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要覽|倫理學篇: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倫理問題

2021-01-12 北京日報客戶端

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生命倫理、公共倫理問題

作為社會道德傳播者、建設者和守護者的倫理學人,積極從人類社會的倫理規範和道德價值層面執筆發聲,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加入到抗擊疫情的行動中,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生命倫理、公共倫理等問題。

生命倫理問題是新冠肺炎防控中最初也是最本源的問題。倫理學者首先對人類濫食野生動物進行了道德反思,認為濫食「野味」已經從人的「需求」範圍,進入到無限膨脹的「欲求」程度,因此是不道德的。

有學者指出,人類與野生動物共生共榮、應屬「同類」,人類要負有道德責任,因此應遵循生態整體性、生態公正性及辯證生態主義的道德原則。

新冠病毒對人類生命的巨大威脅給人生選擇及應對思維帶來了重大挑戰。對此,有學者提出,疫情之後應對生死進行反思,對失去的生命進行哀悼和緬懷,生者則應痛定思痛,向死而生。

有學者對「盡一切可能挽救生命」的生命至上中國模式與群體免疫的經濟優先西方模式進行了倫理辨析,認為中國模式依據實事,堅持科學;國家動員,整體推動;價值支持,有效控制;敬天愛人,尊道貴德;全球合作,命運與共。而群體免疫本身是個偽命題,違反人道主義和人權,是聽天由命的傳統、社會達爾文主義和馬爾薩斯主義人口論的復活,是功利主義的精明算計,違反人性和基本道德。

在這場新冠病毒肆虐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所有社會成員都被捲入其中,對其積極防控成為全體社會成員必須承擔的公共倫理責任。有學者認為,為有效預防與遏止重大疫情的暴發與蔓延,在道德實踐上,我們應當始終堅持野生動物禁食、生命安全至上、心理健康疏導、網絡安全有序、法律應急兜底等應對原則。

此外,在抗疫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後,倫理學者對後疫情時代的倫理與道德也進行了反思與重構。

反思倫理道德新發展

在中國改革開放和全球化的進程中,當代中國倫理道德在內容和形式上都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有學者指出,這些變化既包括道德觀念、道德行為方式、道德標準的變化,也包括對道德問題和倫理難題認識方式和角度的變化。倫理道德領域呈現出老傳統與新傳統、現代性與後現代性之間相互衝突、融合、激蕩的局面。

因此在新的時代,制定適應新的社會結構、新的國家治理體系的倫理道德文化發展戰略,需要更新已有的理論框架,更改尋常的思維慣性,從現實出發,與各學科廣泛交流對話,並把這一戰略放在全球化進程中加以考慮。

有學者從適應性看待道德的變化,認為道德是一種「隱秩序」,是一種嵌入性適應。道德適應以關心人的道德需求為第一要義,以尋找新的社會共同德性為目標,以形成統一的道德默契為關鍵,冀望尋求自我與他者的平衡點,使道德主體完成陌生人社會與熟人社會之間的身份轉換和價值重建。

有學者從「學科危機感」、倫理道德與文化的關係及新文明構建與文化自覺三方面來分析中國倫理學的危機與生機。面對新的變化,有學者則對倫理學的學科定位進行了反思,指出倫理學不僅是關於「道德」的學問,更是關於「情理」的學問。通情理,而後可以立規,有規而後人有可循,人有可循然後有德,人人有德然後社會有序,社會有序然後人群有和。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積極回應時代重大關切

2020年,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逐步深化,學界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體系的基本問題、核心問題和前沿問題等進行了積極探討。有學者分析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獨特性,指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教學機構的創建和講義、大綱、教材的編寫獨樹一幟;對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學術導向、學術範式、學術線索的把握自成一脈;馬克思主義倫理學話語立場、話語權力、話語力量的確證自成一格。

有學者指出,從價值論切入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揭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價值之維,書寫「做中國倫理學」的價值方案,是開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研究的重要思路。

有學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內在地蘊含著三種書寫方式: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發生史、西方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演變史和馬克思主義倫理學問題史。前兩種方式回歸學術,後一種則面向問題。

對於馬克思主義倫理學的特質,有學者指出主要在於以實踐的方式把握世界、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和以規範倫理學為主要內容。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應觀察時代、解讀時代、引領時代。

對此,有學者從馬克思主義深層次、大空間和長尺度的視角來把握時代的倫理問題,認為人類生存的基本矛盾沒有變、人類的基本社會結構沒有變、人類對積極價值和美好生活的嚮往沒有變,並認為此視角有助於增強人們面臨焦慮和恐慌時的定力與底氣。

