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爭鳴應容得下「康德倫理學很爛」

2021-01-12 東北新聞網

  近期,一篇名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的論文引發社會的廣泛討論。有人稱其「挑刺式的研究毫無學術價值,本末倒置,有博取名聲之疑」,還有人認為「學報不是網絡論壇,這個詞根本就不該在一個學術論文中出現」,評價以反對聲為主。針對輿論的批評,論文作者華中科技大學哲學院教授韓東屏表示,「很爛」並非髒話,自己靜候有人寫說理性文章反駁。筆者對作者持贊同態度:空口指責不如用理性批駁,人們不妨藉機掀起一次「康德倫理學論辯潮」,用理性卸下道德審判,用辯論呼喚真理。

  截至發稿前,該論文在知網的下載量僅為195次,不難判斷,網友們的批評大多停留在論文的標題,還有少數則通過轉載他人點評文章的截圖進行批評,但「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此舉存在斷章取義之嫌。由此看來,很少有真正對文章內容邏輯進行全面批評的人。思想就是一種否定,哲學是一個充滿主觀認知的學科,但其論證思路自有客觀的邏輯,一篇文章的主觀判斷的合理性是依靠其論證的支撐程度決定的,一味對著題目指責其用詞「不客觀」,而不是去分析論文本身的論據與論證,不回到文獻文本本身,這並非學術論爭應有之道。

  我仔細閱讀了那篇論文。根據原文,作者通過對康德的研究方法、倫理議題觀點進行評析,認為其原作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例如,「(康德)在開始部分僅從幾個有關責任的實例推出具有普遍性的『意志的原則』,不僅在方法上不合邏輯,而且在觀點上也是錯的。這個初始性錯誤導致後面以它為前提的所有論述及觀點也不可能正確。」不完全的歸納推理本就存在謬誤的可能性,作者對康德的否定並不是無的放矢。而且,作者並非網友所推斷的「傲慢至極」。首先,作者始終強調在倫理學範疇內對康德的批評,而非將其全部思想精華一竿子打倒。其次,在論文結尾,他謹慎地寫道:「在以往的倫理思想史上,對這兩個問題的確都沒有讓人滿意的回答……我們還得繼續尋找至善和道德最高原則。」通讀全文,筆者覺得這篇論文是在學術框架中對康德倫理學進行反思和批評,標題略顯誇張,但內容其實很學術。

  諸多網友認為作者對康德的批評無端而過重,本質上是「服從權威」的心理作祟,覺得權威不能碰,權威就是定論,權威得供著,特別是像康德這樣的權威,只能膜拜不能碰,更不能以「爛」去形容。但學術的發展都是「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批判地否定,正如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用實驗否定了亞里斯多德亙古不變的真理,才完善了新的物理學理論。「爛」字值得商榷,但不要被「爛」字遮望眼。不要說一個哲學教授,就是一個哲學門外漢,也是可以批判康德哲學的,哲學是人學,是智慧之學,有智慧的人都有討論康德的資格。

  哲學,在古希臘語中意為「追求智慧」,而理性的辯論則是追求智慧的重要途徑。古代雅典,蘇格拉底和無數哲人學者常常匯聚一堂,彼此辯論,取長補短,甚至不乏挑戰冒犯之語。這種自由批判精神,共同締造了哲學的首個「黃金時代」。英國當代哲學家以賽亞·伯林也曾就穆勒的哲學著作《論自由》提出批評,認為其對自由的概念具有局限性,引發了諸多學者撰文指責。為此,他用書信一一論證回應,亦不乏通俗之詞,文章後被收錄於《自由論》,書中作者詳細論述並創造性提出了「自由多元主義」學說,成為了當代自由主義哲學的奠基人。此外,學術規範並沒有要求論文不能起通俗易懂的標題,作者「不服來辯」的強硬態度,反倒是對學術規範的最好維護,也是推動學術發展的最佳方式。

  我也不喜歡標題中的「爛「這個字,但還是要讀完整篇論文再作評價。康德曾說,知識分子是敢於在一切公共事務上運用理性的人。像海洋一樣深遠廣闊的康德哲學,是能夠容得下一個「爛「字評價的,不會侮辱康德哲學。在你好我好大家好、自說自話缺少爭鳴的學術沉悶中,這種毫不留情指向權威、甚至聽起來有點兒刺耳的尖銳學術批判應該得到寬容。在作者的聲明中,刊發原文的《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也順帶發布了徵稿啟事,面向全社會徵集與原文相關的學術文章。只希望全社會能夠以理性批駁呼喚百家爭鳴,為我國倫理學的發展開闢出一片新天地。

