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研究人員製造出人工誘導多功能性幹細胞

2020-11-30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香港4月18日電(記者張雅詩)香港大學醫學院18日宣布,其研究團隊利用罕見遺傳心臟病患者的皮膚細胞製造出人工誘導多功能性幹細胞,並成功用作藥物測試。研究人員認為,這技術可應用於其他遺傳病,為未來使用精準醫學提供重要契機。

  港大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教授蕭頌華領導的研究團隊,一直致力於研究應用幹細胞在臨床醫療各種人類疾病的方法。在2010年,研究團隊成功製造出人工誘導多功能性幹細胞的辦法;其後他們研究利用這些特定病人細胞去了解個別罕見心臟病的可能性。

  這次研究針對心臟核纖層蛋白病而進行,這種遺傳病的患者一般在30歲至40歲發病,但暫時沒有藥物能預防或延遲發病。研究人員為個別患者製造特定的人工誘導多功能性幹細胞,這些細胞與患者有完全相同的基因。研究人員將這些細胞轉化為有心臟核纖層蛋白病病理特徵的心肌細胞。

  然後,研究人員測試用以治療另一種遺傳病的藥物,觀察藥物對心肌細胞的病理特徵的改善效果。結果發現,這藥物能恢復基因功能和逆轉病理改變。然而,這藥物並非對所有細胞都有相同的療效,研究人員指出,只有某一特定的基因序列的突變對這治療最敏感,這進一步引證精準醫學的需要,並進一步推動臨床應用。