(作者分別為北京市委黨校哲學與文化教研部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倫理學與道德建設研究中心副教授)

相關焦點

  • 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
    無標題文檔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和倫理問題——國際工程教育中的新熱點 新聞中心通訊員 郭歆   在第三屆國際工程教育大會上,除了大會擬定的三大主題之外,工程教育中的性別問題以及工程教育的倫理問題成為了本屆討論會的熱點。
  • 倫理學也應該講究倫理
    摘要:本文提出「倫理倫理學」這一新的研究方向。首先說明為什麼要研究倫理倫理學,分析高科技時代倫理困境產生的根源。就此提出為擺脫困境倫理學家應注意的行為準則,並用成功與失敗的實例說明這些準則的有效性。  高科技時代是個日新月異的時代。
  • 疫情下的倫理與人文之思①|疫情之中的情緒與記憶
    他們在面對科學、技術、病毒等涉及人類生存和命運的事件時運用自己的理性,提出有啟發的哲學洞見。面對新冠病毒的全球性發生,歐洲哲學家的身影頻現,如齊澤克、喬吉奧·阿甘本等。他們對疫情之中的恐慌、隔離以及後果提供了哲學分析。本組稿件出於人文與技術融合的原則,從記憶哲學、數據倫理和機器人學等角度討論與疫情有關的問題,顯示當代學人面對疫情的倫理與人文關懷。
  • 環境倫理學的過程哲學根源:懷特海、利奧波德與大地倫理
    種種思想在成為有先見之明學者的著作中的討論主題之前,往往就已經「流行」了數十年。環境倫理學也是如此。人們可以正確地指出上千年來寫作了有關環境問題的哲學家、神秘主義者和詩人。而且,生態危機的歷史根源無疑是十分深遠的。然而,根據目前的理解,環境倫理學產生於20世紀的後三分之一時期。
  • 從「美學」與「倫理學」視角,看文學與科學理性的關係
    我們往往能在閱讀過程中,感悟到人生的道理,還會在虛構的那本《紅樓夢》裡,感受到讓人傷感的悲歡和嘆息。關於這種相似的闡述,我在劉小楓那本《沉重的肉身》一書中,關於敘事倫理學內容中也曾看到。倫理學我們可以理解為道德對錯的一門學科,而倫理學可分為理性倫理學和敘事倫理學。
  • 關於工程倫理的幾個問題
    工程活動中內在地存在著許多深刻、重要的倫理問題。可是,在以往很長的時期中,工程界常常「忽視」了工程的倫理維度,造成了工程活動中的倫理「缺位」;另一方面,倫理學界也常常「忘記」了工程活動也是倫理學研究的對象,造成了倫理學對工程的「遺忘」。為此,《倫理學研究》2006年第6期發表了一組學者文章,就工程倫理學的相關問題進行了專門探討。
  • 近年來倫理學研究的前沿問題
    近年來,我國學者對當代社會生活和科技進步中所提出的諸多倫理道德問題予以了廣泛關注,其學術觸角主要涉獵如下倫理學前沿問題。 經濟生活領域的倫理學前沿問題     集中在國際經濟倫理、金融倫理、經濟危機的倫理應對、財富倫理四個方面。國際經濟倫理問題是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而引發學者關注的問題。
  • 加強災難生命倫理學研究
    近年來,旨在探究災難應對措施與機制的「應急管理」研究在國內學術界得到了廣泛關注和長足發展,但致力於研究災難中倫理問題的「災難生命倫理學」(Disaster Bioethics)還未引起足夠的重視。事實上,這項研究對於增強倫理學理論對災難問題的回應性,提升國家災難治理的現代化水平都具有重要意義。
  • 倫理學研究需要面向現實生活
    與純理論研究不同,倫理學研究既離不開求真的天性,又離不開向善的渴求。因為倫理學是一門實踐哲學,它不僅涉及純粹理性的認知,還涉及實踐理性的認知,尤其涉及藉助意志使認知走向生活的實踐活動。倫理學研究的根本任務不只是認識生活,更是改造生活。蘇格拉底之所以追問「我們應該過什麼樣的生活」,孔子之所以通過「仁學」重新詮釋禮樂制度,都是為了解決所處社會中出現的道德問題。
  • 學術爭鳴應容得下「康德倫理學很爛」
    針對輿論的批評,論文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哲學院教授韓東屏表示,「很爛」並非髒話,自己靜候有人寫說理性文章反駁。筆者對作者持贊同態度:空口指責不如用理性批駁,人們不妨藉機掀起一次「康德倫理學論辯潮」,用理性卸下道德審判,用辯論呼喚真理。
  • 會聚技術的倫理挑戰與應對
    無論是英雄史詩中蘇美爾國王吉爾伽美什追求使人長生不老的海草,還是希臘神話中伊卡洛斯想藉助於翅膀飛出小島的傳說,都反映出人類力圖突破自然的限制,實現自由的渴望。從蒸汽機的發明到電子、電器技術的出現,技術的每一次進步都使得人的能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和拓展。然而,與傳統技術對人的行動能力的增強不同,現代背景下的會聚技術無論是從技術的理論形態還是從技術知識的形式上來看,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