(責任編輯:趙越)

東北新聞網
微信訂閱號

東北新聞網
手機版

東北新聞網
法人微博

新聞客戶端
Android版

新聞客戶端
iPhone版

*免責聲明:本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信息之目的,絕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本網站有關內容轉載自合法授權網站,如果您認為轉載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
請您來信來電(024-31885629)聲明,本網站將在收到信息核實後24小時內刪除相關內容。

相關焦點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這篇論文究竟爛在哪裡?
    對於這篇大作,如果要做正面商榷或批駁的話,我們最多只能論證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不」很爛。但可以想像,這個結論,是完全把康德倫理學拉到了爛還是不爛、到底爛得如何的糞坑裡來論證。這就如同,A問B,「你昨天晚上是不是又打老婆了?」如果B要直接反駁這句話,的確可以說,「我昨天晚上沒有又打老婆。」但顯然,這個問句和回答都暗示了,B經常晚上打老婆。
  • 「康德的倫理學很爛」:一次「出位」的學術表演
    「康德的倫理學很爛」:一次「出位」的學術表演■ 觀察家直斥康德倫理學「很爛」,恐怕不是思想的銳利,而是言語的輕佻。最近兩天,一篇哲學論文引爆了朋友圈,這篇題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的文章,只看標題就可知道,其在朋友圈走紅,並不讓人意外,至少它的標題神似當下爆款營銷網文的套路。但是,這不是一篇學者閒暇時的隨筆,而是正式發表在《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上的嚴肅學術論文。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論文標題這麼野?
    文|邢妍妍最近,哲學學者韓東屏一篇題為《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韓東屏接受採訪時說:「在我之前,還從來沒有人把『很爛』這個詞用在學術評價裡,尤其還是對一個名人。」▲文章截圖。圖/知匯海洋公眾號。
  •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引質疑,作者回應
    《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  文章引發網友討論  近日,哲學學者韓東屏的《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該文在網絡上引發質疑,主要關注點在於論文題目的「很爛」一詞。  目前在知乎等網絡平臺上,「如何看待華科哲學系教授韓東屏發表的論文《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的討論信息已引發十餘萬讀者閱讀,更貼討論者眾多。《康德的倫理學其實很爛——〈道德形上學原理〉批判》一文最早是通過《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的微信公眾號發布的。
  • 龔群:國外倫理學研究前沿探析
    上世紀70年代以來,國外倫理學研究的「顯學」是規範倫理學。規範倫理學有三種主要形態:功利論倫理學、義務論倫理學、德性倫理學。除此之外,近年來國外應用倫理學研究在不斷升溫。以上四個方面的內容,大致代表了國外倫理學研究前沿。 功利論倫理學 當代西方功利論倫理學的發展成果是多方面的。
  • 倫理學理論發展30年
    這些理論傾向秉持倫理學理論的道德操守,以其特殊方式強烈批判社會道德墮落現象,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長期形成的義利對立的思想方法,強調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義利統一觀。這些都值得充分肯定。中國倫理學近年來關於公平正義問題的理論成就,與其說是回答了問題,毋寧說是提出了問題。在當代中國語境下,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的現實內容究竟是什麼?如何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等等,這樣一系列問題與追問,事實上就將公平正義這一世界前沿性的一般政治哲學論題,轉化成為具有強烈中國特色的理論問題。改革開放中的社會權利義務關係問題,是當代中國語境下社會公平正義問題的現實內容。儘管我們的理論對「誰之正義?
  • 舍勒的質料價值倫理學如何是現象學的?
    其中涉及三個相對較為集中的問題:首先,舍勒宣稱其倫理學是質料的價值倫理學,這種倫理學是先天的嗎,具有普遍性嗎?其次,舍勒的倫理學思考中常常透顯出或明或暗的基督宗教思想的背景,其倫理學究竟是現象學的,還是神學的?最後,舍勒的倫理學是在於康德倫理學的對勘中展開的,這一倫理學是如何反對康德倫理學的形式主義的,又是如何發展康德的自律倫理學的?
  • ...2018整合醫學人文高峰論壇暨《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創刊30...
    光明網西安4月29日訊(記者張哲浩 見習記者張亞雄)4月28至29日,由《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中國醫師協會整合醫學分會整合醫學人文專業委員會、國家人口與健康科學數據共享平臺等共同主辦的「2018整合醫學人文高峰論壇暨《中國醫學倫理學》雜誌創刊30周年學術會議」在西安舉行。
