生命倫理問題的探究。作為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研究者,我們更有責任深入剖析地球生態危機與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在世界文明轉向中闡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歷史脈絡與觀念邏輯、不斷探索中國生態文明理論與實踐創新,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智慧。
  • 「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與綠色發展理念」學術研討會
    會議預通知 尊敬的先生/女士:黨的十九大報告肯定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顯著成效,指出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顯著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同時,也進一步提出要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要構築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經濟、政治和文化體系,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
  • 環境倫理學中的事實與價值之辨
    環境倫理學逐漸成為倫理學研究中的重要部分,並形成人類中心主義與非人類中心主義兩大流派。縱觀整個環境倫理學思想史,關乎生態環境的事實認知與保護生態環境的道德規範二者緊密聯繫、相互促進,在這一演進過程中,「休謨問題」似乎不斷重現。
  • 環境倫理學在中國(圖)
    從西方流傳到我國的環境倫理學本身就有著許多爭論,流派眾多,存在人類中心主義、動物解放論、動物權利論、生物中心主義、生態中心主義等各種學說。那麼,「中國環境倫理學學派」的創建和對環境倫理的研究,一定避免不了諸多的「中心」、「主義」之爭。早在1994年,餘謀昌教授就發表了《走出人類中心主義》一文,提出非人類中心主義的倫理觀點,隨即引發了一場涉及環境倫理學根基的大討論。
  • 環境倫理學立場的選擇
    當代環境倫理學的學術立場之爭,可以一般性地概括為「人類中心主義」與「生態中心主義」的對立。簡單說分歧就是圍繞「人與自然生物之間有無道德關係,自然生物有無內在價值」的問題。對這一問題的回答包括著兩個部分:一是理論層面的,一是實踐層面的。
  • 環境倫理學需要「本土化」
    本土化訴求是對我國當代社會發展所呈現出的「中國現象」的一種自覺反映,我國環境倫理學的研究應當積極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進行深層挖掘,積極吸納國外環境倫理學的成果,積極介入我國環境保護的實踐——環境倫理學需要「本土化」
  • 現代環境倫理學:如何保護我們的地球家園?
    這些問題都和人們的生存環境有關,現代環境倫理學即是對上述環境問題與生態問題的反思與應對。環境倫理學產生於20世紀初,是傳統倫理學和環境問題相結合的產物。環境倫理學的醞釀和西方工業革命密切相關。在工業革命以前,西方社會尚未出現明顯的環境問題和生態問題。
  • 不可或缺的法律倫理學課程
    &nbsp&nbsp&nbsp&nbsp我國著名的法學家、法學教育家孫曉樓先生,在上個世紀三十年代出版的《法律教育》一書中,提出了法律學校裡「不可缺少的」幾門課程,其中有一門是「法律倫理學」。
  • 談和諧社會視野下的環境倫理學
    21世紀是人類科學取得巨大成就的時期,也是地球環境急劇惡化、環境危機全球化和日益嚴重的時期。本文通過環境整體主義道德 哲學 的核心意識結構闡釋人類追求的最高價值即是生態系統的整體利益,它既涵蓋了整體主義的和諧 發展 論,又包括完整的環境正義觀.
  • 株洲開設學習強國APP生態環境「專屬課程包」
    華聲在線6月30日訊(通訊員 崔林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永亮)在中國共產黨成立99周年前夕,株洲市生態環境系統幹部職工在學習強國APP「強國雲盤」收到一份特殊的節日禮物——株洲市生態環境系統「專屬課程包」。
  • 2021重慶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博士考試大綱
    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入學考試工作已經展開,新東方在線考博頻道將為廣大2021考博考生發布轉載各博士招生單位發布的2021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簡章、考博專業目錄、考博參考書目、及導師聯繫方式,以下是2021重慶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專業基礎》博士考試大綱。
  •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創新 學術年會在...
    在北京朝陽區藍調莊園,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分校)、南京師範大學、廣西大學、北京林業大學、東南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南京工業大學、北京正易森林醫學研究院、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等高校和單位的100餘名學者召開了主題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時間創新」的中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學術年會。
  • 環境倫理學的過程哲學根源:懷特海、利奧波德與大地倫理
    環境倫理學也是如此。人們可以正確地指出上千年來寫作了有關環境問題的哲學家、神秘主義者和詩人。而且,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無疑是十分深遠的。然而,根據目前的理解,環境倫理學產生於20世紀的後三分之一時期。根據北德克薩斯大學環境哲學研究中心的簡明環境倫理學起源史研究,「環境倫理學的靈感始於1970年的第一個『世界地球日』,當時的環保人士開始催促參與到環保團體中的哲學家們在環境倫理方面有所作為」(CEP 2011)。他們還指出,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一些科學家、神學家和歷史學家小團體已經在探討日益加劇的生態危機。
  • 天津2012年自考「農業植物病蟲害防治原理」課程考試大綱
    課程名稱:農業植物病蟲害防治原理  課程代碼:3249  第一部分 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課程性質與特點對研究農業植物病蟲害生物學特性和種群數量變動規律,根據病蟲害與環境和受害植物的關係,把植物病害和害蟲種群數量控制在經濟允許受害水平以下,既避免植物生產的經濟損失,又不給生態環境和人類社會造成不良影響有重要意義。學會運用本課程的知識和技能是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要求。
  •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
    【在線教學案例分享】醫學倫理學課程在線教學案例醫學院基礎醫學系一、課程和教學團隊的基本情況醫學倫理學課程是醫學類專業本科必修的醫學人文課。課程闡述醫學道德問題和醫學道德現象,闡述醫院管理、醫患關係、公衛事件、醫學科研前沿、科研誠信等等種種倫理關係、倫理問題,是醫學生培養的核心課程。這門學科在醫患關係緊張、科研不端頻發的當今對於學生的成長、職業價值觀的塑造有其特別的重要性。新冠肺炎的公衛事件,更是讓醫學倫理學課程內容拓展到了新的高度。該課程主要為醫學實驗班3年級本科生開設,本學期選課學生人數28人,屬於小班教學。
  • 倫理學的繁榮發展與歷史使命
    倫理學理論還被運用於研究現實問題,並與相關學科融合,兼具應用性和交叉性的應用倫理學異軍突起。科技倫理學、生命倫理學、醫學倫理學、經濟倫理學、政治倫理學、網絡倫理學等成為倫理學充滿活力的新興學科。 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倫理學工作者不斷探索前行,發表大量學術論文,出版眾多專著和教材,在一系列倫理學理論問題上有所創新和建樹,研究解答了許多現實道德問題和人生難題。
  • 觀點要覽|倫理學篇: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倫理問題
    有學者指出,人類與野生動物共生共榮、應屬「同類」,人類要負有道德責任,因此應遵循生態整體性、生態公正性及辯證生態主義的道德原則。新冠病毒對人類生命的巨大威脅給人生選擇及應對思維帶來了重大挑戰。對此,有學者提出,疫情之後應對生死進行反思,對失去的生命進行哀悼和緬懷,生者則應痛定思痛,向死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