  • 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與研究方法
    對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大致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政治倫理學並非一個獨立的學科,而是從屬於政治學。在古希臘時期,亞里斯多德認為政治學和倫理學都屬於實踐科學,他並沒有明確地區分政治和道德、政治學和倫理學的學科界限。亞里斯多德在《尼各馬可倫理學》中指出,政治學追求人類共同體的最高善,因而在知識體系中居於最高的主導地位,其他一切知識都從屬於政治學並為之服務。
  • 新冠肺炎疫情的公共倫理啟示
    面對新的倫理訴求和新的倫理問題,需要構建重大公共衛生危機中的公共倫理體系,以維繫和諧健康的公共倫理秩序。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在疫情防控過程中,如何對待疫區、疫區的人們以及感染者,才既有科學合理性又有道德正當性呢?感染者、疑似感染者或密切接觸者又該受到哪些道德約束?
  • 倫理委員會建設與倫理審查專題論壇成功召開
    報告主要內容是中國醫學倫理學倫理審查研究委員會從中醫藥的理論特色、診斷及幹預方式等方面,針對突發傳染病時「一切為患者康復著想,一切為了讓疫情得到有效的防控出發」,制定具有指導意義的中醫藥臨床研究倫理審查專家共識,倡導負責任的研究,明確倫理審查範圍和要點,切實保障受試者安全,維護受試者權益,提高突發傳染病中醫藥臨床研究質量,並弘揚中醫藥對突發傳染病診治的重要價值。
  • 教育倫理學,教育倫理學的研究對象
    他認為,教育倫理學和道德教育「二者之涵義,大體相同」,其區別只在於「教育倫理學所討論的,大半屬於原理的問題,而道德教育所包涵的則大部分為實際的問題"。他明確指出,教育倫理學就是道德教育的原理。由於這一觀點的研究視角與教育科學中的德育原理基本相同,因此不論國內還是國外持教育倫理學是以道德教育為研究對象觀點的人並不很多。但是,一般對教育倫理學知之不多者皆認為,教育倫理學就是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
  • 肖巍: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的興起——從全球男女大腦性別差異...
    21世紀以來的十餘年裡,這一研究已經在悄然中催生 出女性主義生命倫理學發展的一個新趨向一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它是一種以女性主義視角研究和解釋神經科學發展所帶 來的一系列社會、倫理和法律問題的生命倫理學理論。關於大腦性別差異的研究是女性主義神經倫理學當前所關注的重要問 題,一些學者試圖以女性主義視角分析和解釋當代神經科學對於大腦性別差異研究的各種新發現。
  • 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倫理學
    本期欄目由在政治倫理學領域長期耕耘的三位學人,圍繞「建構新時代中國特色政治倫理學」「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研究的問題域」「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與研究方法」三大基礎問題闡幽發微,生發出諸多新識洞見,以求學界同仁共鳴。   政治倫理學是政治學和倫理學的交叉學科,是最近十幾年來我國應用倫理學中的顯學之一。
  • 卡爾·馬克思:正義、倫理與當代世界
    正因如此,才會使後世研究者面對上述的張力問題。伍德:在馬克思看來,絕大多數人都是意識形態幻覺的受害者。因此,很難簡單地回答,我們應該怎樣去應對這些被我們認為是幻覺受害者的人們。馬克思曾經強有力地反駁了他們,比如他晚年所寫的《哥達綱領批判》。在此之前,他不得不應對那些不接受他觀點的左翼分子。
  • 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和治理問題
    內容提要:合成生物學的倫理問題包括:概念性倫理問題,這涉及合成生物學的正當性問題;物理性的倫理問題,主要涉及生物安全和安保問題;與對人的尊重和公正有關的非物理性倫理問題以及合成生物學中的不確定性問題。
  • 10位專家學者為您梳理2020年理論學術研究觀點
    (作者王晉斌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黨委常務副書記、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倫理學篇  理性分析疫情應對中暴露出的生命倫理、公共倫理問題  作為社會道德傳播者、建設者和守護者的倫理學人,積極從人類社會的倫理規範和道德價值層面執筆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