  • 新時代政治倫理學的學科身份與研究方法
    亞里斯多德進而認為《政治學》涵蓋的主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尼各馬可倫理學》業已進行的研究,倫理學為政治學提供了某種預備性的知識。顯然,政治學和倫理學在亞里斯多德那裡實際上是同一個領域,只不過倫理學是用「道德的」方式來理解政治學。
  • 歐洲文明史:盧梭與康德
    但是提出這些論據的哲學家確實相信它們在邏輯上站得住,是應當使任何有充分哲學素質而無其見的人確信神存在的那種論據。敦促我們信奉神的現代新教徒,大部分都輕視老的「證明」,把自己的信仰基礎放在人性的某一面——敬畏情緒或神秘情緒、是非心、渴念之情等等上面。這種為宗教信仰辯護的方式是盧梭首創的。
  • 作為西方的倫理學家,康德以自由的觀點,解決主觀與客觀的問題
    由於康德所說的作為自立法自守法的積極意義的自由是對道德法則的遵循,因此,這種自由也就是一種遵循必然性的自由,或者說是一種具有必然性的自由,種把自由與必然統一起來的自由。在這種意義上,康德又把它稱為自由的必然性。在此,康德把人們對自由的認識提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他使我們認識到,真正的自由不是某種與必然對立的東西,而是某種與必然性相一致的東西。
  • 「康德先驗哲學及其歷史效應」學術研討會在西安召開
    他指出,圍繞「康德先驗哲學及其歷史效應」這一專業性很強的主題進行研討,是一場充滿理論智慧的學術盛會,會將國內康德哲學研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推出我們這個新時代的學術成果。他相信,這次盛會對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哲學學科的建設,對於教師科研教學能力的提升,也必將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接著簡要介紹了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的情況。
  • 康德關於法與道德的關係學說是什麼
    問:試述康德關於法與道德的關係學說。  自考365網校解析答案:倫理學是康德政治思想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康德倫理學的核心是道德法則、法律法則和自由法則,特別是道德法則。他把道德法則概括為一個公式:你應該這樣做,以便使你的行為準則永遠能夠成為普遍立法原則。
  • 康德善良意志學說利弊分析
    康德道德哲學源於道德感和人性善學說道德感學說是18世紀中葉英國道德學家的主要的倫理學理論。而針對於此,康德的善良意志概念體現的是意志按照理性來行動,這不僅賦予道德客觀必然的條件,而且賦予道德主觀必然的性質,從而提供了一種道德感學說所無法達成的普遍性。康德善良意志概念的局限性在於我們無法從第三人稱的角度去對一個道德行為做出道德評價。
  • [美學]康德的哲學——從啟蒙時代到浪漫主義的轉向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處於德國啟蒙運動的高潮,被視為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奠基者。康德是個處於經院裡玄想的學者,以主觀唯心的方式試圖調和經驗主義與理性主義的對立。康德的思想體系龐大,且充滿矛盾之處,他首先將統一的概念拆解,再試圖調解它們。
  • 「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與綠色發展理念」學術研討會
    為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中國環境倫理學研究會、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環境哲學專業委員會以及福建師範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擬定於2018年4月27—29日在中國榕城福州召開以「環境哲學/環境倫理學與綠色發展理念」為主題的學術研討會。
  • 康德哲學的現代意義
    今年是康德逝世200周年。在以反傳統著稱的20世紀西方哲學中,無論是英美哲學還是大陸哲學都對康德青睞有加,對他的研究甚至超過任何一位古典哲學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異數。 200多年前的康德哲學對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意義何在?
  • 倫理學的繁榮發展與歷史使命
    學科的興盛與貢獻 70年來,倫理學已形成比較完善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以及人才培養體系,學術研究成果豐碩,專業人才隊伍不斷壯大,改變了以往我國社會道德建設缺乏倫理學理論支撐的狀況。 學科體系日漸完善。
  • 與哲學的其他分支學科不同的是,倫理學具有極為強烈的實踐性
    第一節倫理學研究對實證學科的範式借鑑從本章的目的來看,主要是為了建立作為整體人生滿足的幸福的測量方案與指標體系。從具體內容來說,是一個將倫理學理論應用於具體實踐的指導性論述,在研究性質上來看,本章屬於應用倫理學的範圍,因而在論述中必然引人相應應用學科的研究範式。
  • 「2020年中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學術年會」通知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中國生態文明理論和實踐創新暨2020年中國環境倫理學環境哲學學術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