  研究團隊認為,此項技術不但可以應用在遺傳心臟病上,同時可廣泛應用於其它遺傳病。

相關焦點

  • 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再現新方法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導,美國科學家發明了一種新方法,可通過將兩個蛋白混合在一起製造出一個「超級蛋白」,從而大大提高了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的效率和純度,且沒有產生腫瘤的風險。研究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幹細胞》雜誌上。
  • 研究人員從病人的細胞中培育出人類氣道幹細胞
    第一次,研究人員成功地從誘導的多能幹細胞中,通過重組患者的血細胞,在體外成功地建立了氣道基礎幹細胞。該研究由波士頓醫學中心和波士頓大學再生醫學中心(CReM)的研究人員領導,並與德克薩斯大學休斯敦健康科學中心(UTHealth)合作,這些發現是實現氣道再生的關鍵第一步,這將推進與氣道和肺部疾病相關的再生醫學領域。
  • 美利用質粒製造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繼英國和加拿大科學家3月1日在《自然》雜誌網站上報告說,他們利用一種基因「轉位子」(即DNA中一段可以移動的基因序列)來替代病毒作為運輸所需基因的載體,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之後,美國科學家又傳捷報:威斯康星州立大學科學家在
  •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日科學家首次利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2008年08月23日 13:31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
  • 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3月1日,英國和加拿大科學家在《自然》雜誌網站上報告說,他們發現了一種可以安全地將普通皮膚細胞轉化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的方法,這種方法不但首次使得轉化過程不需要藉助病毒,而且有望使生物醫學研究徹底告別使用胚胎幹細胞
  • 日本科學家首次用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中新網8月23日電 日本政府支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21日宣布,研究小組成功用一名10歲女孩脫下的智齒,培育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這是科學家首次通過智齒細胞獲得iPS幹細胞,毋須使用胚胎惹起道德爭議,為致命疾病的研究開拓一條新路。據香港《文匯報》報導,該名女孩因牙齒矯正治療,拔除了尚未成熟的智慧齒。
  • 研究人員利用3D列印技術成功從幹細胞培育出心臟細胞
    然而,由於科學家們無法控制這些參數,他們不得不費力地生產大量的胚狀體,並選擇具有合適特性的特定胚狀體進行研究。為了應對這一挑戰,新加坡科技與設計大學(SUTD)的研究人員轉向增材製造來控制胚胎體中的幹細胞分化。他們的研究發表在《生物印刷》雜誌上。博士生魯比姆卡·達斯(Rupambika Das)和助理教授哈維爾·G·費爾南德斯(Javier G.
  • JMCB:利用胚胎幹細胞誘導功能性精子細胞
    近日,上海交通大學馮立新研究小組報導一個全新的體外誘導精子和卵子的方法。馮立新研究員採用的方法可從雄性胚胎幹細胞(XY 染色體)在體外同時生成遊動的精子和卵子。更為重要的是他們的研究進一步闡明了從胚胎幹細胞生成精子和卵子分子機理,是這一領域研究的重大突破。
  • 科學家製造出兔子人工生殖器 研究或適用於人類
    【搜狐科學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科研人員宣布,已經在實驗室中成功研製出了人工雄性兔子生殖器,而且可以通過從動物身上提取細胞,再使用這種人工生殖器即可培育出小兔子。  據報導,美國科研人員在本周一發表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中表示,這項研究的成功將使科學家們向使用患者的細胞培養出其他諸如肝臟等更複雜的器官的技術邁近一步。
  •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新聞連結:幹細胞、胚胎幹細胞和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來源:新華網 2010年01月28日13:51   新華網華盛頓1月27日電美國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
  • 廣州生物院成立研發國際首臺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
    廣州生物院以原創新技術為核心,利用院內國際領先的iPSC技術、幹細胞誘導分化技術等研究成果,結合自動化技術,項目團隊歷時4年,集智攻關,攻克了8項關鍵技術,其中包裹2個核心技術,並取得多項創新性成果,研製出國際首臺幹細胞自動化、智能化誘導培養設備。
  • 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4期)
    這項新研究取得的成功表明著在人類中做同樣的事情也是可能的,不過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夠圓滿完成。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這些研究人員取得了一項裡程碑突破:利用植入到非常類似於小鼠卵巢的人工小鼠卵巢中的人類幹細胞製造出人類卵子的前體細胞。這些研究人員報導,他們的工作始於利用經過驗證的技術將人血細胞轉化為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細胞)。
  • 利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問世
    利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問世治療白血病時或可利用該技術製造大量造血幹細胞,代替骨髓移植  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利用實驗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
  • 近期幹細胞領域研究進展
    Blood上,該研究表明,人工製造的血小板最終或能有效減少患者對血小板捐獻的依賴性,並幫助癌症和其它疾病患者的康復。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基於此前的研究結果通過研究證實,脂肪組織或能用來製造幹細胞系,從而只需要12天就能夠產生正常功能的血小板;研究者Mastubara表示,脂肪組織衍生的幹細胞或許就能夠提供一種安全持久的血小板供應,從而滿足受體患者不斷變化的需求。
  • 日研究人員用iPS細胞培養出可分化成卵子的細胞
    新華社東京9月24日電(記者華義)日本京都大學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利用人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首次成功培養出可以分化成卵子的卵原細胞。這一研究成果有望用於研究不孕症和一些遺傳性疾病的病因。此前京都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成功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了原始生殖細胞。原始生殖細胞是產生雄性和雌性生殖細胞的早期細胞。在經過京都大學倫理委員會的批准後,京都大學研究人員先利用人iPS細胞培養出原始生殖細胞,再將其與從實驗鼠胚胎中提取的大量卵巢細胞一起培養,最終獲得了卵原細胞。
  • 研究人員創造了一種製造抗菌石墨烯口罩的新方法
    香港城市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新方法,可以快速、低成本地製造出抗菌的石墨烯口罩。研究人員指出,常用的手術口罩不具備抗菌功能,會讓口罩上的有害物質在數小時內保持活性,帶來二次感染風險。石墨烯以其抗菌性著稱,科學家們曾研究製作石墨烯口罩。
  • 胚胎幹細胞研究最新進展(第3期)
    1.Sci Adv:科學家鑑別出營養有效性和胚胎生長發育之間的分子關聯doi:10.1126/sciadv.aav2448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Science Advance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巴塞隆納基因組調控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鑑別出了一種調節幹細胞分裂速度的分子機制,相關研究發現有望幫助闡明人類不育發生的機制並開發新型的不育療法。
  • 日宣布已掌握用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技術
    新華網東京2月26日電(記者藍建中)日本研究人員日前宣布,他們開發出了利用實驗鼠的誘導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高效製造造血幹細胞的技術。醫生未來在治療白血病時,有望利用這種技術製造大量造血幹細胞,從而代替骨髓移植。  造血幹細胞位於骨髓中,可以分化為紅細胞和白細胞。
  • 世界首臺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今天誕生
    中青在線廣州5月15日電(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邱晨輝)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由該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承擔的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全自動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歷時4年攻關終於完成研製,今天該設備在廣州正式通過國家驗收,這標誌著世界首臺自動化無人堅守、應用深度神經網絡的智能化幹細胞誘導培養設備誕生
  • 研究發現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不可區分」
    新華社北京8月3日電 綜合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林小春、駐舊金山記者徐勇報導:近些年來,由石油天然氣開採活動引發的人工誘導地震引起關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2日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人工誘導地震與天然地震特徵大致相同、不可區分。這表明現有工具同樣能用來評估和降低人工誘導地震導致的危害。